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预测

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预测一、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简要回顾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全球经济继续笼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或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原因分析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稳定,升值幅度仅0.03%。

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预测

一、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简要回顾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全球经济继续笼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或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为了摆脱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使各国货币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因此受到影响,表现出诸多新特点。

(一)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1.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形成了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升值的历程。至2008年9月23日,达到1美元兑6.8009人民币的高点,人民币比汇改前升值了17.8%。然而,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央行在人民币汇率的引导上,一直坚持了“稳”字当头的策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上稳定在6.83左右。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每日汇率中间价累计仅升值0.03%(见图7-1)。

图7-1 2005年1月—2009年7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走势

2.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升贬互现

2009年,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波动却相对剧烈,呈现升贬互现的走势。其中,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澳元等货币汇率呈波动向下之趋势,人民币兑日元则振荡向上小幅升值。由表7-1可见,人民币与欧元月均汇率1月份为9.1043,7月份为9.6145,人民币对欧元贬值5.60%;人民币与英镑月均汇率1月份为9.9688,7月份为11.1816,人民币对英镑贬值12.17%。人民币与一百日元月均汇率1月份为7.5414,7月份为7.2311,人民币对日元升值4.11%。从走势上看,人民币与欧元和英镑汇率表现出前3个月震荡升值、3月份后开始贬值的趋势。

表7-1 2009年人民币与主要货币月均汇率(每1外币兑人民币数)

alt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1)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先升后降,总体贬值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经济严重恶化,导致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的汇率大幅度上升。2009年1-3月,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的汇率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升值态势。而3月初以来,则呈震荡贬值走势(见图7-2、图7-3)。这一方面受国际市场美元兑主要货币走势的关联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从上季度的45.8点升至55.1点,为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上升。虽然目前欧元区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但其幅度已明显减缓,这对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

alt

图7-2 2008年7月—2009年7月人民币与欧元汇率走势

alt

图7-3 2008年7月—2009年7月人民币与英镑汇率走势

(2)人民币兑日元强势反弹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日元曾在世界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纷纷跳水时逆势升值。从2009年2月下旬开始,日元终于支撑不住,开始加快了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的步伐。受此影响,加之中国经济总体趋好的强力支撑,人民币兑日元强劲反弹,并保持了升值态势(见图7-4)。

alt

图7-4 2008年7月—2009年7月人民币与日元汇率走势

图7-1-7-4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绘制。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

由于2009年二季度以来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逐渐走弱,而人民币即期市场汇率主要盯住美元,导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随之下降。由表7-2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除2月份上升外,都是下降的,特别是6月份贬值了3.04%。这一跌势已经创了最近10个月的纪录,但7月下降幅度变小。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9年上半年累计贬值幅度达到4.7%。

表7-2 2009年1-8月人民币有效汇率【1】

alt

(二)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及其原因

1.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

以上分析可见,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汇率走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改变了自2005年7月以来的持续升值走势,保持基本稳定;二是人民币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变动方向不一,对欧元、英镑等出现了贬值,其中对英镑的贬值幅度最大;三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较快下降;四是美元在3月份以后开始走弱。

2.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原因分析

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稳定,升值幅度仅0.0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和2008年全年升值幅度均为6.9%。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相对经济增长率较高。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2007年五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0.9%。2008年,在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下,我国仍保持了9%的GDP增长速度。2009年上半年,我国GDP为139862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1%。而美国2008年GDP仅增长1.3%,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幅。2009年一季度,美国GDP折成年率环比下降6.1%,第二季度下跌1.0%。基于这样的表现,7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上调了1个百分点至7.5%。世界银行也把对中国的预测数据从6.5%调整到7.2%。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人民币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减慢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2)国际收支顺差稳中略降。2009年上半年,我国延续了2008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走势,但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基本稳定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是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最直接原因。

(3)相对利差不断缩小。2008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由紧缩变为适度扩张,9月份以来4次下调存款准备率、5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89和2.16个百分点,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利差与2007年相比逐渐缩小。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为0~0.25%的目标区间,欧元区主导利率为1%。国内外利差的缩小,使流入中国的套利资金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和。

