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华职业教育社设商学团简史

中华职业教育社设商学团简史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职业教育社设商学团简史谢胥浦 顾乃文 沈村耕一、商学团的由来1929年7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萨坡赛路慈寿南里六号,创办了职业专科学校,课程有商业簿记、银行簿记和调查统计等科目,每晚7—9时上课,学员大都是来自工厂、商店的青年职工。

中华职业教育社设商学团简史

谢胥浦 顾乃文 沈村耕

一、商学团的由来

1929年7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在上海萨坡赛路慈寿南里六号(现淡水路),创办了职业专科学校,课程有商业簿记、银行簿记和调查统计等科目,每晚7—9时上课,学员大都是来自工厂、商店的青年职工。是年10月,校方根据青年职工的学习需要,又开办了职工补习晨校,上课时间自上午六时半至八时半,课程有国文、英文、算术、公民等科目,国文课着重应用文、写作、书法的教学,不久职业专科学校改称中华职业专科补习学校,1930年秋迁至华龙路(现雁荡路)80号新建的职教社大楼内上课,并为适应同学高低不同程度起见,又分甲乙两组。1933年2月,经当时的上海市教育局核准立案,改称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第一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晨校即并入改为晨班。

职教社的主要领导人对晨班非常重视,亲自任教。江问渔老师教授国文,杨卫玉老师教授应用文,姚惠泉老师教授公民,张雪澄老师教写作并批改作文,每周作文一次。黄炎培先生也常到班讲演,经常举行学生演讲比赛,他和江问渔老师亲自担任评判,对学生的鼓励很大。

晨班的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的智商、体育、德育的培养,因此除上课外,尚有课外活动,有远足、叙餐,课前课后,学生可到社的图书馆借书阅读或唱歌曲,当时唱的是岳飞《满江红》,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张雪澄老师在早晨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对面公园锻炼身体,教练八段锦体操。

晨班分甲乙两组,各在组内组织学生自治会,领导同学活动,晨班甲组出版壁报《晨钟》、《暮鼓》,乙组出版壁报《晨鸡》,由张裕昆主编。甲组同学尤为活跃,在校内曾出版不定期刊物《明朝》,是16开4页铅印本,由江问渔老师亲笔题名。《明朝》表达了同学们对旧社会现状不满,渴望光明的“明朝”早日到来之意。

这本小刊物的内容有老师讲话,同学习作,也曾介绍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等文章,前后共出7期,每期印500份。《暮鼓》、《晨钟》壁报,张贴在教室内,内容有学术讨论,思想探讨、新闻评语述和小品文等,当职教社15周年纪念时,晨班甲组同学曾购买铜钟一只,命名为《晨钟》。献给学校,按时打钟,为上下课的信号,晨班内也经常请职教社领导及社会名人讲演,请陶行知讲生活教育,黄炎培讲我的人生观等。

1932年晨班甲组同学结业后,都要求继续学习,校方同意利用星期日上午来校学习,名为星期班。1933年8月,职教社在漕河泾建立农学团,1934年春,江问渔老师认为同学多数是商店职员,就建议将星期班改名为“商学团”。与农学团并名,是个自我教育方式的小集体,这就是商学团的由来。开始参加商学团者,都须经过江问渔老师认可,因此当时只有20余人,团内也有学生自治组织,当时的同学有王纪华(王文清)、李少甫、周肇基、王烈帆、曹楚、童志培、汪壁、顾嘉玉、张霞辉、余名锷、王祖导、王墨斋、江麟年、李更生、杨盘铭、程俊等,后来社属各补习学校同学和社会职业青年,经过商学团同学的介绍逐有参加,如第二中华职业补习学校的谢胥浦、周尊辉、周淑英、席子钦、段国藻等,都是经过王纪华介绍参加的。第一补校“通问常塾”的学生陈大椿也参加商学团。商学团人数增加后,在王纪华、李少甫、童志培三位同学努力下,活动范围也有所扩大,学习讨论更为广泛深入,救亡图存的思想给同学的影响很大。

