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美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理解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才能对黑格尔哲学的巨大贡献及其局限性作出正确评价。绝对精神的学说是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整个哲学体系的终结部分。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区别于前此一切哲学的主要标志。黑格尔分析了美学史上两种主要倾向的片面性。黑格尔认为,只有把这两派的研究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导向实体性的必然的和统摄整体的原则”。

第一节 美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关于黑格尔哲学,海涅讲过一则笑话,黑格尔在弥留之际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当然,他指的是他自己。接着,他挥了一下手补充说:“连那个人也不理解我。”当代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Th.Adorno)发现,黑格尔写了一些有时候根本不可能有涵义的反本文,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Scoteinos”,希腊语的意思是“艰晦的”。只有理解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才能对黑格尔哲学的巨大贡献及其局限性作出正确评价。

一 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以解决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问题。他和谢林一样,认为哲学的惟一出发点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并把这种“绝对同一”理解为自然和人类意识的精神本原,它被称为“绝对理念”。黑格尔和谢林不同的是,谢林仅仅把绝对理念理解为实体,他还把它理解为主体。实体是僵死的、静止的本质,主体则是活动的本原、积极的力量。这种能动性表现为绝对理念自己建立自己,从自己外化出客体———自然,然后又克服外化,把自然据为己有,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意识而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类意识的东西都是绝对理念的体现。黑格尔把绝对理念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他实际上是对上帝创世说进行哲学论证。这是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

绝对理念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自然界之前,它是自在的,即一种潜能;它外化、外现为自然界,它是自为的(für sich),即变成自己的认识对象;从外在向自身复归、即回复到自身,它是自在而又自为的,即自由的、无限的,达到了自我认识的目的。上述三个阶段分别由黑格尔哲学的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加以研究。逻辑学研究处于自在阶段的绝对理念,研究它的逻辑概念的发展。自然哲学研究体现为自然界的绝对理念。精神哲学研究向自身复归的绝对理念。精神哲学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发展阶段。主观精神指个人的意识和思想情感,它在个人内心中发展;客观精神指主观精神外化于社会、伦理、政治、法律、国家及其历史形态。绝对精神指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由对立而达到统一。只有在这一阶段,才达到精神的自我认识。绝对精神的学说是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整个哲学体系的终结部分。绝对精神又辩证地发展。它从外在的感性直观,到内心的表象,再到概念思维。以感性形象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艺术,以象征的图像思维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宗教(例如,以父子的图像表现上帝和基督一体),以概念来表现绝对精神的是哲学。这样,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学说由艺术哲学(美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三部分组成。

黑格尔哲学研究绝对精神的发展和运动,这种发展和运动有其内在必然性,这是辩证的。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区别于前此一切哲学的主要标志。对此,恩格斯说过一段广为援引的名言:“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2]

辩证法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然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一个封闭的圆圈,随着他的体系的建立,绝对理念的发展就停止了。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按其本性来说是不能由于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结束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说自己是这种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关于自然和历史的无所不包的、最终完成的认识体系,是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3]

二 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式

自从鲍姆加登用“埃斯特惕克”(Ästhetik)命名美学以来,人们对美学的态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埃斯特惕克”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认为对于美学来说这个名称不恰当,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它并非研究一般的美,而只是研究艺术美

黑格尔分析了美学史上两种主要倾向的片面性。一种倾向是经验派,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荷姆(Henry Homel,1696—1782,苏格兰学者)、巴托、冉姆勒(Karl Wilhelm Ramle,1725—1798,德国学者)、迈约(Hans Heinrich Meyer,1760—1839,瑞士学者)、希尔特(Hirt,1759—1839,德国学者)等。他们从经验出发,围绕实际艺术作品进行研究,或者对现存作品提出一些见解或理论,重视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另一种倾向是理性派,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他从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

柏拉图美学从理念(理式)出发,黑格尔美学也从理念出发,但是,他们对理念的理解不同。柏拉图的理念虽然是客观的,然而是抽象的,它与现象相对立,是空洞无内容的。而在黑格尔那里,“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两者的统一。”[4]这里有“正”、“反”、“合”三项。“正”是概念,例如“人之所以为人”的概念,它是抽象的。这个概念否定了自己的抽象性和普遍性,转化为具体的、个别的人,这是“反”。个别的人再否定他的片面性和个别性,与人的普遍概念相结合,达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例如人的某些普遍性体现于浮士德。这就是“合”,经过否定之否定,达到概念与实在的统一[5]。对于理念的辩证发展,黑格尔写道:“理念的活动否定了理念本身的无限性与普遍性,以便转化为有限的与特殊的东西,于是再取消这否定,因而在这有限的与特殊的东西之中把普遍的与无限的东西重新建立起来。”[6]

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没有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只有把这两派的研究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导向实体性的必然的和统摄整体的原则”。温克尔曼、康德、席勒和谢林都力图克服经验派和理性派的片面性,但是他们做得还不够。黑格尔不追随艺术现象,不对它们作经验分析,也不像柏拉图对话那样作抽象的议论,而是通过特殊性揭示普遍性,把特殊性看作为普遍性的表现形式。这样,美学是通过哲学概括来研究艺术材料的科学,它不同于艺术学,而是旨在结合艺术学和哲学的经验,是一门哲学学科。黑格尔把美学同相邻的学科区分开来,这是美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形式———艺术、宗教和哲学中,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这样,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根据理念和形象相互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黑格尔对艺术进行研究。美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概念;第二部分是艺术美的历史演化,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种艺术类型的更替;第三部分研究各门艺术的系统以及其中的类与种。只有解决这三项任务,才能确定艺术的本质,表明艺术的完整性。黑格尔的美学对象没有包括自然美,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黑全格不尔完尽善管的贬形低态自,然而美按,照然它而的他实还体是,设这专种章形讨态论原了已自包然涵美在。心在灵讨里论。”自[7]然美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自然不因自身而美,只是为主体而美。他写道:“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8]寂静的月夜、雄伟的海洋之所以美,因为它们“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它们的美“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