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广西金融风险事件频发,金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冲击,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利润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广西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现金融生态的优化,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柳州金融学会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谷壮海

课题组成员:谢平安 郑振宇 王 恒 陈文杰 蒋翠云 李奕佳 覃志俭 何 沁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广西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然后讨论了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基于广西14地市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生态环境对各地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差异性,从显著性变量总体情况看,直接和间接融资深化比率的上升,金融市场效率、保险深度和企业信用水平的提高,政府干预程度的加强,将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作用。根据实证结果对差异性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资源

引言

金融生态环境包含了金融业发展的各种环境,金融支持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生态是金融发展的生态基础和环境保障,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影响要素配置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最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金融生态主要是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政府治理和外部效应等渠道主动发挥影响力,促进生产要素和金融要素的分配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升级。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近年来,广西金融风险事件频发,金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冲击,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利润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广西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

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升级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19世纪初马歇尔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延续至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变量影响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在动力机制以及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因素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才有所增加。胡向婷等(2005)、林毅夫等(2013)认为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发展战略会对工业的比重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引发产业机构变化;孙军(2008)、黄茂兴等(2009)、于泽等(2014)则分别从需求空间、技术创新、资本深化等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金融作为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重大影响。伍海华等(2001)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机理和选择模式,范方志等(2003),孙晶等(2012)通过引入区位熵分析了银行、证券、保险三种业态的金融集聚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并指出该作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银行业的作用贡献度最为显著。

(二)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研究

金融生态是金融领域借鉴生态科学提出的一个仿生概念,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围绕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

徐诺金(2005)提出,金融生态的有效性体现在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以及金融生态调解这三方面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上,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系统;李扬(2005)认为,人是贯穿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由于人的活动既存在于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又存在于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因而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界限往往不是很清晰,经常会出现交叉。实证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价和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上。徐小林(2005)、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06)分别使用经济资本回报率、银行部门平均收益率、金融机构密度、成本收益率等构建了评价体系;高超(2007)、黄国平(2007)、李镔楠(2012)、王少华(2014)等则运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对金融生态进行了评价。

(三)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相关研究

国外方面,Raiall和Zingales(1998)提出,金融发展可大大降低市场产业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资源效率,是产业集聚和规模化的关键因素之一。Jeffrey和Wurgler(2000)认为,金融环境的发展程度越高,则资本投入越倾向于流入成长性产业中,即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和效率的提高,最终影响到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Lown(2007)等人则通过近三十个地区国家10年间不同产业的面板数据论证了在长期发展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显著相关。国内关于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主要是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在产业结构之间发挥作用。李正辉(2008)利用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数据及设定的面板数据模型论证了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曹建强(2010)认为,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资金支持、提升金融业实力、吸引域外资金、招商引资等内外部效应,助推产业结构升级。阮陆宁(2015)则通过检验金融生态环境对一、二、三产业增长是否具有显著效应来分析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四)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产业结构升级、金融生态环境以及相互间的影响作用都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柳州正菱集团、中美天元系、广西有色金属破产重组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广西14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如何准确地找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要素和方法。以实现金融生态的优化,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广西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一)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金融生态经济环境发展平稳

根据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数据发现,广西经济面临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度加大(见表1)。

表1 广西2013—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

备注:1.*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
2.数据为根据2013—2015年广西统计信息网公报整理而得。

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工业增长缓中趋稳;在刺激经济复苏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下税收收入增速下降;市场投资力量回升,特别是第一产业增幅巨大,刺激农业规模化发展,精准扶贫成效显现;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且所占比重较低,使经济和需求侧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不足。

图1 广西2006—2015年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总量及增速情况

2.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1)广西银证保经营总体情况

银行业:2015年末,非法人机构20家,法人金融机构135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793.54亿元,同比增长11.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119.30亿元,同比增长12.7%;本外币存贷比为79.49%,同比上升0.66个百分点。

图2 2015年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布图

证券业:2015年末,广西有35家境内上市公司,全年新增3家,3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全年新增26家。另外广西有2家区域性股权交易所、1000家挂牌中小企业、1家证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5家证券分公司、153家证券营业部、37家期货营业部。15年广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融资329.59亿元,其中发行公司债券融资315亿元、资产证券化融资14.59亿元,债券融资额占“十二五时期”广西债券融资总额的77.88%,创下历史新高。

