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兰州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年兰州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2010年兰州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一、2009年以来兰州社会发展态势2009年,兰州市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各类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12万人、58.09万人、72.75万人、35.57万人、32.09万人。加快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启动兰州市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

2009—2010年兰州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09年以来兰州社会发展态势

2009年,兰州市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一批关系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民生和社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建设,推进社会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09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但在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的拉动下,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2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2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49%的低位。全市输转城乡劳动力24.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2.2%。各类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12万人、58.09万人、72.75万人、35.57万人、32.09万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显著特点:一是促进就业的政策强度加大。到5月底,市县财政投入就业补助资金4611.2万元,全年计划投入将达826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00万元,帮助308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困难企业实行“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发放补贴资金2053.47万人。二是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部门开展的“百日十万”农民工培训计划和送爱心促就业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161期,培训农民工22591人,培训后输转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险统筹力度加大。上半年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501人。对全市2503名村干部实行补助制度,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完善老农保参保程序,促进老农保向社会保险过渡。取消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风险调剂金,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这些都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教育投入大幅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教育满意行动计划,教育管理及体系结构更加趋于完善。一是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全年财政包干市级教育事业费51056万元,增长12.76%。教育事业费专项7995万元。二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09年全市危房改造项目学校80所,规划建设面积330599平方米,投资达到52378万元。启动建设百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年内将建成4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投资56724万元。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设备更新配备力度加大。上半年已完成全市中小学计算机配置3.1万台,接入兰州教育城域网学校447所,建成多媒体教室1300多间,为90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为部分学校采购装备了价值95.44万元的仪器设备。三是义务教育逐步向标准化、均衡化发展。制定完善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教育发展实施方案(2009—2012年)》、《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标准化小学评估标准和方案》、《兰州市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等管理政策,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奠定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四是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优化普通中学教育结构,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增加到11所。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组建了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和兰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教育学院和兰州师范学校三校整合取得积极进展。投资9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特色专业建设。启动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推动十余所职业学校加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江苏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校企合作VIP联盟”。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有序发展。新审批成立民办学校20所,7所社区学校即将成立,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面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加快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启动兰州市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对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特教少年儿童就学缴费及特教学校教辅材料征订等情况进行调研活动。五是素质教育逐步加强。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六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启动开展了“再铸师魂”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制定印发《兰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兰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兰州市中小学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兰州市中小学教学新秀评选和管理办法》、《兰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和管理办法》和《兰州市中小学名校长评选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促进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三)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强化

2009年,兰州医疗卫生工作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服务行业管理监督,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呈现加快之势。全市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卫生建设项目46项,包括19个乡镇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县中医院、20个村卫生所、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设规模38872平方米,总投资5666万元。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市三院改扩建)、市中医医院(市四院)改扩建项目、市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卫校异地重建项目等也在积极筹建中。启动了全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二期工程建设,年内将新建7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1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3%以上。二是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立,组建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专家组,卫生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物资储备进一步完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增强,有效防止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及时处置了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在市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了就诊病例疾病谱统计、报告和分析试点工作,加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实施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传染病监测,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对辖区重点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了社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三是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启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了食品药品、非法行医、保健品等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行动,加强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监管工作,制定了《兰州市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卫生管理规范》。四是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每季通报制度,第二季度,全市婚检率达到42%,对托幼机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出台了《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补助政策,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正常分娩实行全免费。五是加强了卫生人才建设。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国内外研修管理办法(试行)》,增加卫生人才研修投入,通过进修、研讨交流、学术讲座、技术比武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推行护士人事代理制度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竞争上岗制度,对稳定医师护理工作队伍,提高医疗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人口出生率下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2009年上半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以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为重点,实现了工作重心向城市人口、流动人口的战略转移,结合“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年”活动,推进了城市人口管理服务机制的创新。上半年全市出生人口11686人,出生率为3.49‰,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47%,其中农业总出生6626人,出生率为5.0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6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2009年的显著特点,其一是着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和《兰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考核奖惩办法》为主干,以各县区配套制度和措施为补充的政策体系,为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其二是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推广“以房管人”模式,实施了高清晰、全方位、立体化的街道“三维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口计生网络化管理和动态化管理,有效解决了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漏统、漏管、漏报、瞒报等问题,有效遏制了弄虚作假现象。其三是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供了免费婚检、发放出生缺陷干预药品和优生检测等婚育保健服务。加大了对育妇的孕情监测和孕期跟踪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及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两非”行为的蔓延势头。