(4)通货膨胀率由正变负。2007和2008年,我国物价不断攀升,CPI同比分别上涨4.8%和5.9%。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增多。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导致物价上涨的动力逐渐减弱,特别是从2009年2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和环比均双双进入负增长状态。2009年1-7月,CPI同比为-1.17%,PPI同比为-5.8%。通胀压力的缓解甚至出现通货紧缩,是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5)国际经济形势和美元波动的影响。2008年9月以来,虽然美国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经济急剧下滑,但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国际资金涌向美元资产,美元不降反升。2009年3月以后,由于欧洲等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复苏迹象,国际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调出避险货币转入风险较高的非美元资产,美元对欧元、英镑等货币开始贬值,人民币同时也承受了对美元升值的压力【2】

3.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2009年前7个月,人民币与欧元、英镑、澳元、加拿大元等货币汇率剧烈波动,走出了一轮振荡向下的行情,导致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其中,人民币对英镑贬值最为剧烈,中间价贬值了12.4%。究其原因,主要是世界经济尚未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完全走出来,国际经济局势仍不明朗,各国复苏步伐不一,使外界对货币汇率的预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欧元区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调整后GDP微降0.1%,小于原先普遍预期的下降0.5%,表明欧元区经济摆脱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欧元区第二季度GDP降幅减少主要得益于德国和法国经济回暖,两国二季度GDP均增长0.3%,葡萄牙和希腊亦增长了0.3%,这些无疑给投资者一个欧洲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同时,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历史低位,4月份为0.6%、5月份为0.0%、6月份为-0.1%。在积极的信号下,3月份后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工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全面上扬。美国较为疲弱的数据与此形成对比,令美元对欧元承受下跌的压力,间接引起了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波动加剧。

英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苗头,但未来前景仍十分严峻。2009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同比降幅高达5.6%,但环比降幅仅为0.8%,明显低于第一季度的2.4%。6月份工业生产升幅较大,7月份服务业和制造业均出现扩张。通胀压力减缓,2009年6月份通胀率为1.8%,低于5月份的2.2%,创下2007年9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为了摆脱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拯救措施,如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还宣布将直接向市场投放500亿英镑,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从原先的1250亿英镑扩大至1750亿英镑【3】。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上半年英镑对人民币和其他几种货币汇率快速回升。

日本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日元贬值风险日益加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元出现逆势上涨的特殊现象,2009年1月达到了1美元兑87日元的十年高点。这给外向型经济的日本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1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出现了1728亿日元的赤字。2月份,经常项目盈余11069亿日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55.6%。4月份,经常项目盈余6305亿日元,同比减少54.5%。对此IMF对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原来的-2.6%调至-5.8%,日本政府也将其预测由零下调至-3.3%。由此导致了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对日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升温。

4.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原因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新加坡元、韩元、印尼盾、日元等对美元汇率均出现了大幅下跌。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元却逆势上扬。如2008年8月至10月间,美元对欧元升幅超过了25%,对其他主要货币(除日元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升值,这种反差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支撑了美元汇率。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目前美国GDP还占世界GDP的1/4以上。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固然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但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向欧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蔓延,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形势恶化。欧元区国家的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重要经济金融指标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英国经济更加疲软,房价不断降低,通货膨胀率升高,经济衰退严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对欧元、英镑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形成了打压。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需求增大。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人们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增强,美元作为具有最主要国际结算和支付功能的货币,受到人们的追逐。另一方面,寻求美元避险保值的心理,也引发大量国际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从而造成对美元的需求不减反增。如:2008年9月以来,在金融危机迅速扩展之时,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投资者不是在抛掉而是在增持美元债券;国际投资者包括国际对冲基金从股市、国际石油期货、原材料期货等市场撤出的大量资金被换成美元,以寻求保值;美国本国金融机构资产损失较大,不得不撤回其部分海外投资,并对美元形成支撑。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美元需求,进而推动着汇率朝着美元升值的方向变化。

第三,美国政府为稳定市场信心而采取的政策推动了美元强势。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来稳定市场信心,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紧急注资,多次下调利率至接近“零”利率,创造定期拍卖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奥巴马政府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等等,给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元坚挺和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是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美国债权人也不愿意看到美元贬值。伴随着美国持续贸易逆差和对外投资的不断扩大,美元输出不断扩大,境外美元不断增加,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美元债务。如果美元贬值,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政府部门持有的美元资产均会缩水,这是美国债权人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各国政府持有数额巨大的美元储备,美元稍有贬值,就会造成巨额损失。由此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国家非但没有减持相反大量增持美国国债。

