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水资源紧张、水土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匹配、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特别是北方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缺水面积高达58万平方公里。五是农村“三化”现象趋于严重。农村出现了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的“三化”现象。粮食主产区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却受到困扰。

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水资源紧张、水土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匹配、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这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格局很难扭转,所带来的困难很难克服,决不可等闲视之。

一是水资源短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生产1吨小麦需要150吨水,1吨大米需要2659吨水,1吨玉米需要450吨水,1吨大豆需要2300吨水。照此估算,我国年产万亿斤粮食,需耗费的水资源多达5000亿吨。我国是一个季风显著、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国家,降水的地区差异和年变化率很大,大部分地区非常干旱,水资源十分短缺,农业用水问题一直制约和困扰着粮食生产发展。目前,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1911立方米,仅是世界人均数量的1/5;全国常年缺水300亿立方米;遭受干旱威胁的耕地面积在2亿至3亿亩之间。特别是北方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缺水面积高达58万平方公里。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合理现象。我国的农业水灌溉利用系数为0.3—0.4,而发达国家则达到0.7—0.8,说明我国大约有一半的农业用水白白浪费掉了。

二是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国耕地中,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分布在平原和盆地中的仅占34%。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但耕地仅占全国的38%;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黄淮海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几乎所有土地都可开垦,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天津、河北六省市的土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8.07%,而其耕地总面积却占全国的26.89%,但该区域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东北三省气候湿润,地形和土壤条件较好,土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8.31%,而耕地总面积则占全国的17.4%,但该区域受气温限制,农业生产大多只能实现一年一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49.61%,而其耕地总面积仅占全国的9.72%,且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

三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限;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天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天。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环节,今后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粮食生产。

五是农村“三化”现象趋于严重。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农村人口纷纷迁移到城市或小城镇居住。农村出现了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的“三化”现象。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主要是老人和部分青壮年女性。有的地方,农民把种粮作为副业,不愿意进行精耕细作或长期投资;有的地方,农民种地只是为了满足家庭的口粮需求,无法为社会提供商品粮;还有的地方,农民干脆把土地撂荒,全家进城务工。

六是粮食主产区积极性不高。粮食主产区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却受到困扰。一方面,粮食产业在税收、GDP等方面对主产区的贡献不大,当地政府没有动力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粮食大县往往也是财政穷县,很多商品粮基地县本级财政入不敷出,依赖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当地政府也没有能力去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此外,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居高不下,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