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信息组织的主要工具

经济信息组织的主要工具

时间:2022-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经济信息组织的主要工具信息组织的工具是将信息内容或形式转化为检索标识的依据。用于信息组织的工具种类繁多,其类型的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从信息内容的角度揭示、排检信息的工具,主要有分类组织工具和主题组织工具两大类。分类法和主题词表不仅是传统文献内容揭示与组织的得力工具,也是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检索的重要工具。

三、经济信息组织的主要工具

信息组织的工具是将信息内容或形式转化为检索标识的依据。用于信息组织的工具种类繁多,其类型的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从信息内容的角度揭示、排检信息的工具,主要有分类组织工具和主题组织工具两大类。

分类组织工具主要为分类法(分类表),又可按不同的逻辑划分方法区分为三种,即:体系分类法,分面分类法,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主题组织工具主要为主题词表,又可依据主题标识特点和构成原理,区分为若干种,即:叙词表、标题表、单元词表等。

分类法和主题词表不仅是传统文献内容揭示与组织的得力工具,也是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检索的重要工具。

下面,介绍一些国内外重要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

(一)分类法

采用分类组织方法组织经济信息,必须依据特定的工具——分类法,或称为文献分类表。分类法有多种多样,组织经济信息时,可以采用以下分类表。

1.图书馆分类法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1975年出版第1版,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自1999年第4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5版,ISBN978-7-5013-4393-5。为满足不同图书情报机构的需要,《中图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版本,包括《资料法》、《中图法·简本》、《中图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中图法·期刊分类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及一系列《中图法》专业分类法。2001年开始出版电子版(1.0版)。[4]

《中图法》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的体系分类法,包括主表和辅助表两个部分。其(第5版)主表的体系结构为:首先分为五大部,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五大部下再分22个基本大类,51 881个类目(包括通用类目)。其中,社会科学部类下设有“F经济”专类。在经济大类下,又分为10个二级类目。即:

F0  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  经济管理

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5  交通运输经济

F6  邮电通信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中图法》第4版的辅助表包括8个通用复分表和69个专类复分表。《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并采用了一些辅助符号。其编号制度基本上采用层累标记制。

《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及有关机构,许多大型书目、检索工具书及各类型机读数据库等都采用它来组织和检索文献信息。

(2)《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Classification for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第1版,1994年第3版,ISBN7-03-003782-0。

《科图法》是一部综合性的体系分类法,包括主表和辅助表两个部分。其主表的体系结构是:首先分成五大部,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部类下再分25个大类。其中,“社会科学”部下设有经济专类。即:

27     经济、经济学

27.1    政治经济学

27.4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

28     世界各国经济、经济史地

28.1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28.2    中国经济

28.4-28.5  其他各国经济

29     专业经济与部门经济

29.1    经济计划与管理

29.2    工业经济

29.3    农业经济

29.4    贸易经济

29.5    合作经济、合作社

29.6    交通运输经济

29.7    财政、金融

29.8    会计

29.9    统计学

《科图法》的附表包括7个通用附表和19个专类附表。《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整数顺序数字,第二部分为“小数制”。

《科图法》主要应用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也用于国内其他一些科研机构及公共系统和高校系统的图书馆。

(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第1版,1996年出版第6版,ISBN7-300-02236-7。

《人大法》是一部综合性的体系分类法,包括主表和复分表两个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基本类目表和详表。其体系结构是先将主表分成四大部类,即:总结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科学,部类下再分17个大类。其中,“社会科学”部下设有经济专类。在经济大类中,又分细为21个类。这21个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即:

经济理论——包括4(1)-4(4),共4个类目;

世界各国经济——包括41-45,共5个类目;

部门经济(应用经济)——包括46-417,共12个类目。

《人大法》设有7个通用复分表。其类目标记符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制度为展开层累制。

《人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新型图书分类法,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中国三大图书分类法之一。

(4)《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杜威法》、DDC)最早由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编制,首次出版于1876年,当时名为《图书馆图书小册子排架及编目适用的分类法和主题索引》;后由《十进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第15版于1951年出版,开始改用现名;现由OCLC负责编制工作,第22版于2003年由OCLC(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出版,第23版于2011年5~6月出版。除详本外,另有《杜威法》简本,主要供中、小型图书馆使用。《杜威法》1993年开始推出电子版,1997年推出专业网站(http://www.oclc.org/dewey/resources/summaries/default.htm.)。