(五)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满足群众文化健身需要。其一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第七届春节文化庙会,参与表演的人员多达4000余人(次),吸引城乡群众100余万人(次)。第五届兰州读书节有6万人次参与。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普查建档,搜集整理原始资料,组织编纂出版《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建立兰州太平鼓、黄河水车、高高跷、兰州鼓子保护基地建设,积极筹建兰州市博物馆彩陶陈列馆、秦腔艺术陈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其三是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成县区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59家。实施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为各县区基层图书馆、文化站配送图书37万多册,兴建300个农家书屋。将建设120处全民健身场地,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

(六)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总体稳定

上半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加大居民生活环境各项设施建设力度,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和谐创建更加深入。具体表现为:一是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加强。出台了进一步强化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从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严格行政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考核等方面,对依法行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今年市委市政府承诺为民兴办15个方面20件实事,是多年来投资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从所办实事的内容看,在加强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各项设施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向困难群体倾斜,其中改造100万平方米棚户区工程、新建1500套廉租住房、完成5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等实事,直接惠及困难群众,对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增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7月中旬,这15个方面20件实事进展良好,大部分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其中,改造100万平方米棚户区工程进展顺利;新建1500套廉租住房部分已开工建设;整治改造100条小街巷已竣工23条、开工12条;50座城市公厕完成选址定点,即将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7项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100座调蓄水塘已完成56座;新建800公里乡村公路工程2/3已开工建设;农村生态家园沼气池项目完成近半;5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已建成159所、在建50所;4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已建成18所、在建22所;新建7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开工;新建300个“农家书屋”项目加紧进行;120处城乡全民健身场所已完成地面硬化;市社保服务中心、“金保工程”和人力资源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新建改造20个社区菜市场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造100个农村便利超市和农资超市已完成过半;新增和改造300公顷城市绿地完成计划的30%。三是基层管理进一步加强。市政府下放部分城市建设管理权限,进一步减少管理层次,增强县区统筹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城乡社区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推进和谐示范社区建设,制定了兰州市城乡示范社区实施方案,确定30个城市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为示范社区。四是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注重完善各项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处置九州开发区地质灾害突发事件中,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将综治工作与平安建设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体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延伸到乡村、社区、单位和企业,形成了“政府推动、全民主动、社会联动”的平安创建工作机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4%以上。六是各类社会组织稳步发展。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继续加大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上半年全市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65家,其中社会团体3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家。七是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了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实行限时办结承诺服务。加大殡葬执法监管力度,上半年共立案受理违法案件4起,杜绝了非法土葬和乱葬现象;加大殡葬用品市场清理整顿。继续开展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大滩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重点福利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各项救助救济活动逐步向常态化发展。规范医疗救助程序和标准缓解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上半年全市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100多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30多万元。八是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致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安全生产指标全面下降。

二、2009—2010年兰州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从上半年的情况分析,社会各项事业虽有较快发展,有许多积极有利的因素,也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从有利发展的方面来看,以下四个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态势:

首先,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给兰州社会加快发展带来机遇。多年来,基础设施欠账多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中以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尤为突出。虽经多年努力,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今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家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显著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明显增多。这对于兰州是一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极好机遇,兰州正在积极抓住这次机遇,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其次,国家逐步加大对西部省区的支持力度,为兰州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国家对西部省区的投入逐步增加,特别是国务院正在制定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对甘肃发展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无疑对兰州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以及西部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将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区域。在国家支持下,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将出现全面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今年以来,兰州市各部门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照科学发展观深入剖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提出了整改的措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各项措施不断强化,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下半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启动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更加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力度也有所加大。

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社会发展也面临困难和矛盾,从不利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就业压力加大,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和加深,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强烈冲击,经济发展经受严峻挑战。兰州市的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而且由于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业比重较高,所受冲击更为严重,经济低速运行,企业效益下滑严重。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用工出现减少趋势。虽然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上半年城镇就业和农民工就业相对稳定,但是,按照经济危机蔓延的一般规律,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企业用工减少在后半年可能更为严重,特别是吸纳就业较多的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发展环境趋紧,后半年用工形势不容乐观。从一季度的就业数据看: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需求比重下降了2.92%,第三产业需求比重则上升了3.39%。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用工需求下降2.02%,反映出第二产业用工需求减少明显。如果下半年制造业继续维持低增长格局,就业将趋于更加严峻。

