首页 理论教育 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健康教育

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部位骨质增生、肌肉萎缩等,灵活性差,行动不便,不慎跌倒时极易造成骨折,尤以髋部骨折最为常见。2.手术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疾病多,危害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以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④预防呼吸道感染:高龄老年人术后由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

高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部位骨质增生、肌肉萎缩等,灵活性差,行动不便,不慎跌倒时极易造成骨折,尤以髋部骨折最为常见。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以及相对较少见的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表现为不能站立和行走,髋部疼痛,患肢短缩,屈髋、内收或外旋畸形,肿胀及功能障碍。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疾病特点】

1.保守治疗 病人需要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下卧床3个月以上。高龄老人因年老体弱,且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因活动减少骨质疏松也会更加严重。即使骨折愈合,也有许多老年病人就此缠绵床榻,再也无法恢复活动能力,给病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据报道,髋部骨折保守治疗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50%~60%。

2.手术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疾病多,危害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以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人,可以为其重建髋部力线,为早期负重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闭合复位后经皮插入PFNA实施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肢体功能好等特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人,可以避免内固定手术后因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所需的二次手术,病人可于术后3~4d下地行走,平均4~6周可恢复术前的生活状态。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高龄老人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护士应细心照顾病人,并加强护患沟通,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耐心解释,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治疗的信心。特别是老年创伤性精神失常者,护士更应该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评估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指导家属参与护理,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使其情绪稳定。

(2)术前准备指导:由于高龄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明显减弱,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低下,合并疾病多,围术期易发生心脏骤停、血栓形成、脂肪栓塞、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前应详细了解病人各脏器功能,请相关科室会诊,对有合并疾病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增强手术耐受性,避免术后加重或诱发原发疾病的发生。有吸烟或饮酒史者,应劝其停止吸烟或饮酒,因其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使组织修复所需的供氧减少,血液黏滞性提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告知术前一天需用温水擦洗全身,保持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术前晚12h时应禁食,术前4h禁饮。

(3)适应训练指导:高龄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及通气量减少,术前合并呼吸道疾病或长期吸烟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因此,对于有吸烟者,应严格戒烟,指导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运动,预防肺不张。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排便练习,使其习惯这种排便方式,预防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病情观察指导: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告知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护,重点观察病人意识、输液管、术后镇痛泵、留置尿管的固定及通畅情况。为防止脑供血不足,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护士需严密观察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如病人自感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2)体位与活动指导:告知术后应取平卧位,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外展15°~30°,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患足着防旋鞋2~3周,两腿间放置T形枕或软枕。24h后可取半坐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尽量避免膝下垫枕或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垫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卧床期间至少每2h翻身1次。术后2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以利于切口愈合。

(3)饮食指导:说明全麻术后6h可进流质饮食。高龄老年人常因牙齿松动咀嚼困难,加之胃肠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富含胶原且易消化饮食,如瘦肉、猪皮、猪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制作时注意细、碎、软、烂,以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肠道敏感者应进温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或普食。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功能锻炼指导:告知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可行患肢的肌肉舒缩锻炼及踝泵运动,并协助按摩下肢肌肉,观察小腿、足部的感觉和血运,当有麻木、麻刺感或疼痛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后第3天即可使用CPM机及压力治疗仪,在较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髋、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卧床2~4周后可下地进行行走训练,教会使用助行器,保持健肢处于承重体位,指导家属陪伴病人,并协助训练。若有切口愈合不良、有合并症或出现创伤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应遵医嘱指导病人采用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5)并发症预防指导:高龄老年人因机体组织器官退化,合并症多,抵抗力低下,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①预防感染:告知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肿胀、疼痛情况,保持切口敷料整洁、固定妥帖,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病房控制探视人数,避免有感冒症状者探视。鼓励尽早进食,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②预防髋关节脱位:指导保持患肢外展15°~30°,说明术后患足穿防旋鞋的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配合。取放大便器时告知应将髋部抬起,切忌过度屈髋,做下肢关节活动时,避免做使患侧髋关节屈曲超过90°的运动,预防髋关节脱位。

③预防深静脉血栓:高龄老年人血管内皮产生促凝物质增加,抗栓塞物质减少,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形成血管内血栓。说明术后需常规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患肢缠绕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护士要经常观察患肢的皮温、颜色、末梢循环、感觉、运动、肿胀、疼痛等情况。鼓励每日坚持做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使用下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告知如出现患肢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应及时通知医生,未查明原因前患肢应制动。

