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丰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验及启示

海丰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在海丰农场的经验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海丰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验及启示

李 峰 张昌宏

(上海市农场管理局海丰农场 江苏,大丰224153)

[摘 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为农民生活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总和,所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兴建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经验以及在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基础设施;经验;启示

1前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为农民生活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受到了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首要的任务是要采取切实的办法,改变农民收入增加过缓甚至下降的局面。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为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小农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和获利机会,降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的风险和成本,扩大农村的能量与容量是增加农民收入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中国需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2兴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投资兴建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把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会降低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总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如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会减少农产品的产后储藏损失,起到保值、增值、保温和保鲜的作用。发达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和销售设施还会降低销售成本和流通费用,并能加速农产品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会降低农民面临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如发达的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农业抗御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达的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系统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发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可以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如建设乡村道路、信息通讯、供排水及市场硬件设施,将会促进农村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产业规模的积聚和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总量在空间上的积聚,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对配置(农业)劳动力,增加社会就业还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改变投资环境,增强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将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动员和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中去,促进外向型农业和创汇型农业的发展。

3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在海丰农场的经验

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为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场克服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前期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设轻管理、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总结了一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经验。

3.1建立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做到了水质处理与水源保护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

3.2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农场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目前农业全程机械化已高达97%。技术装备的提高,不但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需求。

3.3加强农场环境保护建设

农场围绕场部主要居住区,采取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实施中小河流还清和污水治理工程,确保河道净化,构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3.4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2000年开始至今,农场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共改造农田5万多亩,每年增产粮食达300万公斤,投入不大但效果十分明显;同时,2007年,海丰农场争取到了上海市的粮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渠道和田间道路的硬化。通过第一次3万亩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①通过渠道防渗和进行土地复垦净增耕地6.5%,计1929.0亩。②渠道防渗将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67%提高到了0.92,节水率达25%。③节电35%。

3.5科学编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依据。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理念,调整思路,要体现在科学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上。规划编制工作既要组织专家进行方案比选,又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3.6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丰农场真正重视项目管理,把加强项目管理摆到比争取项目和投资更为重要的位置。把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成立了专门机构对建好的工程进行运行管理,统筹考虑和处理计划与实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4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水平、生活质量、精神文明、生态友好和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还有3亿农村人口至今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田灌排设施差,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干旱和缺乏水利设施等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及现代农业建设。因此,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1完善配套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改善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国情、复杂的水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能否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配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对水与农业关系最简要、最贴切和最真实的描述。多年来,国家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促进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有效灌溉面积达8.5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生产了全国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大部分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未来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量还会增加,加上人增地减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利工程技术与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先解决没水吃的问题,再解决饮用水水质差、不干净、不安全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使广大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让农民节省时间、节省劳力发展庭院经济和打工经济。但目前我国农村还有近3亿人饮用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有近3万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小河流的洪水威胁依然严峻等。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根治,唯有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为农村提供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平安。

4.3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农村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及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之一。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了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包括水利设施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我国各级水利部门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开展了水土保持、牧区水利、河湖治理、水环境整治和小水电代燃料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些地方开展的“万里清水河道”治理、“碧水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把治水与治山、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而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牧区水利项目、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等项目的探索,则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突出问题还特别严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正确处理水利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好的和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4农业基础设施实施科学化管理和规范性建设有助于树立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直接为“三农”服务,在建设管理中实施科学管理和规范性建设对农村新风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作用。水利部门在实践中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治水理念,在工作中做到各项水利惠农政策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周密细致,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就会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倡导农村新风尚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哪怕是一方面甚至是某一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严重影响党群、干群、邻里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本理念、生态理念以及和谐理念。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严格基建程序;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探索和建立各类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配置水资源;通过加强水利法规建设,实施依法管理。实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在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的同时,不断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结论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大,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要围绕构建和谐水环境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体系的重点,逐步提高我国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

参考文献

[1]姜轶嵩,朱喜.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2004.

[2]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网.2002-03-07.

[3]孙开,田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4]沈尤佳.关于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之我见.农村经济.2005.(1).

[5]黄利恒.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理论广角.2006(21)

[6]崔宁波.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4~15)

[7]周小庆.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达州新论.2006.3(26~28)

[8]唐传义,张曼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农村水利.2006.1(44~46)

[9]赵乐诗.周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1994—2008(22~23)

[10]宋殿茂,纪丽苹,张贵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业与技术.2007.2(2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