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依据区域竞争力内涵,按照上述原则,本文建立了由三大模块[7]和八大要素[8]为主体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其中共有80个指标涵盖了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大系统结构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待评价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状况、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发展水平、规模、速度等。指标既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简,使指标信息遗漏。同时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客观地反映待评价区域发展的历史、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揭示内在发展规律。

2.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区域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不应有任何游离于系统之外的孤立指标,必须全面真实反映各地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各个侧面的基本特征。同时,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实施。设置具体指标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各个系统、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以形成一个有机的区域竞争力体系。

3.可比性、可靠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在时间上能保持现状与过去的可比性,通过纵向比较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可比性还要求评价结果在空间上能保持不同区域之间的可比性,通过区际比较反映各区域之间的优势与缺陷,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措施。

可靠性要求在区域竞争力的具体指标选择上尽量选取具有共性的综合指标以保持口径的统一。此外,指标含义要明确,数据和资料的来源要具有权威性。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作为基础,要容易获取,易于分析计算。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同时尽可能选择可量化的指标。

(二)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依据区域竞争力内涵,按照上述原则,本文建立了由三大模块[7]和八大要素[8]为主体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其中共有80个指标涵盖了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大系统结构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

表2-1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img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年)。

经济实力竞争力反映区域经济总体水平;产业竞争力反映区域内产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竞争力反映居民消费收入支出、生活水平改善和就业情况;人力资源竞争力反映居民的身体文化素质、劳动力价值和能获得的教育医疗资源;基础设施竞争力反映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支撑能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反映科技投入产出情况及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了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生态环境竞争力反映区域内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程度,体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能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反映区域政府的运作情况和提供公共产品状况,体现了区域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系统论的观点看,竞争力要素整体的系统结构功能是八大要素分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互动增进和系统耦合的结果。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所以综合评价结论应根据不同指标的不同特点而得出。其系统结构图由竞争主体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所构成,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为补充(见图2-1)。

img6

图2-1 区域竞争力系统层次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