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互联网金融

其他互联网金融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去年的余额宝的定义是互联网金融,对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微信红包和微信理财产品定义为金融互联网。马云的支付宝是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是纯种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也只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卖货币基金而已,属于新生的互联网金融。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大科普,对未来五年互联网金融将产生巨大影响。

其他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恐怖平衡

(2014年2月7日)

马云把11月11日的光棍节变成了马云的淘宝节,马化腾差点把春节变成微信的红包节。

笔者在马年前已经发现腾讯的“珍珠港事件”的可怕袭击——微信红包,作为一个早在2011年初就使用微信的第一批用户(早于很多腾讯内部人士),深知其厉害,不得不捆绑笔者的招商银行银行卡,其间接收和发放红包不过1000多元,但是,笔者知道,其作用不在于发放和接收红包的金额,其目的很单纯:让你把微信和银行借记卡捆绑。之后,笔者又通过微信理财通购买了几万块钱的华夏基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大约在年化收益率6.75%。

笔者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去年的余额宝的定义是互联网金融,对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微信红包和微信理财产品定义为金融互联网。马云的支付宝和余额宝直接和间接地冲击到银行和基金特别是货币基金业,而马化腾的微信支付首先对银行和基金业业务的延伸,是巨大的帮助,从本质上来说是帮助金融行业实现金融的互联网化,马化腾更有可能受到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大力支持。

在此之前,以马云的支付宝和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现实的世界中一网独大,是对金融行业“傲慢与偏见”的巨大冲击;不过,冲击过后,马云的帝国又形成了在互联网金融上独大的江湖垄断地位,这无论对互联网金融还是对金融互联网来说都是不利的。而马化腾的微信红包则逐渐打破了这一局面。2014年,可以预见,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和马化腾的金融互联网会形成一个“恐怖平衡”局面,这一局面对整个金融界和互联网界都是好事。正如早期马云所言,你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你银行。现在,马化腾对马云说,你要一网独大,你不改变,我照样改变你。

笔者非常赞同这类的竞争!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如同对假山的冲击,即便没有互联网的存在,你们也不过是供少数人观赏的风景而已;对零售行业的冲击按说不大,因为对商业的保护政策几乎没有,商业早已精细化,如同沙滩,不好意思:即便是沙滩照样可以进水;对金融的冲击,金融行业在中国可是铜墙铁壁,无奈,一旦遇到金融地震,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地方债危机、钱荒等,互联网金融就是地震后的海啸,地震没震死,但是,互联网的水足够淹没你两回。

现在,笔者想说的是,不好意思,国家可能会允许互联网对纸媒和零售行业的冲击,但是,国家绝对不会让互联网对金融行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对社会的稳定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对零售行业的影响更不会波及社会稳定;只有对金融行业的致命影响才会对现有利益格局产生破坏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银行基本都是国家的,每年上万亿的税收,上百万亿的资产负债,岂能容你觊觎?

马化腾所做的与马云所做的,在外行人看来都是互联网金融,其实,笔者认为这是大错特错了。马云的支付宝是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是纯种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也只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卖货币基金而已,属于新生的互联网金融。而马化腾的微信支付则是典型的金融互联网,首先,从微信红包来看,微信通过(其实是省略了财付通这个腾讯的第三方支付)捆绑银行卡,将你的银行卡多元化支付,腾讯所要的并不是从中赚钱,而是让你将银行卡与微信捆绑。微信卖基金与支付宝卖基金也不一样:微信直接与银行卡挂钩,而余额宝看似可以直接由银行卡转入,但前提是该银行卡必须事先与支付宝挂钩开通了快捷支付功能。

这就是腾讯1月30日香港股价创545港元历史新高的原因。至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为何达不到微信红包的效应,那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没有QQ这个从小就培养用户和亲情的平台,很多门户也都尝试过类似于QQ的即时通信工具,可惜都失败了,阿里的“来往”上商人居多、微博都是网上陌生人,谁为谁发红包啊?腾讯收购嘀嘀打车后,捆绑微信每次叫车成功后,给司机10元,给乘客10元,这是基于陌生人互信的奖励。而微信红包,腾讯已经不需自掏腰包就能把上亿用户激发起来了。所以,大家别跟腾讯比微信红包了!你们干点你们熟悉和擅长的吧。

嘀嘀、快的打车的金融意义重大

(2014年3月7日)

网上最近流传一个段子: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竞相给乘客和出租司机补贴,被誉为永远不死的广播突然倒下了,因为出租司机是广播最重要的听众,现在都守着手机等下单,不再听广播了。段子后面还有一句评论:互联网时代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死法,最悲催的死法是还没来得及知道打败自己的对手会是谁,就已经死了。

本文重点探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的金融意义,以及可能会受到冲击的行业。

无论嘀嘀打车还是快的打车都是一次金融创新,笔者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输家,而腾讯的微信支付赢得更多一些。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大科普,对未来五年互联网金融将产生巨大影响。

