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需求及其特征

文化需求及其特征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需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引导生产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引导消费活动进行的内在原因。娱乐性文化需求指满足以感官享受为特征的需求。,Xn为影响影响文化需求的n种因素。反映某种文化商品需求量与该文化商品价格之间变化关

需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引导生产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引导消费活动进行的内在原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就会进一步的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人们的需求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就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文化需求。因此,如何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好地认识文化需求的内涵及特征。

5.1.1 文化需求的含义及类型

1)文化需求的含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但部分商品除外,即这类商品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不一定减少,相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不一定增加。

文化需求作为人们的需求之一,指的是人们在一定时期之内为了满足自身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商品(包括实物和非实物形式存在的文化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现象,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的本质的一种自我确证,文化需求又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形态。文化商品包括文化产品(实物形式)和文化服务(非实物形式),是文化经济化趋势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日益被发掘出来的产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品(Culture Goods)和文化服务(Culture Services)的定义分别为:文化产品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包括书籍、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电影、录像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服装设计等;文化服务是满足人们的文化兴趣和文化需求的行为,文化服务虽然不是物质产品,但是可以促进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典型的文化服务包括许可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服务、音像发行、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文化信息的推广以及书籍、录音和人工品的保存等。

2)文化需求的类型

根据人们需求的文化商品对象是否有形,可以将文化需求分为产品性文化需求和服务性文化需求。产品性文化需求指的是人们对实物形式文化产品的需求,服务性文化需求指的是人们对非实物形式文化服务的需求。

根据满足文化需求是否必须支付经济代价为标准,可以将文化需求分为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和商品性文化需求。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指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它由文化生产部门无偿提供文化艺术产品而实现。商品性文化需求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由于这类文化需求是通过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对文化商品的有偿购买,主要通过市场进行。商品性文化需求中,由于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投资性文化需求是指着眼于人的人文品格的培养和文化素质发展的需求,其目的是通过货币的投资行为实现货币的保值和增值。娱乐性文化需求指满足以感官享受为特征的需求。

5.1.2 文化需求函数及文化需求定律

影响文化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商品自身的价格、文化商品相关品的价格、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人们的闲暇时间、人们的文化程度、社会风俗习惯、国家的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们的闲暇时间、人口的构成和流动、地理环境、政治因素和一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等,对一种文化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这许多共同因素决定的。

文化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文化商品需求数量和影响该文化商品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文化需求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文化商品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即文化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Qd=f(X1,X2,…,Xn

在上式中,Qd为文化商品需求数量,X1,X2,…,Xn为影响影响文化需求的n种因素。一种文化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文化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但是,如果对影响一种文化商品需求数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为了简化分析,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文化商品的自身价格这3个最重要的因素对该文化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于是,文化需求函数可以简化为:

Qd=f(I,T,P)

在上式中,Qd为文化商品需求数量,I表示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T表示余暇时间,P表示文化商品自身的价格。

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通常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自身的价格成反比,这就是文化需求定律。这意味着,根据文化需求定律,要增加社会的文化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供给,降低文化商品的价格。

5.1.3 文化需求弹性

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例如,当一种文化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这种文化商品的需求量究竟会下降多少呢?当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升1%时,该中文化商品的需求量究竟增加了多少?要想准确理解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对文化需求的影响,就必须理解“文化需求弹性”的概念。

一般来说,只要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敏感程度,即它告诉我们,当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计算的一般公式为:

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若两个变量X,Y为离散型变量,则弹性的一般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上式中,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变动量,该式表示:当自变量X变化1%时,因变量Y变化百分之几。

若两个变量X,Y为连续型变量,则弹性的一般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上式中,d为求导符号,其他变量含义同上。需求方面的弹性主要包括文化需求价格弹性、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文化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等,最常用的文化需求弹性是文化需求价格弹性和文化需求收入弹性。

反映某种文化商品需求量与该文化商品价格之间变化关系的弹性为文化需求价格弹性,其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文化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文化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文化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文化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某种文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该种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由于对文化商品的需求不同于人们对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人们对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持续而稳定,当价格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会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通常是缺乏弹性的(弹性系数小于1)。相反,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的可替代性,当价格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会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通常是富有弹性的(弹性系数大于1)。

反映文化商品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文化需求收入弹性,其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文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文化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某种文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除此之外的另外两种需要为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马斯洛认为这两种需求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消费者而言,低层次的需求以物质商品需求为主,高层次的需求以精神性文化需求为主,这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文化需求收入弹性高于物质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已经达到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高度并持续提高,闲暇时间存在并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文化需求会以快于货物需求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文化商品通常是富有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其结果当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文化需求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比率增长。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预期,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生产率的提升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得以存在和和延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今后物质产品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将逐步下降,而文化需求所占份额将由慢到快地稳步上升,文化需求的领域将逐渐扩大。

5.1.4 文化需求的特征

文化需求不同于普通的商品需求,具备下述特征:

①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因人而异。相同的文化商品,因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人生经历、艺术趣味、年龄、职业、个性、偏好等之不同,产生的感受而大相径庭。

②文化需求中蕴含着人文价值。这种人文价值包含着: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情感诉求的人性关切;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审美趣味的艺术满足;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风险饶让的道德承诺。它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一种哲学、一种精神,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物品与劳务之中,并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最终以货币形式(当然,还不限于此)证实自己的价值存在。

③不同于传统的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普通的商品消费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典型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带给消费者的满足感很可能是递增的。例如,人们在第一次接受某件文化作品时可能并不喜欢,但是经过反复研究、揣摩之后就可能喜欢上它。这一现象可以用“文化资本”来解释,所谓“文化资本”是指欣赏和复制一种或一类文化产品的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由于“文化资本”的存在,人们的品位可以内生地变化。此外,网络经济理论关于边际效用递增的假设也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网络经济理论认为,网络消费品的效用会随着新的消费者的加入而带来边际效用的增加。例如,只有一台电话被使用时无法产生效用,但当同一网络里的电话越来越多的时候,边际效用会递增。我们在消费某种文化商品时,例如看电影,就会发现当收看这部电影的人越多时,看这部电影得到的满足感也会越大,这可能就是很多好莱坞大片流行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文化商品的边际效用都是递增,在文化商品中,处于需求层次下端或者知识含量较低的产品的边际效用仍然是递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