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萨满教祭祀活动

萨满教祭祀活动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野祭和家祭都是民间祭祀活动,在长白山地区各民族中,民间祭祀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
萨满教祭祀活动_中国长白山文化

第三节 萨满教祭祀活动

从古至今,长白山地区各族的萨满教信仰集中反映在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上,以萨满跳神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突出地再现了萨满教信仰观念和文化内涵,对众多神灵的虔诚崇敬和膜拜是祭祀程式的思想渊源。原始初民,以血为生命,他们崇血敬血,以血奉神,于是,最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便是血殉和血祭。在各族沿袭的背灯祭(夜祭)中,都有杀牲向祭奉的各位神祇前奉献鲜血,把牲血涂抹在神像、神偶嘴上,或喝血、吃血制品的仪式。萨满教中崇拜火,就有火祭;崇拜星就有星祭;满族崇柳祭祀把先人对女性始祖的崇拜观念一直承袭下来;鄂伦春、鄂温克人祭熊是因有熊是他们的祖先的传说……,这些由多神崇拜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规范,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即野祭和家祭。

一、原始野祭

野祭是从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以祭祀氏族世代相传的自然神为主,通过萨满跳神与神沟通的形式进行的祭神活动。野祭场面火爆热闹,萨满展现出的惊险玄妙的绝技更增添了萨满教的神秘色彩。野祭中萨满的神技有:(一)昏迷术:萨满“魂魄”出游,所请来的“神灵”都附在萨满身上,此时萨满一直处在昏迷之中。(二)模拟术:萨满在昏迷中将请来的各种动物神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把其他“神灵”形象也展现得入情入理。如:“蟒神”来了,萨满仰面朝天蠕动前行;飞虎神来了,他就纵身飞上大树;火神来了,他就吃火炭、喷火星、跑火池等。(三)舞器术:萨满按请来的各路英雄神的特点舞弄不同的神器。如请来巴图鲁瞒尼(勇士)就持叉旋转;请来按巴瞒尼(太阳神)就手持两面铜镜上下挥舞。(四)配合术:在“请神送神”之中,萨满处于昏迷状态,那么款待和送回请来的“神灵”就需要另外的人来配合,这个配合的人叫栽力,俗称二神,栽力数目五个、七个不等。在整个跳神过程中栽力与萨满的配合默契,天衣无缝。野祭所祀神祇众多,各姓氏都有自己的野神,在祭祀过程中一个一个地请来,又一个一个地送回,各神所用器不同,诵唱的“神词”也不同,甚至祭品也不同。野祭在一族一姓中进行,为本姓本族祈求某些“神灵”帮助或问卜驱邪保佑平安。萨满、栽力都是本族成员,请来的神也是本族世代传袭的神。

二、宗族家祭

家祭是一姓氏族的男女老幼阖家举行祭祀本氏族祖先神为主的祭祀活动。以满族家祭为例,祭祀活动主要有四种方式:(一)常例祭:主要是秋收以后的大祭,这是农耕社会的产物。秋收以后,人们以丰厚的祭品向祖先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护佑使一年之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来年家安年丰。秋祭是某姓氏一个家族自己举行的祭祀。(二)烧官香:凡遇与整个族姓利益相关的大事,阖族举行的全姓祭祀为烧官香。此祭规模宏大隆重,该族姓分散各处的成员都赶来参加。(三)许愿祭:是某家某户为家中的不幸、不吉事件,求祖神保佑、逢凶化吉,若如愿便设祭报谢祖先的祭祀活动。(四)续谱兼祭祖:满族各姓有自己的专门宗谱,续谱就是对宗谱进行补充和修正,或族系分支重新立谱。续谱要请本姓萨满举行祭祀,将新修宗谱悬挂于西墙至北墙,列神案祭祖。续谱有时与烧官香结合,成为全族姓的大规模祝祭活动。

野祭和家祭都是民间祭祀活动,在长白山地区各民族中,民间祭祀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鄂伦春族的萨满祭祀最主要的是为病人祈祷,为死者祝福,也为人们祝愿狩猎生产能带来丰收。达斡尔族定期举行“洁身”“依尔登”“斡米南”三种祭式,其中以“斡米南”仪式最为隆重。鄂温克族有盛大的“奥米那楞”节日祭礼,凡萨满都要参加盛会。赫哲人每年春秋两季跳“鹿神”,亦称跳太平神,还将“天神神偶”供在神树上。