④预防呼吸道感染:高龄老年人术后由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体质虚弱,咳嗽反射迟钝,有痰咳不出,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手术次日病情允许即可将床头抬高,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清醒时每2h翻身叩背协助排痰1次。术后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排出。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清新,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⑤预防压疮:高龄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因疼痛多拒绝翻身,有的合并脑软化、肢体偏瘫,性格固执不能配合,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极易发生压疮。说明入院后即应铺防压疮气垫或海绵垫,身体受压处均给予软垫抬高保护,禁止骶尾部用气圈。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渣屑,污染后需及时更换,定时协助翻身,以解除局部受压,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营养,补充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⑥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便秘:高龄老年人抵抗力差,术后肠蠕动减慢,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勤翻身,调节饮食,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指导经常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药。留置导尿管及女性病人每日做1~2次会阴部擦洗。

⑦预防坠床:说明高龄老年人入院后需将病床两边的防护栏拉起,以防老年人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发生坠床,有创伤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应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告知家属24h陪护。

(6)用药指导:高龄老年人合并症多,用药品种相对多,告知需加强口服药管理,保证药物按时安全服下。因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差,静脉输液时容易外渗,提示家属协助观察,但不要随意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输液意外。

(7)功能锻炼指导: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告知术后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说明功能锻炼对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血栓形成的作用原理,鼓励病人坚持训练。在训练中如出现高热、伤口严重出血、患肢严重肿胀、有血栓形成时则应停止康复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①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术后当天待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做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运动,每2h做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同时可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指导用最大力量绷紧大腿,同时将膝关节用力压向床面,维持10s,然后放松5s,每组重复20次,每日3~4组,以略感到疲劳为度。在关节无痛的情况下,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②CPM运动:术后第3天拔除伤口引流管后,指导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2/d,每次30~40min(在医生指导下角度由小到大进行锻炼)。

③髋、膝关节屈曲运动:说明术后第1周即可开始做髋、膝关节屈曲运动。方法是平卧,趾尖朝上,手臂放于身体两侧,足跟贴于床面,屈曲髋、膝关节,再恢复到开始的姿势,每组重复20次,每日2~4组,膝关节允许屈曲<90°。3d后病人可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但应避免左右摆动。告知病人运动中会有一些疼痛,但只要能耐受,尽可能落实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④行走训练:告知病人尽早下地对恢复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行关节置换骨水泥固定者3d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非骨水泥型术后1~2周可下地。行PFNA内固定的病人,因大部分患有骨质疏松症,术后2个月可扶拐下地。初次下地时先协助病人坐起,移至健侧,不感到头晕即可从健侧下床。健肢先离床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他人协助病人使患肢离床着地,再扶床站立;上床时先上患肢,再上健肢。上楼梯时健肢先上,下楼梯时患肢先下。

3.出院健康教育

(1)预防再损伤指导:告知术后6个月内避免做使患肢内收、内旋、外旋和屈髋大于90°的动作,强调不要坐矮凳子,不用蹲便,不做下蹲拾物动作,不跷“二郎腿”,不要试图按常规方法穿鞋袜等。避免在术后初期长途旅行、长时间站或坐,避免做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踢毽子等。身体有其他部位感染或需做任何手术(包括牙科治疗)者,应告诉医生曾经接受髋部手术,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防治骨质疏松:告知病人康复期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物,补充钙剂,近几年国内推荐用密钙息,肌内注射或鼻喷剂均可,能有效减少骨质的丢失,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避免再次骨折。

(3)康复指导:告知长期卧床会导致关节僵硬、肌无力、不能行走等,进而影响术后康复的效果。强调出院后必须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的训练和行走锻炼,同时进行双上肢肌肉锻炼,以恢复上肢肌力,促进病人术后较好地使用拐杖。鼓励肥胖病人减肥,以减轻对下肢的负重。根据病人的体质,为其制定逐步弃拐行走计划,即双拐行走6周,单拐行走6周(使用单拐时,告知拐杖应握于健侧)。

(4)复诊指导:告知定期门诊复查X线片,行PFNA固定的病人,需待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弃拐负重行走。关节置换病人若出现患侧局部胀痛,肢体爆裂声、感觉关节脱臼,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