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每个评价指标自身的经济含义,还须注意各个环节、各项因素在宏观粮食安全系统里的相互关系。

如前所述,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每个评价指标自身的经济含义,还须注意各个环节、各项因素在宏观粮食安全系统里的相互关系。目前,FAO、世界银行及国内外学者较一致认为,粮食自给率(或粮食贸易依存度)、粮食产量波动、粮食储备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低收入居民的粮食保障水平等是反映一国粮食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本书根据我国粮食产业的特点以及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全面性、代表性、数据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原则,从粮食生产、粮食需求、粮食贸易和生态环境变化四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构建了如表7.1所示的我国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7.1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续表

首先,选取了五项指标来反映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分别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田受灾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生产能力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生产能力越强,粮食安全的基础便越牢固。在上述五项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指标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这些指标数值的增大,会促进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增强;农田受灾面积数值的扩大,则会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也意味着会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然后,再选取了五项指标来反映我国粮食的需求压力,分别是:人口增长率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占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比重、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以及加工用谷物类粮食占谷物类粮食产量的比重。其中,前三项指标主要反映我国粮食的食用和饲用需求。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粮食需求总量必然提高;根据联合国估测,我国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城市化率的增长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又会增加鱼、肉、蛋、奶等的消费进而提高粮食的饲用需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如果这一指标越低,则代表着该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从购买力角度能较好地保障一国的粮食安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50年我国人均原粮消费约占粮食总需求量的30%,生物能源发展、工业酿制等的用粮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加工用谷物类粮食占谷物类粮食产量的比重”主要用来反映工业用粮需求,这一指标越大,预示着粮食安全的保障难度越大。

另外,在粮食贸易方面,选择了三项指标来衡量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贸易是开放条件下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指数波动剧烈,必然影响粮农种粮的积极性,危及我国粮食的经济安全;而粮食进口依存度过高则意味着我国国内粮食市场难以摆脱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的风险,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加大。

最后,选择了废水排放增长率和工业废气排放增长率两项指标来衡量生态环境变化对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即粮食生态安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