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板实践总体评析

中小企业板实践总体评析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小企业板实践总体评析(一)一级市场评析中小企业板进行一年多来发展顺利,截至2005年5月26日,中小企业板已有50家公司发行,50家公司发行总规模为13.8亿股,融资额总计为120亿元,平均融资规模为2.4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为2752万股;发行后总股本合计45.6亿股,平均总股本9116万股;50家公司流通股总额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1%。

一、中小企业板实践总体评析

(一)一级市场评析

中小企业板进行一年多来发展顺利,截至2005年5月26日,中小企业板已有50家公司发行,50家公司发行总规模为13.8亿股,融资额总计为120亿元,平均融资规模为2.4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为2752万股;发行后总股本合计45.6亿股,平均总股本9116万股;50家公司流通股总额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1%。流通股占比最大的公司是威尔科技,占比为45.39%;占比最小的公司是传化股份和登海种业,占比为25%。

从已披露2004年年报的39家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为突出,盈利能力较强。39家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平均主营业务利润1.3亿元,平均净利润396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24%和12%。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来看,2004年度中小板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47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平均每股净资产4.5元,高于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也高于2004年度在上交所上市的新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从已公布的2005年半年报来看,5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5年上半年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7亿元,平均主营业务利润6865万元,平均净利润202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9%、19.7%和9.1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6%,平均每股收益0.19元,高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

从2005年中小企业板半年报注意到,一季度中小企业板的增长中苏宁电器等高增长的几家企业占据了净利润增加额的主导地位。再者,如江苏琼花,刚上市就爆出诚信丑闻,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这样的事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还应注意一些上市公司对老股东进行大比例现金分红的“道德风险”,自然人股东一夜之间暴发为亿万富翁的,中小企业板实践对原主板市场一些突出的制度缺陷的弥补和创新不够等问题。

中小企业板以2004年5月首发,到2004年12月发行39家,到2005年6月发行50家,总体来说发行顺利,并且这一年业绩尚好,但关键还要看后面几年的发展。因为第一年通过中小企业板融来了大量的资金,属于资金充沛年度,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后面的年度才能显现。

中小企业板的承销发行、交易等总体规则与主板基本相同,主要的上市公司融资额(平均2.6亿元)也与主板相近,体现不出中小盘股的特征。按创业板的设计首发融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即可。从这些方面看,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板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创业板。

从上市主体选择看: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占据了多数(38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只有12家。这与创业板设计几乎是背道而驰。上市主体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从区域分布上看:人才集中的高端地区北京、上海也就3家,一些上市公司还分布在县镇一级区域。货币配置和人才走向似乎是一个递向选择。

从科技含量及行业分布上看:行业选择以现金回流及盈利为主要选择标准,带有一定的普便性,属传统行业,有一些科技含量,但高新技术的占比不大,科技的导向性不明显。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

(二)二级市场评析

中小企业板运行一年多来发展顺利,5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人民币515.15亿元,流通市值约为人民币143.1亿元,平均市盈率为26.13倍。其总市值已达到了香港创业板总市值的75%(截至2005年5月,香港创业板共204家上市公司挂牌交易,总市值637.88亿港元,平均市盈率为19.79倍)。

从交易来看,截至2005年6月9日收盘,中小板成交金额约为1186亿元,占沪深主板市场成交额的4.18%,平均换手率为638.95%,远远高于主板市场水平。按昨日收市价计算,中小企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24.65倍,市净率为2.80倍,高于A股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16.78倍,市净率为1.80倍。中小板表现得更为活跃。

自2004年6月25日“新八股”上市以来,中小板二级市场的整体走势在2004年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自6月25日至9月13日,即整体暴跌、价值回归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泥沙俱下”,无论公司素质好坏皆联动下跌。第二阶段自9月14日至10月11日,为全面报复性反弹阶段,其特征是“鸡犬升天”。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小企业板走势在大多数时间呈现一般新兴市场或新型投资工具的共同特征,即齐涨齐跌,股票走势与公司基本面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进入10~12月的第三阶段之后,市场运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即在整体上进入震荡调整阶段的同时各股开始出现分化,如苏宁电器、海特高新、航天电器、凯恩股份、鑫富股份等强势股不但纷纷创出新高,而且在大盘下跌期间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而中捷股份、威尔科技、精工科技等弱势股则迅速回落,再度陷入阴跌状态。尽管导致股价涨跌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通过中小企业板和主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板的相对较高的换手率和市盈率表明市场的短线投机气氛仍较主板浓厚,但通过与10月份以前的中小企业板走势进行纵向对比我们发现,导致这种股价分化走势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随着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的披露,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露出“庐山真面目”,其行业景气度的高低、盈利水平的增长速度,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升降等基本面因素,逐步成为决定中小板股票中线走势的关键。其中,每股收益和利润增长两项指标高居中小企业板第一名的苏宁电器能够创出51.98元的“天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5年上半年各股行情分化,6月份股权分置改革后,二级市场出现涨势,后随着权证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中小企业板的二级市场与主板的二级市场一样不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它主要承担产生流动性的功能。由于二级市场制度设计上的天生缺陷,货币供给刚性、需求决定价格,加之没有做市商制度,中小企业板市场也同样面临主板市场的问题——价格与价值背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