保险业:2015年末,广西共有保险市场主体37家,初步形成了地方法人公司与分支机构、中资与外资、商业性与政策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机构网络迅速扩大,分支机构1990家,保险服务基本实现全区覆盖;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3.5万人,同比增长58.04%,人员队伍进一步充实。2015年广西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5.75亿元,同比增长23.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7.1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38.6亿元。广西保险赔付支出132.77亿元,同比增长21.64%。保险密度804.32元/人,同比增长21.6%;保险深度为2.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保险业总资产达到773.84亿元,同比增长16.92%。

(2)金融市场效率持续增强

存款余额与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05升至2015年的1.36,说明地方汲取资金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存贷比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说明近几年广西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增强,更多的信贷存量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市场效率增强。

表2 2005—2015年广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

(3)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但仍有上升空间

直接融资深化比率从2006年的0.01增长到了2015年的0.19,间接融资深化比率从2006年的1.83增长到了2015年的2.43,但该比率在2009—2011年间不断走低,从2009年的2.19降到了2.06,说明这三年广西金融的间接融资深化程度有所减弱。可见广西金融深化的相关程度总体显现加深,但不能满足于银行资金利用的现有程度,还要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表3 2006—2015年广西直接、间接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Wind数据、人民银行广西各地市中心支行。

3.政府行为加强,成为金融生态环境稳定新动力

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

表4 2006—2015年广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

近几年广西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从经济、税收、土地、社保、招商引资等方面对广西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同时,广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占GDP的比例逐年增加,表示近几年政府干预程度加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广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表5 近几年广西出台的相关文件

4.金融生态信用环境有待完善

公众、投资者的信用意识有待提高。2015年广西不良贷款余额为386.08亿元,比年初增加169.3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3%,上升0.78个百分点。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广西不良贷款双升且幅度有所扩大,涉企金融信用风险愈发突出,说明在珍惜信用记录、主动维护信用记录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失信成本低,“骗贷”企业改制中逃废金融债务等现象屡有发生。

图3 2014—2015年广西各地市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情况图单位:亿元、%

5.金融生态法制环境欠佳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法制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保障。金融立法的核心就是以债权人的权益为主,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和长远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维护都离不开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在具体实践中,我国的金融立法思想仍无法得到具体落实。

在金融生态环境角度下,地方法制环境通常可从金融债权案件执行、假币严重程度、非法金融活动活跃度金融监管等方面评价。受近几年金融新兴业务、创新改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法制环境的优化,但在各地市不断加大和改进监管力度、手段的作用下,广西14地市的地方法制环境调查综合得分总体稳定在0.7—0.8之间。具体而言,一是金融案件执行难度仍较高,如柳州2014年金融诉讼案件结案率提高34.02%、执行率提高8.5%,但仍主要以强制执行为主,自动履行判决裁定案件不多、措施不力,司法机关打击金融违法力度亟待加强。二是反假货币工作成效显著但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广西假币收缴增长15.15个百分点,破获假币犯罪案件68起,反假工作全面覆盖城乡结合部并逐步向边远农村郊区推进,但假币仿真技术越来越成熟,反假货币工作仍将是一场长远的持久战。三是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如非法集资、洗钱、传销、地下炒金等力度不断加大,广西2015年小额贷款行业未出现非法集资等系统性风险事件和典型案例,但未来的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依据几乎空白,对地方非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不足,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爆发式发展的网络金融监管需求。

6.社会舆情压力日益增大,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稳定刻不容缓

在信息技术时代,社会获取、交流、发布和传播信息自由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金融环境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当前金融风险隐患愈加突出,如资金链断裂、非法金融活动等案件所涉及金额普遍较大、受众较广,短时间内呈现快速爆炸性的传播,社会公众也普遍对金融知识不甚了解,极易引起金融环境和全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存在部分新闻媒体对金融案件断章取义甚至虚构制造噱头,如2014年底河池日报对“ATM机出错吐钞16万余元”的虚假事件报道,若涉事相关金融机构处理不当,对金融业的稳定和金融环境的维护将产生极大的负面舆情影响。

