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讨论老子思想的材料“印十份交我为盼”

讨论老子思想的材料“印十份交我为盼”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哲学界对《老子》的研究。1959年,有关部门搞了一个学术界讨论老子思想的综述材料,题为“关于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送到了毛泽东那里。这场讨论在老学研究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冯友兰、任继愈、冯憬远、汤一介等人认为老子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关锋、林聿时等人则认为老子思想是唯心主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哲学界对《老子》的研究。

1959年,有关部门搞了一个学术界讨论老子思想的综述材料,题为“关于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送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认真读了这个材料,读后极为重视,在材料第一页批示道:

印十份,交我为盼。毛泽东廿七日上午六时。(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

未署月份,待查。这件事是当时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高智办的。毛泽东要十份,可能是用来推荐给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阅读的。

这个材料开始即说:

认为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有些人认为老子的自然观是唯物的,未涉及老子的认识论;有些人认为老子的自然观和认识论都基本上是唯物的。认为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则都是包括老子的自然观和认识论。上述双方从《老子》书中引征的话,一部分是共同的,但所作的解释各不相同;另一部分引文是一方抓的。现将双方从《老子》书中引征的话列下,并加以简单说明。

接着,材料摘引了争论双方经常引用的《老子》书中的十五段话,在每段话下面概述了争论双方对它的解释和评论。

其实,有关老子哲学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要讲清楚这件事情,有必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孙以楷、钱耕森、李仁群诸先生著的《老子外传老子百问》一书,对此有简要介绍:

五六十年代,国内中国哲学史界,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阶级属性和“道”学性质问题,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讨论是由冯友兰先生的一篇短文和任继愈先生的一篇系统长论引发的。

1951年第四卷第四期《新建设》杂志上,有个讨论题:“老子是古代中国具有唯物论概念的哲学家吗?”冯友兰在回答的这个问题时,肯定了老子是古代中国具有唯物论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虽然在认识论上老子是唯心主义者,但在宇宙观上,老子的道的学说则是唯物主义者。

在此之后,任继愈于1954年7月28日和8月25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长篇论文《老子的哲学》,进一步肯定老子在孔子以前,《老子》一书虽非老聃所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由于老子是没落贵族出身的隐士,他的思想反映了自耕农民的小私有者的要求,但其学说主要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任文还从社会历史背景角度分析了老子哲学,指出老子哲学是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此后,许多人纷纷著文,或系统论证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学说,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商讨,彼此驳难。这个讨论前后持续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报刊上所发表的有关争鸣文章约近百篇。这场讨论在老学研究史上十分引人注目。

参与这场讨论的有学养深厚、造诣甚高的老专家,如冯友兰、高亨等先生,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子研究和考证中,就是主要参与者。在这场讨论中,他们又提出了新的见解。此外,一大批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一代学者,给“老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风和朝气,他们中有任继愈、汤一介等先生。与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子考证和研究相比,这场新的讨论更注重把老子其人其书的考证与老子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

1959年5月7、8两日,中国哲学会举行了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和老子哲学思想问题的讨论会。其中关于老子哲学思想讨论的中心是:“老子的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另外还牵涉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阶级属性的问题。冯友兰、任继愈、冯憬远、汤一介等人认为老子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关锋、林聿时等人则认为老子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双方在会上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和论据。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论热烈,遂使讨论达到高潮,但并无结果。会后,双方就此问题继续笔战,并有所深入。

就此,《哲学研究》编辑部于1959年将讨论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收集成册,由中华书局出版《老子哲学讨论集》一册,所收包括冯友兰、任继愈、关锋、林聿时等人的论文十六篇。该书是这场讨论的一个结晶。

综合各家观点,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一)老子其人其书的关系;(二)《老子》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三)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显然,这一年送给毛泽东的《关于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的综合材料,是关于第三方面讨论情况的报告。据中国哲学会召开哲学史讨论会的情况看,毛泽东写给高智的便条最有可能发生的月份就是5月份。上旬7、8两日开会,下旬二十七八号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读后在材料第一页作了批示。当然这是推断,还需要证实。

这场讨论中,在关于老子哲学性质这个问题上,两种观点各不相让,尖锐对立:

主张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学者认为,老子在“天道观”方面否认了“天”的最高主宰地位,在“天”之上加了一个“道”。“道”是关于天地存在的混沌状态,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物质实体,一是代表着自然界乃至一切客观事物运动的法则。法则是实体所固有的,并且不离万物而独立存在。老子主张“天道自然”“道法自然”,这就是要求用自然界本身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从而从唯物主义方面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但这种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在认识论方面,老子转到了唯心主义。

主张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学者认为,《老子》书中始终没有明确指出“道”是物质性的东西,实际上未有天地之先的说法,正是指的观念上的存在;无名而混成的东西——即“道”,也是指观念的存在,因此老子的“道”就是抽象的观念,是超时空的绝对,是超感性而存在的,因而就是一种绝对精神。老子把这种绝对精神作为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老子把规律和现象看作是先于或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正是他唯心主义的表现。在认识论上,老子轻视感觉经验,把玄览、静观的抽象思维活动看作知识的来源,这也证明他是唯心主义的。

这场讨论是一次大规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老子哲学的有益尝试,也是新中国成立前老子考证和研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尽管讨论并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但通过讨论,人们至少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老子思想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从而启发人们后来能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思考老子哲学,以避免简单化或教条主义的毛病。而且,客观地讲,老子其人其书与其思想学说中的许多问题,还会长久地争论下去。

据现有材料推断:1959年5月27日晨六时,毛泽东在讨论老子哲学体系性质的材料上,挥笔写下七个大字“印十份,交我为盼”。体现出一种热情、急切和郑重。毛泽东关注《老子》哲学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这种“百家争鸣”中活的哲学感兴趣,不仅说明他自己的思想是开放的,随时接受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在于随时了解学术界、思想界的动态,把情况通报给中央领导同志,使党的高层领导者和全党都关注哲学问题。他常提倡读点哲学,读点哲学史,与这种对哲学的关注度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