三、祭祀仪程

萨满教的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跳神,以下以满族萨满的烧香跳神典仪为例,对萨满教祭祀活动的程序加以简约描述。

满族的烧香跳神典仪是萨满教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它始终在以一族一姓为单位的氏族血缘群体中进行,始终固守多神崇拜的“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祭祀典仪。烧香是萨满教的一种礼仪,有烧“太平香”“还愿香”的,也有烧“官香”的;而跳神是它的实际内容。满族有“烧香必跳神”之说。

满族烧香跳神皆由“穆昆达”(族长)主持。跳神者为领神人即大萨满(或乌达亢即女大萨满),在祝神人栽力(亦称“家萨满”)的配合下进行。烧香跳神时,萨满头戴神帽、缀飘带,身穿艳服拴神裙,系腰铃,手执神鼓(抓鼓)、晃铃、哈马刀、扎板、铜镜、抬鼓等神器,边奏响器,边用满语唱神歌,并伴随鼓乐进退、摇摆、盘旋,癫狂歌舞。烧“太平香”“还愿香”一般要进行三天三夜,“抬神香”要进行三天四夜,烧“官香”是全氏族的祭仪,规模宏大、典礼隆重,要举行七天七夜。

根据九台石克特里氏神本子和有关其他姓氏神本子的记载,综合满族萨满烧香跳神的程序如下:[1]

四、跳家神

烧香的第一天,首先进行“跳家神”的祭祖活动。向祖先神“白山祖”(撮哈占爷)以及“佛多玛玛”(满族始母)叩头膜拜,乞求赐洪福降吉祥。跳家神包括以下内容:

(一)“佛波密”又称作“神头”,是跳神的序幕。首先悬挂绘有长白山神祖“撮哈占爷”的神案子。两位身着彩裙、不戴神帽,睁眼睛的家萨满,身系30多斤重的腰铃,手执抓鼓,鼓鞭,在众栽力的配合下,齐声击鼓,萨满扭动腰肢,在哗哗作响的腰铃声和鼓乐声中高唱神歌。“神头”是开始跳神的“神词”,各姓氏有所不同。如:奚姓佛波密神词为:[庶……/辞去旧月迎新月,/吉日良辰做大供。/先把祭物准备妥,/汉香芸香都焚上。/烧酒黄酒献神位,/祈祷子孙永安宁。

(二)跳饽饽神 是制作供品的跳神活动。在跳饽饽神之前,要有很烦琐的准备工作。各祖先神位前均要设木刻年祈香香炉一只,神案前供桌要点“汉香”和“芸香”(年祈香)。家萨满向家神案子行满族大礼——叩头,跳神开始。跳神程序一般是淘米、净米、震米。由“锅头”(侍奉神的厨师)做黄米打糕,家萨满系腰铃唱“淘米歌”。众栽力皆随之击鼓,鼓声大作,意为让神知道正在为他蒸制又香又甜的打糕,请神享祭,这种仪式叫“震米”,也称跳饽饽神。

(三)换索 是向子孙娘娘“佛多玛玛”乞求多子多福的仪式。所谓“换索”是指更换脖子上带的旧索线,代之以新索线。仪式在跳家神的第二天举行。一清早,“穆昆达”或萨满请出“佛多玛玛”口袋,取出“子孙绳”,一端系在挂索口袋钉,一端拉出来系在庭院东南侧事先立的新柳枝上。仪式开始后安摆供品、烧香跳神(平时换索只请栽力念“神词”不跳舞),众家人要跪在“佛多玛玛”口袋前焚香磕头。萨满高唱赞歌,乞求子孙娘娘保佑子孙平安。然后换上新索,将上次换索后生的子女按性别在子孙绳上男孩系小弓箭,女孩系个“布郎当”(布条),还系猪或羊的“嘎拉哈”(后腿髌骨),表示辈分。

(四)跳肉神 是满族烧香祭神时献牲所进行的“领牲”“摆腱子”仪式。猪是满族跳神烧香活动的主要牺牲,故称之为“神猪”。神猪必须是阉过的公猪,必须没有杂毛的全黑色,重量在150斤以上才能宰杀。选定神猪要经过踩神猪的仪式,二神(栽力)引导大神(萨满)到神猪前,请大神踩猪。众栽力随之击鼓,鼓声大作,大神要在猪身上歌舞,踩完神猪后,就进行“领牲”的仪式。根据萨满教的观念,祖先神的“游魂”能依附着动物的耳朵回来,将白酒灌进猪的耳朵里,猪耳朵动了说明神已批准此猪可作牺牲,可以领受此供品,即所谓神已“领牲”。猪耳不动,就继续灌酒,直到动为止。“锅头”把猪肉煮好后,要放在一个槽盆内,把猪各个部分摆成整猪,这个仪式就是“摆腱子”。祭神的牺牲人神共享,吃到神猪肉的叫“吃喜兴肉”,如同时吃饭,则称为吃“大肉饭”和“小肉饭”。