移动支付的金融创新

中国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当属深圳的腾讯和杭州的阿里巴巴,市值(估值)均已超过千亿美元,在这两家公司先后投资控股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公司之前,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跟其他众多的打车软件没有区别,都是打车的APP而已;在被收购后,快的可以用阿里的支付宝支付打车费;嘀嘀打车可以用腾讯的微信支付。

第一,打车软件中暗含契约精神。无论什么打车软件都是乘客下单预约,司机抢单意味着已经达成意向协定,电话沟通确认,将乘客送达目的地,乘客付款后,意味着合同完全履行完毕。从这个角度看,打车软件有利于培养乘客、司机的遵守合同精神和讲诚信

第二,腾讯、阿里赋予打车软件金融功能。在这两家公司进入前,打车一般都是现金交易,进入后,使用支付宝、微信就完成了交易。这对减少现金货币流通,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缓解了司机找零钱难的问题。

第三,补贴让移动支付逐步普及。以微信支付为例,先后实行过对乘客补贴5到20元,对出租司机补贴10元一天最多10次。这种营销方式真的很厉害,笔者曾跟一位使用嘀嘀打车软件的看起来已经有50岁的司机聊天,问他怎么还用这种方式接单。他回答说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确定乘客去哪儿;其次,这种微信打车很好学,没有太大的难度;再次,这种情况打车不担心账单扯皮问题,即便网络信号不好,乘客下车后也会主动到网络好的地方付款,遇到几次这种情况,没有一单逃票的。

后来聊到用腾讯通过微信买华夏基金的事儿,他说通过绑定银行,发现买的基金比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高几十倍,就转账买了。我想这也许是腾讯的战略吧,因为,阿里的支付宝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而拥有世界最大即时通信工具的腾讯公司成功地在即时通信工具上嫁接了支付工具。这是腾讯多赢分数的最好证据之一。

受冲击的行业浅析

曾听业内人士说过,大约四年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会谈,王健林问了一个尖锐问题:马总,你觉得未来互联网的前途在哪里?当时,马化腾低头沉思良久才缓缓地说:移动支付。

著名的营销大师微博大V杜子建先生对中国企业粗略地归了四类:第一类是早上开门晚上关门盘点数钱看赚了多少的家族企业;第二类是有一定规模,招聘很多员工的加工或其他传统企业;第三类是互联网大平台加资本堆积的企业,这类很多,比如京东商城第四类是平台加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企业,最牛的属阿里和腾讯,腾讯后来居上。

杜子建最看好第四类企业和小米模式的只需要创意研发,而不再有制造公司的公司。第四类企业是几年前马化腾一心想打造的,但当时却受制于腾讯的财付通远远不及阿里的支付宝。

但是,腾讯在即时通信工具上绝对是世界第一,从QQ开始,数以亿计的用户在当时看起来是包袱,现在却成了财富来源。基于此,2011年初,腾讯推出微信,把通讯录好友、腾讯QQ好友、有二维码的朋友和同事亲友全部纳入其中了。

2013年底,马年之前,腾讯的微信推出发红包功能,一下子火了,据说把马云吓了一跳。因为,腾讯微信发红包必须绑定银行卡中的借记卡,俗话说的银行存款卡。马化腾把自己的长处——即时通信工具跟其相对较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财付通打开,这对处于第三方支付龙头地位的阿里的支付宝产生最直接的冲击。

马云尽管也推出了即时通信工具——来往,但是,这对微信和QQ用户来说基本影响不大。借用杜子建的话说,阿里的基因是便宜,腾讯的基因是关系,新浪的基因是新闻,其他的我懒得重复了。

受微信支付冲击最大的是余额宝;最直接受到冲击的是与嘀嘀和快的竞争的所有打车软件。

还没完。如果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广泛应用和普及后,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必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一卡在手走遍神州”将会变成“一个手机在手走遍神州”了。据说,“二马”要搞POS机了,这是看得到的前景。

新浪的价值在新闻,这方面的创新也值得称道,比如,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微博也在开办支付功能。新浪缺少的是像“二马”那样从打车软件上下手的突破口,以带动大家用微博支付。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不愿改变的行业都会被淘汰,包括互联网公司本身。

要么改变,要么等死,这就是当今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你说的。

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两条腿走路”,唐宁:P2P只是一种模式

(2014年3月14日)

3月12日,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16处修改。其中在“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段,增加“发展普惠金融”的内容。

一直称自己是“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两条腿走路”的宜信公司CEO唐宁,在3月11日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表示:“如果没有P2P的模式创新,普惠金融还会滞后很多年。”

他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客观地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也不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唯一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风险规避及监管非常重要,P2P领域也会越来越成熟。

P2P模式的延展

“我不觉得P2P是一个行业,它是一个模式或者说手段。”唐宁说。

2006年,唐宁创立中国首家P2P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机构——宜信。当时发展P2P(person to person,即个人对个人)业务,唐宁称其实并不知道国外有类似的模式。

“8年前宜信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机构愿意把资金出借给小微客户。当时是在讲‘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还没有‘小微’的概念。”唐宁解释,“当时我们想资金不一定要来自机构,可以来自个人,个人对个人模式由此而来。”

