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征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讨教学策略的科学含义,首先应明确教学策略的范畴。④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这种观点将教学策略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实施方案是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策略仅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②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学观念者的主要理由是,教学策略同教学观念一样具有支配教学行为的功能。但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并执行,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征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含义的理解见仁见智。由于概念上的模糊,研究领域比较含混,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教师很难从现有教育书刊中获得有关在教学各环节中何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时普遍感到困难。因此,要探讨教学策略,必须首先正确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

探讨教学策略的科学含义,首先应明确教学策略的范畴。关于教学策略的范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类看法:一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在概念使用时也不加区别(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通用);[10]二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的策略,认为学的策略虽然与教的策略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其研究领域也相对独立,使用时应加以区别。本章所用的教学策略概念主要是指教的策略。

目前,研究者对什么是教学策略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类。①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11]②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12]③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步骤、教学模式同义。④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13]上述四种看法,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策略的含义作了描述或界定,对我们理解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有一定启发。

在此,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二)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探讨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关系时,首先应分析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一种容易和教学设计混淆的观点: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这种观点将教学策略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诚然,实现教学目标必然包括对策略的设计和选择,但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总体方案却主要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而教学策略只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不能取代教学设计的全部功能。上述观点更符合对教学设计的描述。如R.M.加涅把教学设计分为鉴别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鉴别起始行为特征、建立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策略、创设和选择教学材料、执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几大部分。[14]国内有的学者也将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视为教学设计的四大领域之一,即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初始特征、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教学评价的设计与执行。[15]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实施方案是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策略仅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策略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教以及实现怎样教所必需的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方式或行动方针。

2.教学策略和教学观念的关系

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学策略属于一种教学观念,介于教学原则与方法之间;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教学策略中,观念和技巧的关系应该说是绝对统一的,教学观念支配、决定着教学技巧,教学技巧则从属于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诚然,教学策略和教学观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策略支配着教师怎样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但将教学策略和教学观念视为一体却值得商榷。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在逻辑上起码有两点站不住脚。①教学观念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原则等,均可属于教学观念的范畴。而教学策略的外延却没有那么宽泛,它本身的制定或选择也受教学观念的制约。②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学观念者的主要理由是,教学策略同教学观念一样具有支配教学行为的功能。这种简单推理显然忽视了教学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若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观念,不但抹杀了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而且也间接否定了教学策略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认为,教学策略绝不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髦术语,它和教学观念是有实质区别的。

3.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目前,在教育文献中等同、交叉、混用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但有人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16]而且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视为相互包容,其具体内容重叠、交叉的就更多了。先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被视为教与学之间交互作用的方式,它暗含有教学程序,特别是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将教学方法当成教学方式时,更是如此。虽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均涉及具体的教学进行方式,但教学策略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广,层次比教学方法高。教学策略不仅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包括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内容,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其组合上也存在着策略问题。再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各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四部分。一般说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居于三者的最高层次,策略、方法的选择均遵循模式要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都反映某种教学程序,但教学策略对教学程序的反映比教学模式更加详细和具体,因而,教学策略的内涵比教学模式更丰富。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一经确定则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是比较灵活的调控技巧,可以随教学情境、目标、对象的变化而调整或变动。它常常打破既定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需要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补充、调整,因此,教学策略更具有变通性。但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并执行,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见,这三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如下:教学模式(上位)—教学策略(中位)—教学方法(下位)。

通过对上述三对基本关系的粗略分析,我们认为,对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①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任务之一;②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依据;③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是将教学观念或模式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

(三)教学策略的特征

1.综合性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应当看到,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或执行着某种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理论也或多或少地涉及与教学策略有关的问题。但教学理论是从静态的单一因素的角度分别研究了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这种单一的、细致的分析研究是必要的,它为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上述几种因素毕竟是综合、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一项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筑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具体方案。它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是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而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均不涉及这一层次的问题。教学模式只是规定了某种教学内容的一般教学程序,并不涉及每步如何做的具体指导;教学原则更脱离了具体教学内容,只是笼统地表述一些教育规律。因此,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侧重的是指导性、理论性,而教学策略则提供了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因此,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通过培训更容易为教师理解、掌握,也更容易外化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灵活性

尽管教学策略要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但试图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教学策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能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管教学对象、内容及其他条件如何变化,都用一个“处方”去应对。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表现如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每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教学策略也将随之而改变。同一个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依据特定情境灵活应变。

4.层次性

教学策略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功能。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元认知基础上的教学监控策略,它以反思性为自己的特征,将对教学各方面因素的考察提高到一个一般策略性认识的水平。它体现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另一个层次则更多地侧重于具体教学目标,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具体教学策略总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而精心制定的,离开具体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也就无最佳策略可言,也就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