《杜威法》是一部综合性的体系分类法。其主表共分10个大类,即: 000计算机、信息及总论,100哲学和心理学,200宗教,300社会科学,400语言,500自然科学,600技术,700艺术和娱乐,800文学,900历史和地理。其中,社会科学下设有经济学、商业类。如:

300 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

310 Statistics     统计学、统计

……

320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

330 Economics      经济学

……

380 Commerce      商业

  (Trade)       贸易,商业

《杜威法》第20版共有4卷,除主表外,还包括附表(辅助表)、索引及使用手册等。《杜威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作标记符号,并采用小数制(即十进制)的层累标记制。

《杜威法》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分类法,已有30多种文字的版本,被135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有60多个国家的国家书目应用了《杜威法》类号,也有一些数字信息资源应用《杜威法》组织和检索。

(5)《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国际十进分类法》(简称UDC)最先由比利时的奥特勒(Paul Otlet)和拉封丹(Henri la Fontaine)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后由国际文献工作联合会(FID)主持修订工作,现由位于荷兰海牙的UDC基金会(UDC Consortium)负责维护工作。UDC是1905年首创,1927—1929年出版了以UDC为名的法文版,1977—1984年英国标准学会用英文出版了UDC的详本共22册,2005年出版英语版两卷本。1990年开始出版机读版,目前已有网络版,每年更新。

UDC是一部综合性的体系-组配式分类法,由主表和辅助表及索引组成。主表分为10大类,即:0科学和知识、组织、计算机科学、信息、图书馆事业等,1哲学、心理学,2宗教、神学,3社会科学,4[留空],5数学、自然科学,6应用科学、医学、技术,7艺术、娱乐、体育,8语言、语言学、文学,9历史、传记和地理。[5]其中,社会科学下设有经济学、商业类。UDC采用单纯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符号,有时也采用字母。基本上采用小数层累制作为标记制度。

UDC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部体系-组配式分类法,现有23种不同语言的版本。80年代后期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使用UDC,英国、匈牙利和西班牙把UDC定为国家标准,前苏联则规定UDC为类分科技文献的分类法。UDC不仅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组织的重要工具,也被应用于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检索。

2.专利文献分类法

《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国际专利分类法》(简称IPC)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欧洲理事会专利专家委员会决定成立专利分类法的专门工作组,并开始编制IPC。IPC于1954年首次发表,第1版于1968年9月1日正式公布生效;后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文献常设委员会负责修订和维护。现每3年修订出版一次。目前使用的是2009年修订版。正式文本为英文版和法文版,有德、日、俄、西班牙、葡萄牙等文种的译本,第2版以后的各个版本都有中文译本。现有网络版。此外,为便于使用,与IPC配套的《国际专利分类法关键词索引》也随不同版次IPC的出版而单独出版。

IPC共分9个分册出版,第1~8册为分类详表,第9册为使用指南及分类简表。IPC的立类原则是以发明的功能与应用相结合、以基本功能为主。其体系结构为等级列举式,以6个等级逐级展开类目,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如在第8版中,先将全部技术领域分为8个部(Section),即:A生活必需(Human Necessities)、B作业与运输(Operations;Transporting)、C化学与冶金(Chemistry;Metallurgy)、D纺织与造纸(Textiles;Paper)、E固定建筑物(Fixed Construction)、F机械工程等(Mechanical Engineering)、G物理(Physics)和H电学(Electricity);部类下再分21个分部(Subsection)、120个大类(Class)、628个小类(Sub-class)、约7 000个主组(Main group)和约62 000个分组(Subgroup)。(不同版本的IPC在类目数量上略有不同)。各类之间有参见,以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分类号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构成。例如:“日光灯多功能调光器”的《国际专利分类法》分类号为H05B41/16。

IPC是一种国际统一化、标准化的分类工具,为专利文献的科学管理、便捷检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订,IPC日趋完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100多个国家的工业产权局、4个地区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有关部门使用IPC。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行专利制度开始,中国专利局就以IPC作为我国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的主要工具。

3.标准文献分类法

(1)《国际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

《国际标准分类法》(简称IC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编制、维护和管理的一部国际性标准文献专用分类法。1991年正式发布,2005年出版第6版。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有中译本。