二、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从上述分析可见,2009年人民币汇率改变了自2005年7月以来的加速升值趋势,表现出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与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有所贬值等特点。那么,2010年人民币汇率又将如何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2010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来做出基本判断。

(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1.政府的汇率政策意向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高度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包括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1997年中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中国金融和经济并防止东南亚危机继续恶化,我国政府顶住了人民币贬值的巨大压力,将1994年初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改为实质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保持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至2005年7月21日以前,一直固定在1∶8.28左右。

与1997年情况极为相似,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改变了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制度改革以后的一直单边升值的走势,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6.83左右。由于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还难以得到根本性转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恢复会比较缓慢,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仍然存在着较大困难,就业压力不减,通胀压力再现,因此政府仍然具有较强的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意向。虽然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但是政府仍然具有较强的调控汇率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还可以通过引导外汇银行在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买卖行为以及直接抛补外汇储备等来维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危机牵制了美国政府的主要精力,美国政府有求于中国政府更多地买其国债,以解救危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和,也减轻了人民币保持稳定的外部压力。

与人民币和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不同,2010年我国政府对人民币与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仍然会比较宽容。因为美元在我国的贸易计价结算、资本流动清算以及外汇储备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率,在政府外汇市场干预中也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而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货币所占比例与所起作用相对较小,其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从我国现行规定的外汇交易波动幅度来看,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即期外汇交易中,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3%,是美元与人民币交易价波动幅度的10倍。银行挂牌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实行价差幅度管理,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没有价差幅度限制,银行可以与客户议定挂牌货币的现汇和现钞买卖价格。因此,2010年人民币与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仍然会比较大。而人民币与非美元主要货币的波动方向与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与这些货币的波动方向与幅度,因为人民币实际上以美元为汇率锚,各银行挂牌的非美元货币汇率基本上是根据国际市场上其与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而得出。

2.外汇储备政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直接影响到该国外汇市场供应和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一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则会对不同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的外汇储备政策,及其根据一定时期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和控制,会对一国的汇率产生重要的影响。201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会在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基础上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高额外汇储备政策仍将继续,但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以及外汇集中于国家进行储备的制度,使得国家外汇储备额连年加速增长,2006年2月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21316.06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8年GDP为43324亿美元(按当年市场年均汇率折算)的49.2%,美国2008年GDP为142646亿美元的14.94%。高额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清偿能力,提高了海内外公众对中国经济及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但同时也带来了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加大了外汇储备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加速动荡,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着资产缩水的冲击。一方面,美元对人民币总体贬值,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凸显。据统计,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2009年2月20日,美元已对人民币累计贬值达9.56%,若以2008年底的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仅此汇兑损失就高达1800余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的40.9%;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及美国大规模发行国债,外汇储备遭受了投资损失。危机爆发后,包括“两房”在内的美国多家金融机构或被接管或申请破产,导致持有巨额债券的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亏损风险。此外,美国央行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国债收益率随之下跌,而美国政府为吸引新的投资者必将提高新发国债收益率,这无疑会导致存量国债市场价值下跌。

其次,扭曲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我国发行货币的主渠道,央行购进外汇的同时会向市场投放与汇率同比例的基础货币。随着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央行被动投入的基础货币也不断增加。为避免外汇占款的负面影响,央行往往采取货币冲销政策,通过债券回购和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不断回收流动性。这不仅导致了公开市场成本越来越大,还使得央行货币错配现象更为严重,即资产越来越外币化,负债越来越本币化。此外,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外向型部门,使得资金在外向型部门和非外向型部门间的分配不均衡,两大部门之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为了限制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上述问题,降低外汇储备资产缩水的风险,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2010年政府有减持外汇储备的动力和意向,至少有可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减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如:动用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战略性物资和大宗商品进行储备;鼓励国有企业和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与机器设备的进口;扩大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如进行企业并购、股权投资等);逐步放宽限额结汇的比例,分流外汇储备;有效控制国际游资从非正规渠道流入境内,等等。此外,2009年进出口贸易值及贸易顺差大幅度下滑,2010年进出口贸易的恢复速度也不容乐观,这会从客观上造成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放缓。存量外汇储备的减少及增量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放缓,会通过外汇供应变化,尤其是其告示效应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国际储备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储备结构将得到优化