从最早的P2P模式延展到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两大业务板块,宜信做了好多年。现在宜信的业务品类包括宜人贷、宜农贷、宜车贷、宜学贷、租赁以及基金、保险销售等。相比于记者提出的“多线条业务发展”的说法,唐宁更愿意称其为P2P模式的延展。

就财富管理业务而言,宜信最初只推介P2P理财,将理财者个人的闲余资金小额分散地借给不同的借款人。

“随着对客户群体更多的了解,我们发现理财者真正需要的是家庭财富管家,帮助他做资产配置,到底多少是固定收益类,多少是股权类,多少是现金类,基于此再去推介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P2P理财、保险、基金、信托等。”唐宁认为,现在的业务也是对单一理财模式的延展。

之所以有不同的业务品类,唐宁表示,是为了面向不同的人群适应不同的信贷技术、不同的业务模式。“从我们的角度而言,没有一定要做哪一个。”他说。

以宜信租赁为例,农户可以租用农业器具从事生产,城市小微企业主可以租用美容设备来开展美容服务。“这些人的信用可能不足以支撑信用贷款,但通过租赁器具就可以开展生产。”他说。

在财富管理领域,宜信也在去年推出“高成长企业债”,对获得VC/PE股权投资之后的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资金支持。由宜信负责项目的信用审核、风险控制和资金募集,VC/PE负责运营、尽职调查和客户服务,目的在于给理财者更多的资产配置选择。

宜信的大数据

“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给金融插上了翅膀,让金融变得更加智慧、更加普惠。”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热词,唐宁有自己的理解。对于宜信的大数据,宜信也有自己的做法。

唐宁解释,宜信的大数据主要是虚拟体系中的数据获取及整理,作为了解客户以及增信的手段。

“我们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使用了不同维度的数据:包括直接询问获得数据信息、与电商平台等合作获取借款人相关业务数据和从网络直接抓取与其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生成结果,再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相互比对、印证。”他进一步解释。

“现在,大数据是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有效性,降低风险,是多赢的事情。”他举例称,在美国租房子,房主希望能获取租户的信用评分,如果租户信用评分很高,房主便乐于长期合作,反之,房主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信用差的人。

“在中国这类信息极度缺失,不能很好地得以使用。”唐宁坦言,在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早期,成本肯定比较高,因为在不断地试错,信用获取的难度也比较大,“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获取信用数据,也希望能把我们生成的数据反馈给他们。我能理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过程。”

“类余额宝的产品和宜信的理财产品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我们和这类产品没有直接的竞争。”唐宁表示。

眼下,余额宝和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风头正劲。唐宁笑称:“他们是米饭,我们是饺子。”他还表示,宜信现在还没有发展类似产品的计划,但也在思考之中。

针对阿里与腾讯获得首批民营银行牌照,唐宁回应,现阶段宜信没有设立网络银行或民营银行的计划。

监管需要智慧和努力

“在中国做信用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宁说。

2013年,互联网金融大热,P2P快速发展期间,倒闭、跑路风潮渐起。唐宁认为,P2P倒闭原因无外乎经营者利用创新模式恶意诈骗,或者经营能力有限,或者风控较差,导致业务无法持续。

“P2P业务的显性门槛不高,但隐性门槛非常高。”他说。

唐宁表示,对互联网金融更多的监管是好事,因为行业有“虚火”。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揭示风险、管理流动性,监管是必要的。也因为互联网金融毕竟有许多新要素,监管需要努力还需要智慧。

唐宁认为,债权转让并没有神秘之处,甲对乙生成债权,之后转让给丙,这中间没有生成资产池,也没承诺保本保息,也没有期限错配,也没有与现行法规相抵触。

“有很多人在复制,模仿宜信所做的事。只要模仿得对,我们也没意见,如果模仿得不对,反而让别人以为宜信没做对。但总的来说市场很大,机会很多,可以容纳不同的机构共同发展,我们是很开放的态度。”他说。

唐宁称,P2P模式有其先进性,有它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会长期存在,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用灵丹。随着风险规避及监管措施的成熟,这个领域也会越来越成熟,不会因为害群之马而影响整体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投资者保护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唐宁认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应是行业发展之重,必须要有所作为。

“我对P2P的发展很乐观。”他说。

直言金融创新需重视百姓感受,二维码风险低应即刻放行

(2014年3月29日)

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沈阳考察调研,分别询问前来贷款的创业大学生和办理金融手机支付服务的群众,并预祝他们创业成功。他说,金融创新应该为老百姓的创业、就业提供动力支持,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金融业服务的最重要标准。要以此倒逼金融改革和创新。

显然,对金融创新和第三方支付种种打着安全名义进行限制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视,各种不合理限制离取消应该不远了。或者,打压该换种方式了,这次真的不好忽悠了。