(二)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1.三次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广西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工业门类和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在外部经济增长态势强劲、内部潜在发展动力的共同推动下,广西产业的产值构成比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图4 1996年至2015年广西三次产业比重趋势

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下产值比例持续上升、增速保持在10%左右,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广西三次产业结构处于良性化发展进程中,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仍处于落后水平。2005年至今,广西产业比重呈现“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广西坚持稳中求进,调结构、促转型,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广西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6803.12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0%、8.1%和9.7%。

图5 2006—2015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2.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普及下,广西的农业规模化发展程度、农业创收效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具备天然的农业资源优势,但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业结构单一,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相关产业链特别是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标准化、规格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三是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2)广西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广西产业发展主导地位,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但近五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区域布局不合理、科技与创新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产业集聚化和链条化发展滞后,资源能耗型工业结构明显,企业规模不大,外向度不高,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具体来看,一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3%,资源能耗型工业结构明显。二是在广西经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大型工业企业创造了60%以上的工业产值,但跨区域、跨所有制真正拉动整个产业链的企业集团不多。

(3)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但长期以来广西第三产业多而不强,近年消费增长呈现回落态势下,三产发展不容乐观,广西三产占比仍然偏低、三产结构仍处于传统化领域。与同类发展中国家比,总体来看广西三产占比长期处于30%左右的区间,远远低于同类发展国家50%的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比,沿海等发达省份三产结构多以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而广西三产结构多以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

(4)产业间融合相对不足,工业带动辐射作用有限。一是工业作为三次产业核心枢纽,广西工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水平,导致其产业间辐射与融合的动力不足,比如:工业对于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生活改善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工业水平的落后则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延伸。二是能够有效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金融保险业、计算机技术业未能完全发挥应有作用。三是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劳动力,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导致产业间资源分配不均,阻碍广西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表6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人口比重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2006—2014数据整理而得。

表7 广西三次产业GDP比重与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2011—2015年数据整理而得。

(三)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运行压力趋紧,产业结构升级滞后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广西构建三区统筹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呈现总体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新态势。但经济运行与发展水平低起步晚、基础薄弱、各类资源要素分配不合理,产业发展对金融需求量较少,金融资源需求少将反作用到产业结构升级,使广西的产业统筹布局、结构升级滞后,九龙治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优势互补、衔接配套的产业链。

2.资源配置力度不足,引导资金流通渠道受阻

(1)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

从金融资源总量分析看,广西仍十分匮乏,2015年广西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793.54亿元,占全国存款余额的1.68%;贷款余额18119.3亿元,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93%;存贷比为79.49%,存贷款余额在全国均排21位。保险保费收入385.75亿元,赔付支出132.77亿元,均占全国保费收入、支出的1.59%。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流动性驱紧、经济效益增速回落,证券市场波动剧烈、上市公司盈利两极分化,保险业务增速放缓、退保风险压力增大,地方非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加剧,诸多因素导致金融服务无法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和产业投资需求,制约广西产业结构升级。

(2)资金配置不合理

从社会资源配置和流动角度看,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影响着资金在产业间的流通,而资金流动渠道的不顺必将阻碍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产业合理布局,限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从表8可看出广西的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南宁,占全区近四成,其次是柳州、桂林,虽然在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延边金融改革等推动下其他地市的经济金融正提速发展,广西金融资源分配仍呈不均衡现象。

表8 广西各地市2015年本外币存贷款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广西各地市中心支行。

据表9,从行业资金配置看,金融机构资金投放倾向于收益高、回报效率快的行业,如:制造化工交通运输、电信通讯、公共设施基建、房地产等产业,无法有效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在追逐短期利益驱使下,基建更是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一半以上。而信息技术、科技研究应用与创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支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提供给具有广阔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风险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阻碍产业现代化发展。

表9 广西2015年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广西各地市中心支行。

(3)融资结构不合理

从其融资格局来看,2015年广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8119.3亿元,而全年股权筹资额仅173.55亿元、债权筹资额仅329.59亿元,直接融资比例较小,间接融资主导了资本市场,这种结构下极易造成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加剧,造成广西产业升级的融资渠道过窄、资金供给不足,同时,创业板、新三板等在近期才实现零突破,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落后。新兴行业资金缺位,市场开放度不高,金融环境欠佳,难以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

