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谐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6年10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明发达地区的发展没有包容落后地区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势必诱发或加剧一些社会矛盾,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10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八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初步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但是,在目前,由于个人诉求的多样化和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等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不仅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一个单位的同事之间在很多时候也存在缺乏信任的问题;一些地方报道了老人跌倒在地,要么无人相助,要么在旁人能够证明不是他把老人撞倒的情况下才愿意相助……这些都是典型的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信任的表现。另外,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的关心和帮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第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太和谐。在当前,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太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有一部分人患上了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疾病,很少同他人交往,或者是只在网上同别人交往,企图远离社会,这表明,人们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中,这是人与社会关系不和谐的一个表现。二是有一部分人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工作、生活失意的情况下,迁怒于他人和社会,产生了仇视和报复社会的心态,极少数人甚至采取爆炸、袭击公交车等极端的行为报复社会。三是社会发展的失衡。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和谐的状态。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的矿难、各种安全事故等,都是社会不和谐的具体体现。

第三,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太和谐。目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表现为:一是资源的过度利用,我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千克,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二是能耗水平居高不下,我国的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三是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单位GDP氮氧化物日排放量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我国每一笔收入背后,都包含着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在我国,很多地方已失去了青山绿水,很多地方,如昆明的滇池在投入巨额资金经过多年的治理后,才初步遏止了进一步的污染或破坏。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其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收入分配的失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分配上,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失衡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秩序的不规范和收入差距的过大。个人收入分配的失衡表明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包容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其结果是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上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一些社会矛盾由此激化,导致了诸如云南孟连事件、贵州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东部地区发展快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发展又快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2013年,广东省的GDP为62163.97亿元,而西藏的GDP为802亿元,差距达到77倍;东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省的GDP占全国的33%,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4省市的GDP只占全国的9%左右,西北新疆、宁夏、青海、甘肃4省区的GDP只占全国的3%左右。2013年,天津的人均GDP为101688.85元,而贵州仅为22981.60元,差距达到4.4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均收入相当于高收入国家,西部低收入地区的人均收入则相当于低收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明发达地区的发展没有包容落后地区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势必诱发或加剧一些社会矛盾,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发展没有包容农村的发展,出现了城乡结构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则像非洲;二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差距过大,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6955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896元,差距达到了3倍之多;三是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农民却基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也势必会诱发或加剧一些社会矛盾,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第四,道德的失衡。在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经济的增长没有包容到人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尤其是诚信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药家鑫案件很好地说明了道德的失衡,尤其是诚信的缺失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恶劣的影响。

第五,经济增长方式失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GDP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拼资源、高消耗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效益并不是很好,很多经济的增长是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经济增长没有包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

二、和谐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实现和谐发展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思想家也先后提出过一些社会和谐的思想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和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关注和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和谐发展。

第二,实现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共同富裕的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社会,而且应该是一个消除了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要在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使经济的增长有效地包容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着力消除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第三,实现和谐发展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温饱不足到小康有余,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个战略目标。从本世纪初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扎实推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所以,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让经济的增长包容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面对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想要很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所以,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需要让经济的增长包容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