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程

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文化市场的功能性与重要性,国家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文化市场,聚焦于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的具象形态与思想取向。当代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几乎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及其体系。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文化管理机构的健全,导致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有关文化产
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程_西部文化消费与文化市场

鉴于文化市场的功能性与重要性,国家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文化市场,聚焦于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的具象形态与思想取向。前现代文化市场衍生于私有制诞生时期,无论是自然崇拜,抑或是祭祀仪式歌舞,无论是部落生活方式,还是个人精神消费,都一定程度上充斥着文化商品的交易,只是文化市场规模狭小,文化商品交易量有限。现代意义上文化市场衍生于工业革命,中国现代文化市场则是发端于改革开放,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契机和时代背景。中国政治经济的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国人的文化思想及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整体来看,中国的文化市场状况也发生了种种变化。

改革开放释放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促使大众文化消费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长期被压抑的巨量文化需求以近乎饥渴的状态呼唤着文化市场的涌现,在需求推动下,文化产品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更新。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自主空间,自主性的增强、文化消费者的增多、文化购买力的提高都在催生着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文化市场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流通与消费的渠道与枢纽,由此文化市场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从文化科技的视角看,文化市场逐渐拓展了其存在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于是“互联网+”“文化+”成为文化市场的新领地。大众文化消费品存在于当代市场机制下,文化市场管理也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手段。中国现代文化市场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深厚的政治渊源。

文化市场与文化商品、文化产业一样,是社会分工细化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些商品的市场会由社会分工而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相互转化为商品,相互转化为等价物,并且相互当做市场来发生作用。”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市场活动,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所以,文化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形成时间较晚、层次最高的一个行业市场。而文化产业正是当代文化市场中最具特色、最富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几乎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结合人民网在2009年7月24日刊载的《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大事记》及其梳理,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市场的兴起有其重要的时间节点与标志性的事件。当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在其内部举办音乐茶座的时候,就意味着中国大陆文化市场已经开禁,标志着文化市场兴起的号角已经吹响。营业性舞厅在民国时期已经大量出现,但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中被认可则是肇端于1984年上海歌舞厅的正式开放,这一事件被称为文化市场的新迹象,是传统娱乐形式在新体制上的萌芽。随后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则是以国家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了营业性舞厅的合法地位,从而为文化市场的发展与探索进行了顶层设计。

随着大量文化产品的出现,作为文化管理的重要部门,文化部、国家工商局在1988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文化市场”概念被正式提出。于是,市场作为文化流通与交换配置的积极作用被政府所认可,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还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在此基础上,1989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明确文化部“归口管理文化市场,推动演出市场、电影、音像市场、书刊市场、文物市场、字画市场、文娱游乐场所及其他提供精神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社会市场的健康发展”。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及其体系。

当文化市场管理机构逐渐健全之后,管理机构便成为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的动力之源。诸如,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在1991年就得到了国务院的批转,并在文化市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这是市场经济概念在文化领域的再生与类比,从而拓展了市场经济的范畴。1993年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文化市场工作会议,开始深入研究文化市场的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并表彰了文化市场领域中业绩突出的团体与个人,由此,文化市场运营企业以及从业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年颁布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规定由文化部对文化市场牵头管理,促使文化市场管理走向法制化与制度化,政府行政规章制度逐渐健全。《电影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出台与贯彻,使文化市场立法内容逐渐丰富,文化执法能力逐渐增强。就实际工作而言,文化市场的稽查队伍也在1994年进行了全面组建,并加强了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文化管理机构的健全,导致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伴随着社会对文化经济人才的强劲需求,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由此进入我国学术界的视野和高等教育领域。我国第一个以文化经济为专业方向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开始起步。2004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0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批准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四所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随后众多高校陆续开设本专业,这标志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战略。

文化市场的繁荣催生了文化从业门类的增多。文化娱乐市场项目不仅包括传统的舞厅、卡拉OK厅、台球厅、旱冰场等,旅游歌舞、影视广播、图书出版等文化行业门类以较大的经济产值表明了文化产业的贡献力。在此背景下,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标志我国正式确认文化产业的合法性。但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概念的文件是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实际贡献与经济运行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认可。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由于文化科技的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的范围与界限逐渐增大,从音像市场、网吧场所、歌舞娱乐场所等传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的管理,拓展到文化内容市场的监管,开始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的具体内容,诸如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具体内容,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文化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引导文化市场内容的价值导向。互联网以及其他文化科技的广泛应用,促使文化市场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文化市场秩序得到了广泛的调适。《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以及《关于实施〈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下达成为国家对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文化市场管理范围不仅仅限于物质形态的文化市场,而且拓展到广袤的动态性较强的虚拟空间,意味着有形、无形市场的平衡发展,也意味着网络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

经过20多年的文化市场发展以及文化管理经验积累,2002年召开的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了文化市场管理的经验教训,深刻而全面地分析了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市场管理的基本思路。次年发布的《2003—2010年文化市场发展纲要》确定了文化市场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完善的具体方案,成为中国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的文件。

互联网游戏、动漫产业等产业既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且网络动漫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支撑力量。文化部曾经组织协调高校与科技机构筹建了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侧重于对网游产业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动漫产业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成为我国网游产业的科技孵化器和产业转换器。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市场的推动,促使中国网游动漫产业逐渐转型升级,实现了结构优化。在网游的创作上由以引进为主向自主创作为主转型,从“网络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型升级,提出了“网融世界、创意中国”的观念,促使中国网游产业实现自主化、创意化发展。

文化网络市场的监管与治理也是动态的,大屏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4G网络的广泛建立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促使网吧、网游产业呈现式微态势,网吧产业成为日益凋敝的夕阳产业,而曾几何时,网吧管理还是彼时的管理工作重点。全国网吧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曾经专门制定了《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探索网吧管理的新机制,网吧市场在当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仅仅数年时间,斗转星移,网吧在西部地区的县、乡镇的网点就已经较少存在,更遑论沿海发达地区。毫无疑问,文化市场管理的对象也发生了迅速变化,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不仅仅在于接口终端市场,更在于网络文化内容的过滤与检查,以及文化信息源、文化传播渠道的全方位管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的公开与运营表明了文化市场管理单纯依赖于政府管理机构已经举步维艰,文化市场管理已经成为了全民、全社会的职责,文化市场范围已经扩展到了社会各个角落,相应的文化监管也就进入了全民监管时代。

文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政府部门改革文化管理体制。200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文化体制改革做出重大决策。文化体制的改革不仅仅是要理顺文化管理的主客体关系,而且要注重国有文化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与监管,国有文化企业应该以社会效益为主,凸显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针对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现状,为促进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提高原创水平,国家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网络文化发展的目标与措施,并结合国家文化企业的特点,促使国有文化产品坚持正确的文艺路线

国家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依托产品项目是音像、影视产品,影视文化产品所附着的信息量较大而且以声、光、电组合的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此,财政部联合文化部专门设立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以促进文化贸易,力图实现文化贸易出超,进而传播中华文化。为了鼓励影视文化创意发展,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作水平,维护制作企业与人员的权益,文化部持续地在全国各地展开打击和销毁违法、盗版音像制品工作,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在对外方面,我国通过与美国签署《关于建立中美电影版权保护协作机制的备忘录》,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保护电影版权,并积极宣传中国文化市场管理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增加中美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文化市场的繁荣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较高的份额,也促使文化企业呈现出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态势,更促使国家予以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的十一大产业之一。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