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技界女杰

生技界女杰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0月,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事业进行切割,创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结成联盟,它的成立将台湾从卖知识产权的生技发展思维,转换提升为拥有知识产权创新与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开创了一个台湾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更让台湾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10月,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正式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事业进行切割,创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结成联盟,它的成立将台湾从卖知识产权的生技发展思维,转换提升为拥有知识产权创新与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开创了一个台湾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更让台湾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这只是王长怡的大棋布局中的一小步,从2013年开始,她就启动了一系列产品国际授权合作与事业切割计划,以加速联亚生物制品产品线的商业化。她的愿景,就是开发满足人类与动物医疗需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医疗产品,使联亚成为以华人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永续经营的生物制药集团公司。

历经磨砺 绘制事业版图

30年前,“生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年仅二十多岁的王长怡,在当时就已经确立将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专注执著的信念,为台湾乃至世界生技产业的发展作出居功至伟的贡献,她为此也成为名扬世界的科学发明家。

生技产业所需时间极长,投入巨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30年来,王长怡投入的不只是光阴,正如她所说,“这是一项投入我的生命的工作。”她的人生观是“人就是要做具有创造力,具有影响力的事”,而她带领着她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及成效证明这决不是一句口号。

目前,由她一手创办的联亚已具备由抗体拟人化、实验室制程开发、分析方法建立、工业制程建立、GMP先导工厂建立、前临床灵长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并拥有愈百人的研发团队与源源不绝的创新产品线。

经过十余年磨砺,联亚与母公司——联合生物医学公司(United Biomedical,Inc.以下简称UBI)共同合作开发了具以合成肽为基础的创新疫苗,包括猪、牛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去势合成肽疫苗(LHRH vaccine)、猪环状病毒疫苗(PCV vaccine)、猪蓝耳病疫苗(PRRS vaccine)、阿兹海默症治疗性疫苗、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等。

其中,以合成肽为抗原的猪口蹄疫疫苗在2007年于中国上市,去年已占中国口蹄疫疫苗市场35%以上,已销售超过二十亿剂。另外,阿兹海默症疫苗获“卫生署”许可于2009年在台湾进行首例第一期人体试验,试验数据良好,目前已进入IIa期临床试验。这项试验更打破“卫生署”长期禁忌,让全新生物药品于人类首次在台湾进行人体安全相关的临床试验。这也让联亚成为继美商惠氏药厂之外,第二家研发阿兹海默症预防性疫苗,并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公司。

另外,联亚还拥有UBI授权的抗CD4单株抗体,可运用于艾滋病治疗,自1999年起就开始开发该鼠源单株抗体,至今已将该抗爱滋抗体推展至临床试验IIa期,并获得相当优越的抗病毒效力临床数据。在开发此抗体的过程中,联亚同时完成了全线蛋白质药品开发所需的技术平台,以及多个极具市场价值的创新型及单株抗体/蛋白质药品产品线。

除了蛋白质药品开发技术,联亚亦具有蛋白质药品GMP生产技术能力。早于2003-2006年间,就投资建立了一座c GMP蛋白质/单株抗体生物药品先导工厂,并于2007年通过台湾“卫生署”GMP查核,成功为抗HIV病毒能力名列前茅的单株抗体UB-421临床试验生产了超过10个批次的产品,临床表现均十分稳定。

王长怡还在台湾设立了多家制药工厂。联亚一厂可生产多种剂型的人用医药品,同样位于台湾新竹的联亚二厂,其生产设施包含两座注射针剂生厂线,可生产人用针剂型药品,生产的针剂药品可销往美、日及欧盟国家。联亚还拥有一座由人用药品生产设施改建而成的动物制药厂,可生产自有合成肽动物疫苗产品。联亚新竹厂区内另有一座蛋白质原料药先导工厂,内部设计有不同清净等级的生产区,此先导工厂成功扮演推动多项蛋白质药品进入前临床与临床试验的重要角色。另外,联亚还于2006年设立了严谨规划的动物实验中心,可提供小动物进行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与安全性试验、毒性测试与免疫原性试验等相关试验。

虽然联亚具有完整而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产品线,但台湾制药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当地狭小的市场规模。王长怡深知,必须走出台湾,进军全球市场,才能扩大产业规模。

早在2001年,王长怡就开始在中国大陆进行产业布局,先是成立申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UBI Shanghai),并建立一座已通过中国农业部c GMP标准认证、年产能8亿剂的合成肽原料药及疫苗生产厂。之前又在中国设立北京优耐特生物医学有限公司(Beijing UBI),作为生产血液诊断试剂的基地,并与国际知名公司Bio Merieux进行检测试剂产品的全球销售。

