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经济区区划的结果

生态经济区区划的结果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生态经济区区划的结果在划分过程中,始终坚持定量分析和定型判断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划分结果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原则,对逐步回归法得出的结果根据江西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的实际情况和空间上连续的要求进行部分调整,最终将全省划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本生态经济区的特点为:人均土地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资源丰富,是江西省竹木生产基地之一。

四、生态经济区区划的结果

在划分过程中,始终坚持定量分析和定型判断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划分结果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原则,对逐步回归法得出的结果根据江西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的实际情况和空间上连续的要求进行部分调整,最终将全省划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

(一)赣东北丘陵山地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包括浮梁、景德镇(昌江区、珠山区)、婺源、德兴、玉山、贵溪、鹰潭(月湖区)、弋阳横峰、铅山、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广丰等14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5%。本区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林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为主,各占全区总面积的69.62%和15.99%。人口为482.6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76%,人口密度为234人/平方公里。本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6.4°C~18.3°C,年均降雨量为1627~1857mm,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农、林业。本区的生态经济特点为:(1)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土地和耕地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森林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点木材产地之一,也是江西省茶油的主产地和毛竹主产地之一。(3)区内工矿企业发达,有煤炭、冶金机械、电子、汽车、电力、纺织、陶瓷等多种工业部门。北部有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中部有我国著名的大型铜业基地———德兴铜矿,南部上饶市(信州区)有颇具规模的制造业,西部是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贵溪冶炼厂。(4)交通较为发达,是江西通往上海经济区的东大门,又临近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铁路、公路、水路辐射面较广。(5)山水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我国南方道教名山———三清山和许多自然风景点、文化遗址、文化古城、革命遗址和自然保护区。综合上述情况,本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乡镇企业如农副食品加工等,实现劳动力的转移,缓解人地矛盾;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大力发展种植业,调整水稻布局,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积极发展大豆和其他小宗粮食作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营造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工矿企业的三废排放,积极治理三废污染;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

(二)赣北鄱阳湖平原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区、浔阳区)、九江、瑞昌、彭泽、湖口、德安、星子、都昌、鄱阳、永修、安义、新建、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南昌、进贤、余干、万年、乐平、高安樟树、丰城、抚州市(临川区)、东乡、余江等29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2.9%。人口为1358.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09%,人口密度为360人/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本区地貌类型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山地丘陵两大单元,以平原为主。本区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域面积辽阔,交通方便。本区的生态经济特点为:(1)是江西省人口密度最大、城镇最集中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效益较大。(2)土地生产力高,是全国和江西的重要粮、棉、油、麻的商品生产基地。(3)水域面积辽阔,水质良好,鱼类资源丰富,渔业潜力很大。(4)交通发达,有京九铁路、长江水道、南昌国际机场等构成了国内外联络的立体运输体系。(5)工业发达,门类众多,乡镇企业密集。(6)旅游资源丰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这些经济特点来看,本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制止浪费和破坏土地,以缓解人地矛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地利,防止污染,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大对现有工业的投入,利用本区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推动工业进步;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建筑容积率,努力实现对旧城区的改造,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各类城镇用地;搞好旅游区建设,提高现有旅游景点品位并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三)赣西北丘陵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包括武宁修水、靖安、铜鼓、奉新、宜丰、万载、上高、宜春市(袁州区)、分宜、新余(渝水区)、萍乡(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等15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2.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8%。人口为643.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67%,人口密度为252人/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北、西和西南高,中部和中南较低,整个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和季风特色明显,年平均气温16.2°C~17.6°C,年均降雨量1568~1733mm。本生态经济区的特点为:(1)人均土地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资源丰富,是江西省竹木生产基地之一。(2)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茶园面积较大,是江西省主要茶区之一,油茶林面积也较大,占全省的27.5%,是江西省重要的油茶基地。(4)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萍乡是江西省煤、铁的重要生产基地,新余已经成为江西省新兴的钢铁基地。据此本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调整产业结构,包括调整农业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比例关系和调整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搞好农业基础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推广新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资源,如本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产,且荒山荒地资源较多,且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茶叶生产及其加工业,发展竹木加工业;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工业三废治理工作,恢复土地生态环境;加大对交通的投入,改善本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于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

(四)赣中东丘陵山地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武夷山之西,包括金溪、资溪、南城、崇仁、宜黄、南丰、乐安、黎川、广昌等9县,土地总面积为1.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4%。人口为23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5%,人口密度为151人/平方公里。本区地势南高北低,其间镶嵌山间盆地和谷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6.9°C~18.3°C,年平均降水量1643~1939mm。本区的经济生态特点为:(1)土地资源丰富,人均用地和人均耕地均为全省最高水平;(2)工业和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城乡建设速度缓慢,城市化率为全省最低水平;(3)农业是本区的支柱产业,其中粮食在农业中占绝对优势;(4)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林区且有广泛发展前景。本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立足本区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农业,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规划利用土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山地资源,变林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增加交通投入,改善运输条件。

(五)赣中西丘陵盆地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赣江中游地带,包括莲花、安福、吉安、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吉水、永丰、永新、井冈山、新干、峡江、遂川、泰和、万安等14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9%。人口为664.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18%,人口密度为254人/平方公里。本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C~18.6°C,无霜期275~292天。本区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以东,属山地、丘陵、盆地混合地貌类型,区内东、西、南山面环山,南高北低。本生态经济区的特点为:(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耕地和人均土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较少;(4)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较快,特别是京九铁路从南到北横穿境内,加快了非农建设用地的发展速度;(5)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据此,本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以旅游为先导,发展第三产业和各种加工工业,优化本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化基地,包括吉泰盆地的商品粮基地,吉安、泰和、万安的甘蔗生产基地,柑橘和金橘生产基地等;进一步开发和宣传风景名胜,提高各景点的品位,发展生态旅游,使之成为本区的龙头产业。

(六)赣南山地丘陵生态经济区

本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包括崇义、上犹、南康、赣州市(章贡区)、赣县、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于都、大余、信丰、安远、会昌、全南、龙南、定南、寻乌等18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3.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4.03%。人口为724.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65%,人口密度为183人/平方公里。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端,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17.9°C~19.7°C,平均降雨量为1343~1706mm。本生态经济区的特点为:(1)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高于全省,但耕地面积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生产力落后,经济技术条件落后,是全省的重点扶贫地区;(3)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4)森林资源丰富,是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7.41%;(5)草山草坡面积大,发展草食畜禽前景良好;(6)外部环境条件好,发展边际贸易和创汇农业条件优越;(7)乡镇企业发展良好,是本区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据此,本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可选择为:进一步搞好农田保护区建设,协调各业的用地要求,缓解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加强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扩建与粤北、闽北的道路,以京九线为主动脉,发展区内铁路运输;进一步发展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发展经济服务;治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

(此文发表在2005年第7期《企业经济》杂志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