(五)跳晌午神 是正当中午所进行的跳神仪式,继续向“神灵”奉献供品。形式与跳饽饽神相同。在清代宫廷萨满祭祀中属于朝祭。

(六)烧太平香 是为了庆太平和丰收而“烧香祭神”。满族烧香必跳神,跳神也必烧香。烧香人家必须有祖爷,即西墙上供的祖宗板或祖宗匣。烧香时间,大多数选择在冬闲季节。在烧香过程中,“咣、咣、咣”的老三点鼓乐声,不绝于耳,鼓是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媒介,人与神都能听懂,萨满、栽力随鼓舞蹈和诵唱“神词”,因为烧太平香是喜庆的仪式,所以要请许多神,由于每位神的性格本事不一样,就有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跳神舞蹈。在烧香跳神中,鼓的、舞的、歌的艺术形式汇集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烧香跳神,名为娱神,实则娱人,这是满族文化传统的核心。

(七)背灯祭 背灯祭是指满族跳家神时晚上的一种祭祀形式。清代宫廷有朝祭、夕祭之名,背灯祭属于夕祭,是满族萨满教中重要的祭祀之一,所祭祀的神祇多为星神或黑夜守护神。背灯祭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举行,一般在家祭的第二天晚上或第三天晚上。祭祀仪式与白天有所区别,多是坐板凳上。要把窗紧闭,本家人聚拢在正屋不准喧哗,甚至不准有半点声响。只能正襟危坐静候家萨满念“神词”。萨满摘下腰铃,手抓两头摇或相砸撞击,发出的声音刺耳,还有的栽力持神鼓、扎扳、晃铃,神器发出沉重的拍击声,激昂亢奋,惊心动魄,显得格外恐怖。主祭萨满不跳舞,在屋内要绕地三匝。这样反复四次,即所谓的四“腓里”。每一腓里的“神词”内容大致相同,但每一姓氏的“神词”风格各异。背灯祭不得外人介入,院子也不准外人进来。第四腓里“神词”念完之后,便可燃灯火,众人再次叩头毕,把供品撤掉,把喜肉端上来,不分男女老幼,席地共享,席间可饮酒。此时,满屋欢腾,阖家共庆,一种返祖归真的气氛令人激动不已。清代宫廷中的背灯祭与民间相似,只是仪礼要讲究,气派更宏大。

跳家神主要是拜祖先神,因此萨满面向神案,全神贯注,表现出一片虔诚。舞蹈沉着、凝重,歌声情真意切,充满了对祖先神灵的无比尊崇。跳家神的整个过程,萨满基本不施昏迷术,神不附体,而是代表人向神说话,表达人对神的恭敬和崇拜。

二、放大神

放大神是指满族烧香典仪中,各位“神祇的降临附体”于萨满身上,在栽力的配合下,他们共同展现的具体行为和状态以及表演活动。在祭祀仪式中萨满对在老白山(长白山)修炼的诸位大神(包括满洲的祖先神——太爷;瞒尼——木刻偶像,身穿反毛猪皮衣,形同古代俑)、野神(即动物神,如金钱豹神、水獭神、飞虎神等)皆单独进行“请神”(神附体)“放神”(除极少数神睁眼睛外,一律呈闭目状)、“送神”三大环节。祭祀本姓氏的部落祖先,实际是已经成神的大萨满,尊称“太爷”,以及部落英雄,尊称“瞒尼”。“放大神”的程序如下:准备工作:悬大神案子。当吉日吉刻,老萨满、老栽力、穆昆和家主人共同恭恭敬敬打开“神箱子”,将大神案子请出并规规矩矩地悬挂在神堂西墙正中位置。院心的七星斗桌前的“飞虎”大旗和左右两侧绘有鹰、蛇、雕、狼、虫、虎、豹等八种动物神的八面大旗安置妥当;室内神堂几十位瞒尼“神偶”就位,供品摆齐,各种器具放好,香堂燃香,族众叩头,鞭炮齐鸣。