ICS是一部体系分类法,体系结构采用三级分类。其(第4版)结构为:第一级分为40个大类,第二级分为407个类目,第三级分为896个类目。分类法的编号采用纯阿拉伯数字,其中,第一级、第三级各采用两位数字,第二级采用三位数字表示。各级类目之间以实圆点(中文版新增补的类目采用短横线)相隔。例如:分类号“03.100.20”表示的类名是:“贸易、商业活动、市场营销”。其中,03是第一级类目,100是第二级类目,20是第三级类目。在一些二级和三级类名下,ICS还设有范畴注释和/或指引注释。

ICS是组织与检索标准文献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订购与建库,以促进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文献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ISO在完成了ICS的编制工作后,就积极推荐各国使用。1994年,ISO开始在其颁布的标准中采用了ICS分类号(目前,可以在其网站中按ICS浏览或检索ISO的标准)。随后,许多国家也在其颁布的标准上采用了ICS。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也早已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在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上标著ICS分类号,以取代《国际十进分类法》(UDC)分类号,并与《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同时使用。

(2)《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中国标准出版社于1989年11月出版第1版,1999年出修订版。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是一部体系分类法,体系结构由两级类目所组成,即:第一级设有24个大类,每个大类再分100个二级类目。其一级类目的划分原则是:主要依据标准的专业内容、兼顾标准文献的数量,例如,轻工业所包括的专业内容广、标准文献多,就按需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纺织,食品,轻工、文化生活用品。《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编码形式来表示,即:用大写拉丁字母A-Z标识各个一级类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00-99标识各个二级类目。例如:

A     综合

10/19   经济、文化

10     商业、贸易、合同

11     金融、保险

12     供应与使用关系

如一种有关“贸易”方面的标准文献,其分类号应为:A10。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是专门用于组织、管理与检索我国标准文献的一部工具书,适用于类分各级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标准化的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总汇》、《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录》等的编制,都采用了该分类法,“中国国家标准库”等电子资源也应用这一分类法组织和检索。

4.经济学学科分类法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经济文献杂志》分类体系)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简称JEL分类体系)由美国经济学会《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JEL)所创立,有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6]

JEL分类体系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法,它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研究的成果,并作了一系列的调整。JEL分类体系共设有三级类目,即:首先分为20个领域(大类),每个领域又细分为若干个子方向,每个方向之下再设专题。其标识符号用1位大写的英文字母与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分类号为F18,其中,F表示一级类目“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F1表示二级类目“贸易”(Trade),F18表示三级类目“贸易和环境”(Trade and Environment)。

JEL分类体系的20个领域(大类)如下:

A-General Economics and Teaching(经济学总论和教学)

B-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Methodology,and Heterodox Approaches(经济思想史、方法论、各种方法)

C-Mathematical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数理和数量方法)

D-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

E-Macroeconomics and Monetary Economics(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

F-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

G-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

H-Public Economics(公共经济学)

I-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福利经

济学)

J-Labor and Demographic Economics(劳动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

K-Law and Economics(法律和经济学)

L-Industrial Organization(产业组织)

M-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Business Economics;Marketing;Accounting(企业管理和商务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

N-Economic History(经济史)

O-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Change,and Growth(经济发展,技术变迁和增长)

P-Economic Systems(经济系统)

Q-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农业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与生态经济学)

R-Urban,Rural,and Regional Economics(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Y-Miscellaneous Categories(其他的分类)

Z-Other Special Topics(其他专题)

JEL分类系统每年都会对类目进行增补和调整,随时保持系统的新颖性、扩充性,以便与经济学科的最新发展相适应。

JEL分类体系被用于经济类文献的分类标引与检索,例如,《经济文献杂志》中的“论文与文摘分类体系”、“图书分类体系”都采用它。目前,JEL分类体系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外经济学研究领域。按照经济学界的标准学术规范,许多经济类专业期刊都要求投稿的论文作者提供JEL分类号。

(二)主题词表

采用主题组织方法组织经济信息,必须依据特定的工具——主题表。现有的主题表多种多样。组织经济信息时,可以采用以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主题表。

1.综合性主题词表

(1)《汉语主题词表》

《汉语主题词表》(简称《汉表》)由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持编制,科技出版社1980年出版;1991年又出版了自然科学增订版,并建立了词表管理系统。现有印刷版和机读版两种形式。