二维码支付是安全的,希望尽早放行。

金融创新需重视老百姓感受

“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李克强先后请参会的部委负责人及各位副总理、国务委员发表意见,最后他总结说,2014年,各级政府要继续以改革精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李克强态度坚定地说,“我们必须充分依靠市场力量、激发社会创造的潜力。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什么‘公认度’?”李克强提高了声音,“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认真自省,一年下来究竟办了多少事,才不会愧对自己的俸禄,不会愧对人民的期望。”

3月26日,李克强总理直接点名金融创新应该为老百姓的创业、就业提供动力支持,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金融业服务的最重要标准。要以此倒逼金融改革和创新。

这恐怕是给愚不可及的人或者迷恋滥用监管权者看的。

正当两家第三方支付竞争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传出金融监管当局对网购通过第三方支付实施限额,部分银行对支付宝快捷支付已经采取了限制行动,甚至减少了接口。

支付宝方面则表示,期待与各大银行延续良好合作,共同支持和发展蓬勃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维护用户体验和利益。

从“取缔余额宝”等极端言论以来,媒体、监管部门等多方力量试图借安全名义对余额宝进行限制,进而扩散至第三方支付,直至影响到网购(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

李克强显然是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进行喝止。

安全是个筐,什么都朝里装

比如,监管机构叫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都是以安全名义。如果说虚拟信用卡的确与现行法律规定有冲突的话,叫停二维码支付显然是荒唐的,你不懂的,并不代表是不安全的。

根据监管机构和力挺叫停的媒体归纳叫停二维码的理由如下:

1.全球尚未有在金融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案例。

2.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拥有上亿用户的支付公司全面推广二维码支付可能引发的多种风险难以想象。

3.一是二维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存在风险隐患;二是支付终端的安全性较难保障;三是二维码支付指令验证手段较为单一,安全性屏障不够。

4.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发生了许多关于二维码支付的风险案件,客户因为扫描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

5.很多媒体称,一旦手机丢失,很快就会被破解密码,资金会遭受很大损失等。

关于第1条,的确,据笔者了解,国际上用二维码支付的不多,就如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不够发达一样,美国是市场化利率,互联网金融很难从利率双轨制中获得套利。西方发达国家线下交易一般也不是只有一家类似银联的机构,竞争充分,谁方便省钱用谁。这条暗含的另一个逻辑是:欧美发达国家都不用二维码支付,我们为什么要用?我要问:什么叫创新?难道只有发达国家用了我们才能用?

关于第2条,更是睁眼说瞎话。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ode、DataMatrix、MaxiCode、Code49、Code16K、Code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

说瞎话之前,百度一下可以减少受攻击指数。

关于第3条,支付宝的条码和二维码都经过独立加密,本身不包含账户和交易信息,只有经过支付宝系统解析并校对后才能生效。其他第三方软件扫描无效,类似中国古代的虎符。例如:钱包里的条码,被扫的时候只是一串数字,你到711便利店购物,收银员扫描条码后,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之后才会确认交易。

付款方的支付宝条码和二维码的有效期均不超过2分钟且被使用后立刻失效,复制使用无效。

关于第4条,支付宝钱包扫描第三方二维码时仅识别对应信息并提醒用户风险。禁用了下载文件的功能,因此无法安装木马,确保用户安全。接入支付宝条码和二维码支付的商户都经过支付宝审核,符合央行2号令及反洗钱等管理办法。

其他大的第三方支付都建立了类似的安全措施。再说,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更多,为何不把信用卡取缔掉?

关于第5条,我想说的是,安全永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第三方支付有风险,但风险不会比网银的风险高。如同在苹果推出指纹认证后,有媒体称增加了小偷剁手风险,迄今为止,全球尚未发生为偷苹果手机而剁手的事件。

据已知的报道可以发现,所谓的二维码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像是一场“以讹传讹”的荒诞剧。起因是用户在网络聊天等环节时扫描了二维码,而部分二维码带有木马病毒造成用户手机中毒,这种行为相当于聊天时点击了恶意网站一样。这与二维码支付有何关联?好比说,有人使用菜刀时切到了手而将菜刀列为管制刀具。

以这个为借口进行“紧急喊停”,要么是事先无调研,要么是混淆是非,其根本上属于“懒政”和“慌政”。

据悉,该模式最早在2012年4月在杭州分行绍兴试点推出小微企业年审制贷款业务,随后开始在全国推广。

在组织架构上,目前华夏银行正在分行层面推行营销机制改革试点,意图通过营销体系的重构深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改革试点的重点就在于重构支行管理模式,在各地分行改造一部分支行为小企业特色支行和小企业专营支行。

卢小群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常州、绍兴2家特色分行,杭州、苏州、无锡、青岛、无锡等6家转型分行,进行分行业务转型,重点是小微、零售业务发展。

(作者注:本文系与同事刘飞合作)

中国式网贷陷阱

(2014年5月5日)

历经2013年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平台终于在2014年拉响了警报,进入了风险暴露期。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已有119家P2P平台“倒闭”或“跑路”,涉及资金共计约21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已近30家。

近期,一家名为旺旺贷的平台跑路,将提供流量入口的百度推向了舆论风口。面对指责,百度4月28日宣布着手清理不良P2P平台,启动了专项的资金保障计划,并发出10万元悬赏破案线索。