我国国际储备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比重过大,黄金等其他储备资产比率较小;外汇储备中美元比率过大,其他国际货币比率较小;美元储备中美国国债比率过大,其他金融资产比率较小,等等。

从表7-3可见,我国货币性黄金储备量居世界第5位,达到1054吨,但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量过大,致使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率过小,只有1.7%。而美国这一比率高达56.7%,法国、意大利和荷兰远超过40%,德国、瑞士也远超过30%。外汇储备额同样巨大的日本,这一比率也高于我国。

表7-3 2008年9月末黄金储备前列国家的储备量及占其外汇储备比率【4】

alt

在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有很高比率,而且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6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期间增持705亿美元。而我国持有的美国证券类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205万亿美元,占当时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66.62%。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肆无忌惮地发放国债,以弥补其财政亏空,我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数额也迅速增加。2008年9月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从表7-4可见,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额持续上升,一年间共增加了2586亿美元。按2009年6月我国持有7764亿美元国债计算,大约占到美元储备的57%,全部外汇储备的36.7%。而表7-4是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中国在美国投资的国债数据,并没有包括中国持有的除美元国债之外其他形式的美元证券资产。

表7-4 2008年7月-2009年6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5】  单位:亿美元

alt

为了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和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作用,2010年我国很可能进一步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一是会继续增加货币性黄金的储备。如果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进行储备,会引起我国储备结构的变化,在黄金储备增加同时外汇储备会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如果仍像过去那样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来增加黄金储备,则对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不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可能会采取渐进的方式,小幅多次地增加欧元、英镑、日元等非美元货币资产。增加主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并拓宽投资渠道,积极瞄准新兴市场等。三是会适量减持美国国债,增加其他形式储备资产。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额的不断扩大,美国国债资产缩水的风险不断增强,我国政府已有明显地减持美国国债的意向,从表7-4可见,2009年6月减持额达251亿美元。储备货币和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增强,有利于缓减美元升值的压力。

3.货币政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由原来的紧缩变为扩张。如: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率,共下调存款准备率3~4个百分点;5次下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计下降1.89和2.16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7.72万亿元,同比大幅度增加;货币流通量(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均出现大幅的提高。这些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市场流动性,缓减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为人民币贬值创造了条件。

2010年,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有可能发生方向性变化,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直接影响。一是信贷增幅将明显收窄。从宏观上看,2009年上半年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形成了一定的通胀压力,2010年信贷继续高速增长的空间缩小,而国民经济的触底回升则给信贷增幅收窄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微观上看,一方面,2009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低于贷款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增长的资金来源有限。另一方面,2009年新一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使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大,银行出于防范信贷资产风险考虑,对房地产投资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也会变得相对谨慎。

二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趋缓,结构也会有所变化。受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再现,信贷扩张幅度收窄等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速会放缓,M1和M2的比率及增长速度也会发生变化。2009年上半年M2的增速达到25.7%,远高于M1,为近十年的高点。由于当前人们的降息预期普遍减弱,对通胀预期却普遍增强,因此,2010年存款定期化的现象会有所改观,活期存款比率会有所上升。而且随着经济回升,企业资金活跃程度会增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货币供应量结构发生变化。

三是流入我国的国际套利资金有可能增加。虽然我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多次降息,但仍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根据2009年8月15日国际货币市场数据,人民币一年期Shibor为2.1662%,而一年期美元Libor为1.3900%,欧元Libor为1.3269%,英镑Libor为1.2900%,港币Hibor为0.9729%,分别比国内低0.7762、0.8393、0.8762和1.1933个百分点。尽管央行多次强调,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主基调不会改变,但信贷趋紧、货币政策由“宽松”向“适度”转变将成为不争的事实,预计2010年中期开始我国利率将逐渐走高。由于美国和欧盟等国经济远没有走出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2010年会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最快也要到2010年下半年才有可能会加息。因此,2010年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利率倒挂”不仅会依然存在,甚至有可能扩大。这会刺激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套利,从而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是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会增强。2009年,我国信贷迅速增长超过了此前的预期,市场流动性快速增强。为了对流动性进行调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力度明显增强。央行在2009年7月16日重启一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在短短的7、8两个月内,共6次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5次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显示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由于2010年的经济不可测因素仍然存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有增无减。

