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年战局的分析与预测

对年战局的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8月上旬,全面内战爆发,战与不战已经不是国统区群众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农慕之认为内战的基本形势之一是国民党军队难以找到中共主力与其决战。应当说,《文萃》刊登的对时局、战局的分析文章在国统区群众中真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1946年8月上旬,全面内战爆发,战与不战已经不是国统区群众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大家迫切想知道是共产党会最终胜利夺得政权,还是国民党能打败共产党而继续执政。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97]他又说“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98]这些话为全党全军打了气,也为全国人民打了气。

他在给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信中专门解释了他这样做的目的。他说:“在解放区军民中,目前的中心问题不是对美蒋的幻想问题,存在这种幻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区军民心目中的中心问题是能否胜利与如何取得胜利,尤其在失了一些地方之后,大家很关心。因此我们的文章与新闻立论之重点,不是说敌人如何压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释敌人虽有二百师兵力,但是有种种条件我军必胜蒋军必败。”[99]根据这一精神,《文萃》在1946年9月至1947年6月10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发表了许多中共党员分析战场形势,报道国共两党战况的军事评论文章。通过分析预测传播了党对今后战局发展的看法,向国统区群众表明代表人民的中共军队一定会在内战中取得最后胜利,增强了国统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这些文章主要有:第45期农慕之《论内战军事形势》、第48期公孙求之(胡绳)《放眼看战场》、第49期农慕之《遥望张家口》、公孙求之《真打和假谈》、第50期的丁静(姚溱)《时局新形势》、第2年第1期施艾《论三个月来的内战》、第2年第4期丁静《战局答问》、第2年第6期丁静《战局转换的关键》、第2年第9期丁静《岁寒看战场》、第2年第14丁静《两个战场 两种攻势》、第2年第15期、第16期合刊丁静《论苏皖战场》、第2年第17期秦上校(姚溱)《一月战局》、第2年第19期丁静《论最近战局》、第2年第20期、第21期张志龢《国共战争胜败管窥》、第2年第21期方裕之《江北战地见闻》、《文萃丛刊》第1期萧超《论战局》、《文萃丛刊》第4期丁静《花雨台战场》、《文萃丛刊》第6期丁静《转型期的战局》、《文萃丛刊》第9期张沛《仲夏战场》。

以国民党军进攻中共控制的最大城市张家口为例。农慕之认为内战的基本形势之一是国民党军队难以找到中共主力与其决战。因此,进攻张家口对于国民党而言,在军事上造成了与中共进行决战的机会,而从政治上说攻占张家口无疑是对共产党政治威信上的一个重大打击,可以压迫中共接受不利的条件。文章认为“张家口会战不可能是一次决战,因为中共根本上便极力在避免决战,在这样的战事形势之下,一城一地的占领,即便重要如张家口,在军事上的价值也并不是正号的。第二,以战争方式寻求和平,根本是一个缘木求鱼的打算,即便国民党能占领张家口,也未必能压迫共产党的条件中,因为中共的战略本来就是以地区换取对方实力的消耗,和兵力的分散,准备在实力对比起了变化时转换战略形势。”[100]《文萃》刊登的这些精辟论述,对比分析了国共两军不同的战略决心与军事策略。它告诉国统区读者,虽然国民党军队攻占了张家口,但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共产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灭,相反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却在不停地占领城市中被消耗。同时,共产党军队通过主动转移,避其锋芒,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还扭转了对自己不利的战局,为战略形势的转换创造了条件。文章不仅达到了为国统区群众答疑解惑的目的,帮助国统区群众认清了时局发展趋势,而且激励了国统区群众的斗志,增强了群众对共产党赢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又如,当国民党向解放区猖狂进攻且以侵占我晋冀鲁豫政治中心张家口而达到最高潮时,《文萃》如实介绍了战场上敌我力量的消长,指出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不利因素和在政治与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危机。文章强调:“眼下中国的战争不决定于城市、设备、弹药,而是决定于有生力量的消长及兵心民心的向背”[101],从而指出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前途。当战局发生了转变的时候,文章又及时告诉人们:“共军已在各个地区开始了战略性的进攻,实现战略转移的时机已经迫近”“共军已全面取得主动,攻守自如”,同时指出:“也许三五年内,新中国的旗帜就会飘扬起来。”这些文章不仅披露了时局的真相,指出了局势的症结所在,而且及时传达了我党对形势的分析和对今后趋势的预测,使身处白色恐怖之中的人民群众仍能时时听到党的声音,鼓舞国统区群众,增强他们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让国统区群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如丁静在《时局问答》中读者所说的前后两句话。第一句是:“我最近因为只看到城市的易手,所以十分迷惘,因此我幻想和平,认为屈辱可以换来和平,真是太没有斗争的勇气了。”[102]在听了民主人士的分析后,马上有了第二句:“秋深了,马上就是冬天,冬天还要比现在冷,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103]的感慨。应当说,《文萃》刊登的对时局、战局的分析文章在国统区群众中真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