其次,筹资渠道单一,制约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兰州公共服务设施欠账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义务教育水平达标程度较低,居民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城区道路、供排水、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低,住房保障范围小、水平低。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由于兰州经济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设施大多属于公益类建设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投资,虽然有国家投资的支持,但需地方承担相应配套资金,这给财力相对薄弱的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集矛盾非常突出,影响了一些项目的及时开工建设。下半年和2010年,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筹集地方配套资金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第三,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居民生活成本提升。受金融危机影响,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的实施和经济的企稳向好,资金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预期也明显加强,今年以来,与居民关系密切的蔬菜等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住房价格快速回升,都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下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资源类价格的调整力度,企业原材料成本进一步提升,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另外,由于全球各国刺激经济发展措施都与增发货币相联系,随着经济复苏,国际通货膨胀预期加强,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将给国内物价带来较强的推动作用。由于兰州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物价上涨将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第四,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类社会矛盾进入高发期。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矛盾纷繁复杂,各类社会矛盾调处难度大,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从兰州市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全市信访总量呈上升态势,来信来访明显增多。下半年,随着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许多重大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拆迁征地、企业改革等领域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根据以上分析,兰州社会发展既有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许多重大挑战,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预计下半年至2010年,兰州就业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任务加重。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公共服务继续加强。社会矛盾更趋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认真克服各类困难矛盾,进一步理清社会发展思路,加大社会建设力度,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三、2010年兰州社会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经济低谷时期,就业矛盾突出,政府必须把就业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就业。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创业型就业。对于有创业项目的,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规模,简化贷款程序,拓宽担保渠道和方式,促使居民创业项目顺利实施。对于有创业意愿,但苦于投资无门的创业人,要加强创业指导工作,帮助找项目,制定创业计划,鼓励其积极创业。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市场、贷款担保服务市场、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市场,促进创业服务市场化。二是加强就业援助,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继续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和农村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挖掘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大龄失业人群实现再就业。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企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对吸纳就业较大的行业、企业给予税收、融资、收费等优惠,确保这些行业企业在吸纳就业的同时平稳较快发展。

(二)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通过“调整、建设、改革、提升”的途径,使城乡之间和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一是创新教育发展理念,理顺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教育的高度谋划全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探究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路径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提高全市依法治教水平和教育发展的活力。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编制《兰州市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新一轮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调整。逐步撤并农村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规模过小的办学机构,有效整合优化城市高、初中办学资源,形成能够适应新课改的、与省会城市地位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规模与布局结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实施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三是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现有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加快实施百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改造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计划加强补充配备教学设备仪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四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及管理创新。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完善校长聘任制,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创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成果,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准备。改革学校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对素质教育的良好导向机制。加强校长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探索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和中小学对口帮扶制度;规范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三)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兰州医药卫生事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医疗水平。一是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药分开。完善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二是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前哨作用。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医疗事故月分析通报制度,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故发生;实行各级公立医院之间的病历共用、检验结果共享制度。深化院务公开制度,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保险资金的监管,改进医疗保险资金报销支付方式。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改进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和程序,保障基金运行安全。四是做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监督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组织开展全市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四)加强人口管理,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切实突破困扰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建立以现居住地和“以房管人”为主、以户籍管理与单位管理为辅的城市和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城镇居民再生育审批前的公示制度和审批结果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打击“两非”、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系统。落实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各项措施,推进出生人口质量提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与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共享,提高设施利用率。二是进一步突破重点难点。规范党员干部职工生育档案建立,加大党员干部超生违育查处。切实提升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摸清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底数,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尽快健全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困救助、特别扶助、二女节育户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积极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新机制,健全和完善救助机制,稳步推进“1+1”生育关怀安居工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成才工程”和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救治,加大对计生家庭的项目、资金帮扶力度,造福广大计生家庭。三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要从提高人口质量出发,站在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加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规划,为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人口理论支撑。

(五)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加快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兰州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落后,首要原因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相对落后。促进兰州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要突出抓好群众文化体育的培育和普及,带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健全社区文化体育场馆等设施,在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加强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推动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尽快建设市体校、市体工大队、榆中训练基地、兰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项目。继续推进新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真开展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民间艺术瑰宝,丰富兰州文化艺术形象。

(六)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社会矛盾凸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一是继续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的透明、公开、科学。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推进执法程序化、规范化。强化执法监督,严格依法行政,减少执法不公、滥用执法权等行为。规范缩小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同时,党和国家为解决城乡二元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解决城乡二元矛盾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施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三是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认真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解决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信访听证、质询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基层没有解决好导致越级信访的案件,应尽量避免将案件再发回基层处理。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接访和解决信访案件的工作机制,强化领导包案制。四是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抢劫、盗窃等犯罪的专项打击,进一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五是加强社会救助救济工作。完善救助救济制度,促进救助救济制度常态化、规范化,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五是完善社会管理。加强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物业维护、婚姻登记、殡葬事务等各项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

参考文献:

1.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上半年目标任务及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2.兰州市民政局.2009年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总结.

3.兰州市教育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4.兰州市人口委.兰州市2009年上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5..兰州市卫生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6.兰州市文化出版局2009上半年工作总结.

7.兰州市体育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执笔人:房先平 李健 屈雷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