2012年,联亚的动物疫苗产品透过母公司UBI的国际运作,与法国知名动物保健产品公司进行策略合作,可经由该公司的国际商业化经验与营销渠道打入国际市场

2013年2月,联亚新竹二厂的无菌注射液剂药品生产线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DA)的查核,以此不但为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药物开发与委托制造服务,也协助客户进军占全球药品市场80%以上的美、日、欧三大高端市场,扩大营收。这不仅是台湾与华人的骄傲,更成为台湾无菌注射液剂产品走向世界的重大里程碑。

在王长怡的执掌下,联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及技术平台支撑,近年来取得了深受国际瞩目的成就,她本人连同公司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2003年,王长怡荣获“经济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产业科技发展奖”杰出成就奖,这是在台湾的生技与化学制药公司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2007年5月,她获得美国纽约知识产权法律协会颁发的“2007年度发明人奖”,以表彰她在高精度且有效的免疫疗法及免疫制剂等方面研制的进展和成就。

2008年10月,联亚取得台湾“经济部”“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生技新药公司之资格认定,成为台湾唯一同时获得人用及动物用药认定的生技新药公司。

2014年5月,联亚六项开发中产品线再次通过生技新药资格认定。

2014年9月19日,联亚所研发的抗艾滋病单株抗体UB-421荣获“2014台北生技奖——研发创新奖金奖”的最高荣誉。“台北生技奖”素有生技奥斯卡奖之称,是国内外机构投资人评估国内生技公司的重要指标。

如今的联亚拥有功能性胜肽抗原学技术平台与全系列的蛋白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王长怡希望通过这些独特的技术平台与免疫学知识,来发展治疗、预防与诊断全球性重大疾病的药品,将联亚打造成为具有领导地位的生技制药公司。

幼年立志 铸就科学人生

王长怡对科学的向往,早在幼年时期便已萌芽。

1951年,王长怡出生于台北市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王成圣一生致力于文教事业。1967年3月,他创办了《中外杂志》。他倾心创作四十年,对中国近代史人物进行文史记载,在文化界极具权威,终其一生对台湾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父亲热爱知识的情操对几个子女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几个孩子都潜心理工科技的研究,但父亲对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毫不松懈,以期他们成为健全的科技人。当他们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时,父亲又不断鼓励他们回台湾以实际所学贡献社会。在王长怡的孩童时期,父亲就对她勉以大志,并将她视作第四个儿子。在她创业时,一直有着崇高的愿景,但父亲却经常劝她“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

王长怡与常年支持她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家人夫婿胡毅安、女儿Meimei Hu、女婿Lou Reese合影

UBI Co-CEOs Meimei Hu、Lou Reese与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

UBI Co-CEO Lou Reese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讨论扩大神经退化相关疾病研究及国际合作

王长怡的母亲出生在江苏涟水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庭的熏陶培养了她特殊的高贵气质。母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扬州教书。她年纪虽轻,却被分配到教育社会青年的岗位。母亲大家闺秀的风范,对人宽容的个性,也成就了一个有生气的家庭,抚育了四个子女。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用心,时时告诫待人以诚,无论是教方块字、劳作剪贴、针织设计,还是钢琴及书法的练习,都倾注全部的心血。除了处理公务、教育子女外,母亲还协助父亲创办《中外杂志》,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却能完美兼顾。如此父母一生互相扶持,互敬互爱,让家庭充满了爱与向上的力量,留给王长怡许多美好的回忆。

父母亲对文化事业的执著也造就了王长怡在人文方面的素养及对于科学的坚持。1957年,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以实验“宇宙不守恒定律”扬名国际,年仅五岁的王长怡就一心要以吴健雄为典范,并立志将来要做个科学家。

聪慧敏俐的王长怡读书成绩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从台北市女中(金华女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一女中。那段时期,时值DNA Double Helix双螺旋结构的解密与分子生物学兴起,这让她对生命科学充满浓厚兴趣,并开始深受潜能无限的分子生物学所吸引。

大学联考前,原本想报考丙组、专攻医学的王长怡心里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基础科学研究,未必擅长处理未来可能面对的医病关系。因此在高三那年寒假,王长怡经过潜心思量后,毅然决定转考甲组理工领域。那时离联考不到半年时间,她的举动在当时老师与同学之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王长怡内心笃定,并向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以第一志愿考入台湾大学化学系,在这个富于挑战的生命科学领域开始了她的一生。

