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好的品行来自正确的观念

好的品行来自正确的观念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都是一种观念或思想的映射。有了仁爱之心,才会自觉遵守符合“仁”的“礼”制,体现出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数千年来的社会管理影响深远。因此,惩治“十恶不赦”之罪,实质是惩治不仁不义、严重违背“礼”制的行为。对于工作满3个月,并且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正式员工,每个月给他们的父母汇款1000元。方孝孺以死效忠的义举被后人所推崇。

人们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都是一种观念或思想的映射。通俗地说,一个人脑子里想什么,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露出什么。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礼”就是“仁”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3.3)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那怎样来执行“礼”制呢?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根本。有了仁爱之心,才会自觉遵守符合“仁”的“礼”制,体现出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

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数千年来的社会管理影响深远。在古代,违背“礼”制的人,不仅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隋唐律法,设有“十恶不赦”的罪名。主要内容有:“谋反”,企图推翻朝廷;“谋大逆”,毁坏皇家宗庙和宫殿;“谋叛”,叛国;“恶逆”,虐待和谋杀长辈;“不道”,无故杀人;“大不敬”,冒犯皇家尊严;“不孝”,不孝敬家中老人;“不睦”,谋杀亲属,虐待家人;“不义”,下级杀上级,学生杀老师等;“内乱”,亲人之间通奸或强奸等。“十恶不赦”之罪,用“仁”的价值标准剖析,实际上是上下不和、长幼失序、“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相残的结果。因此,惩治“十恶不赦”之罪,实质是惩治不仁不义、严重违背“礼”制的行为。

“孝悌”,是最基本的仁爱。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在家里就会体现出仁爱的行为,而且他还会把这种仁爱的行为带到社会中。中国人重视“孝悌”的逻辑思维是:如果一个人对他的父母都不孝,他能对其他人有爱心吗?如果一个人对家庭不负责,他能对工作负责吗?这种源自儒家文化的逻辑思维,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社会管理。中国有许多崇尚儒家文化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注重用儒家仁爱的思想教育员工,以此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责任心。2012年6月,成都的一家公司设置了“孝敬父母奖”。对于工作满3个月,并且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正式员工,每个月给他们的父母汇款1000元。说起设立“孝敬父母奖”的原因,公司董事长刘先生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替员工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给员工压力,让他们努力工作。而湖北的企业老板做得更绝。2014年1月25日,咸宁市一家企业老板拿出30万元红包,让员工拿回家孝敬父母,如果发现员工没有送到位,将会开除员工。

“忠义”,也是仁爱的重要表现。在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的古代,如果一个人被大家称为“不忠不义”,相当于在道德层面判了死刑。许多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文弱官员,往往在君臣大义、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得非常勇敢、果决,对“忠义”两字,有时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像“大义凛然”“舍生取义”“杀身求仁”等词语,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许多与之有关的生动、感人、鲜活的历史事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趁机夺了侄子的皇位。登基之前,朱棣命朝中最有才华的大臣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见到朱棣后,不仅没有遵命,而且还又哭又骂,朱棣盛怒之下,下旨将方孝孺“诛十族”,并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方孝孺毫不畏惧,慷慨赴死,临刑前做绝命诗:“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方孝孺以死效忠的义举被后人所推崇。现代哲学家、文学家胡适这样称赞他:“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有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

交流思考

1.怎样从思想观念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

2.方孝孺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