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伦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伦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所谓“伦理”与“道德”哲学上各种概念、范畴的内容是随时代变化的,哲学本身亦不例外。中国古代所谓“伦理”,是人伦物理的简称。3.有关伦理学上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问题很多,同志们的研究有很多创见,我不想重复,只想简单地一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研究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指导。

1.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所谓“伦理”与“道德”

哲学上各种概念、范畴的内容(内涵、意义)是随时代变化的,哲学本身亦不例外。近代科学概念与欧洲学术的输入,“伦理学”亦如“哲学”、“形而上学”、“宗教”等,均译自西方,其间既有基本相同的内涵,但也有部分的差异,不必完全相合。

中国古代所谓“伦理”,是人伦物理的简称。伦,类也,不伦不类;理是分别、条理。有人的关系的分类,如君臣、父子、夫妇;相应于这种关系的分类,如忠、孝等。中国古代所谓道德,道是最高的原理、规律、原则,本指天道(老子);德者得也,天道人事。汉代的人物评论善人伦,如何晏的道德论。

伦理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上层建筑,有它生成、发展乃至衰亡的历史。一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那个时期作为统治阶级的道德。

从中国古代统治阶级道德的内在矛盾来说明它的发展。

对立阶级道德的矛盾与本阶级道德的内在矛盾。

奴隶社会:周公的“天道无亲,唯德是辅”。

封建社会:汉景帝时黄生与辕固生关于汤武革命的辩论最能说明问题。

从汉代举孝廉的虚伪性到曹魏的篡权——尧舜禅让事业。

名教与自然——农民起义、科学发达、唯物主义批判等。

汉代儒学到魏晋玄学的演变,以道家哲学为本。

从唐代道统说,本于法统,根于门阀制度。

客观唯心主义

封建宗教道德的矛盾就更明显了,如把禁欲主义绝对化而产生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哲学)研究的方法论

不能单从概念定义出发,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进一步深入。

步步深入:辨名实、言行、现象(假象)本质、比较社会学、伦理学,用不同的形式表示相同的意义,如中外婚丧礼用红白的相反,如孝的厚葬与天葬、水葬。

联系:道德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历史现象,与其他经济政治、宗教的关系。道德是一种上层建筑,与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及其反作用,和相对的独立性。

发展规律: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虽然非常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因此才可能成为一种科学。

几种研究方法:

(1)现状的调查。动态、动向、社会影响(作用),提供第一性的材料,客观实际,为国家提供方案,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团结,为社会发展、加速四化扫清思想障碍

(2)历史的考察。不了解过去就不了解现在。例如不了解近现代历史,就很难系统深刻地了解实现四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特点:大量伦理思想材料,理气、动静等,不是单纯的物理概念,而是包括道德修养与道德情境。不懂得这方面的关系,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古代中国哲学及其贡献。通过历史借鉴,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3)理论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批判中外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划清封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道德的界限,批判道德上的形而上学(不变道德)和唯心主义(主观空想)。

理论研究特别重要的是:伦理学的特点一向是不只注意空谈,而是要求见诸行动,而且指导思想要一以贯之,有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世界观的改造是根本立场的转变,否则是不巩固的,随时都可能变成风派。古人说的要“先立乎其大者”,为学首要“变化气质”,都是讲的这个道理,不过他们是要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罢了。不仅通过时事政治,而且要通过专业来改造世界观。马列主义哲学的指导是研究伦理学的根本,否则要犯方向性的错误。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关系不可颠倒。从社会找原因,意识经常落后于存在,习惯势力对于社会发展的阻力是巨大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研究伦理学理论的根本思想。

a.阶级社会道德的对立与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量变到质变。不能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反对唯成分论。综合考察,重在表现。

b.批判继承的对立统一关系。

c.哲学范畴的内在矛盾与统一。集体主义,就是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的矛盾与统一。没有个人利益,也不存在所谓集体利益这个概念了。

d.理想与现实也是一种矛盾的统一。是一种矛盾发展的现象,不从现实出发的理想是空想,理想表示有变为现实的可能。

3.有关伦理学上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问题很多,同志们的研究有很多创见,我不想重复,只想简单地一谈。

(1)知识与道德的问题。

愚昧无知不可能产生高尚的道德,盲从不是道德。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愚民政策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不产生高尚的道德。只有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知道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而又尽最大努力去实现,那才可能产生高尚的道德。所以古代进步的伦理学家一向都注意两者的联系。好像知识越少道德越高,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2)自由与必然的问题。

如果在带关键性的问题上没有相对的自由选择,那就根本谈不上有所谓道德上的责任。但是不识必然(客观规律)的选择将是盲动,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将不会真正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那至少不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想,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3)根据与条件。

这里,根据是指社会的内在矛盾、客观需要,条件是指各种外来的影响。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也就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国家社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同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历史上融合、接受外来的思想,一向是有条件的,如历史上的佛学,清代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翻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研究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指导。

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努力方向,离开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导(方针),就谈不上是社会主义道德,这个又一致又有区别的关系,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注释】

[1]本文是石峻先生1980年6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第一次伦理学讨论会暨中国伦理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底稿。——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