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认知与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与社会认知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从字面来看,许多读者会误认为本研究中的“社会-认知”就是学界熟知的“社会认知”。认知语言学宣称不存在独立的语言模型,语言是人们用来与世界互动的唯一方式。比较完整地提出认知-语用观点的是Nuyts。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完全赞同Nuyts的看法,认为两者没有主次之分,应该是一个同时的、交互的过程。

单从字面来看,许多读者会误认为本研究中的“社会-认知”(socio-cognitive)就是学界熟知的“社会认知”(socialcognitve)。其实不然,这是两个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概念。“社会-认知”最早是由认知语用学家提出来的,是基于认知语用学提炼的理论概念,而“社会认知”是社会学研究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社会-认知概念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于Kecskes的网页介绍[1]:

Kecskes'socio-cognitive approach represented by his Dynamic Model of Meaning(DMM)considers communication aprocess of the interplay of cooperation and egocentrism that are present in all phases of communication to a varying extent. While cooperation is an intention-directed practice measured by relevance,egocentrism is an attention -oriented trait measured by salience. Kecskes' DMM presented in his books(2003; 2007) andarticles(2004;2006; 2008) argues that meaning values of words encoding prior contexts of experience play as important a role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as situational context. According to this approach mean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of prior experience and current experience. Prior experience is encoded in the meaning values of lexical items that make up the utterances,and current experience is represented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context in which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and which is interpreted(often differently) by the interlocutors. The theory was further developed in his recent papers in the Journal of Pragmatics(“Dueling context: A dynamic model of meaning”. Vol. 40/3) and in thejournal Pragmatics&Cognition(“Activating,seeking and creating common creating common ground: A socio - cognitive approach.”Vol. 17. No. 2. Co-author: Zhang.)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认知将交际看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塑造着社会条件,因此交际过程实际上是融合了社会和个体两者的因素; 社会条件要求的合作和植根于交际者先前个人经验的自我中心之间的互动,驱使着整个交际过程,并出现在交际过程的各个阶段,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简而言之,社会-认知语用视角就是将言语交际过程中社会和认知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其实质是认知语用理论的升华版本。

对于当今的语言学理论而言,我们也可以初步地将其划分为两个主要的流派: 认知派和形式派。认知语言学宣称不存在独立的语言模型,语言是人们用来与世界互动的唯一方式。将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formalist)的方法相比较可知,前者采用的是一种整体的认知方法,后者则坚持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语言模型”或者“语言能力”。因此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能力和结构的分析更加具体(如观念、注意和分类,等等)(Langacker1998)。另一方面,形式派则代表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独特的机制来生成语言。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观点并不能完全独立解释语言现象,从而趋向于一种折中的观念,即认知语用的方法。

比较完整地提出认知-语用观点的是Nuyts。他(1992)认为,一方面“认知”关照的是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维度,另一方面“语用”关照的是在人类活动的各种语境当中,语言起到一种具体的作用,可以说语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语言集体成员之间的交际中。可见,认知和语用都是语言科学研究中传统的、占中心地位的研究方向,但是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语言现象的两个方面,是彼此关联和相互依存的,两者结合的认知语用更能兼容并蓄。如Nuyts(2001)就认为,对于任何具体的语言现象要同时从认知和语用两个维度、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因而认知语用视角相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是更充分的。虽然认知和功能是语言现象的两个重要的维度,但是它们在语言调查中的作用还是不相同的。认知是藏在人大脑这个黑盒子里面的,因此单从语言系统和语言表现形式是不能看出其本质的,而语言的功能维度则是语言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Nuyts(2001)建议: “从逻辑顺序上来说,分析语言的功能层面是要先于认知层面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完全赞同Nuyts的看法,认为两者没有主次之分,应该是一个同时的、交互的过程。然而认知语用学的提出和确立无疑代表着未来语用研究和发展的方向。Barato(2000)在其Neuropragmatics: Brain and communication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认知语用”的研究方法,即对人类交际中的思维事件采取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实践领域,早在十多年前,在成人获得性交际混乱领域,人们采用基于神经的语用研究就成为一个研究热点(Paradis1998b)。Kecskes(2003)在研究SBU(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时强调认知语用视角,他(2003)认为: “一方面,语言研究要同时兼顾语言和概念两个维度; 另一方面,语言是动态变化的。”认知更多关注思维概念而语用则更多关注语言功能,因此兼顾语言与概念其实就是主张认知与语用的结合。

与“社会-认知”不同,“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虽然各个理论学派对社会认知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但已经基本达成对其核心概念的共识。1947年,Bruner在《价值与需要是知觉中有组织的事实》一文中,纵观以往研究,首先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并且就此进行实验,从而开启了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社会认知又被称为社会知觉,一般情况下,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涉及个人怎样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

社会认知是对社会对象的认知,即对个人、社会群体和大型社会组织的认知,而在一般意义上讲的社会认知,主要讲的是人对人的认知,即个人根据他人的外观行为,认识和了解对方的内部心理状态,并对对方的动机、意志和个性特点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广义上,社会认知是指一切调节和伴随着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 狭义上,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关系及认知主体本身等社会客体的认识。另外,社会认知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观察、样板(model)、互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有: (1) 操作性学习 ( enactive learning); (2) 观察性学习 ( observational learning); (3) 社会认知角度的行为动机分析; (4) 自我效能。

当然,社会认知作为一种方法论和认知工具与本书中的社会-认知还是有密切关联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无疑都十分关注大脑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对神经和思维机制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如: Decety&Sommerville(2003) 采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观机制来研究个体怎样区别“自我”和“他人”; Gallese等(2004) 采用社会认知作为思维理论,并提出其根本动因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Jakendoff(2007) 也十分看重社会认知在“思维结构”中的作用,明确将其定义为“一种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理解和参与社会互动的能力”。

另外,社会认知和语言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社会认知的内容包括对人表情认知、性格认知、角色认知和自我的认知,要完成这些认知内容必须发挥语言的作用。认知者在一定认知情景中以语言为认知途径,对认知对象的特性进行认知,这就是语言社会认知的原理。语言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体现为: 语言既是社会认知的手段和工具,又是社会认知的重要内容,只有借助语言这一手段才能完成社会认知的内容。对于具体的社会互动交际而言,社会认知研究更好地解释了个体怎样区分他人和理解他人的信念、意图和情感等。

由此可见,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而社会认知则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关联。

[1] See the website of Kecskes: http: //en.wikipedia.org/wiki/Istvan_Kecsk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