二、商学团的活动情况

商学团成立后,主要活动情况如下。

1.学习讨论

先由教师讲一个专题,然后由同学自由发言,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都是同学非常关心的问题,范围较广,从职业教育到国家大事,从社会现象到青年出路,如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攘外必先安内”的后果问题,为什么毕业即失业问题、服务道德与青年出路的关系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同学认识到,日寇步步入侵,国民党一再退让,国土大片沦丧,民族危机严重,激起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热情,同时也懂得了个人出路与民族存亡的切身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社会问题上,对典当是高利贷剥削,但为什么会有这种机构存在,经过讨论,根源是社会制度问题。如果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典当也就不会存在了。再如在沉舟时,母亲、妻子同时溺水,应该先救谁,有的主张先救妻子,妻子年轻能为社会出力,有人主张先救母亲,实行孝道。各抒己见,辩论得非常热烈,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启发大家思想上对社会各种现象,提高分析、探讨能力。团内曾自己组织两次讲演会,一次请柳乃夫讲“日本问题研究”,一次请章汉夫讲“世界帝国主义新动向”,但都因受到阻力而临时停止。

2.组织读书

1934年下半年,由顾嘉玉、张霞辉发起组织社会科学读书会,余名锷、顾乃文等多人参加,阅读的书刊有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徐懋庸的《社会科学概论》、吴大琨的《大众政治经常学》、《唯物辩证法》。韬奋编的《大众生活》(当时是指导抗日救国的主要刊物),以自学为主,联系社会实际,相互启发,提高政治觉悟。

3.出版刊物

1934年秋,由王纪华发起,有李少甫、童志培、周肇基、谭崇安、王烈帆、曹楚、程俊、王墨斋、江麟年等编辑、出版、发行《小职员》半月刊,这是一本32开铅印的小册子,内容主要是宣传抗日救国、报导职业界有关抗日等时事消息和职业教育的专论文章,此外也登载商学团的动态及工厂、商店小职员的来稿,反映职业生活状况,撰稿人除商学团同学外,职教社的领导和教师,以及“进社”的领导顾准、李建模等也常有文章发表,谢胥浦写过《康元厂科学管理的实质》一文,反映该厂对学徒不合理待遇的内情。《小职员》共出版12期,第4期起作为救国会会刊由周肇基主编,每期印2 000份,深受职工欢迎。后遭国民党警察局及法巡捕房查禁。1935年冬,王纪华和林大淇又办起了《生存线》,后也被国民党查禁。

4.参观和文娱活动

商学团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适应青年人的兴趣和增加感性知识,曾举行过几次郊游参观活动,如有一次到漕河泾参观冠生园食品厂和黄家花园,同学们看到了工厂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黄家花园的豪华享受。两相对比,提高了阶级认识。商学团同学在文娱活动方面,组织或介绍同学们看进步电影《夏伯阳》、《大陆》、《风云儿女》等外,还组织歌唱队,请音乐家吕骥、瞿希贤教唱救亡歌曲,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1936年,聂耳逝世一周年,商学团曾在职教社“比乐堂”举行纪念会,介绍聂耳同志生平,悲唱“聂耳挽歌”,参加者有200多人。

5.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秋冬间,上海有一日本人杀害工人刘××的案件,全市人民举行抗议游行,商学团多数同学去参加了。1935年24日,上海各界积极响应“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在大陆商场(今东海大楼)集会,商会团参加者有王文清、顾嘉玉、尉迟缨、张霞辉、周肇基、余名锷、顾乃文、童志培、谢胥浦、丁慧涵、张裕昆等参加,齐集大陆商场内外,几次被巡捕驱散,后来又在市商会集合,整队向北进发,沿途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到达北站广场,周肇基、尉迟缨等向群众作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救国演说,周肇基当场被警察拘捕,经过交涉后释放。1936年1月,交通大学等校师生,赴南京请愿抗日,商学团同学积极支援,参加游行。上海职业界救国会成立,商学团同学踊跃参加,并参加救国会组织的各种游行。

1936年10月,商学团同学到万国殡仪馆参加鲁迅追悼会,瞻仰遗容,又参加由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等为首率领广大群众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抵达万国公墓举行殡葬仪式。

6.参加校外进步团体活动

1934年春至1935年春,上海青年会的读书会,由艾思奇、柳湜、章乃器、李公朴、沈体兰等创办,分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书籍,并分组组织讨论,青年会并举办的报告会,如日本问题、东北问题,商学团同学经王纪华介绍参加读书会有谢胥浦、程俊、席子钦、周尊辉、周淑英、段国藻、吴进元等,有一次在青年会讨论哲学问题时,国民党官员潘公展也来参加,大肆宣传“唯生论”的谬论,他说哲学上唯心、唯物都是不对的,只有“唯生论”才对,说什么“世界上人类的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大意)”,有人接着发言说,人出生到世界上来,生是决定了的,问题在于如何生,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得优裕,而大多数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请问这是命运注定的吗?还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呢?潘公展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这位同学的发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颇有教育意义,增大了大家阅读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自觉性。

