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思想不断演进的深层次原因

财政思想不断演进的深层次原因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原创性地提出并丰富了财政均富立论体系。笔者认为,财政均富思想,是从大财政的视角构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财观念,属于一种创新性基础理论。财政均富立论的基础研究揭示了以下创新观点:思想基础:有差别地均等分配国民财富是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至诚夙愿。[12]王泽彩:《财政均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索》,《财政研究》,2007年第1期。

第一,原创性地提出并丰富了财政均富立论体系。笔者认为,财政均富思想,是从大财政的视角构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财观念,属于一种创新性基础理论。即:(1)再分配原则:公平优先,兼顾效率;(2)阶段性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终极目标:促进共同富裕;(4)保障制度:实施宪政规制。财政均富思想的提出,特别是赋予了公共财政“均富”功能,为切实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问题,使各层级政府民众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进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保证,对丰富和完善国家分配论、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第二,开拓性地进行了财政均富立论的基础研究。财政均富立论的基础研究揭示了以下创新观点:(1)思想基础:有差别地均等分配国民财富是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至诚夙愿。(2)经济伦理基础:在保证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再分配必须长期坚持公平优先,公平和效率交替运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政治基础:单一制政体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国民财富公平分配的基石,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责任和义务必须做到实质性对等。(4)经济基础:效率“大棒”下做大“蛋糕”的风险,必须以公平“利刃”切好“蛋糕”去对冲,“穿好”、“吃饱”了才有能动性参与国民财富再造。(5)实践基础:让民众均等分享发展成果,多数人利益优先于少数人的利益,基本公共服务等化要有量化指标和规划步骤。

尽管本书原创性地提出并丰富了财政均富思想及立论基础,但是鉴于研究涉及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横亘大量专业理论知识,囿于笔者知识储备贫脊,财政均富立论体系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更需实践的检验。这也是笔者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注释】

[1]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演讲》,《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2]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求是》,2010年第7期,第5页。

[3]贾康:《区别对待七种收入差别》,《人民日报》,2010年5月31日,第10版。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国行业收入4个方面差距扩大》,中国劳动论坛,2011年12月1日。

[5]North.D: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New York,Norton,1981.

[6]高培勇:《财政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2页。

[7]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演讲》,《江泽民文选》(卷1),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37页。

[8]马克思:《资本论》(卷1),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3页。

[9]谢旭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人民日报》,2008年2月29日,第7版。

[10]2006年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卸任时称,“和谐”将作为今后联合国工作的基本理念。

[11]贾康:《公共财政与社会和谐》,《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45期。

[12]王泽彩:《财政均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索》,《财政研究》,2007年第1期。

[13]温家宝:《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