3.政府职能发挥导向作用,但过度干预阻塞产业间市场资源自由流动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核心关键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广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如高端铝合金材料、非粮生物质能源等产业研发与技术水平跻身前列,诸如南宁、桂林、柳州的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对地方经济贡献显著,南宁、柳州高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6年广西科技厅制定《广西专利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实施方案》,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为统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专利密集型产业列入“十三五”时期广西年度规划。同时广西出台《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利用淘汰、搬迁、充足、整顿和改造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政策和政策资金在政府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关联产业、产业链条的引资力度与深度。另外,财政、税收、工商、法院、金融监管等部门相应也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长期以来政府发挥着对经济金融的主导作用,并且诸如法制环境、经济运行、信用情况都受到地方政府的牵制,广西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政府对资源的分配和流向进行适当干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引导金融资源流动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但当前环境下,政府更多地从社会需求、惠民生和政绩角度发挥政府作用,未从整体高度考虑和推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市场化机制作为基础,政府也无法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真正履行市场监管者的职责,降低了市场自主调节和产业资源自由流动的效率,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受阻。

4.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金融法律监管缺失,无形中放大产业链金融风险、架空产业结构升级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主要体现在:一是信用法律法规层次和权威性低,难以有力惩戒失信行为、维护征信的公信力;二是目前信用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服务单一、质量差;三是广西文化教育思想落后造成信用意识普遍偏低,如北海人民银行围堵事件凸显出社会金融和信用常识的缺失。金融法律监管的缺失则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二是金融监管制度、手段、责任职权划分等不明晰;三是金融案件执行力度弱、成本高风险大。如正菱、中美天元等金融事件风险频发反映出广西金融法律监管漏洞大,对广西金融系统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

信用体系的不完备、金融法律监管的缺失将使金融机构无法充分准确获取和评估有效信息,无形中将金融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风险杠杆式放大,使广西金融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最终架空产业结构升级。

三、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金融支撑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生态是金融发展的生态基础和环境保障,因此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是相互的,都是通过影响要素配置来影响对方,最终目的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些情况下,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但更多的是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政府治理和外部效应等渠道主动发挥影响力,促进生产要素和金融要素的分配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升级(具体作用过程见图6所示)。

图6 金融生态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路径图

(一)通过资金流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和速度

一方面,资金流动对于改善产业间的比例,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抑或是投资倾斜为主的增量调整和资源再配置为主的存量调整,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这些产业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往往都需要通过金融活动来完成,更确切地讲,都是通过在金融生态环境中运行完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资本源泉,通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和速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竭动力,很多生产企业会投入巨额资金来通过引进吸收新技术或是自主研发新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从人员的培训学习、研发材料的供应到试验的模拟操作,每个技术进步过程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成本资金来支撑。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在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提供资金给实体经济进行生产发展。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为金融资源的流动创造更多的渠道,促进金融资源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间流动和交换,打破资本流通的壁垒和界限,助推产业经济结构重组升级。成熟的保险市场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更为合理高效,保险的介入使得融资双方合作更为顺畅,促使更多资金流向第三产业。

(二)通过资本导向效应,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部门可以有效识别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比如投资效益、风险等,根据市场选择,资金流向高收益低风险领域,以市场化原则引导产业部门朝着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不同产业中的投资增量和资本导向效应作用下,导致产业部门和结构的快速发展,形成不同规模、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产业,从而有效促进产业部门的扩张,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金融发展还提高了投资收益率,促使投资增加,深化产业部门的资本水平,带动了产业水平的提升。反之,产业结构为了适应资源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在这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又反过来提高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促进形成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由此说明,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两者是相互作用的,通过系列交互作用,金融不断得到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得以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升级。

(三)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业的发展一直是经济社会密切关注的动态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幅提升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服务水平,事关各行各业的未来走向。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其他种新型金融机构的诞生和发展壮大,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种类,壮大金融机构实力。同时,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建设友好型金融生态环境可以继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为金融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生态主体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为我国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提升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经济产业发展。