(一)排神 老萨满和栽力(四人以上)沐手、净面、漱口。侍神人为萨满和栽力扎裙子、系腰铃。萨满和栽力接过神鼓、拜鼓,跪于大神案及七星斗前击鼓、歌唱,对所祭祀的诸神按次赞颂一遍,这就叫“排神”。

(二)请神 在院心升斗桌前,大神(大萨满)和二神(栽力)击鼓,其他栽力在场外随之击鼓。由二神唱请神歌,歌声由低到高,由弱到强,似乎从远至近。当二神鼓与歌声达到高潮时,大神的动作迥异、神态突变,这意味着请来的神已经“附在大神的身上”了。这时,大神的举动和言语都是以神的身份出现。大神与二神击鼓甩腰铃,边舞边对歌,神问为什么烧香,二神代表祭者回答。因是在升斗桌前进行,所以叫“升斗回话”。然后,二神前引,大神盘旋进屋,称为“领神进屋”。下一个程序便是“踩神猪”“领牲”“宰牲”和“摆腱子”,与跳家神相同。

(三)放神 摆腱子后,放大神才算正式开始。萨满、栽力扎裙子、系腰铃、拜鼓后来到升斗桌前。大神、二神开始逐个“放大神”,主要是动物神。“放神”顺序可随意,这是因为在萨满教中各种神无尊卑之分。“放大神”一次要放几十谱神甚至上百谱神,每谱神都有各自特点,所以“放神”的形式千变万化,因神而异,“神附体”后,鼓乐歌舞也千差万别。因此,出现了众多精于骑射,耍枪飞叉的“巴图鲁”(英雄)等生动形象;有反映敢上刀山(即刀梯)、下火海(跑火池)、钻冰眼、吹火炭、捋锁链、舞金花等神灵壮举;还有表现各种动物神飞、跳、玩耍、嬉戏的精彩场面。水獭神往往是所放神灵的最后一谱,故以此为例介绍一下放神的过程。

夜幕降临,升斗桌前,大神、二神击鼓,不下场的各位栽力随之击鼓,唱请神歌。二神甩腰铃,歌舞,做各种请神动作,直至水獭神降临,附在大神身上。二神问大神是哪位神,大神以游泳和扑鱼动作表示是水獭神。二神引大神进神堂,报告何处是头道门,何处是灶君,何处是二道门。在灶君前,大神礼拜,至大神案子前背灯。地中央有一盛满清水大盆,大神接过侍神者拿来的马叉,用力搅动盆中清水。二神、众栽力击鼓,少顷,在马叉搅动中,沙石从水中飞出,一会儿,水中跃出活鱼数尾。在放水獭神时,大神手中握一块小圆石,叫作“神石”,据说可镇宅避祟,于是众人争抢大神手中小石,抢到者为福分大。放水獭神有杂技和魔术成分,因而令人惊叹不已。

(四)送神 放大神毕,二神送大神至门外院中升斗桌前。侍神者为德高望重的老萨满拴腰铃、系神裙、戴神帽。大神、二神击鼓,众栽力随之,唱请神歌。二神击鼓,甩腰铃、歌舞,做各种请神动作,直到五位太爷降临,附在大神身上。二神问是哪位神祇降临,大神回答本神为五位太爷。(五位太爷,是石克特里氏家族一堂神中主事之神,冥冥中左右着这次烧香跳神活动。开始要经他同意,结束也要请他批准。其他姓氏也有自己的主事神)二神引导大神进神堂,大神拜灶君,至神案子前与二神击鼓、甩腰铃、舞蹈、唱歌。二神歌唱:向大家汇报这次烧香跳神的全面情况。大神歌唱:对这次烧香跳神表示满意。接着,大神唱送神歌,求诸神保佑家族代代平安、人丁兴旺,请诸神回山。送神歌由高到低,由急到缓,由强到弱,寓意已把神送走。大神与二神送神到门外院中升斗前,将鼓放在升斗桌上,放铜钱于鼓上以占卜,并向鼓上洒酒,二神送大神(五位太爷),大神恢复正常。

