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华职业教育的辉煌起跑

中华职业教育的辉煌起跑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职业教育的辉煌起跑生杰灵[1]2011年我们欢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又隆重纪念辛亥百年,这极大地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担负起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重任。黄炎培是中华职教社的48位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华职教社的主要筹划人之一。黄炎培等在江苏省教育会的活动和在省内外的广泛联络成为创立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基础。

中华职业教育的辉煌起跑

生杰灵[1]

2011年我们欢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又隆重纪念辛亥百年,这极大地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担负起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重任。壬辰龙年又值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95周年,今天我们重温中华职教社筹创阶段的历史就是让我们不忘先辈们创业的艰辛,自觉继承中华职教社的传统和精神,更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职教社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中华职教社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几乎相同的年代;中华职教社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志士仁人发起创建,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历史向我们证明,中华职教社为了改革教育弊端,为了民众生计,提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标,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端和发展,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志同道合举大旗——开辟改革之道

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惨遭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剥削,外国列强的欺负和压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民族深受苦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在经历了一次次反抗、一次次失败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但辛亥革命最终又失败了,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又在探寻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以陈独秀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为代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狂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社会上涌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洪流。黄炎培和他同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也成为这滚滚洪流中的弄潮儿。

黄炎培幼年时期,家教甚严,黄家先辈颇为豪爽、耿直、尚侠、好义,做事精能,见称于乡里,亲朋有事,尽力扶助,有难尽力救护,遂成家风。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的种种罪恶,深深地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随着岁月增长,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国势颓落,权政腐败,民生凋敝,列强环伺,丧权辱国条约一个接一个签订,瓜分之祸迫在眉睫。他痛感国家危亡,民族危亡无时或释。中日甲午战争更给予17岁的黄炎培巨大的刺激,使他爱国之心勃然而起,对国家民族的荣辱兴亡,促使他奋发探求强国兴邦之道。1901年黄炎培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受教于教育大家蔡元培师门下,恩师教导深深打动了黄炎培,现在中国被各国欺辱到这个地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弱点,还要了解国际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中国国民在极度痛苦中,还没有知道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力量解除痛苦,这是中国的根本弱点,你们将来出校,除办学校外,还要唤起民众,开发民智。”

1905年蔡元培介绍黄炎培加入同盟会,谆谆嘱托“要救中国,唯有革命”,从此一对师生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同志。次年黄炎培从蔡元培肩上接过同盟会上海分会干事的重任。蔡元培的教诲和栽培对黄炎培产生了重大影响,归结为:“最初启示爱国者,吾师;其后提挈革命者,吾师。”黄炎培也成为积极鼓吹、支持、参与辛亥革命的骨干分子。

黄炎培对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弊端有切身感悟,对当时社会问题有深刻分析。他认为当时教育不切实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又觉近代教育必以生活为依据,而生活要素则在生计,进而力倡职业教育,以期矫正现实教育之弊,救济社会之穷。黄炎培通过考察、交流、演讲等各种途径与形式,广泛宣传其职业教育的主张和理论,博得各地有识之士的赞同和支持。筹划一个以提倡、研究、实验、推行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团体的构想也提上议事日程,奋力开辟改革之道。

黄炎培是中华职教社的48位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华职教社的主要筹划人之一。黄炎培等在江苏省教育会的活动和在省内外的广泛联络成为创立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基础。1905年9月张謇、沈恩孚、黄炎培等组织江苏学务总会,由江苏各府、州、县教育界知名人士232人组成。专事研究本省学务之得失,以图学界之进步。其后定名为江苏省教育会。黄炎培担任调查干事,有机会调查省内各类学堂的教学、设备、教材等全面情况,又可与各省同仁互相交流。被选为副会长后,与教育界名流结交愈深,教育会中张謇、沈恩孚、龚杰、穆杼斋、蒋维乔、袁观澜等皆成为中华职教社的发起人。

中华职教社的创立得到教育界前辈、政坛元老、实业界领袖的鼎力相助。“学界泰斗,世间楷模”蔡元培于1916年冬在江苏省教育会作题为“中国教育界之恐慌及其救济办法”的演讲,提出从注重职业教育入手,支持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理念,对创立中华职教社的构想倾心关怀,全力促成,并专门复函同意列名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又利用他的威望广泛联络京城知己和各地友人,为创立中华职教社推波助澜。教育界前辈张元济、陈宝泉、范源廉、郭秉文、张伯苓、江谦和政坛元老严修、唐绍仪伍廷芳、梁启超等都正式表示同意列名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实业界领袖人物好友宋汉章、聂云台、浦东同乡会穆杼斋、穆藕初兄弟等都热心参与,也成为中华职教社的发起人。

