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控制的含义及特征现代管理的实质,就是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跟踪变化,调节关系,保证整体系统能够始终围绕锁定的目标而运行。所谓控制原理,也就是根据现代管理对象、管理活动过程以及管理目标具有动态性这一特点,运用控制技术与方法,围绕目标对管理过程进行动态的控制。控制对象即被控部分,它是直接实现控制目的部分。

一、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现代管理的实质,就是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跟踪变化,调节关系,保证整体系统能够始终围绕锁定的目标而运行。所谓控制原理,也就是根据现代管理对象、管理活动过程以及管理目标具有动态性这一特点,运用控制技术与方法,围绕目标对管理过程进行动态的控制。

1.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指控制者按照给定的条件和预定目标对控制对象(一个过程或一系列事件)施加影响的一种行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事物状态的稳定性或促使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控制一词最初运用于技术工程系统中,表示按照给定条件和预定目标使系统处于预先规定的最佳运转状态中。自从控制论问世以来,控制的概念便更加广泛地用于有生命机体、人类社会、经济管理等系统之中。

2.控制的特征

(1) 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控制是一种有目标的主动行为。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控制。所以目标是控制的前提,这体现在管理控制中就是必须首先明确目标,围绕目标来控制。因为管理者只有事先明确自己进行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具体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控制工作。否则如果连管理的组织或企业应完成的任务指标都不清楚,就根本无法调节和控制整体单位的工作。目标与控制的关系是:目标决定控制内容,控制工作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所以控制要时刻以实现目标为中心。

(2) 控制行为由控制主体和控制对象两个部分构成。控制主体即实施控制的部分,由它决定控制的目标,并向控制对象提供条件,发出指令。控制对象即被控部分,它是直接实现控制目的部分。其运行效果反映出控制的效果。按照系统的定义,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所以上述两个部分(要素)发生相互作用之后,就具有了控制功能,因而我们可以把控制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即控制系统,见图2-2。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由于管理组织系统是一种链式的等级结构,控制主体和控制对象的区分是相对的,变换一个角度,控制主体可能转化为控制对象,控制对象也可能转化为控制主体。鉴于管理组织系统的主体和对象的相对性,就使管理控制活动的目标是按分层逐级展开的,成为宝塔式结构。因而建立上下关联、左右协调的目标体系,是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的一大特色。

图2-2 控制系统示意图

(3) 控制对象的行为必须有状态变化,而且状态变化是可以描述、可观察到的。这是因为没有状态变化也就不需要控制,状态变化的情况不能描述出或无法观测到,就不可能找到控制对象的行为与控制目标的偏差,从而无法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在管理活动中,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管理系统的目标。所以对各类管理活动的目标做出具体的、可量化的描述并确定检查、考评方法是实施控制的基本要求。

(4) 控制必须是目标和手段(或能力)的统一。这是一个主观愿望与客观可能性的关系问题。能否对事物变化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必须有相应的手段(能力)。在管理活动中,由于管理者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因而使组织系统成为层次结构。这种系统结构决定了管理控制必须按层次去逐级施加控制。

(5) 控制活动要有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因为控制的目的是要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计量,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或系统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知道在实施中发生偏离计划的情况和纠正措施的责任应由哪个单位负责。同时控制活动是要人来进行的,而且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层次进行的,如果组织职、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规定,就不可能知道哪个部门或哪个人应承担产生偏差的责任,也不知道应当由谁来采取必要的纠正偏差措施。总之,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是控制工作的组织保证,控制工作是组织机构的中心任务和存在的基础之一。建立一级组织机构,总是为了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按责任来完成一定控制工作的。否则,这种组织机构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