综上所述,2010年货币政策的扩张幅度会明显收窄,并有可能变为适度紧缩,由2009年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市场流动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收缩。如果2010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因经济恢复缓慢而继续实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会再次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但2010年存款定期化现象的改观及活期存款比率的上升,会增大市场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资本市场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回升远好于美国和欧盟,国内外利差在2010年可能会继续扩大,这势必会促使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渠道流入我国套利,从而使市场外汇供应增加,也会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4.财政政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扩增至9500亿元,是2008年1110.13亿元的9倍,预计占GDP比重的2.8%。扩张性财政支出主要包括:(1)通过政府投入刺激投资。根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匡算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2)通过财政补贴刺激消费。2009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将达到200亿元,对汽车部分车型和五类家电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资金补贴70亿元;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7161.4亿元,增长20.2%;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增长29.4%。(3)进行结构性减税,包括自2008年7月来7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和降低出口关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和车辆购置税等,以及下调机电、家电等行业产品的进口关税。(4)多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已上升至13.5%,距出口全额退税仅一步之遥。其中对服装纺织、机电、钢铁3个行业的产品调整的比重较大,7次调整中涉及服装纺织行业的达到4次,机电产品5次。此外,国家还在2008年12月和2009年7月1日两次下调和降低钢材、化工、粮食和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

上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提高出口企业信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滞后效应将在2010年得到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回升,进出口贸易将会恢复性增长,这为人民币的稳定和升值创造了条件。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我国出口退税率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特别是那些对促进就业、稳定民生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以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属于科技创新的产品,国家可能还会适当考虑提高出口退税率,这将进一步促进具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回升速度的加快和国家鼓励高新技术进口政策的落实,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会增加,而且2010年我国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这都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对促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5.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近年来,由市场推动型的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趋势目前增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应对危机降低汇率风险,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中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我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由市场推进型向政府推进型转变。如:国务院批准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我国政府先后与韩国、香港特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见表7-5);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等。

表7-5 2008-2009年中国货币互换情况【6】

alt

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实施,有利于规避对外贸易中因第三方货币结算带来的汇率风险,推动我国进出口增长。但随着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人民币汇率会更大程度地受到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从而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此外,随着新颁布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的实施,我国境内企业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币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及经外汇管理局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到境外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多的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直接投资。可见,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有了新进展。可以预见,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会适当扩大,其实施细则将不断完善与得到落实,贸易结算管理、出口退税管理政策也会有所突破。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对外投资方面的国际化举措,会造成国际经济交易中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大,会在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同时影响人民币汇率。

(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国际收支规模及其平衡状况会直接影响市场外汇供求,从而对市场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1.商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从表7-6可见,2009年前8个月的各个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与2008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度下跌,1-8月累计,三个指标的同比下降幅度均高达22%以上,为1994年以来所罕见。进出口贸易顺差额除1月和3月份外,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但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1月和3月份的贸易顺差额的正增长,是由当月进口比出口跌幅更深所致而非出口增长所致。2009年下半年月度贸易顺差降幅可能会小幅度收窄,但全年较大幅度负增长的状况难以改变。这会严重影响2010年市场外汇供求,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表7-6 2009年1-8月我国进出口情况【7】

alt

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将会逐步得到改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欧洲经济的恢复好于预期。2009年第二季度欧元区GDP增速高于预期值,德法出现了GDP正增长。各项指数普遍开始回升,外贸和内需都有所改善。7月份德国的外贸出口增长达到7%。法国第二季度国内消费额一举扭转了连续下滑的趋势,增长0.4%。同时,通胀压力持续减轻,欧元区CPI在6月份同比下降0.1%后,7月份继续下降0.6%。可以说,欧洲经济的复苏对带动我国出口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第二,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与美元保持了稳定的汇率,对欧元、英镑等货币则有一定程度的贬值,这将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刺激出口的增长。根据J曲线效应,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估计其贬值效应会在2010年开始显现。第三,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刺激作用也将逐步显现,但对不同行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008年8月以来的7次出口退税率上调,有4次涉及纺织、服装类商品,预计2010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等产品的出口会增加,但对于钢铁业、机电制造业、玩具业等,外部需求不振是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上调出口退税率短期内无法扭转颓势。此外,随着2009年上半年国内投资快速增长,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将有所增加。如果2010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保持较高的水平,也会推高进口增幅,进出口增速的相对变化将继续挤压贸易顺差。总之,2010年进出口贸易下降的趋势将有效地得到改善,会对稳定人民币币值起到促进作用。