几天之内,国内2000多家P2P机构被百度下线的超800家,百度称后续还会进一步将清理行动扩展至所有搜索结果,网贷平台面临加速洗牌。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认为:“洗牌对于行业而言反而是利大于弊,P2P网贷行业的大时代就要到来。一些打着P2P旗号在浑水摸鱼的平台将因为监管而被迫关闭。”

不仅如此,从4月21日到4月29日,前后一周时间,银监会、支付清算协会相继牵头召开打击非法集资情况和内容交流会,这场由央行、高院、高检和公安部经侦局等各部际联席的交流会,旨在厘清P2P网络借贷与非法集资的界限。

网贷平台乱象

和传统金融对渠道的验证和推广的谨慎相比,互联网似乎成为民间借贷的“自由王国”。但同时,风险也在积聚。

4月14日,备受投资人追捧的钱海创投宣称正在因被调查而停业;没过几天,另一家大型P2P平台旺旺贷网页关闭。

深圳警方在4月28日的最新通告中称,经过前期的摸排调查,警方对涉嫌非法集资的深圳泰某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钱某创投有限公司开展统一打击行动。

初步查证,前者通过在各地的业务团队,以公开宣传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借款,借款期限为4个月至1年,保本返息,月息达4%~5%;后者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房产抵押借款项目吸收资金,月息约3.4%~5.8%。

警方称,两家公司非法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个人的资金往来、业务员提成、归还前期投资人本金和利息。涉及投资者9000多人次,累计借贷资金约8亿多元。

网贷天眼负责人侯滨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称,自融平台没有真实的借款项目,投资人的收益主要靠后续的资金进入,“当几家平台同时有投资人集中兑付,出现流动性问题,导致提现缓慢时,投资人的恐慌心理就会蔓延开,引发更多的资金提现,从而将更多的平台牵涉进来”。

“而旺旺贷从一开始注册地址就是假的,担保公司与其本是一家。”投资人李某称,曾到过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但发现根本没有这家公司。

据深圳媒体报道,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该市共有8家P2P网贷平台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立案调查;目前,公安机关已将2宗案件以及5名嫌疑人向检察院移送起诉,分别是东方创投和网赢天下。

4月16日,浙江省公安厅通报,经排查,该省有各类P2P网贷平台87家,其中10家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被立案侦查,比较典型的有衢州的中宝投资、宁波的阿拉贷、湖州的家家贷、绍兴的力合创投等案件。其中,中宝投资案件涉及30余个省市、1600余名投资人,目前尚有1100余名投资人约3亿余元本金没有归还。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平台自身,这也正是目前问题网贷的主因。“一般出事的公司不能归入P2P里,只是打着P2P的旗号从事诈骗。”北京一家P2P平台负责人称。

揭开非法集资面具

中国式P2P正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目前P2P的网站借贷发展迅猛,新开设的P2P借贷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迅速飙升,已屡屡出现兑付危机、倒闭、卷款跑路,有的已涉嫌非法集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在4月21日的会议上表示。

正是P2P的“低门槛”给带着各种目的踏入该行业的人士带来了错觉。

根据现行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只需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在通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登记与备案后,并没有有效的动态跟踪管理,导致P2P网贷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

此前央行在2013年调研后曾在2014年初的内部会议中定调“向行业学习,不急于出台成文监管文件”,但2014年P2P行业不断爆发的恶性事件,让监管层如坐针毡,势态的发展已经超乎预期,2013年非法集资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处于高位,为历年来第二峰值。

监管如箭在弦。刘张君透露,网络借贷涉嫌非法集资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搞资金池,即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的资金进入平台账户,产生资金池。

关于网络化非法集资活动的界定,刘张君指出,可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关于非法集资的四个特征要件来判断,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

继银监会方面划分三类网络借贷涉嫌非法集资之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又召集高院、人民银行条法司、公安部经侦局、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处置非法集资办、互联网金融专委会,以及P2P企业代表和法律专家讨论P2P网络借贷行业非法集资风险问题。

本报记者获悉,会上主要就非法集资相关司法解释、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P2P网络借贷业务与非法集资界限界定、不合格借款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P2P网络借贷平台合理业务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但从目前的密集表态来看,监管层关注最多的是P2P行业出现的非法集资等违法现象;对于P2P“正规军”来说,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给予了肯定。

这份由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牵头、央行条法司法律制度研究处执笔的报告在专题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中指出,我国民间借贷资本数额庞大,长期以来缺乏高效、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渠道,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通过规范发展P2P网贷、众筹融资等,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国家鼓励的领域和项目,遏制高利贷,盘活民间资金存量,使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如何监管“野孩子”

P2P网贷平台泥沙俱下,如何在其野蛮生长之后有效监管,才是当前的最大难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600亿元,但在传统金融机构面前仍是一颗很嫩的“小苗”,对于P2P“正规军”来说,仍渴求更多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环境。