最后撤大神案子。由穆昆达、萨满及众栽力撤大神案子,撤升斗桌,收神帽、裙子、鼓、腰铃等,装箱,撤供品,至此,“放大神”全部结束。

三、祭天神

祭天,是烧香跳神过程中,对天神的祭祀活动。满语天神为“阿布卡恩都哩”,由于萨满教始终没有向一神教演化,因此,天神是泛称,各姓氏、地域不同,所信仰的天神多寡不一,满族对天神是至为虔诚的,不独烧香跳神要祭天,平素的祭天也很多,祭祀程序大同小异。初民的祭天活动是在山上或田野,故称郊祭或野祭,这是狩猎民族生活方式决定的。有些少数姓氏始终保持野祭风俗,族人在野外的某棵看作神树的树下举行。以后,祭天改在屋内,仍俗称“给外头”,并在院中立神杆,也算见到了一点野祭的影子。祭天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即为某人某事向天神乞求庇佑,并立下誓言,郑重向天神表示何年何月宴飨众神。这是萨满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观念。

祭必立“索莫杆子”,在民间是如此,在清宫中亦如此。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北京故宫中的坤宁宫前,均立有皇室的神杆,以供祭天时对祖先和苍穹的膜拜。索莫杆子是用山上的松树砍去枝杈,剥光树皮做成,在祭前准备好。祭天还要有充分的准备,堂屋大门口处,摆放着方桌一张、桌上备有清水一碗,米碟一个,新筷子一把,草把子一捆,绳子一条,在立神杆之前,先把“索莫杆子”斜靠在院当中陈放七星斗的高桌上,底部朝里尖朝外。祭天时把全黑色纯净生猪抓来,将四蹄捆绑,头向南嘴向东放倒在桌子上。

栽力受穆昆达的委托,要举行领牲和宰牲的仪式(与跳家神、“放大神”时所进行的“领牲”“宰牲”仪式相同)。栽力司“领牲”祭,在朗读“神词”后,向空中抛撒米和清水,算是立杆前的洗礼仪式。接着在神杆尖部沾上猪血,然后将草把捆在神杆上,若不用草把,就安放一个锡斗。待肉煮熟之后,剔取索子骨,套在神杆上,从猪的各部取下肉和内脏少许切碎,与米一起放在草把内或斗中,一切准备就绪了,神杆才立在院内大门东侧石座上(把食物放在神杆顶端是为了乌鸦来食用,满族视乌鸦为神灵,在民间还有乌鸦救过汗王努尔哈赤命的传说)。萨满或栽力在杆前高声诵读“神词”(称作念杆子)。[2]

锅里的猪肉煮至七八成熟时,在穆昆达的带领下,众人重唱一遍“领牲”神歌。然后撤下槽盆里拼成的“全猪”,仅将猪头供在神桌上。栽力再次念杆子毕,猪肉继续放在锅里煮。猪肉熟透后,参加祭天所有族众,按辈分分桌坐好,南炕是老一辈,穆昆达和萨满及本家主人,男女同桌,坐好后,便开始吃喜肉了。主灶的锅头拿个小菜墩,单腿跪在地上,用刀在菜墩上片肉分给大家。桌上有各种佐料,分装小碟中,人们夹着肉片蘸着吃。席间没有别的菜,只吃白肉和血肠,这种肉就是满族讲的“阿姆孙肉”,即喜肉。现在“白肉血肠”已成为一道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肉必须在太阳落山前吃完,吃不完也要分送各家,祭天是办红事,人们都穿得很讲究,新媳妇要穿盛装(梳旗头,着旗袍、穿寸子鞋),男的要穿马褂、戴礼帽。夕阳西下,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的人们饱尝喜肉之后,陆续离去,吃剩的骨头集中起来在河边烧掉,然后扬在河中冲走,或埋在河边。至此,全天祭天活动结束。

萨满教的祭天是很隆重的典礼,它既是宗教性的活动,又是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民俗活动。在阖族同乐同喜的气氛中,人们不是祈盼来世进天堂,而是追求今生得幸福。人们祭拜神灵的目的是为了“禳除灾难、顺喜康泰”,这些都充分反映出萨满教务实的功利主义的宗教观。

萨满教在20世纪初清朝灭亡后便逐渐走向消亡。然而,在民间仍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直至20世纪60年代,在吉林松花江畔的满族聚居村落里,萨满跳神活动还时有发生。在长白山诸民族萨满文化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些民族的家族中,至今除保留有珍贵的清以来的萨满手抄“神谕”“神器”“神服”等文化遗物外,还有些老萨满依然健在,仍然在做传承工作。这些文化遗存,虽是残迹余影,但是从世界总的文化观念窥视,其价值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萨满教属于残留于现代文明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文化遗存,我们从中可深切体会到北方人类童年时期开拓自然、征服自然、繁衍种族的艰辛岁月中的情感、观念、经验、认知。这对于研究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史都是很珍贵的人文资料,堪称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