2.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对商品贸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弱,多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况。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4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增幅回落12.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口额达1580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规模均排在世界第五位,但结构不平衡,建筑、旅游、通讯等行业的贸易为顺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运输、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行业长期为逆差,竞争力较弱。但在2009年,当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幅度下滑时,服务贸易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受到政府政策鼓励,出现逆势上扬。

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随着政府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内相关企业自身服务品质的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机会将进一步增大。近年来,国家把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加速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尤其是2009年2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准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从财政、税收、劳动工时、人才培训、金融、电信、知识产权保护、海关监管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成立软件外包示范城市,可见政府扶持的决心之大。同时,我国将加快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鼓励外包企业通过信贷保险、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来扩大规模,增强承包能力。并采取了改进电信领域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适当放宽电信领域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改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8】。这些举措刺激服务贸易发展的效果在2010将充分显现,必将有力地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得到改善。这将对人民币币值的坚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3.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外汇市场供求进而影响汇率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2008年金融项目的顺差额比2007年减少545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2008年其他投资的项目出现了1211亿美元的巨额逆差。2008年与前三年相比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情况,一是证券投资资产项变为正数,说明存在大量的证券投资资产撤回国内的情况,导致资本流入超过了流出。二是其他投资负债项变为负数,说明国外对我国的其他投资为净流出,资金撤离比较严重。这两点也反映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持续动荡,对外证券投资风险加大,境内机构因此大幅减少了对外证券投资;其次,受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2008年上半年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为满足国内外汇需求,商业银行将部分投资于境外证券的资金调入境内运用【9】。从表7-7可见,2009年上半年,我国利用外资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下降17.9%,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下降28.86%,这会对我国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直接影响。

表7-7 2009年1-6月中国外商投资情况【10】  (单位:亿美元,%)

alt

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我国仍然是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吸引外资的前景将比2009年上半年乐观。外商投资中国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的趋势不会改变,将有力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二是利用外资的结构会明显改善,全球金融危机很可能给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会。外国投资会更多地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和产业服务与支持体系的改善,外商投资结构会得到升级。但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这是因为:2008和2009年企业境外上市数量和规模相比2007年明显下降;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使境外投资流入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将减少对我国的证券投资。总体而言,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仍然会保持顺差,而其他投资净流出会收窄。2010年金融项目应该有数百亿美元的顺差,仍会造成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超额供给,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通货膨胀走势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客观基础是其单位纸币代表的购买力。通货膨胀意味着单位纸币代表的购买力下降,一般而言,较高通货膨胀率国家的货币会贬值,而较低通货膨胀率的国家货币会升值。

2005-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上涨1.8%、1.5%、4.8%和5.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上涨4.9%、3.0%、3.1%和6.9%。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呈快速下跌之趋势,到2009年则完全进入了物价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PPI下降幅度逐月加深(见表7-8和表7-9)。2009年1-7月,我国CPI累计下降1.2%,PPI累计下降6.2%。

表7-8 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11】  (上年同月=100)

alt

表7-9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指数(上年同月=100)【12】

alt

2009年上半年出现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稳定、与其他主要货币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我国近两年的通货膨胀走势之间不无关系。2007年7月起,我国CPI上涨超过5%的分界线,进入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并在2008年上半年深化。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高通货膨胀率国家货币远期将贴水。高通胀引起货币贬值的渠道有很多,首先,它相对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贸易外汇收入;其次,它使劳动力价格及各种服务价格上升,减少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最后,它还使一国实际利率低下,阻碍资本流入,使资本项目恶化。但是,货币的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常常会出现时间差,幅度也会不同。虽然2009年物价已经下降,但前两年通胀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在这个时间差的作用下,2009年人民币升值幅度骤降,波动剧烈。

虽然2009年上半年,CPI和PPI指数出现了连续负增长,市场普遍产生了通货紧缩之担心。但是我们认为,由于以下原因,CPI和PPI有可能在2009年底或者2010年上半年出现拐点,由下降变为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再次产生。