征集发起人的同时,黄炎培特别注意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扩大社会影响,广泛募集社员,争取各界支持。1917年3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内策划组织职业教育研究会,会员148人,共同致力职业教育研究,不久该研究会集体转入中华职教社,成为社内骨干,为刚成立的中华职教社迅速开展工作贮备了一批人才。

1917年4月黄炎培专程赴京,向时任总统黎元洪面呈立社文书,与在京部分发起人王正廷、蔡元培、蒋维乔、陈宝泉等相约晤面,并邀请钱新之、秦景阳、雍剑秋、裘昌运、龚翰青、李祖绅、周寄梅等出席。与会者都签名入社为特别社员,还议定,在京特别社员每人募集特别社员十人,普通社员百人。成立大会前夕在上海召开的预备会上,与会发起人和嘉宾都十分热忱地表示愿意成为中华职教社社员,并积极介绍亲朋好友入社,竭力壮大中华职教社队伍。

经过充分周密认真严肃的准备工作,1917年5月6日中华职教社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一群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华职教社的旗帜下,为实现社的宗旨和目标开始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知己知彼闯新路——寻求解决之策

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一代贤达,举起中华职教社大旗,提出改革教育改变社会的宗旨、目的、大纲、计划。这首先根植于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同时又离不开他们对社会对教育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解决之策。因之她能够开创中国职业教育之先河,她的不断发展成熟的主张和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辛亥前后,黄炎培担任江苏省教育会专任调查干事和省教育司长,他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全省,深入调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对省内教育有了全面了解,拟定了《江苏省五年教育行政计划》并写成《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广泛征求同仁意见。

从1914年起的3年间,黄炎培一方面博览西方多国教育学说著作,一方面偕教育界同仁风尘仆仆地在国内外进行广泛的考察和调查研究。他认为“出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又认为“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他努力地为中国的教育寻找出路。

刚卸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黄炎培,1914年2月22日开始对安徽、江西、浙江进行考察。考察前拟定详细计划,所定目的有二:其一,调查各地社会现状;其二,结交各地朋友,互相交流切磋,收集各地教育善良之方法,为之传播。所定方法有:游览、访问、晤谈、演说、投赠、摄影、绘图。还专列一项购索图物,包括照片、地图、地方志、官厅报告、各种机关报告和其他印刷物。同时设计了考察路线,邀请顾志廉(书记)、吕天洲(摄影)同行。此次考察95天,详细记录了社会状况,如农、工、商、矿、交通各业及警、政、治安、民风习俗、地理环境等情况;教育状况,如设科、校舍、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经费、实习、就业各项;民生疾苦诸内容也在关注之内,如劳作、收获、家庭负担、卫生,考察所得均撰文发表于“申报”或“教育杂志”,其间文稿都编辑成《黄炎培考教育日记》第一集出版。

此次三省考察刚结束,黄炎培又北上山东、天津、北京继续考察各地教育、社会、民众实情,除及时发稿见诸报端,也编辑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出版。

1915年4月起,黄炎培随农商部组织游美实业团赴美考察,历时四个半月,途中一个半月,观博览会一个月,全境考察两个月。在美期间遍历旧金山、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25座城市,会见过大发明家爱迪生、教育家杜威等名士。除集体行动考察实业外,他特别考察教育机构52所,其中中小学31所为重点,师范、实业学校12所,详尽了解并记录各地各校教育教学现状特色,并分析认为,最适合中国现状可以借鉴的是实用教育、体育、课外教育。新兴工业国家重视实用教育的经验,被黄炎培接受并吸收到自己对改革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中。次年初即在江苏松江演讲,提倡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宜以经济为中心、以教育为手段。

1917年1月黄炎培又与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武昌高师校长张渲、南京高师教务主任郭秉文、教育部参事蒋维乔、北师附小主事韩振华等赴日本、菲律宾等国访问。在日本的两个星期,他考察了工艺学校、商业学校、师范学校、中学小学、工业补习学校等各类学校20余所,其中主要为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还参观了教育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多由留学生、领事、侨商引导,与各校校长、主事、教员广泛接触,记录所得。2月3日抵马尼拉,开始对菲律宾考察,先后访问近30所各类学校及公益机构,访问团诸位成员还分别到多所学校做多场演讲,题目有“本国教育与日菲之比较”、“东亚各国教育之趋势”、“中国之现状”等。黄炎培也有几次演讲,分别题为“职业教育”、“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与知识”等,在临别欢送会上,黄炎培又专题演讲“中华职教社之组织”。这些演讲在菲律宾教育界特别是侨界人士中引起很大反响。侨商为中华职教社赠银鼎一尊,镌文:“学界明星”,并议为中华职教社捐金,其后获得华侨领袖陈嘉庚等诸位爱国侨胞的多笔款项,为发展社的事业提供了经费支持。

