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特区与金融中心建设是后发优势的需要

金融特区与金融中心建设是后发优势的需要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金融特区与金融中心建设是后发优势的需要设立金融特区旨在给中国金融赶超世界其他金融中心和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一个“试验区”。金融中心建设公司是以市场原则为导向,来培育新产品和监管理念。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史早已表明,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是幻想。

(三)金融特区与金融中心建设是后发优势的需要

设立金融特区旨在给中国金融赶超世界其他金融中心和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一个“试验区”。金融中心建设公司是以市场原则为导向,来培育新产品和监管理念。不能再用“拿来主义”照搬他国的方法,如果继续采取照搬则决定了中国金融一直落后于他国,而且也不符合本国国情。只有符合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和制度才是最好的服务和制度。在金融特区试验中国的金融“新武器”才能让中国金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和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挑战,但机遇更为有利。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史早已表明,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是幻想。只要中国政府充分重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举全国之力,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加快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上海率先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陈建梁:“创办金融特区的探讨”,《金融研究》,1985年第11期。

陈卫东、李建军:“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兼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与模式”,《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丁剑平、王君:“资本项目开放:由中印比较引发的思考”,《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第10期。

Edwards,Sebastian. The Order of Liberalization of the External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何道隆:“印度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与启示”,《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

黄继炜:“日本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政策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2期。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资本输出功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金融》,2007年第11期。

IMF,Annual Report on Exchange Arrangements and Exchange Restrictions,2009.

李扬:“在浮动汇率制下对汇率实施干预:智利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刘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5期。

鲁国强:“深圳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程、特征和问题”,《经济论坛》,2008年第5期。

McKinnon,“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Lessons from Chile and Argentina”,Economic Policy in a World of Change,1984.

石磊:“离岸金融中心几个基本问题浅析”,《西安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邵鹤令、夏辉:“香港:呼之欲出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沈光朗、宋高华:“中国离岸金融发展和监管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

田翰达:“谈中国滨海新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借鉴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浙江金融》,2010年第4期。

王元龙:“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的战略及进程”,《中国金融》,2008年第10期。

张礼卿:《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理论、政策与经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钟涤恩:“在上海设置金融特区的设想”,《上海金融》,1985年第4期。

朱小川:“浅析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新金融》,2010年第3期。

庄峻:“在外高桥创建离岸金融特区的理论与操作”,《财经研究》,1995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