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观

《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观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观,主要表现在它的天、地、人的理论中。有人将之省略,而认为《白虎通义》把“元气”视为“天地之始”、“万物之祖”。如此则把《白虎通义》的宇宙观,视为元气本体论了,真是大谬不然也。就是说,《白虎通义》的天神观,“天”作为宇宙万物和人的“始起”者,具有镇压、镇服、镇定人的权威和能力,人和万物都只能听命于“天”。这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宇

第二节 《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

《白虎通义》的内容庞杂,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对西汉以来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所制造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进行了总结、修补、延伸和扩大,同时对如何维护封建统治的国家制度、军队管理、礼仪规章、人伦秩序、干部考核和农桑商贾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故具有国家宪章和神学法典的作用。

《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观,主要表现在它的天、地、人的理论中。关于宇宙的形成和天、地、人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白虎通义·天地》篇说:

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布,度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行生情,情行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

人和宇宙万物,都“始起之天”,有了这个“天”,才先有太初,后有太始,万物形成,名曰太素。《白虎通义》虽引证《易·乾凿度》的“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但这并不能说“气”、“元气”为万物的最初始基、本原。有人认为,这是把“元气”作为天地万物之祖、之始。我们不要断章取义忘掉“始起之天”这四个字,更不能省略这四个字。有人将之省略,而认为《白虎通义》把“元气”视为“天地之始”、“万物之祖”。如此则把《白虎通义》的宇宙观,视为元气本体论了,真是大谬不然也。

从我们全面引述《白虎通义·天地》篇的这一段话的完整意义来观之,其旨意是说:宇宙万物“始起之天”,有了“天”之始,才有太初、太始、太素,再经过剖判、分化、演化,而生成“三光”、“五行”,人和万物。所以“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和万物主,这正是“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的真实涵义。

“天”作为至高无上者,居高理下,而为“人镇”。“为人镇”有的学者训为“为人神”,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赋予天以镇服、治理人的威严和权力”。就是说,《白虎通义》的天神观,“天”作为宇宙万物和人的“始起”者,具有镇压、镇服、镇定人的权威和能力,人和万物都只能听命于“天”。这才是其神学宇宙观的宗旨。陈立《白虎通疏证》:“《尔雅释文》引《礼统》云:‘天之为言,镇也,神也。’”《春秋纬·说题辞》曰:“天之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纬。”都是说“天”的神圣性、权威性。

因此,我们不能认为《白虎通义》“讲的天是物质之天,自然之天”,而确确实实是高居于人和万物之上并为之“始起”者的人格神。人间万事、伦理纲常、君臣之义等,都是“天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所以《白虎通义·天地》篇在讲述:“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之后,紧接着便说:

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何?以为天地动而不别,行而不离,所以左旋右周者,犹君臣阴阳相对之义。……君舒臣疾,卑者宜劳。天所以反常行何?以为阳不动无以行其教,阴不静无以成其化。

天地的运行,体现了天的意志目的,阳唱阴和,男行女随,君尊臣卑,君舒臣疾等伦理秩序,道德原则,都是天意的安排、体现。

不仅如此,就连日月星辰的存在、运行、变化等,也都是天意的安排,伦理秩序的体现,是由“天神”决定的。所以《白虎通义·日月》篇说:

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日月五星比天为阴,故右行。右行者,犹臣对君也。《含文嘉》曰:“计日月右行也。”《刑德放》:“日月东行。”而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感精符》曰:“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日月所以悬昼夜者何?助天行化,照明下地。故《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有缺何?归功于日也。

日月运行的速度、出没的时间、圆缺,都不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所使然的,而是伦理道德秩序所决定的,也就是神灵之天所决定的,也是天意在人间君臣关系上的体现。

《白虎通义》还通过把阴阳五行学说歪曲、颠倒来论证天的高贵、皇权的神圣。这就是:

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同于一,行于尊天也。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木者少阳,金者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将归者入,不嫌清浊为万物。

水味所以咸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咸者,万物咸与所以坚之也,犹五味得咸乃坚也。水味所以酸何?东方万物之生也,酸者以达生也,犹五味得酸乃达也。火味所以苦何?南方主长养,苦者,所以长养也,犹五味须苦可以养也。金味所以卒何?西方煞伤成物,卒所以煞伤之也,犹五味得卒乃委煞也。土味所以甘何?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犹五味以甘为主也。[12]

“五行”:金、木、水、火、土,本来是世界上存在的五种物质元素,并不具有超物质的神秘性。然而,经过《白虎通义》的一番解释、论证,由五行总论,五行之性、五行之味、五行之方的层层分析、附会,而使之具有神秘性、神意性、目的性、道德性。