在银监会召开的非法集资会议中,刘张君透露,银监会对P2P监管研究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虽然监管单位确定,但是相关的监管办法等不会太快出台。”一位P2P从业者认为,国内的P2P与欧洲以及美国的P2P模式不同,在国内,由于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等不同,造就了很多国内特有的P2P模式,与P2P传统定义几无关联。正是由于其复杂性,也就造就了制定监管办法需要考虑思量的问题较多。

事实上,在这场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马拉松赛中,银监会并非唯一的“婆婆”。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解释监管P2P的分工时表示,央行负责的是支付和行业发展问题,银监会主要监管具体业务。

然而,如何在准入门槛、备案制(牌照制)、资金托管、产品报备和信息披露维度上规范P2P业务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第二关。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的执笔人,央行条法司法律制度研究处副处长王晋曾建议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平台不直接经手归集客户资金,也无权擅自动用在第三方托管的资金;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于借贷双方当事人通过平台发布的信息,应当尽到一定程度的审核义务,并向借贷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面对P2P这个“野孩子”,“央妈”这个“超级育儿师”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为银监会谱写了“育儿经”:首先,要求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其次,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最后,央行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早在去年8月,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向其会员单位发起P2P行业自律公约,明确提出“支付与清结算账户分离”的要求,包括人人贷、拍拍贷等在内的55家P2P机构签署了此项公约。

如今,是到了大洗牌的时刻了。

(作者注:本文系与同事刘飞、杨中华、张夏楠合著)

不敢缺席的互联网金融战争

(2014年04月16日)

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以下简称BAT)各自有自身的优良传统与长项,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阿里的基因是便宜;腾讯的基因是平台;百度的基因是知道。如果各自想挑战对方的优势也许注定是个悲剧:腾讯想进军搜索领域,结果自己的搜搜以卖给搜狗告终;阿里想建立来往挑战微信和QQ,结果很凄凉;百度也想进军电商,同样以失败告终。

然而,在支付领域,特别是这两年兴起的移动支付领域,BAT不敢缺席,阿里支付宝遥遥领先;腾讯的微信支付(财付通)有追赶之势;百度钱包能否后来居上值得观察。我与业内人士包括同事们的看法不同,在这个领域,各自可以发挥的余地更大,特别是移动支付领域,找对方向扬长避短会各自精彩,且斗且珍惜。

传统行业最后的稻草

中国互联网创造的奇迹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复制,他们致使中国很多产业发生了变化甚至没落,让传统零售业衰落和亏损,让传统金融业一身冷汗。不过,在我看来,传统行业之所以备受冲击的主因在自身而非互联网。

在美国,连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都没有,因为银行不存在利率双轨制,金融服务非常到位,且方便。电商发展也没有中国这么惊人,在美国,我经历过退货,退过一双一百美元的鞋子还穿了三天,美国的零售价格基本统一,在销售价之外,各种税收单列,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有良好的保障,电商发展倒是没那么快。

与一银行人士交谈,让我对封堵互联网金融有了另一种叹为观止的看法。她认为,报纸的消亡是因为为门户网站疯狂提供内容还是免费的,造成了纸媒今天的灭顶之灾。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了,为什么纸媒会集中在2013年突然死去?在PC时代,互联网对纸媒冲击也是有的,如果进一步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不外乎:在经济下滑时期,企业投放广告会减少,特别是对传统纸媒会大幅度减少,而对新媒体和手机端投放会增加;另外,移动互联网在过去两年突飞猛进,打开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少,用手机购物、支付、看新闻、理财取代了逛商场、刷卡、买报、理财等。

换言之,如果我们的报纸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的商家服务够好,我们的银行不是管制太多,利率不存在双轨制,这些传统行业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移动互联时代,这是压倒上述传统行业的最后的那根稻草而已,溃烂已久,源自自身。而互联网在中国却屡屡能找到自身发展的舞台。

各自优势不可复制

鉴于对移动互联网的恐惧,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对移动支付相当恐惧。他们担心,上述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会移植到对金融行业的冲击上来。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从无到有的余额宝仅仅用了十个月就从零发展到约6000亿元的规模,等等。

而互联网企业也都认识到移动互联的重要性和移动支付的致命性,我在较早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最早意识到这种趋势的不是马云,而是几年前,马化腾在私下会晤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时,针对王关于互联网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提问时,思索良久后的小马哥认真地回答。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耕耘十年,在两年前绝对是独树一帜、“独孤求败”。如前所述,阿里的基因是便宜,这点在其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使得很多商场成了淘宝类网店的试衣间,在商场看货,在淘宝下单购买,所得的服务与在商场购买的售后服务都差不多,但是淘宝更便宜,至于假货概率二者也差不多。

借助于淘宝和天猫的天量用户,支付宝也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支付地位。

更早认识到移动支付是互联网发展趋势和重要依托的腾讯和马化腾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尽管腾讯QQ发展也超过十年,但是,在从平台转到腾讯的财付通支付用户上效果并不明显,最多也是用之购买QQ币、虚拟服装和升级会员等。真正带来革命性变革的是腾讯自我革命,用微信取代了QQ,打通QQ通讯录等,让微信成为最大的移动即时沟通工具。

腾讯最成功的显然不是把QQ用户转换成微信用户,而是把你的银行卡捆绑在微信上。在马年到来之际,腾讯推出抢红包,一下子让很多微信用户关联了银行卡;这还没完,紧接着收购嘀嘀打车软件,借助打车难和打车补贴,让更多的人依赖嘀嘀打车,更使一线二线的城市居民将银行卡与微信关联。马云收购的快的打车被动跟进,但是,这对支付宝意义不大,本来支付宝就与银行关联。鉴于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和移动支付的重要性,马云不得不跟。

百度钱包真的来晚了吗?