(四)通过政策信息导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或区域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另一类是金融行业内部层面的政策。对于宏观的产业政策导向,金融生态主要通过生态主体、生态环境和生态调节等方面来传递相关指导政策,推进资金流向生产需求领域并与生产要素相结合,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之下,金融行业的内部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就比较明显了,主要是通过区域金融业发展实力和政策引导资金配置来实现的。因此,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政策传递和信息交换,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进程。

(五)金融生态通过优化外部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保障

在金融生态主体方面,金融发展可以为各个生态主体提供优良的经济、信用等环境,降低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违约风险,助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生态的调节方面,良好的金融生态不仅对金融和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地区之外的投资资金和其他发展要素,为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本和机会。良性金融生态的因素,如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的主导产业选择、良好的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等,将合力形成强大的外部效应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金融生态环境借助内外监管手段,从总体上控制风险,通过调动金融生态主体的积极性,结合正确有效的金融生态调节,共同打造良性的金融生态,提升资源效率和市场效率,改善经济结构格局。

四、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与数据说明

由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可知,其影响路径主要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政府治理和良好的外部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作用(见图6)。因此,本文涉及的变量包括产业结构变量、金融资源类变量、政府干预变量和外部效应变量(见表10)。

1.产业结构变量。借鉴当前学者研究,以第三产业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

2.金融资源类变量。借鉴金融深化比率指标,本文细分为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融资)和间接融资深化比率,以便更好衡量金融深化对金融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同时,分别利用银行存贷比和保险深度指标衡量金融市场效率和保险业发展。

3.政府干预变量。主要评估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干预行为和治理程度,这里主要侧重于以财政政策手段进行市场干预,因此以财政支出与GDP比值近视衡量政府行为。

4.外部效应变量。企业信用水平是地区社会信用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以不良贷款率水平衡量社会信用水平;由于法制数据难以获得,本文未考虑金融生态的法制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表10 变量与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广西各地市中心支行,广西银监、保险局,广西统计信息网,wind数据。

本文以2004—2015年广西14地市为研究对象,变量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变量前系数分别表示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a it为截距项,实际代表的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中不能被以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下标(i, t )表示截面数据的第i 个样本地区和时间序列数据第t 期相对应的观测值,而 eit为与(1)对应的随机干扰项,满足E( eit)=0,var( eit)=s2

(二)实证分析

1.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本文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选取IPS、ADF-Fisher和ADF-Fisher检验方法检验序列平稳性。如表11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所示,CIL水平值在5%显著水平下仅IPS拒绝原假设,综合判断,各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各列均通过单位根检验。因此,IS、IFR、DFR、FEE、IP、CIL和G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表11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

备注:括号中的数值为相伴概率,当数值小于0.05(0.01)时,说明序列在5%(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反之为不平稳。标示符合适用于本文以下所有数据。

2.面板数据协整关系检验

为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Pedroni检验法检验模型协整关系。由表12可知,除Panel v-Stat统计量接受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其余统计量均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综合判断认为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表12 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注: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备择假设为存在协整关系。

3.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1)模型形式的设定。在建立面板回归之前,需要确定模型类型和影响。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形式:

其一为无个体影响的混合模型,即不变系数模型,模型形式如式(2)所示:在不变系数模型中,假定个体样本既无个体的影响也无结构的变化,对于各个样本而言,截距项a和系数b 都是相同的。

其二为固定影响模型,即变截距模型,模型形式如式(3)所示:在变截距模型中,假定个体样本存在着个体的影响但是无结构的变化,对于各个样本而言,系数b 都是相同的,但截距项 ai 是各不相同的。

其三为无约束模型,即变系数模型,模型形式如式(4)所示:在变系数模型中,假定个体样本既存在个体的影响也存在结构的变化,对于各个样本而言,截距项 ai 和系数 bi 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模型形式的检验中,通常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来确定模型,其中两个原假设如下:

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假设,构建协方差的F统计量,如式(5)(6)所示:

