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促进学会改革发展

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促进学会改革发展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促进学会改革发展卓创光[摘 要]积极主动承接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是学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有助于扩大学会的影响,也有助于增强学会活力。

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促进学会改革发展

卓创光

(福建省农学会 福建,福州350003)

[摘 要]积极主动承接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是学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有助于扩大学会的影响,也有助于增强学会活力。近年来福建省农学会在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认定及推荐、评审农业科技奖励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学会改革;承接政府职能;初见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农学会锐意改革创新,积极主动承接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既增强了学会凝聚力,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开展福建省离退休老同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

1.1前期调研和主动争取

2004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科协、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老龄委办公室《关于充分发挥老科协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意见》(闽委办[2004]35号文),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文件明确提出:“老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老科技工作者团结组织起来,参与科技、经济社会活动,为他们老有所为和再作贡献提供良好服务”,进一步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技术职称等级是衡量和判定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前几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老同志在职时未能如愿评上高级技术职称,其中不少身体健康的同志退出现职后,仍在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余热,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高级技术职称,他们的才华往往难以得到社会认同。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有的人长期担任行政领导,尽管对业务十分熟悉,业务水平也很高,但按规定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十年文革中断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等到拨乱反正恢复此项工作后,有的老同志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等原因已无法晋升高一级职称,以致留下终身遗憾。但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前几年福建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就开始做福建省离退休老同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据统计,从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省老科协共评审认定福建省各地54位老同志具备各类农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其中,教授级高级农艺师9人、高级农艺师33人;教授级高级兽医师3人、高级兽医师4人、高级畜牧师5人,被评上的老同志也满心欢喜。

有鉴于此,为给福建省农业系统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和再作贡献提供良好服务,几年前福建省农学会领导就曾考虑是否开展福建省离退休老农业科技工作者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在上述的闽委办[2004]35号文出台后,我会在几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和新春联欢会上议过此事并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包括退下来的原省级“三农”领导的赞同。他们感慨地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位时欠了这些应评而未评上高级职称老同志的账,应当通过适当方式给予补偿。福建省老科协率先开展为退下来的老科技工作者评审认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工作后,我们更是从中得到启示。既然已退休但仍在发挥余热的老农业科技工作者有这方面的需求,省老科协又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为什么不着手做这件事呢!老科协开展此项工作时,面铺得很广,涉及理、工、医、农及教育各界。在评审认定农业系统的高级技术职称资格时,请的就是农业部门的专家。既然是农业系统的事,省农学会为什么不自己来做呢?福建省科协领导对开展农业系统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十分关心,曾多次建议由省农学会直接来做这项工作。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初省农学会将此事摆上了工作日程。我们事先走访了省老科协,详细了解了他们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并结合福建省农业系统的实际,几经讨论、修改,制定了《福建省农学会关于开展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的若干规定》并设计了相关表格。

1.2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按规定程序办理

社会团体承接政府部门职能,一定要按规定程序办理,要有接手承办的文件依据。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历来是由政府的人事部门归口管理和操办的,我们到省农业厅人事处联系此事时,人事处就不大支持。他们认为,在职技术干部职称评审,属于人事部门的工作职责,既然在职时未评上技术职称,退下来后就没必要再评了。而且他们担心省农学会给退下来的老同志评职称,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名称又和在职的相同,会造成混乱。当我们表明省老科协已做了多年,省科协领导多次明确支持我会开展此项工作,而且省农学会只认定评审对象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不与原工作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等挂钩时,人事处领导才不再持反对意见。2006年2月中旬,就在我会准备召开秘书长工作会议部署在福建省开展此项工作的前一天,当时的厅领导看到会议通知,认为省农学会此举无组织无纪律,是越权行为,立马交代厅办公室主任和人事处处长找我会的两位秘书长谈话批评了我们,责令我会未经批准不得开展此项工作。尽管当时我们据理力争,作了一番说明和解释,但无济于事,只好决定第二天的工作会议暂不部署此项工作。事后,吴建华会长亲自出面找厅长作了沟通,这下厅长的态度才有所缓和。但他提出我们所说的省科协领导多次明确表示支持我会开展此项工作之事应有省科协的书面批复为依据。我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采纳了这个意见。事后,我会即起草了给省科协的请示,吴建华会长还特地为此事到省科协领导处汇报。省科协领导十分支持。几天后,破例专门就此事给我会作了批复。据说此前省老科协决定开展此项工作时,省科协还未作过专门批复。我会及时将省科协的批复件复印后分别报送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及厅相关部门。过了几天,在未收到异议后,我会才正式向下部署开展此项工作。

1.3办事过程要符合规定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操作过程一定要符合规定的办事程序。在前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准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之前,我会按规定程序成立了以吴建华会长(原省农业厅厅长)为组长的“福建省农学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领导小组”和时任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为主任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研究员和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波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的“福建省农学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委员会”,同时根据申报对象的类别,分别物色有关专家学者成立了各专业评议小组和职称资格评议小组,着手开展各项工作。

