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及变迁研究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及变迁研究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度假区是指具备度假、休闲等功能的专业性区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成为英文旅游学界广泛探讨的主题。其一,旅游度假区演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关乎度假区开发管理成败,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

旅游度假区(resort)是指具备度假、休闲等功能的专业性区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成为英文旅游学界广泛探讨的主题。刘俊(2006)曾梳理过英文文献中有关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研究成果。再次仔细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旅游度假区研究成果[4],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其一,旅游度假区演化。这种演化可以是物质意义上的,如度假区形态演变(morphological change),也可以是市场、增长模式甚至是市场与空间力量互动(interaction of market and spatial forces)意义上的。在度假区形态演变方面,安德里奥提斯(Andriotis,2006)曾指出旅游度假区的形态一般会经历一个中低密度的前旅游发展形态到城市化区域形态的转变。他以希腊为例的研究认为,游客、当地居民以及利益政治正是海滨旅游度假区形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尔(Cole,2009)在著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离散的Logistic方程,提出了LTM模型(Logistic Tourism Model),以对度假区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和解释。从市场与空间力量互动的视角,帕帕西奥多罗(Papatheodorou,2004)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模式,指出旅游系统内生性的变迁导致了市场和空间结构双重意义上的变动。在度假区治理模式变迁研究领域,吉尔、威廉姆森(Gill & Williams,2011)对加拿大威斯乐(Whisteler)度假区治理模式的转变进行过案例研究。研究指出,威斯乐度假区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增长激励型”治理模式(pro-growth approach)向“社团主义”治理模式(corporatist approach)的转变。虽然,现有的治理策略中更加注重社区的话语与参与,但主要的权力主体依旧是威斯乐度假区管委会(Resort Municipality of Whistler)、山地开发运营商和省政府。虽然对于增长的强调没有之前的那么高,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但增长依旧是区域的主题。因此,吉尔、威廉姆森指出,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的特征,且这种路径依赖的生成显然是受威斯乐介入旅游开发之初的政治与管制所决定的,即新制度经济学中常说的“历史是重要的”(Ebbinghaus,2009)。其二,度假区开发的经济与社会影响。这一方面的文献沿袭了旅游影响研究的范式,主要基于对利益相关者感知的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观察法来探究度假区开发对区域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影响。例如,阿卡玛、科迪(Akama & Kieti,2007)对肯尼亚蒙巴萨度假区(Mombasa Resort)的案例研究指出,由于肯尼亚旅游业本身所存在的特征(旅游设施的外部控制及管理、有限的社区参与和高度的旅游漏损),使得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并未能对周围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三,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与规划理论。这一方面的主要研究来自于旅游地理学家的努力,如阿纲瓦(Agarwal,2012)探讨了相关空间性(relational spatiality)在空间规划中的意义,并以英国纽基度假区为例探讨了相关空间性对于度假区更新的启示。研究进一步指出,在纽基度假区远景规划的空间规划中,明显地体现出本质主义与相关主义进路的共存,且本质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度假区是我国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因而也一直受到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关乎度假区开发管理成败,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度假区,尤其是十二处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大部分的开发建设现状不甚理想,故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对成败原因的宏观分析(魏敏,2010)和具体的度假区规划设计(龙志勇,2006)等方面,实证研究尤其是富有理论价值的研究甚少。在现有研究中,刘俊(2010;2011),刘俊、保继刚(2008)等曾对我国目前发展现状较好的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进行过深入的案例性实证研究,他们指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可以归结为“企业主导开发、政府有限介入、政企沟通合作”。此外,刘俊(2007)曾对全国范围内典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治理结构变迁做过整体性考察。

对现有研究,以下这一基本事实不容忽视,即: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研究虽然能够告诉我们具体某个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的特征,但并没能回答诸如“为什么某个旅游度假区会采取某种开发模式呢?”、“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呢?”等基本问题。“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理论解释,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是前科学阶段”(彭玉生,2011);在社会科学界,对理论解释的追求已经成为诸多社会学家对学科发展的急切呼吁(周雪光,2003;2009;彭玉生,2011)。因此,在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描述性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的背景下,亟待更多的理论解释来加深我们对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选择与开发模式变迁的理解。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选择,犹如其他经济制度一样,都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之中的,即新经济社会学强调的“嵌入性”,因此诸如“为什么某个度假区会采取这种开发模式呢?”、“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为什么会变迁呢?”等基本问题,亟需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当时地方政府所处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现代化进程、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化进程)、企业竞争力等要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社会学等领域,关于转型期中国的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行为进行过深入的探索,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选择以及后续开发模式的变迁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