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子哲学的讨论

老子哲学的讨论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杨超发表文章,认为老子的道是万有的实体及其法则的统一。[326]1954年至1955年间关于老子哲学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讨论。1959年前后学术界就新范式下老子哲学的唯物唯心性质、阶级基础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由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到对老子其人、其书、其哲学概念范畴的分析以及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形成了1949年后老子哲学研究的初步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关于老子哲学的性质,在学术界形成了一场争论。冯友兰、任继愈、苏联汉学家杨兴顺等人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者。1955年,杨超发表文章,认为老子的道是万有的实体及其法则的统一。道在实体含义上是物质性的。杨超指出,“最先以物质来理解道的实体的是苏联汉学家杨兴顺。他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一书中写道:‘按照这一圣人的学说,万物是由最细微的物质分子——气——所构成的’,‘作为本质来说,道代表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规律’”。道在法则的意义上也是客观的。文章引用苏联已故著名汉学家阿·阿·彼得洛夫的话说:“道这一范畴按其起源于古代形式来说,是具有唯物主义内容的’。”文章指出,不能混淆道的实体意义和法则意义,不能从其法则意义推断道为非物质性的。[324]

胡瑞昌、胡瑞祥认为,老子的体系的基础“道”是精神性的东西。“‘道’虽然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派生人的意识,却也同样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之外并派生自然界;因而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老子哲学,只可能是客观唯心论,而不可能是唯物论。”[325]杨柳桥也不同意任继愈、杨兴顺的观点,认为应该重视道和玄、一的关系。道和玄、一不同,“老子以‘道’代表自然法则,以‘玄’、‘一’代表物质整体,各不相混”;道在“象”、“物”之先,“道生一”表明先有自然法则,然后由自然法则生出万物,“正是极端的唯心主义”。“杨兴顺同志说‘这是老子似乎认为只有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对道的认识,似乎经验的知识对这个认识是有妨碍的’。这样去理解,只是宽宥了老子学说的反动性。而任继愈先生说,老子‘这也是说,天下之大是走不完的,并不是走出大门就可以知天下。道的玄元幽深,也决不是从窗户洞内可以窥见的。这里,老子充分给思维和抽象的活动以地位’这么一引申,不但不是老子的缺点,反而是老子的优点了;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26]

1954年至1955年间关于老子哲学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讨论。1959年前后学术界就新范式下老子哲学的唯物唯心性质、阶级基础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由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到对老子其人、其书、其哲学概念范畴的分析以及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形成了1949年后老子哲学研究的初步成果。本节分为两部分介绍这一过程,首先叙述讨论的缘起和始末,其次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老子其人、其书,其哲学的性质、阶级基础、概念范畴的内涵等问题为横轴,叙述和分析这一时期的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