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问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政课中开展的条件

“提问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政课中开展的条件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将“提问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能有效地解决困扰高校思政课的顽疾——实效性问题,并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将提问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本科思政课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思政课改革却鲜有涉及。

将“提问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中能有效地解决困扰高校思政课的顽疾——实效性问题,并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当前普遍困扰高校思政课的难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不大,实效性不强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倒逼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生需要怎样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要将思政课讲好”,而教师讲得好不好,直接的评价人就是学生,如果课程的内容总是“高高在上”,和学生的实际脱节,那么学生的反映一定不会好,思政课只有先“入耳”,才能“入脑”和“入心”。具体来说,影响思政课实效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思政课固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产生排斥感;其次,学生对课堂惯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教授模式易产生倦怠感;最后,学生对老师对问题的说教式解答存在不认同感。要想打破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印象,只有实现教师、教材、课堂的统一转变才能形成合力,增强课程的影响力。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改革首要要解决的就是打破思政课讲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认知,而这一转变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困惑的基础上。要想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爱”的课程,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就成为关键。

将提问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本科思政课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思政课改革却鲜有涉及。其实,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而言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在对待“思政课应讲些什么”的问题上,研究生更能直观地告诉老师他们对这一领域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希望老师在涉及相关内容时着重讲解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关注的内容,他们对时事热点十分敏感并期待就这些问题和老师交流。这点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中特课”)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一堂课,总有学生会问:“为什么我们本科阶段学习中特课,研究生阶段又要学习中特课?”紧接着的问题就是:“研究生的中特课能带给我们怎样不一样的内容和感受?”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往往能就自己对“五位一体”战略的理解,指出每一个专题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事件。此外,研究生对社会的一些问题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少研究生还能将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正在做的研究与课程提出的问题做相应的结合,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并且和大多数本科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交流有很大不同的是,相当多的研究生是愿意甚至是期待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交流的,这些客观存在的特点以及主观交流意向都无形中为“提问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政课的课堂上运用打下了基础。就思政课而言,和专业课的纯专业性和学术性定位不同,思政课中所涉及的某些现实问题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这使得通过课堂提问容易引起大家对同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形成沟通和交流的氛围。因此,在研究生的思政课课堂上运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