一是国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可能造成流动性过剩。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半年,各项人民币贷款增加了7.72万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与之相对应,2009年前7个月,货币供应量M1和M2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37%和28.42%,增速比2008年前7个月高12.39和12.07个百分点。M2增速远超过央行17%的预期目标,刷新了中国近年来之新高。多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品市场,会引起物价上涨;如果流入资本市场,则会引起金融资产(如股票)价格的上涨。由于新增加的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并不形成商品供应,却会形成商品购买力,由此会造成能源、钢铁、建材等物价的上涨,并带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考虑到时滞因素,物价的上涨很可能在2009年底或2010年上半年出现。

二是美国滥发美元有可能造成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为了拯救金融危机,美国动用巨额财政资金救助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集团,由此造成了巨额财政赤字。2002-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年均为4270亿美元,而2009年美国财政预算赤字高达1.75万亿美元,实际赤字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字。与财政策赤字相对应,2002-2007年,美国年均发行国债约5000亿美元。而2008年,美国发行国债高达14700亿美元,2009年,美国国债发行额将至少达到2万亿美元。

为了应对赤字,美联储实行了所谓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甚至不惜违背法律规定,宣布直接购买3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因此美元的滥发不可避免。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了进一步向市场“输血”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其中包括追加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00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3000亿美元长期政府债券。由于美元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对全球经济来说,美国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则意味着巨量的美元流动性即将充斥全球市场,而引发的后果将是美元的大幅贬值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阴霾已笼罩在全球经济的上空,目前国际市场石油、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和大宗产品价格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对我国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是物价基数的降低会从技术层面上提高物价指数。2008年我国CPI和PPI基本上呈现上半年逐渐走高,下半年逐渐走低之趋势。2008年上半年,CPI和PPI分别上涨7.9%和7.6%,下半年分别上涨3.9%和6.1%。2008年上半年通胀率基数较高是2009年上半年CPI和PPI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的原因之一。2009年下半年,随着2008年同期通胀率基数的逐渐降低,CPI和PPI的负增长幅度会逐步收窄,至年底或者2010年上半年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正增长。

四是通货膨胀预期将会推动物价上扬。基于国内2009年银行巨额贷款造成流动性快速增加,美国滥发国债和美元的状况,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逐步增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人们会追逐现金和扩大购买,如购买商品房保值或投机,这一方面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商品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仍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国内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信贷形势未见好转,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因此这些国家的物价和经济形势一样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将继续低位徘徊。虽然美国面临通缩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短期内价格指数也不会出现显著上升。据美联储理事预测,2009年美国通胀率可能降至1.5%,2010年将继续下降,核心通胀率可能在1%左右。我国中金公司多名学者也预测,美国直至2011年通胀率才会显著上升至1.1%~3.1%。中国CPI将于2009年11月由负转正,2010年显著升至3.5%~5%【13】。相比之下,中国日益积聚的通胀压力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预期相对通货膨胀率在2010年会走高,这会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走势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经济金融状况,还取决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经济金融状况。2009年上半年,以全球股市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回暖、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工业生产下滑速度放慢为标志,全球经济衰退初步出现放缓迹象,但未来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8年的3.1%大幅放缓至-1.4%,比4月的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而2010年经济有望实现2.5%的增长,比4月的预测值调高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9年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也将分别从2008年的3.4%和9.3%降至0.1%和5.3%。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对欧元、英镑等货币先升后贬的走势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美国经济正遭遇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局面。虽然美国高密集、高强度的宏观政策,使针对金融企业的信心危机可能暂告一段落,但是实体经济的衰退仍深不可测,经济复苏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糟糕的是劳工市场,2009年美国失业率一路攀升,二季度月失业率分别为8.9%、9.4%和9.5%,9月份达到9.8%的历史高点。高失业率削弱了公众购买力,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加之在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商业利率仍居高不下,更是拉低了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的不足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此外,财政收支问题凸显,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的2009财年前9个月累计赤字高达1.086万亿美元,远超上一财年全年4548亿美元的水平。因此IMF最新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由2008年的1.1%下降至-2.6%,2010年为0.8%。不过,由于这次美国在拯救银行、货币扩张、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出手更果断、力度更强烈,经济就此一蹶不振的风险较小。2009年下半年经济衰退会逐渐减缓,2010年有可能出现经济复苏。总体而言,2010年美国经济衰退虽会好转,但经济回暖速度不容乐观,因此,人民币对美元仍有继续升值的经济基础。