1973年,得到台大化学系书卷奖毕业后,王长怡以全额奖学金进入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继续深造。她的导师是享有“免疫病理学之父”盛誉的Professor Henry Kunkel。Professor Kunkel在20世纪50年代曾证明myeloma cells生产均质性的抗体,并为此开启了单株抗体之门。

在洛克菲勒大学期间,她还先后受教于几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这让她获益匪浅,受到他们的启蒙,让她产生了“若是我能将这化学和免疫学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在生物医学上有所应用,一定能够产生更多对人类有益的成果”的想法。在那个免疫学仍混沌未明的年代,王长怡心怀“免疫学为医学的秘密武器”的信念,毅然决然地投入免疫研究。

几年后,王长怡取得了免疫学及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成为首位取得该校博士学位的亚洲女性。由于博士论文研究成果丰硕,毕业后的她顺利进入著名的史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担任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主任,主持多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研究计划。年仅27岁的她成为该机构史上最年轻的实验室负责人,而带领实验室的经验也为其日后经营公司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James D. Watson博士访台,与王长怡一同接受 Global View记者专访

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James D. Watson博士与夫人参加联亚生技于台北商务中心的开幕式,和与会贵宾们合影

其间,她参与了免疫学启蒙期的许多研究盛事:她在1980年6月发表于JEM的一篇论文中,用单株抗体揭示了免疫学史上第一个具鉴别性的T细胞分化抗原——Leu 1(现在称为CD5);尔后,她带领团队陆续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免疫细胞分化抗原,并将其以Leu系列命名。

在担任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主任的同时,王长怡还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Sloan Kettering Division教授免疫学。

几年的潜心研究,让王长怡具有了精湛的专业知识。她心里清楚,只有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1985年,王长怡于纽约长岛自力创办了UBI,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创立之初,公司即获得日本OLYMPUS公司的投资,以协助其进行各项血液诊断试剂的开发。1992年,纽约州政府研究发展基金、日本JAFCO创业基金、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及美国Baxter公司又陆续对UBI进行投资,为其进行艾滋病疫苗开发计划提供研究经费资助。而当年解密DNA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华生博士(Dr. James D. Watson),后来也在UBI董事会中任董事一职长达七年之久。

王长怡与美国UBI公司董事群在台湾竹北董事会会议后合影,左一为美国UBI行政管理处长兼UBI董事会秘书Fran Volz,左二为联亚生技执行副总林淑菁,左三为联生药公司总经理廖美君,右一为中伦法律事务所合伙人龚乐凡,右二为荷兰总理科技顾问委员会主席Joop Sisterman,右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以静,后排左一为Lou Reese,后排左二为Meimei Hu

事实证明,王长怡的确没有让投资人失望,90年代,她就以设计型胜肽在生物医学诊断、疫苗及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在国际上取得相当声誉,更陆续发表超过120篇论文,并是UBI超过100个合法或申请中专利的主要发明人。

在其领导下,UBI也从那时开始,即以“设计型胜肽”之专业闻名国际生物医学诊断、疫苗及免疫治疗领域。而公司也从创立之初的只有她和丈夫胡毅安两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事业集团,从1998年起,王长怡开始担任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心怀使命 力促台湾生医发展

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的王长怡,心中始终怀有造福台湾的崇高使命感,因此她也积极寻找着回报故土的机会。

1996年8月,她应时任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局长尹启铭之邀返回台湾,参与政府推动生技制药产业发展计划。在彻底了解台湾环境后,她认为,台湾的环境不够成熟,但这同样也意味着其中存在机会,这也是后来她投入其中的原因,“一定要有人做,所以我们来做,也是我们对台湾的贡献和责任。”王长怡说。

王长怡要回台湾开设子公司的想法,在UBI董事会中遇到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反对的一方认为UBI应集中全力在美国发展,即使向亚洲市场布局,也应该选择市场广袤的中国大陆。但王长怡立场坚定,经过力排众议,她与台湾“经济部”形成策略联盟,坚持回台湾建立一个以新药开发为主的生技制药公司。

1998年10月,UBI的子公司——总投资额达35亿元新台币的联亚(UBI Asia)在台湾诞生,王长怡将其定位为UBI亚太营运中心,拟定以台湾为研发与制造基地、以大中华为市场腹地、利用UBI为枢纽进入全球市场。

针对生技新药开发投资极大、成功率较低的特点,在公司成立之初,王长怡就思考如何在台湾建立一个生技发展模式。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她寻找到一个适合联亚生存发展的“3S”策略。

第一个S是Survival,即生存。

此前二十年,台湾已奠定了良好的制药基础,联亚成立时,适逢跨国药厂在全球并购的风潮中调整全球生产布局。王长怡把握商机,于1999年3月并购了罗氏(Roche)制药公司坐落于新竹的GMP制药厂房、设备及生产管理程序,改名为联亚一厂。2001年9月,她又出手将葛兰素威康(GSK)位于新竹的c GMP制药厂区收入囊中,成为联亚二厂。