7.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简称武自会)及救国会

1934年秋起,商学团同学陆续参加武自会,它是中国共产领导的外围组织,如王纪华、童志培、顾嘉玉、张霞辉、曹楚、余名锷、周肇基、顾乃文、谢胥浦、程俊、席子钦、周尊辉、周淑英、段国藻、张叔明、杨元康、童志耀、陈大椿等同学,他们参加武自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做了不少工作。1935年1月28日,商学团同学参加武自会纪念“一二八”抗日三周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指挥部设在中汇银行大楼三楼(现上海博物馆),队伍从曹家渡向租界进发,被警察冲散,不少人被捕,余名锷关在南市蓬莱路警察局达三四个月之久,后交保释放。1935年夏,发生“新生事件”,杜重远在《新生》杂志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触及日本天皇,被国民党勒令停刊,并将杜重远逮捕入狱,判刑一年二个月,激起各界人士的义愤,纷纷组织营救后援会,王文清曾出版《斗生》刊物,登载杜文及杜的照片。谢胥浦在康元制罐厂发动职工组织后援会过程中,被老板项康元开除。1935年底,商学团又参加救国会,因此商学团很多政治活动是由武自会、救国会领导组织的,通过一系列斗争实践,很多同学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

8.举办民众学校

商学团同学顾嘉玉、江麟年、陈大椿等在南京城内静修路报关小学内办报关业公会业余民众夜校,学生百余人,都是该处附近贫困失学子弟和工厂艺徒。忻彭令、曹楚、张裕昆、邵国耀、李跃华等,也在陆家滨中华职业校内借得一个教室,招收失学青年入学。进行文化速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虽都只办二三学期,而颇受群众欢迎。

9.参加难民收容所服务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晨班、商学团部分同学,在职教社领导江问渔、杨卫玉、姚惠泉、张雪澄等指导下,到大世界难民所去服务,照料难胞生活,宣传抗日救国,鼓励他们抗战的斗志。8月14日大世界门前突然坠落炸弹,行人死伤惨重,商学团同学积极参加救护,谭崇安同学曾将自己的长衫扯成绷带,为伤员裹伤,11月间,侵华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国民党抗战部队撤离上海,形势发生变化,租界成为孤岛。晨班、商学团同学转入各有关抗日团体继续活动。

三、商学团的历史作用

从上述情况来看,商学团是职教社所属的一个学校的班级组织,又是一个有地下党员领导的政治活动团体。它的教育方法生动活泼,主要是着重启发教育,教师提出专题,引导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帮助。又着重实践,通过参观、示威游行,使同学提高思想觉悟,并举办民众学校,由学生去教育群众,宣传抗日。特别是参加各项政治斗争使同学得到锻炼。1934年至1936年间最为活跃,当时地下党员顾准经常到商学团指导活动,由王纪华同志(1936年初入党)组织领导,他团结同学,上下内外联系,发挥了很大作用,商学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锻炼了一批新生力量,同学们经过读书会、武自会、救国会活动的实践教育及进步思想的影响,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接受了革命思想,有不少同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如张霞辉、曹楚、祝公健赴延安参加抗日,张裕昆赴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参加工作,抗战一开始陈大椿即回浙江进行武装斗争,顾嘉玉、谢胥浦、程俊、尉迟缨、程子方、顾乃文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此现在健在的老同学,只要一提起职教社举办的晨班、商学团,回忆往事,都会激起强烈的怀念之情,如祝公健同志说,我从小失学失业,连高小也未进过,因父母信奉天主教,所以原名祝祷,参与晨班、商学团后,不仅提高文化水平,也使我从有神论者转变为无神论者。谢胥浦同志说,我的思想转变,走上革命道路,可说是从商学团开始。顾乃文说,他参加商学团时年龄尚小,还不大懂事,在几次辩论会上,颇受启发,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陈大椿说,数十年来,常以职教社诸老教导鞭策自己,为人民多少做了一点事。童志培说,晨班、商学团是培养一批抗日救亡的青年骨干,我受各位教师的谆谆教导,思想逐渐开朗,求知心切,不怕路远,每天黎明即坐第一班电车到校学习的。哈慧心同志说,她出生在一个封建的有宗教色彩的家庭中,参加晨班、商学团,使她挣脱了封建枷锁,投入爱国活动。邵国耀、李更生同学深深感到晨班、商学团使自己在政治上受到启蒙教育。杨振海同志说,通过晨班、商学团的学习,认清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洞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明确了青年对救亡图存应尽的责任。还有不少同学都谈到永远忘不了职教社开办晨班、商学团,对祖国培育一代新人,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