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重构金融的本质

互联网重构金融的本质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人会否认互联网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但是说它能够重构金融,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对于科层制结构的金融机构来说,无法实现场景的完整覆盖。换句话说,有了互联网的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跟金融有关,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壮大的原因。很遗憾,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却可以向前走得更远,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纯互联网授信。

没有人会否认互联网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但是说它能够重构金融,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确认这点能否实现,我们先要从金融的本质说起。那么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呢?那就是支持金融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渠道、数据和技术。渠道决定了金融覆盖的广度,数据决定了金融服务的精度,而技术则决定了金融运作的速度。从这三个维度来判断,现代金融的产生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一、金融渠道

渠道是金融的第一个本质。渠道永远是跟随需求产生变化的,用现在最流行的词来讲就是——场景。现代金融是由商业需求催生的,最早的现代银行诞生于贸易最为发达的荷兰,为商人们的贸易活动提供结算服务,贸易结算就是那个“场景”。专业金融机构一旦产生,业务需求必然随之被发掘,贸易商们也可以通过银行融资、贷款。银行是现代金融最早的渠道。

现代金融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同样最早出现在荷兰,是伴随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而出现的。有关股份制,我们在本书下文中还将提及,在这里我们先说证券交易所。欧洲的咖啡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法国人在咖啡馆里创造了文学,德国人在咖啡馆里创造了哲学,而荷兰人在咖啡馆里购买新贸易公司的股份,交易这些贸易公司的股份和债券,于是产生了证券交易所。

实际上,有一种商业形态的存在,就必然会带动一种新的金融渠道的产生。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当前,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对于千千万万的电商来说,支付宝也是一种渠道,只不过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新的金融渠道。我们快速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切换,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取决于金融渠道的覆盖能力,也就是渠道和“场景”有多么交融。

当然,许多读者可能会说,其实现代的许多金融业务与具体的商业场景没有关联。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随着发展成熟,逐步分工细化,部分金融交易就跟商业场景脱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笔看得见的金融交易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或者多个商业需求,金融并没有脱离需求而存在,而需求对应的就是触达渠道。

也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所有的行业都在分工细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无限细化。对于科层制结构的金融机构来说,无法实现场景的完整覆盖。按照传统思维发展下来的金融机构最习惯的是归类服务,即将所有用户的金融需求进行打包,根据自身的服务能力形成相应的服务部门。按照现有的服务能力,支付、结算、转账、贷款、理财,是银行提供的主要服务,也是银行机构效率与服务效果中间值的平衡选择。从业务内容延伸的渠道只能通过银行柜台和系统完成覆盖,与商业场景不能完整契合。

如果说银行是科层制思维,那么互联网则是扁平化思维,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克服的问题,在互联网这里都不是问题。有了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的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链接点就形成了。可以这样理解,有商业活动的地方就有互联网的覆盖。因此,一旦金融绑定了互联网,就使金融与所有商业活动的结合成为可能。而这种基于硬件和软件构建的自动服务体系,与以人工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往用户只能去柜台转账,去证券交易所交易,现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这些事。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感同身受,自从有了互联网金融,几乎很少再去银行排队,就算去,那也多半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绑定银行账户。这就是交易与场景的无缝对接,二者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供应链的金融和交易过程也成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企业在交易时,一旦有了融资需求,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也会很快得到相应的支持。

按照这种思维,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互联网,在我们从事商业活动的时候,互联网把金融服务送到身边,在我们消费的时候,互联网把金融送到身边,甚至在我们社交的时候,互联网都能让我们的行为与金融产生关联,从而影响我们的商业活动。换句话说,有了互联网的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跟金融有关,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壮大的原因。现在很多人在微信群、QQ群发红包,在互联网金融产生之前,这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大家玩着就把钱转了,对比一下从前,为了给别人汇款,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景象,会不会觉得很神奇。另外,试问在余额宝出现之前,又有多少人跟基金产生过联系?但是有了余额宝,许多人几乎每天都在跟基金打交道,甚至包括老人。其实,基金本身并没有改变,是用户通往基金的路径,也就是购买基金的渠道改变了。作为一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迈伴客提出了一个“网上金融街”的概念,也是基于这种渠道便利性提供的对应服务,曾经跑遍所有银行才能完成对比选购的理财产品,如今只要一个App就能一目了然,完成买卖。这些都足以让传统金融机构感到一丝紧张。