1.4掌握评审认定标准,宽严适度

离退休老同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与以往的评审对象不同。因此在掌握评审认定标准时,应和在职同志有一定差别。组织评审认定时,要按照《福建省农学会关于开展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列出的“认定条件和标准”进行衡量,但对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的干部,尤其是县和乡镇两级农技干部,把握标准时可以相应放宽一些,对于其中公认的符合破格晋升条件的出类拔萃者,经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还可给予破格晋升。比如尤溪县是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和再生稻试验推广的重要基地,原县农技站农艺师方文模就获破格晋升。该同志出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南平农校(原建阳农校),本人只申报认定副高职称资格。在高认委评议时,谢华安研究员等提出,方文模在参与福建省杂交水稻早期选育工作中曾作出突出贡献,应予以破格晋升。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同,于是在全体评委先投票表决同意其晋升高级农艺师资格后,再次讨论评审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结果经与会评委投票一致通过,最终确认其具备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资格。但实际操作中又不能宽过了头。否则会使外界产生错觉:凡是到农学会交了申报费的,无论其业务水平高低,都可给予认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如果这样,社会上就会认为省农学会认定的各类高级技术职称资格水分太多,滥竽充数,没有多少含金量,就会适得其反,失去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

1.5评审认定结果得到好评

2006、2007两年经省农学会系统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福建省9个设区市和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及福建农林大学共有114位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向省农学会申报认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福建省农业系统离休干部为数不多,至今无人报名)。经评审,确认张海眼、戴志棠等98位同志具备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其中,确认副高职称资格57人、正高职称资格41人。具体分为研究员16人、教授1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9人、教授级高级兽医师3人、教授级高级农经师3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38人、高级兽医师7人、高级畜牧师2人、高级农经师7人。这些同志的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与在职干部评定职称不同,虽不与原工作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等挂钩,但对其本人来说,确实是了却了一大心愿。认为这是组织上对自己以往几十年工作,尤其是具备较高业务水平的肯定,今后要发挥余热更名正言顺了。实际效果是一人通过高级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审认定,往往会影响到周围一群人尤其是惠及其亲朋好友,从而扩大了农学会的影响,增强了凝聚力。从现实看,官员从行政职位退下多年后,很容易渐渐被社会淡忘;相比之下,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身份,更能得到社会认可与赏识。君不见,不少学校的校友名人录及地方桑梓名人录,更看重的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不是官位高低。

今年我会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前两年只有2人申报,经宣传发动,今年该校退下来的老同志申报认定各类高级技术职称资格数量有明显增加。

2接手福建省推荐申报“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工作

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中国农学会从2006年开始设立“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该奖是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技成果奖,是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是农业行业最高奖。农业部于2006年11月中旬发出“农业部关于印发《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与此同时,中国农学会也发了《关于2006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虽然《通知》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将这项工作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学会来办,但以往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各省农业厅的科教处办理的。所以按惯例,福建省农业厅收此文件后仍批转科教处办理,科教处随即给有关单位下达了“关于申报2006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通知”。省农学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即与中国农学会联系。中国农学会有关领导明确表态支持我会按照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处理申报评奖有关事宜的方式积极争取承接这一工作。我会即向省农业厅分管领导汇报,说明情况。厅领导听后当即指示,此项工作应交给省农学会具体办理。有了厅领导的明确意见,科教处便把这一原属于政府部门职能的工作转交给省农学会。于是我会重新发出“关于申报、推荐2006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紧急通知”,并做了宣传发动工作。因时间紧,这一紧急通知还发布到《福建农业信息网》上。我会在规定期限内收到报奖材料后,经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后报厅领导审批,将基本符合报奖条件的6个项目、按规定以省农业厅厅文推荐上报。经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评审,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研究员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天敌捕食螨产品及农林害螨生物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2006-200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有了这个好的开头,以后这类推荐评奖的原属于政府职能的事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转交给学会来做了。

3申请设立面向福建省农业系统的“福建农业科技奖”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福建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农学会决定于今年起面向福建省农业系统,设立“福建农业科技奖”,奖励在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发现、技术创新,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以及在研制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这是今年我会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促进学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福建省现有农业教学、研究与推广技术人员16,870多名,大中专农业院校和省、市农业科研机构19家。福建省农学会现有会员2660余名,还有112个团体会员和企业单位会员。省农学会登记在册的副高以上专家有1,026人,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区划及农业气象等学科。秘书处工作人员分别来自福建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会长由农业厅厅长担任,副会长分别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负责人担任。多年来,我会积极组织开展学会自身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闽台农业交流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等工作,成效显著,深得社会各界好评。

福建省农业系统原先曾设过“福建省农业厅农牧业技术推广奖”(含渔业系统),设奖十几年来,深受福建省农业系统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好评,几年前此奖因奖项调整取消,但近年来广大基层农技干部建议恢复省级农业科技奖项的呼声从未间断。我会经广泛调研认为,设立福建农业科技奖是调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海西经济区建设作贡献的有力措施。拟成立的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为中科院院士、省农学会顾问谢联辉教授和中科院院士、原省农科院院长、省农学会副会长谢华安研究员。原省农业厅厅长、省农学会会长吴建华教授级高级农经师任评委会主任委员,副会长、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教授,副会长、省农科院院长尤民生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每年用于承办奖励工作经费约5万元,主要来自会费等合法收入,由本会负责筹集。获奖单位主管部门可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福建省内社会团体设奖,目前省科技厅已批准了两家,分别是福建省医学会设立的福建医学科技奖和省交通协会设立的福建交通科技奖。省农学会是第三家提出正式申请的省级学会,有了前两个社团设奖的先例,省科协领导多次鼓励我会设立福建农业科技奖。在我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讨论这一方案时,也得到与会理事的一致赞同。经积极筹备,我会提交的设奖申请及所附的相关材料日前已获省科技厅原则通过,估计下半年即可付诸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