其中,S1、S2和S3分别为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模型所构造的残差平方和,n、T和K分别为样本数、时期数和解释变量数。本文通过eviews6.0软件获得S1、S2、S3后计算F1、F2,并查找F分布临界值做出判定,若F2小于其临界值,则选择混合模型(2),F检验结束;若F2大于其临界值,则继续检验F1,若F1小于其临界值,则选择变截距模型(3);若F1大于其临界值,则选择变系数模型(4)。本文通过eviews6.0得到相应残差平方和S1=167.62,S2=1046.02,S3=1499.35,根据式(5)(6)计算得到F1=4.71,F2=6.12,大于1%显著水平下的F统计量临界值,即拒绝了混合模型和变截距模型的原假设,应选择变系数模型(见表13)。

表13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由于模型存在个体影响,还需对模型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进行检验。设截距项,则应选择随机效应;如果随机变量存在相关性,,则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判断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来选择影响形式。Hausman检验中原假设H0为个体效应与自变量无关,即适合建立随机效应;备择假设H1为个体效应与自变量相关,即适合建立固定效应,在Hausman统计量中,若统计值W大于 c2(k-1)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反之选择随机效应。本文Hausman检验由eviews6.0完成,在模型(1)的检验中,统计值W=14.74相伴概率P=0.022,查表得当a=0.05时,c2(5)=11.07,由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原假设H0,则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以上Hausman检验和F检验结果,模型(1)应选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根据Pedroni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分析广西各地市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面板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14 模型(1)面板回归结果

注:***(**或*)表示参数估计在1%(5%或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的值均为各系数所对应的t统计量的值

从回归方程看,可决系数、F和D.W.统计值可知模型的整体拟合较好、各变量的整体关系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分析表6面板回归结果可知:

(1)从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βit系数可知:一是南宁、桂林、梧州等8个地市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间接融资深化比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提高0.08~0.22个百分点,说明存贷款总量的扩张将使第三产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二是柳州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负向作用,间接融资深化比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下降0.06个百分点,IFR对IS产生负向效应可能由于柳州作为广西主要工业城市,二三一产业结构特点使得金融资源优先流向工业等领域,羊群效应下对二次产业形成资金集聚,不排除部分信贷资金从三产向二产流动的可能,2015年柳州市制造业贷款同比多增16.79亿元。三是防城港、钦州等5地市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增量资金配置优先向高收益的二产、政策扶持的一产倾斜。

(2)从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hit系数可知:一是南宁、柳州等7地市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直接融资深化比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提高0.17~0.29个百分点,说明债券、股票融资将对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2015年末,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玉林的债券及股票融资余额分别为1847.13亿元、329.54亿元、378.59亿元、36.72亿元、152.38亿元、76亿元和119.4亿元;二是百色、贺州等7地市的直接融资深化比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这部分地市直接融资发展水平较低、增量较少,直接融资基础薄弱制约了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如2015年末百色、贺州、贵港、河池、来宾、崇左的债券及股票融资余额分别仅为30亿元、33.63亿元、23.03亿元、18亿元、29亿元和0亿元。

(3)从金融市场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uit系数可知:一是南宁、梧州等6地市金融市场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金融市场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提高0.10~0.30个百分点,说明存贷款转化运用效率的提高,将对第三产业发展有显著拉动作用。二是柳州金融市场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效应,这与间接融资情况相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二产高收益低风险领域。三是桂林、北海等7地市的金融市场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这部分地市金融市场效率偏低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近几年来,桂林、北海、贵港、玉林、贺州、河池、崇左等地市存贷比一直徘徊于60%水平,甚至多个地市长期低于60%水平。

(4)从保险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kit系数可知:南宁、桂林和玉林3个地市保险行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保险深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提高0.01~0.07个百分点,说明保险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融资更为便利,而保险的发展也是金融生态的风向标。2015年,南宁、桂林、柳州和玉林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23.77亿元、44.98亿元、43.35亿元和34.42亿元,分别位于全区前列;柳州等其他地市保险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一是近年柳州风险事件频发对金融生态的冲击尚未消除影响;二是部分地市保险行业发展较为落后,制约了保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如2015年钦北防三市的保费总收入仅为39.87亿元。