从表面来看,互联网对渠道层面的改变没有触及金融的逻辑,不会对金融产生质的改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渠道看成交通运输网,历数从马车到火车再到今天的海陆空联运,不难发现速度变了,整个社会都会随之改变,过去甚至几年以前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今天坐在家中就可以买到全世界的商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相当于把货物运输的速度和网络都进行了跨时代的升级。在这种时候,即使互联网渠道没有触及金融的逻辑,但对金融业态的影响也是无法想象的。

二、金融数据

数据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数据,传统金融之所以在许多领域止步,就是因为它无法甄别当事人的信用,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就无法进行下一步交易。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假如一个金融参与主体的数据无限充分,金融机构就完全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对其进行判断。很遗憾,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却可以向前走得更远,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纯互联网授信。

在大数据出现以前,信用程度是由可抵押物决定的,人们要完成信贷,就须通过典当或者担保。如果借贷者没有抵押物,是不会获得投资者投资的,不管他借贷的理由具备多少建设性意义。我们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读,可以说抵押借贷的方式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无产者获得贷款的机会也等于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如果不是互联网金融,这种情况仍然不会改变。

当然,在互联网金融产生之前,传统金融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随着金融机构广泛使用计算机,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基于现有的信用资料,传统金融将其惠及面进行了扩大,向部分人群发放了信用卡,让他们可以进行无抵押、无担保的小贷。当然,我们说这只是将金融的惠及面进行了扩大,并不是进行了普及,因为大部分人由于征信的不足无法获得信用卡。

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是彻底的,消费者信贷的基础就是个人征信,而征信的水平则取决于数据。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获取数据,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由于依靠手工,数据的录入有一个过程,录入一批,归档一批,这个时间差导致数据的更新速度慢,无法跟上大批量、高频率的数据产生节奏;另外,尽管传统金融机构规模空前庞大,但是纵观整个大市场,每一家机构都是一个孤岛,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数据无法整合,由此导致数据的使用效率低下。

在说明传统金融对数据的处理弊端之后,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十分明了。根据前文所述,互联网金融就根植在场景中,数据获取自动化,数据传输瞬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储存电子化,因此,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处理完毕。由于数据变成了无形的数字,机构之间的分享就变得十分便捷。

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众所周知了。在互联网经济大潮到来时,大家言必称“信息”,所处的时代也叫“信息时代”,在大数据概念兴起的时候,“信息”这个词基本就没人提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三、金融技术

技术是金融的第三个本质。前面我们讲的渠道和数据都是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高成本的数据处理就没有办法参加实战,所以说技术能力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当前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封闭的,同时也有成本高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互联网对金融技术方面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云计算,云计算经历了一个从私有云向公有云,再向混合云转变的过程。金融上云的最直接作用,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息技术总体拥有成本。据统计,在云计算方面投入1元钱,相当于在传统信息技术方面投入4元钱,金融上云之后单笔交易的信息技术成本可以从几角钱下降到几分钱,这对一些长尾客户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一些小业务也被传统金融机构重视,为其增加了普惠金融的属性;其次,金融机构的运营变得更为可控,按照传统的信息技术建设方法投入,很有可能出现资源配置不足或过剩的情况,而金融上云后则可以预测交易峰值,资源可以动态申请、性能可以水平扩展。先进生产力总是会取代落后生产力,我们可以非常肯定云计算平台将会在金融机构普及。

案例:作为互联网金融黑马,迈伴客迄今为止已经与4家银行签约,帮助它们建立金融云,2016年有望突破20家,足可见金融上云的需求。迈伴客融合微软云与银联大数据打造“金融云”,它对于迈伴客来讲,是平台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的战略业务方向,将在金融领域建立起超越简单竞争,跨越单一机构的混合云服务模式,为中小金融机构服务。“金融云”并非单纯的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替代品,迈伴客为其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持。这也是迈伴客“金融云”团队融合银联大数据与微软云计算技术实践的产品化成果。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百舸争流,反映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其他国家几乎保持同步,这就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看一下,互联网是如何掀起金融行业从经营到思维的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