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自然的涌现到万物的“自化”

从自然的涌现到万物的“自化”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自然的涌现到万物的“自化”自然,自然而然。道的化生也可称之为自然的涌现。自然是有生命的,它在涌现过程中展示出生命的本性。阴阳的无穷无尽的化生,实质上是自然永无止息的涌现。“化”是庄子哲学和美学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化”字在《庄子》一书中总共出现71次,足以说明庄子对“化”的重视程度。

一、从自然的涌现到万物的“自化”

自然,自然而然。自然不是凝固的对象,自然只是自然自身,而不是任何存在者。自然的对象化愈强,意味着离自然愈远;愈是让自然现成化,就愈是遮蔽自然的本然。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老子讲的“生”是道的化生。无首先化生为有,有又化生为万物。道作为无并不止于无,它的本性是化生,化生使无成为有,有意味着生成,于是,在源源不断的生机中,万物呈现出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即生成,是生命的生成和成长。道的化生也可称之为自然的涌现。道的化生无始无终,自然的涌现也是无始无终。自然是有生命的,它在涌现过程中展示出生命的本性。自然的涌现是“生”,也即是道之化生,它是自然而然的涌动力量。在道之化生与自然之涌动中,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已。

“生生之谓易”,此生生之易即阴阳的化生。阴阳的无穷无尽的化生,实质上是自然永无止息的涌现。在早期希腊人那里,自然(Physis)原本是指来自于自身的绽放或涌现,即世界从原始的遮蔽状态涌现出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第十六章》)老子讲的“观其复”是对无限循环的化生的体验。《易经》是从阴阳讲化生,老子是从有无讲生成,都是对自然之道的非对象性思维的描述。从东西方的早期文明,我们似乎更能发现人类思想智慧的共同点。

庄子对天地万物的思考,对自然之道的化生描述,集中体现在他的“化”的概念上。“化”是庄子哲学和美学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化”字在《庄子》一书中总共出现71次,足以说明庄子对“化”的重视程度。

天地万物不断地生成、显现,在庄子那里就是“化”。“化”是普遍的、永恒的无限循环,一切都处在“化”之中,凡物皆化。这里需注意的是,庄子所讲的“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变化。对于“化”庄子是这样描述的:“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是万物之化也”,(《人间世》)“万物皆化”,(《至乐》)“今彼神明至精,与彼自化”,(《知北游》)“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系可胜计邪!”(《大宗师》)可以看出,庄子讲的“化”包含有变化、融化的意思,但主要还是讲道的化生。庄子没有仅仅停留于“万物皆化”,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化”的深层根源,进一步提出了“物自化”的问题,庄子说: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

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测其所将为。(《则阳》)

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在宥》)

物是其所是,是“化”之显现,“化”显现万物。有学者认为庄子主张“造物无物”;有学者则认为庄子主张“物各自造”。其实,不能用“造”来解释庄子的“化”。在庄子看来,物存在着,不存在谁造谁、谁产生谁的问题,物只是物自身。物不靠外力的推动,事物生成和显现的动因和根源在其自身之内。庄子言:

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田子方》)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故有群矣。(《天道》)

庄子从来就不认为有一个人格神或外力来主宰世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批评原子论者没有说明运动的原因,为此,他提出一个“第一动因”作为万物运动的开始。由于在宇宙物质连续运动的系列中,找不到一个能推动他物运动而自己是不被另物推动者,所以,亚里士多德只好在这个运动系列之外设定一个不动的第一推动者,他把这个推动者称之为“永恒不变动本体”[5]。13世纪的托马斯就是用这一观点为上帝的存在进行了新的哲学论证,从而完成了由以柏拉图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父哲学,到以亚里士多德思想理论为基础的经院哲学的转变。庄子虽然也同样是考察连续的、无限循环的运动系列,但他排除了外在于物的“驱动者”,把运动的根源设定为物自身的“自化”,这就有效地堵绝了通往宗教神学的通道。

庄子讲万物皆化,物固自化,但认为“化”、“自化”是不可以认识的,因为“化”是连续不断的,正如赫拉克利特所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庄子说:“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山木》)关于这个问题,钱穆先生有此分析:

盖在庄子已不认为有一创造此宇宙之天或帝或神,外在于宇宙万物而存在,故不愿依随旧谊,称之曰天帝,而必另辟新词,而称之曰造化也。故庄子书中虽屡说此造物者或造化者,而庄子心中,实不认为有此造物者与造化者之真实存在。盖即就于物之造与化而指称之耳。故庄子心中此一造化者,乃仅如一大冶,一大炉,虽万物由此而出,然大冶大炉,本身亦即是一物,决非一近似于有人格性之天与帝,异于万物而存在,而其力又能创出此万物……大冶大炉,则实非能创造出万物,乃万物在此中创造也。(《庄子能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