(5)从企业信用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vit系数可知:一是柳州、梧州等5地市不良贷款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负相关,不良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下降1.07~3.53个百分点不等,其中柳州、玉林分别提高3.21和3.53个百分点,这可能由于近年正菱、中美天元等事件仍处于“消化期”有关;二是南宁、桂林等9地市的不良贷款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部分地市企业信用水平相对较高有关,2015年末,南宁、桂林不良贷款率为1.58%和1.78%,低于柳州0.52和0.32个百分点,低于玉林2.28和2.08个百分点。

(6)从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看,由各地市wit系数可知:北海、钦州等4地市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正相关,政府财政支出比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占比将提高0.3~0.85个百分点,而南宁、柳州等其余地市的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对于部分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地区,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能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更多资金投向指定领域,但对于较健全的金融市场环境,行政干预可能降低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市场预判能力,可能会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五、产业结构升级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上述分析和检验证实了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必须更好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一)积极引导,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窗口指导,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强化风控管理的基础上,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度扩大信贷总量,提高间接融资深化比率,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对于非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引导其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给予广西各地市的各项优惠条件,积极向各自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于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可通过(MPA)等考核工具,积极引导其高度重视信贷投放节奏的问题,提高存贷资金使用转化效率,确保投放节奏与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相衔接。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投放精准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深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加大信贷政策向新兴产业的倾斜力度。建议人民银行加强与工信、发改、科技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搭建金融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合作平台,围绕产业布局,加大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节能环保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入。

(二)加强风险管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

一是建议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利润还处于上升水平的情况下,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妥善解决好不良贷款存量,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探索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减负,降低不良信贷率。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极端风险事件,要有前瞻性的判断,进行压力测试,并做好相应准备,全面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二是建议人民银行做好完善存款账户资料管理工作,做好存款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借助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权益,积极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三是管控高风险类行业风险,建议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跨业投资和相互担保、关联交易风险,加强对民营开发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占用上下游企业资金等各类借道融资情况的监测,综合防控多种形式链条型融资风险。四是坚持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效机制相结合,审慎稳妥地缓释平台贷款风险。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做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化解工作。

(三)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信用环境

一是建议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要涵盖各政府有关部门、各行业,联席会议要具体细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落实联席会议决定事项,统筹协调各地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综合推进各地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二是进一步夯实多元化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当前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快信用法制建设,着力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信用监督惩戒体系。具体来说,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基础,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建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设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三是重点发展信用评级公司、担保机构、保理机构和咨询类机构,确保为企业、金融机构和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试点。

(四)引导资本更多向高新产业领域倾斜

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更多向高新产业经济倾斜,进一步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做好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以及村镇银行等各类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工作,积极利用直接融资市场拓宽高新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小微三农金融债券等方式,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利用发债资金加大对高新产业领域的信贷倾斜。二是建立信贷扶持高新产业考核机制,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利用优惠存款资本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释放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地方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三是推动地区本土新型金融组织健康发展,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利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其加大对高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丰富区域内企业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深化比率,鼓励和帮助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实现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融资,引导资本更多向高新产业经济倾斜。

(五)加快“引金入桂”步伐,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由于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品种少、层次低,与企业需求不相吻合甚至脱节等现象,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建议持续推进“引金入桂”战略,形成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五业并举,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全覆盖,金融机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扩大广西金融资本存量和机构数量,打造金融洼地,扩大融资总量和规模。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出适合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和保险品种(如投贷联动产品、无还本续贷产品、各类保险担保产品等),缓解中小科技型的融资压力和经营压力,保障其运用资金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Jeffiey Wurgler.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2):187-214.

[2]Lown,Cara and Don Morgan.(2007)the Credit Cycle and the Business Cycle:New Findings Using the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2007(38),1575-1597.

[3]刘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7(1):125-134.

[4]孙军.需求因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J].南开经济研究,2008(5):58-71.

[5]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143-151.

[6]伍海华,张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11-16.

[7]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8]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35-40.

[9]李扬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J].金融研究,2005(11).

[11]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4):3-4.

[12]曹建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究——以张家口为例[J].华北金融,2010(9):58-60.

[13]林晶,智叶青.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3(1):88-92.

[14]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16-22.

[15]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马经,徐诺金.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6(11):5-8.

[16]李正辉,万晓飞.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8(4):199-2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