收购两家具有国际制药规格的药厂,使得联亚拥有了高水平的针剂、软膏、锭片、胶囊等多式剂型的制造设备与技术,顺利建立了一条完整的制药剂型生产线,成为符合世界级水平的药品生产基地。此外,它还承接了优良制药团队,并取得药品委托生产合约,以几近零风险的方式开展营运,且能创造稳定营收。

第二个S是Synergy,即将创新生技和传统制药知识相结合,以产生加乘作用。

联亚的药厂提供了一个让生技研发团队与药厂生产管理人员互动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技术研发团队学习到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研发成果透过产程开发而商品化,两个团队在互动中充分发挥“加乘效果”。

第三个S也是Synergy,即通过与母公司UBI在创新研发、临床及商业发展、产品国际营销布局上产生加乘作用。

联亚新型的生技产品大部分源自母公司授权,由于UBI为产品原创者,且为以华人为主的美国公司,故能有效协助联亚在亚洲商品化中取得原始授权产品,资源共享以及专长互补则能降低整体研发费用,并且促进研发的广度、深度及速度。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加速台湾优秀研发人员的成长与国际化,提高联亚的国际知名度。

王长怡提出的3S发展策略,充分利用难、中、易和低、中、高风险的产品线配置,有效平衡收入及研发支出,不仅大大降低开发创新生技药品的风险,反而让营收连绵不绝。同时,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三地布局将会平衡风险,使各方能够共享资源,创造最佳综效,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使联亚达成国际级化学及生物制药公司的终极目标。

2014年,联生药公司与策略合作伙伴GE Healthcare公司就蛋白质药物量产建厂计划进行讨论

2014年,联生药与“经济部工业局”、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GE Healthcare公司就工业合作计划举行计划启动会议

而在王长怡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举凡有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传播时,她总是以全民健康为己任,带领团队成员不辞辛劳地致力于研发解决方案。

1997年3月26日,当王长怡看到《世界日报》头条写着“台湾全面爆发口蹄疫”的新闻后,让前一天才刚从台湾回到长岛的她倒抽一口冷气。彼时,出口猪肉一年为台湾赚进17亿美元外汇。她明白,一旦爆发口蹄疫,将会对台湾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口蹄疫问题必须迫切解决。“生物科技的知识,就是要在问题出现时,找出解决的办法。”王长怡如是说。

于是,她立刻暂停UBI正在进行的计划,动员所有的人力和设备资源,全力投入口蹄疫筛选试剂与疫苗的开发之中。她的工作效率之高超出所有人的预期,美国农业部评估这项技术至少需要两年的研发时间,UBI却在六个月内做到了。“今天可以做到的,决不会延迟到明天。”这是王长怡一贯的工作原则,也是联亚的企业文化。

正是这样的文化,使得联亚在1999年8月成功开发了全球第一个以胜肽抗原为主的新型口蹄疫免疫诊断试剂,可有效区分口蹄疫疫苗接种过与曾受感染及带原的动物,并可准确侦测出包括牛、猪、羊等动物所有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情况。

2002年,当发源于中国广东顺德的SARS开始肆虐全球时,王长怡即刻带领全球研发团队,透过多年来研发的合成胜肽技术平台,花了两周时间全力研究SARS病毒的基因组、蛋白机构与胜肽序列。以SARS病人的血清样本,两个月内,即找出SARS病毒的抗原表位,并开发出一套侦测SARS抗体的血液筛选方法,此举犹如为全球注入了一支“安心剂”。

如今,联亚生技经过16年深耕,已经成为台湾蛋白质药品产业之领头羊与生技产业的指标性企业。不仅如此,王长怡对台湾的关键性在于,她把成功创业的模式带了回来,让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台湾,有了复制成功的希望。另外,联亚带动了台湾生医事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生技制药的科技化和国际化,提升了台湾生技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沉潜蓄势 打造生技航母

在沉潜蓄势15年后,联亚的研发能力、技术平台与产品线布局均已成熟,此时的王长怡又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

从2013年开始,她启动了一系列产品国际授权与事业切割计划,以加速联亚生物制品产品线的商业化。

2013年4月,为集中资源于创新生物药品研发,王长怡将联亚一厂业务切割给万菱药品与莹硕医药公司,成立欧帕生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仅仅几个月后,王长怡又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药品事业部切割,成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生药),并促成了联亚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的联姻,获得了台塑生医8亿元新台币的入股。