未必。鉴于支付宝与四大行关于快捷支付额度之争、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卡以及第三方支付限额等告一段落,阿里和腾讯已为移动支付杀开了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更重要的是,腾讯和阿里用自己的血汗钱向世人证明了,移动是安全的,有两个公司竞争很好。那么,百度进来参与竞争是不是会更好?!

支付宝有点像苹果手机,封闭系统,在淘宝内开店,用支付宝支付天经地义;后来的百度钱包有点像三星手机,平台是开放的,谁的店都可以进不必进百度的个人卖场(也没有)。但如何把搜索优势,加上类似腾讯的营销策略用足,关乎百度钱包的未来命运。

中国移动错失的那些良机

(2014年6月11日)

中国联通凭借与百度、富国基金合作推出全球第一款通信理财产品“沃百富”。更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沃百富,联通和百度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充分融合,在O2O领域试图突破。

反观我用了十多年的中国移动,在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领域,裹足不前,错过了与浦发银行深度合作、与苹果合作、3G、飞信、移动互联网金融等。而联通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布局,已经十分充分。同样是国企,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当年,移动决定不建3G,直接建4G,看似很超前其实是混账逻辑,就像有人对你说:“中午饭别吃了,直接吃晚饭,管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提高上网速度我不得不增加了一部联通手机。原本想中午随便吃点的,没想到联通的“3G午餐”挺好的,中国移动的“4G晚餐”来了,可是我还没饿,不吃了。

联通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很明显,中国联通进军互联网金融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整体推进,环环相扣。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布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不待言。然而,联通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与银行合作进入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实现O2O;甚至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互联网研究机构等。联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布下完美棋局。

早在2010年11月,招商银行[-0.65% 资金 研报]和中国联通在京进行了手机业务合作,并联合发布了招商银行iPhone版手机银行。

2012年11月,联通就与招行合作推出了“手机钱包”——“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这是国内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手机支付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3G手机支付”。根据安全支付芯片在手机中的不同位置,常见的手机NFC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包含:SD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D卡中)、全终端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终端中)和SWP-SIM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IM卡中)。

今年6月初,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深圳联招信息科技公司。这也是国内首个“银行+运营商”股权结构的信息科技(IT)公司,主攻互联网金融创新。

今年5月,深圳联通与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产品,这被业内认为是公募基金与移动运营商推出的首个“宝宝类”产品,类似于将沉淀的话费购买货币基金,属于话费“余额宝”。

6月6日,中国联通与百度、富国基金联合推出“沃百富”理财产品,涵盖了上述话费宝,还将预存话费送手机中的预存话费进行高收益理财,到期后返送手机用户等。联通的线下客户与百度的线上高度融合,正式进军O2O。

移动错失的那些战略机遇

中国移动错失的机遇多到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作为外行,我只从金融和资深老用户角度谈谈那些被丧失的重大机遇。

飞信办得好估计就不会有微信什么事儿了。跟中国移动关系紧密的飞信最早推出是在2007年,直接在电脑PC端与移动手机互发短信,这7年,一直没有过多的突破。也许是忌讳触动中国移动的利益,飞信在语音、视频等方面一直不敢突破。微信直到2011年初才推出,这原本是腾讯对付微博的一款产品,没想到不仅干掉了几乎所有的即时通信工具,甚至把腾讯自己的QQ也边缘化了。最近,我发现飞信最新版增设了微信几乎所有的功能,我只想问一句:早干吗去了?我是最早期的飞信用户也是最早期的微信用户,微信上的好友是飞信上的好几十倍,且飞信好几年没好友增加了。就这样,占尽先机的中国移动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优势拱手相让了。

早在2010年10月,中国移动收购了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记得那年,《华夏时报》副总编邵剑彪问我看好哪个银行时,我毫不犹豫地说:浦发银行。我给了他几个理由,但四年过去了,我发现我错了。当时的理由是:移动这么大比例入股,一定会跟浦发银行合作,如果二者达成战略合作,移动可以利用浦发银行,将手机赋予支付功能,以后出门就不用带任何卡了,只需带手机;浦发银行可以利用移动的客户群优势将网点拓展到农村,而不必设立物理网点。

结果,联通跟招行在2012年做到了;直到今年2月,移动和浦发才在上海地铁刷手机!