此前多次国内外考察,使黄炎培在阅读研究国外教育学术著作的同时,深入了解国内外社会、教育现状,通过比较,诊断出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病因,增添了倡导“职业教育”的信念,此外黄炎培等同仁,又于1917年5月,1918年6月和12月三下南洋,使职业教育内涵进一步完善,信念更为坚定,广大侨胞对中华职教社的参与和支持力度更大。

三、实现宗旨办实事——落实立社之举

中华职教社的创立,受到一批有识之士和广大民众的欢迎,但在当时轻视、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耻笑甚至辱骂也未能幸免。立社以后的一个个重大举措,使她站稳了脚跟,巩固了组织,宣传了主张,见证了实效。

1917年5月6日成立大会上决定设立9人组成的临时干事会主持社务,推沈恩孚为主任,7月选举产生12名议事员,组成议事员会,作为社的领导机构,并决定正式设立办事部主持日常社务,公举黄炎培为办事部主任,蒋梦麟为办事部总书记,沈恩孚为基金管理员。从临时干事会到议事员会、办事部的设立,使中华职教社自成立那天起就有了正常运转的组织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的领导机构先后改称董事会、理事会。

1917年8月江苏省教育会新设不久的职业教育研究会集体加入中华职教社,其后议事员会决议各地设通讯处,并通过《中华职教社通讯处简章》。随着各地通讯处纷纷成立,加之多次出访国内外各地期间的有效宣传,入社社员不断增加,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得以逐步壮大巩固。1917年7月29日立社后第一次议事员会报告,社员统计数506人,其中永久社员23人,特别社员195人,普通社员288人。立社一周年时,社员总数已达836人,遍布全国20个省区,其中江苏省有32个县市都有社员。美、英、菲律宾等7国也发展社员68人。中华职教社已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中华职教社创立不久设立研究部,顾树森为首任主任,该部专司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并联合业界专家(多位国外归来的教育博士),共同商定并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中华职教社关于职业教育的主张和理论。是年10月中华职教社创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首发。蒋梦麟为总编辑。《教育与职业》的出版,及时地发表黄炎培、蒋梦麟、顾树森、刘湛恩等诸多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刊载专题调研考察报告,报道社务、研究、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和实践,刊物创办95年来,成为展示中华职教社工作成果的窗口、理论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成为宣传主张和观点的阵地,它还成为推广、介绍中华职业学校等社办学校的载体,联系广大社员的纽带。今天看来,它更成为记录中华职教社悠久历史的资料宝库。

中华职教社肩负着倡导、研究、实验、推广职业教育的重任,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高举中国职业教育大旗,聘请教育家顾树森为首任校长。学校成为“举例示人”的实验基地,中华职教社提出的理论和设想都曾在这个基地上经受检验,自己做好的、成功的经验才能向各地推介。中华职业学校的筹办定位、选址设科、制订计划、管理模式都遵循立社、办学宗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再确定的。为方便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学校选建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岸边的一块荒地,初设铁工、木工、纽扣、珐琅四科。既为刚刚兴起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又为学生毕业后“谋生”、服务社会打好基础。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培养学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成为“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人才。黄炎培等职教社领导人、教育专家、社会名流经常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研究重大决策、亲自为师生演讲,他们关心和鼓励学校的各项实践与点滴进步。学校教学集中外之长,塑人品,厚基础,重实践,部分课程选用大专教材,甚至英文原版。邹韬奋等知名学者来校执教,所设各科均配相应实习工厂,聘请既通基础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带教。实习工厂都有产品可形成生产能力,使学生能“真刀实枪”学习,学会真本领。学生毕业后若考入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制图等课即可免修。商科学生练就了左手打算盘右手写账簿的“左右开弓”技术,受到众多银行等机构青睐。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都满怀信心与一般大专生竞争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需经社会考察一年,鉴定合格后再颁发毕业证书。

学校培养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为服务社会做准备。学校独创“职业市”的模式,仿社会功能,设置若干机构,由学生民主选举优秀分子担任市长、各部部长,直到宿舍的村长,并适时换届。广大学生在这学生自治组织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中华职业学校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谱写了一篇光辉历史。

今天,我们已进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如何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为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作贡献,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完成的新课题。

【注释】

[1]作者:第一、二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