在联生药公司开幕酒会当天,现场冠盖云集,台湾“经济部”常务次长杜紫军、生物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李钟熙等人也应邀出席。王长怡与台塑生医董事长王瑞瑜共同宣布,双方要打造台湾生技的航空母舰,五年内要推出首个全球创新药物,抢攻全球困难疾病市场,使台湾生技产业立足于世界版图。

除了资金支持外,王长怡更看重的是台塑集团拥有的医疗体系、研究与临床实验服务专业等优势,这些资源与UBI集团的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产品线、团队以及高效的国际运作能力相结合,将使联生药朝向成为单抗药物制造、研发、销售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永续经营的全方位国际公司目标迈进。

经过精心的筹备,2014年9月19日,联生药以近150元新台币的平均价格登录兴柜。

三天后,联生药又通过了美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及奇异医疗公司(GE Health Care)技术评鉴,获选为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引进欧美单抗药品尖端制程与量产技术的工业合作计划承接商。这是台湾政府扶植国内工业发展以来首次引进生技领域的重大技术。透过承接该计划,联生药不但将取得国际最尖端的单抗药品优化/量产技术,同时也将UB-421的产程优化、放大至先进国家水平,成为台湾生技产业赶上欧美技术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对于国内生技产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王长怡与联生药公司共同创立人王瑞瑜(右一),迎接前“经济部”次长杜紫军(中)莅临联生药公司开幕庆祝酒会暨记者会

左起前长庚医院院长吴德朗、台塑生医董事长王瑞瑜、联亚生技董事长王长怡、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李锺熙于联生药公司开幕酒会合影

王长怡与联生药公司同仁于2014年兴柜营运发表会合影

此外,王长怡深知生产能力的建置与创新研发同样重要,因此也促成联生药与GE Healthcare公司就蛋白质药物量产建厂事宜达成了合作。

在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新药研发道路上,联亚能在公司成立16年间,不需再向原始股东募资,并能同时开发数种新药,员工人数超过350人,这与王长怡独特的经营策略密不可分。

王长怡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完成其他研发事业体的切割计划,结合资源互补的策略合作伙伴与资本市场资金,取得足够研发资源逐步将过去十余年来的研发成果一一商业化,转化为实业。

她认为“以人为本”是研发型生技公司的经营哲学,企业里每一位有共同愿景及目标的同仁,与勇于面对挑战及充满创造力的团队是公司最重要的基盘与财富。为此,联亚成立后,她先后聘请了在各领域具有专长的旅美人才返台效力,在这些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带领下,使本土年轻团队具备了国际化实力。她的女儿胡世一(Meimei Hu)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曾在全球知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接受过商业管理的洗礼,如今与具有财经专长的丈夫Louis G. Reese IV同为UBI的联合总裁,共同协助UBI事业的发展。

王长怡也非常注重领导人才的培养。她认为,“真正的领导要让追随者看到前面的方向及状态。在培养新领导时,需要有尊重及同理心;留住人才的关键则在于员工投入与否,要使员工投入,需要用不同方法去激励不同的人,其中的原则是要激励对的员工做对的事”。

联亚也十分注重对员工的照顾,并为达到“公司因员工贡献而成长”与“员工因努力工作而获合理报酬与自我成长”的双赢境界不遗余力。同时,公司也致力于提供员工具挑战性、有成长性与合理酬赏的工作环境。在严谨的公司文化氛围中,员工们积极创新研发,辛勤耕耘,并逐渐开花结果。

王长怡对21世纪创造“生物科技的经济奇迹”满怀壮志的同时,对中国市场也充满了期待。毕竟,就国际市场来说,中国市场对台湾公司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由于中国大陆及台湾之间没有语言障碍,加上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成为台湾业者进入中国的助力与机会,她相信在台湾建立成功模式后,复制放大到大陆的速度将会相对较快。

对于未来,开朗自信的王长怡依然踌躇满志,她将带领她的团队继续本着“创新、求实、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致力于创造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以开发满足人类与动物医疗需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医疗产品为使命,以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产品为目标,让联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制药集团公司。

林汉宁 DG2创始人兼负责人

林汉宁在设计行业奋斗近三十年,成功完成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设计、工程以及项目管理任务。在十年创业中,他曾领率DG2一路将客户版图从香港扩张至内地十余座城市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地;也曾遭遇酝酿已久的“特许经营”计划突生变革、合伙人相继背离,令事业几乎陷入绝境的艰难时期。最终他一人收拾残局,带领DG2东山再起。

经历过人生的起落与分合,如今林汉宁追求的已不再是把企业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