还有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谈合作的事儿,最后苹果跟联通合作了,相信那次移动流失了不少果粉,因为,那几年经常有朋友发短信告知:旧号已停用,新号为:186××××××××。

最不能忍受的还不是移动与苹果谈判失败,因为,拿着苹果手机到移动网点把卡剪下,几秒钟的事儿,还是可以将移动的号码装进苹果手机。

最不能忍受的是,移动宣布不建3G,其蜗牛般的网速让人忍无可忍,于是无须再忍,我选择了联通,鉴于长期使用移动电话,更换手机号是件很麻烦的事,否则,我会彻底放弃移动。

关注互联网金融有段日子了。经常见中国联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如今已经进军O2O领域。反观中国移动,实在难以寻觅踪迹,中国移动,你要错过机遇才会反思一下?当然,如果你会反思也不至于丧失那么多战略机遇。

移动缺少的是互联网思维,从不主动为客户着想,也从不以减少客户费用为核心。

不过,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有一个共同点: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无论我在西二环内的办公室还是在东三环边上的住处,信号都是很差的,甚至没有信号,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央行许罗德首度回应五大质疑

(2007年4月28)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4月25日接受了《财经时报》专访,对虚拟货币监管、第三方支付、银行排队、个人支票、小企业开户难等社会普遍质疑的热点问题,首次做出全面回应。

银行排队难题

央行正在研究和出台多项措施,缓解商业银行排队问题。许罗德表示,银行排队问题原因复杂,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个人支付越来越多所致。

央行正在制订“加强对个人支付结算服务办法”,力推个人支票、银行本票,并鼓励个人使用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银行。

许罗德透露,央行正考虑提高银行卡在ATM单笔取现5000元的限额(注:单笔应为每日)。记者问能提高到多少,他只是微笑着表示:“比现在高很多。”他说,目前,央行只是对银行卡每日取款做了限额,没有对单笔取款额度做过限制。现在商业银行对单笔取现的限制是他们自己的规定,将来,央行也只是提高每日限额,他相信商业银行也会相应提高每笔取款额度。

关于跨行查询收费被取消,大银行是否会降低增加ATM机的热情,从而导致银行排队增加等问题,许罗德则表示,收费与取消各方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不能草率决策。

虚拟货币不是货币

在许罗德看来,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因为它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功能。而之所以叫“虚拟货币”,只是因为它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等功能上与现实的货币相似而已。

许罗德透露,央行副行长苏宁已经对此问题作过答复,央行正在制定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以及第二号《电子支付指引》,将正式把虚拟货币纳入央行监管范围。

由此可见,央行关注到了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正在制定有关规范和管理制度。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要特别关注它的安全性,包括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如何防止网络虚拟货币和网络支付被用于一些不合法、不健康的领域,如网络赌博和网络洗钱。央行希望既要通过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支持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又要规范它,促使其健康发展。

许罗德强调,未来央行的有关制度将严格限制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和回售。虚拟货币回售金额不能超过购买时的金额。比如,用10元购买10个Q币(一种可以在网站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通过网上增值后,再卖出Q币,获得的现金不能超过10元。

他强调,虚拟货币不能跨平台使用。Q币只能在该网范围内使用,不能在其他网站购买现实或虚拟物品。

同时,许罗德也表示,虚拟货币不得在网上或现实中进行拍卖。他说,时机成熟时将推出相应的监管办法。

第三方支付

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许罗德表示,目前央行还在研究,推出没有时间表,此前传说第三方支付监管将在2007年7月推出只是部分媒体的揣测。

许罗德特别提到了第三方支付中保证金利息归属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客户的保证金利息。但是,许罗德认为,这与现行法律不符,因为保证金所有权是客户的,将来的管理办法或会涉及此项。

个人支票的误会

关于个人支票将在6月全国推行的说法,许罗德给予了否定。因为,央行制订的《支付结算办法》从一开始就没有禁止个人开支票。换言之,个人开支票从一开始就是允许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央行在6月将建立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许罗德说,导致个人支票难以推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和社会环境。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支票宣传和推动力度不够,商业银行没能建立配套的风险防范体系。

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支票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许罗德说,中国还没有个人签支票的习惯,如果到市场买东西,个人去签支票,营业员无法核对个人签发的是不是空头支票,对其个人信用状况也不了解。

为此,央行征信系统将设立“个人支付信用信息系统”,并会把个人的各种资信状况录入此中。

小企业开户门槛

在许罗德看来,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开户遭遇门槛的现象并不符合有关规定,属于歧视政策,应对其进行“道义规劝”。

现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开立账户并没有最低金额方面的限制。个别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采取对企业开立账户设定最低金额标准的做法,违反了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规定。

目前,央行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监管,主要依据是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中并未要求存款人必须在账户上保持一定的存款额度、注册资金达到一定水平。

因此,只要存款人符合开设账户的条件——拥有合法的商业文件,商业银行就不得拒绝其开户请求。

许罗德表示,人员不足不能成为商业银行拒绝为小企业开户的理由。他建议,商业银行可以推行“差别服务”,大小客户可以享受不同层级的服务,也可通过内部调剂出一部分人员为小企业服务,“但决不能拒绝为小企业开户”。

(来源:《财经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