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课程改革

促进课程改革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形式,学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将关于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应转变教研观念,转变教研思路,

王赢赢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通常的教研模式是区内各校教师按照年级到区级研修学院进行研修培训。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区教研员根据市级教研室的要求制订研修计划,并在学期内按照研修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学校教研组也是按照区级和学校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这种常规的教研模式,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就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也无法达到促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第九部分“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那么,如何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效地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在学生学习上呢?我们也在尝试做出一些探究。

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那么,教研活动就应该有这两个原则:首先,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其次,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应该把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开放化,可以在教研方式的转型中创造和尝试适合各种研究需要的组织活动方式。

一、传统的听评课方式

对传统的听评课方式适当改进,让教师的目的性明确,参与度更高。

调整一下,做个课前预说。课前预说主要安排在听课前,时间30分钟左右。主要的内容有明确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明确观察工具、明确观察重点、明确课堂观察以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按照下发听评课观察量表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说课教师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全面介绍上课内容,重点讲解教学设计中如何关注学生,怎样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他教师在明确上课内容的基础上,再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当然,不宜改动大的框架结构。所以,和集体备课、磨课是有区别的。

二、课题研究引领方式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形式,学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将关于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以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此,我校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倡导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参与课题以后,教师在教学中、学习中认真研究,认真思考,先确立研究方案,然后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最后结题,激发了全体老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在这一点上,学校加强对课题的统筹管理,并对所有课题进行有机整合,以中心课题为龙头带动其他课题全面展开,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到课题的联结点和贯通处,做到课题间有机整合,融会贯通,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三、课例分析教研方式

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某一堂课(可以是代表当前教学现状的课,也可以是以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设计的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这种剖析与反思可以是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也可以是对整个课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诊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师生问卷访谈、作业练习分析作出定性判断,也可以借用数据统计技术,得出定量的分析,如教师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提问技巧水平检核、弗兰德语言互动分析、教学时间统计分析等,不同的统计技术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问题。要求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并且在期末交流,汇集成册。教学案例的写作过程不仅记录了教育教学的经历,还使教师更为深刻地把握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力地体现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

四、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方式

“吾日三省乎吾身”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简洁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的交流,促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研价值。

1.反思要及时

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把每一节课中得与失的感触和体会、成功经验及时地写下来,并加以归纳总结、整理提炼,就可以成为很宝贵的经验。若不及时去反思、去捕捉瞬间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2.反思的内容要客观、真实、实用

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特别是对学生的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否则会给今后教学工作带来误导。

3.反思要坚持,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不能因为教学工作忙而放弃反思

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反思成为继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环节后,实现不断改进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然行为。

五、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

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是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来加深认识,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对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将早几年的课堂教学录像与按新课程理念设计实施的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对比;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按各自不同的设计进行教学对比;也可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自行备课后实施教学,教研组成员听课后再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同一位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前后对比;也可以是同课异构,不同教师风格,不同教学方式的对比。在对比中,研究摸索出学生最能接受的相应知识板块的教学方式。

总之,中学教学教研活动,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方向,以提升教师、服务学生为目标,大胆尝试不同的组织方式,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教科研成果,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引领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在交流中深刻感悟新的教育思想。校本教研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应转变教研观念,转变教研思路,创生崭新的教研活动方式,把教研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并带动教师群体共同提高,这才是我们做好教研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3]章水云.新课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6(8).

[4]张键.说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