欧元区经济恶化严重,但衰退程度开始减弱。2009年第一季度,高度依赖工业和出口的欧元区经济继续下滑,GDP季节调整后环比下降2.5%,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而第二季度GDP比一季度又下滑了0.1%,远低于一季度的2.5%以及外界预期的0.4%。5月份,季节调整后欧元区工业生产环比上升0.5%,9个月以来首次为正,但随后6月份该数据再次为负。其他的种种数据也表明欧元区经济回暖的基础十分不稳。首先,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较高,许多跨国企业将欧洲作为裁员首选,从而导致欧元区失业率频创新高。2009年1-6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逐步高位上升,分别为8.2%,8.5%,8.9%,9.2%,9.3%和9.4%。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和2010两年就业形势会进一步恶化。其次,欧洲经济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出口过于集中于区内贸易和与区外发达经济体间的贸易,因此金融危机导致的发达经济体衰退对欧洲经济周期形成叠加下行作用,2009年上半年欧元区16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滑。再次,2009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呈现加速下滑势头,多项工业指标触及历史低点,工业新增订单指数继续下滑。IMF预测欧元区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4.8%,2010年为-0.3%。总之,欧洲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中,并且这种下滑势头短期内难以扭转,不过第二季度德法两大经济体复苏的曙光也给了欧洲经济些许希望,预计到2010年中期,欧洲经济会开始缓慢复苏。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欧元对美元会在近期强势的基础上震荡下滑,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将小幅升值。

日本经济仍然低迷。由于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2009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加速下滑,GDP季环比增长年率由前一季度的-13.5%降至-14.2%,创下1995年该数据公布以来最大跌幅。2009年第二季度,随着日本政府的各项经济刺激计划效用显现,日本经济同比下滑幅度趋缓。另外,受欧美经济迅速衰退、需求急剧下滑影响,日本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大幅减少。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8.6%和42.7%,累计贸易顺差83亿日元,大大低于上年同期2.8万亿日元的顺差水平。2009年1-6月日本失业率分别为4.1%,4.4%,4.8%,5.0%,5.2%和5.4%,达到6年来最高水平。和欧美等国相比,日本经济衰退程度最为严重,据IMF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6.9%,但2010年会回升至1.7%。预计2009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将再次探底,2010年才有可能企稳。政策方面,日本将继续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亦有望进一步加强。根据经济基本面,2010年人民币对日元很可能升值。

(五)小结与结论

综上所述,2010年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强劲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增长,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这为人民币保持强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出现大幅度下滑,2010年上半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但国际收支仍有巨额顺差,外汇储备仍在快速增长,为人民币保持强势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正由市场自发性演进型向政府推动型转变,进程明显加快,国内外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稳步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保持坚挺。因此,2010年人民币仍然处于升值通道。但是为了巩固中国经济的回升基础,避免进出口贸易继续大幅度下滑,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中国政府既有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意向,又有较强的调控汇率水平的能力。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外汇公开市场的操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适度收紧,尤其是市场普遍存在的中国相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预期,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综合考虑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各方面因素,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会保持稳定,但会稳中略升,而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会出现大幅振荡,小幅上扬之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2009年8月5日。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展望关键预测更新》,2009年7月8日。

[3]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4]欧明刚:《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现实选择与机制改革》,《中国货币市场》,2009年第1期。

[5]刘伟:《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第4期。


(黄燕君、钟璐)

注释

【1】 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IS)网站。

【2】 《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短期内难以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7月6日,见http://finance.sina.com.cn/roll。

【3】 李佐军:《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探底”迹象》,《上海证券报》,2009年8月14日。

【4】 数据来源:根据人民网-经济频道资料整理。

【5】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网站。

【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7】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数据整理。

【8】 2009年5月25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于晓峰在“第二届国际外包商务发展年会”上的讲话。

【9】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4月24日发布。

【10】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1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3】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等,见国信证券网站http://www.guosen.com.cn/webd/public/infoDe-tai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