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2000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此研究所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逻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交流平台,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所已经向社会招标19个重大项目,涉及逻辑学不同领域,研究逻辑学重大前沿问题。加强与国际顶级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围绕重大攻关课题,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该书获得第4届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2000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此基地所在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此研究所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逻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交流平台,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体情况

目前,此所已经涵盖非经典逻辑、数理逻辑、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人工智能逻辑、决策逻辑、逻辑学史、逻辑哲学、语言逻辑等各个分支领域。在数理逻辑、哲学逻辑、语言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认知科学、逻辑与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

此所先后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蒙古人思维与蒙古文化研究中心”,与石河子大学联合组成了“伊斯兰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建立了“藏传佛教与藏文化研究中心”;还与波兰科学院,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与计算研究中心等国外10多所机构先后签订合作研究与交流合同。

此所已组建一支年富力强、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科学、研究方向均衡、整体科研水平国内一流的文理交叉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团队。截至2010年底,有校内专职研究人员19人,其中包括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1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或新世纪人才4人,广东省珠江特聘教授1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1人。实行兼职研究员动态聘任制,根据项目研究需要随时聘任国内外专家学者。此所已经向社会招标19个重大项目,涉及逻辑学不同领域,研究逻辑学重大前沿问题。

此所自2004年开始独立招收逻辑学方向本科生以来,已形成了一个“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以来,此学科点共培养逻辑学专业本科生164人、硕士研究生76人、博士研究生78人,招收博士后5人,接受访问学者5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45人,硕士研究生29人,博士研究生40人。

2008年,此所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正式的逻辑学专业刊物《逻辑学研究》,采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刊载论文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凝练方向,整合队伍,建设学术团队。根据国际逻辑学发展动向和本所研究特点的需要,此所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素质年轻队伍,整合校内资源。以哲学系为核心,整合了学校心理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系、政行系、社人学院、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学院等不同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建立起颇具特色的非经典逻辑、数理逻辑、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逻辑与文化四大研究团队。

(2)注重学术创新,加强高质量成果建设。自2001年以来,此所校内专职研究人员公开出版学术著作22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译著3部;在包括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以及IJCAI、IEEE、AAAI、SAT、ISSA、OSSA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在内的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2余篇,其中,英文116篇,被SCI收录22篇,SSCI收录4篇,EI收录21余篇,CSSCI收录73篇,ISTP收录2篇,A&HCI收录3篇;有4人次担任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主编。

(3)建立“请进来、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顶级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10年间,共派出研究生出国进行交流12人次,其中1年以上8人;接受国外研究生交换培养2人次;有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到美国、波兰、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聘请国际逻辑学界著名学者指导博士生论文选题、写作和参与答辩,聘请校内数学系、计算机系、中文系、人类学系、法律系、外语系、古文献所等专家指导、授课。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如刘虎获2007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奖。

(4)构建跨学科研究模式。围绕重大攻关课题,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集结横跨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国内外科研队伍,试图解决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重大理论问题。

(5)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10年来,先后来此所工作讲学的国外学者达116人次,其中,院士达10多人次。此所先后举办、合办各类学术会议达31次,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17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出国(境)进行合作交流达64人次;派出学术骨干出国访问和学术交流50余人次。通过资料室和网站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信息等服务。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鞠实儿等著的《面向知识表示与推理的自然语言逻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以知识表示与推理为应用牵引,以非经典逻辑为理论驱动,针对自然语言的内涵性、模糊性、交互性、形态性和多样性,分别构造了若干自然语言逻辑系统,对超内涵逻辑、自然逻辑、动态认知逻辑、多模态范畴逻辑和Lambek演算等进行了修正、拓展和改进,解决了语言逻辑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为今后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2)Hu Liu&Shier Ju.2004.“Two-dimensional Awareness Logic”.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vol.33(5)。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将二维逻辑引入觉知逻辑的研究中。使用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灵活地刻画各种不同的觉知概念。该文主要成果曾在国际人工智能学界顶级会议IJCAI上报告,并在国际哲学逻辑顶级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上正式发表。该论文受到著名逻辑学家Belnap教授的赞赏,认为其本身是对信念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基于它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以预见将有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

(3)赵希顺著的《选择公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选择公理的提出以及关于它的争论涉及许多哲学观点的相互碰撞。选择公理为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方法,利用它可以证明重要结论。该书主要对选择公理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它在数学和逻辑学中的应用、它的协调性与独立性,以及它对数学哲学的影响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析了强无穷公理和选择公理的关系。该书获得第4届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Jing Zhu(朱菁).2007.“Mental Action and Causalism”.The Journal of Mind and Behavior,vol.28(2).不同于被动地、不由自主地发生在人身上的变化或肢体运动,行动被视为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肢体行为,也是人需要承担道德责任的基础。过去50年间在行动哲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动因果论则可以成为这一统一视角的基础。本文借助关于心理控制的一些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对因果论运用于理解心理行动的思路提出了疑问,表明这一思路存在着重大缺陷。

(5)WeiWang(王玮).2010.Martin's Axiom and Embeddings of Upper Semi-lattices into the Turing Degrees”.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图灵度是递归论的主要研究对象。Sacks证明:如果马丁公理(MA)成立,则实数上的局部可数偏序都可以嵌入图灵度中;Abraham和Shore证明:如果连续统假设成立,则实数上的局部可数上半格都可以嵌入图灵度中。但是,Sacks的证明不能用于上半格,Abraham-Shore的证明不能兼容MA。本文作者引入了一种兼容MA的力迫法,从而在MA下,将实数上的局部可数上半格嵌入图灵度中,证实了20多年前Groszek-Slaman的一个猜想。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所将围绕如下几个重点工作加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国际性研究中心:

(1)将逻辑与文化领域建设成为引领世界逻辑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学派。加强广义论证理论研究、跨文化互动逻辑认知机制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跨文化群体互动,为消解群体冲突提供策略和方法。

(2)将数理逻辑领域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引导学科前沿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重点开展可计算性与反推数学、逻辑系统表示能力及计算复杂性方向的国际前沿问题研究,获得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3)加强逻辑与认知在基本认知层面、社会认知层面和文化(意义)认知层面的研究。

(4)推动当代非形式逻辑、法律论证理论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发展“广义非形式逻辑理论”,系统拓展与建构论证分析与评估理论体系

(5)在逻辑学与数学、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逻辑学与法学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完成“逻辑与语言”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