经过这样的一步步歪曲、附会后,其落脚点、归宿地,则是人事取法五行,人间的政治伦理、宗法道德等,都是由“天”所指挥、安排的五行变化的体现、表征、结果,当然是“天神”所定的秩序了。所以说:

天所以内明而外昧,人所以外明而内昧何?明天人欲相向而治也。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故木王即谓之春,金王即谓之秋,土尊不任职,君不居部,故时有四也。子不肯禅何法?法四时火不兴土而兴金也。父死子继何法?法木终火王也。兄死弟及何法?法冬之承春也。善善及子孙何法?法春生待夏复长也。恶恶止其身何法?法秋煞不待冬。主幼臣摄政何法?法土用事于季孟之间也。子复仇何法?法土胜水,水胜火也。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也。男不离父母何法?法火不离木也。女离父母何法?法水流去金也。娶妻亲迎何法?法日入阳下阴也。……王者监二王之后何法?法木须金以正,须水以润也。明王先赏后罚何法?法四时先生后煞也。[13]

人间万事,君臣父子,婚丧嫁娶,典章制度,各种礼仪、政治法规、赏罚规定等,都是取法阴阳五行、四时运行而定而行的。如此者,才是明天人相向、天人相应而治也。这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宇宙观,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事中,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主的,这是“天神”早已安排好的,人力是无法违抗的,也是不可能违抗的。

人与天的这种天人感应的神秘关系,是通过天子与上天相联系、相商议的。要使这种联系渠道畅通,不发生阻塞,帝王(天子)就要建设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灵台,以“候天意”、“通神灵”。所以说:

天子所以有灵台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度之证验,为万物获福(于)无方之亢。……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14]

天子作为天的儿子,为了与上天沟通消息,了解天意,等候天意,统理万物,治理国家,就要建灵台、立明堂,在此与天神打交道,候天意,感天地,获万福。《白虎通义》利用谶纬迷信编造、附会阴阳消息与至上神的关系,而将天神秘化,将帝王神圣化,为当政统治者制造神学理论依据。

由此,《白虎通义》紧接着就编造、附会天的灾变、谴告说,来进一步证明天的意志性、权威性。这就是:

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灾异者,何谓也?《春秋·潜潭巴》曰:灾之言伤也,随事而诛;异之言怪,先感动之也。……变者何谓?变者非常也。《耀嘉》曰:禹将受位,天意大变,迅风靡木,雷雨昼冥。服乘者何谓?衣服乍大乍小,言语非常。……孽者何谓也?曰介虫生,为非常。……或灾变或异何?各随其行,因其事也。霸之为言,亡也,阳以散云。雹之为言,合也,阴气专精,积合为雹。日食者必杀之何?阴侵阳也。……日食、大水则鼓用牲于社,大旱则雩祭求雨,非苟虚也,img120阳责下,求阴道也。[15]

这是说,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雷霆冰雹及日食水旱等,都是天谴告人君失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是自然现象的表征,而是上天降灾异的警告。这正是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16]的东汉版。就是说,把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都与人事、人君的行为联系起来,上天谴告人君,令其深思熟虑失德、失政之处,要其悔过修德,觉悟其非,改正其过,这样上天就不会降灾异以警告、惩罚人君了。

《白虎通义》又进一步告诫人君,如果修德、祭天、通天、承天意、调阴阳、理万物、和万民,上天就会降祥瑞以奖赏。所以说:

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祭山川百神归也。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秬鬯出,太平感。德至文表,则景星见,五纬顺轨。德至草木,则诸草生,木连理。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莲甫,山出器车,泽出神鼎。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涌,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17]

人君“封禅”,“封者,广也”,“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18],以此敬告天地,天下太平。这是人君修德,承天之意,统理调和阴阳,而使阴阳和,万物序。如此,则“符瑞并臻”,各种祥瑞就会纷纷而至,这个“至”,是“应德而至”。就是说,人君修德,使天下太平,故符瑞并至。如果人君不修德而作恶,天就要降灾异以谴告。“符瑞”是天之“赏”,“灾异”是天之“罚”。“赏”与“罚”的关键是人君的“德”。“德至”之处,符瑞出现,否则,灾异并至。这显然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具体表现。

《白虎通义》的神学宇宙观,贯穿于它的天、地、人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并为汉朝封建皇权、君权神授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证。这种歪曲了的、神秘化的、神圣化的、神异化的宇宙观,显然是荒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