《汉表》是在专业词汇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叙词表,收录主题词108 568条,其中正式主题词91 158条,非正式主题词17 410条;增订版增补了8 221条新词,删去了5 434条不适用的词,使词表净增2 787条词。全书共分三卷10册,由主表、附表和辅助索引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表包括社会科学主表和自然科学主表两大部分,社科表收词23 500余条,自科表收词78 113条;主题词款目著录款目叙词、汉语拼音、英文译名、范畴号、注释项及参照项;主题词款目按汉语拼音排列,社科表主题词款目采用逐字母排列法,自科表修订后采用逐字排列法。附表有4个,即:“世界各国政区名称”、“自然地理区划名称”、“组织机构”和“人物”,共收词8 200余条,是从主表派生出来的专用词汇,供主题概念组配时使用。辅助索引包括范畴索引、词族索引和英汉对照索引,提供从分类号、词族和英译名的角度检索主题词的途径;自然科学增订版还增编了一个轮排索引,采用题内关键词索引的方式编制。

《汉表》主要用于组织和检索各种主题目录、主题索引,既适用于综合型信息机构,也适用于专业型信息机构。我国综合性图书馆一般都利用它来组织中文文献。

(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简称《中分表》)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委会编,华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版,包括印刷版和适应计算机编目和检索环境下的电子版。

《中分表》第2版的编制,是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1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机读规范数据库”、“《中图法》第4版机读数据库”为基础的。全书共分两卷6册,收录分类法类目52 992个,主题词110 837条、主题词串59 738条、入口词35 690条,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的学科和主题概念。体系结构采用“分类法-叙词表对照索引式”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语言。全书由两个表组成。第一卷为“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是从分类到主题、从类号到叙词的对照索引体系,包含了《中图法》、《资料法》所有类目和对应的叙词款目、对应的注释;该卷分两栏编排,左栏是《中图法》的类表,右栏是相对应的主题词和主题词串构成的先组式标题;其主要功能是文献分类标引和通过分类的途径查找主题词,进而进行主题标引。第二卷为“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是从主题词到分类号的对照索引体系;它按主题词款目和主题词串标题的字顺排列,其后列出对应的分类号;主题词款目结构与《汉表》大体相同,但在族首词下进行全显示;其主要功能是文献主题标引和通过主题查找相关的分类号,作分类标引的辅助手段。

《中分表》是一部以满足电子版功能为主,兼顾手工印刷版需求的分类与主题、标引与检索一体化的实用工具,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书店、电子网站等进行各种类型、各种载体文献的标引和检索。它不仅考虑到综合性文献组织的需要,也照顾到专业文献信息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同时,《中分表》的电子版为实现机助标引和自动标引提供了知识库和应用接口[7]

(3)《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社会科学检索词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1987年立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1993年12月底完成,199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社会科学检索词表》主要收录社会科学学术用语的词汇,采用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编表形式。全表由分类表、字顺表和英汉译名对照表三部分组成。分类表部分:共分为17个学科大类,27个专业类目;采用了传统分类法与分面分类法相结合的半分面分类体系;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混合号码,基本是层累制。其中,第10大类为“J经济学”。字顺表部分:收词共计23 000个,其中正式叙词18 874个,非叙词4 126个;按字顺排列组织;叙词款目通常由款目叙词、分类号、参照项组成,非叙词款目由非叙词和用项参照组成。英汉译名对照表:共收入翻译名称12 000条;英译名按逐词排列法排序。

《社会科学检索词表》是一部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学科词表,也是我国第一部专供社会科学文献标引和检索的工具书,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

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简称LCSH)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编。1909—1914年编制出版了第1版,名为《国会图书馆字典式目录用标题表》(Subject Heading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Catalogue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975年第8版改为现名,并出版缩微版。1986年开始出版机读版。现有印刷版(每年更新)、缩微版(每季度更新)和电子版(每周更新)。2010年,LCSH出版了第32版,ISSN1048-9711。

LCSH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的标题表,第32版有6卷,由主表和辅助表组成。LCSH主表是标题表的主体,包括导言和字顺主表。导言说明该表编制和使用的情况,介绍标题表的结构体例、收词范围和使用方法。字顺主表(第32版)收录了317 000余条款目,比第31版增加了9 000条款目;所收款目包括正式标题款目和非正式标题款目;正式标题款目的内容包括主标题、分类号、注释、参照项和复分标题,非正式标题款目的内容仅有非正式标题和参照;全部标题款目由计算机自动编排,采用逐词排列法。辅助表包括自由浮动复分标题、儿童文献主题标题等。

LCSH还有一些辅助工具,如:①《主题编目手册(标题部分)》:1984年初版,介绍主题编目的基本规定、各种副表及其使用法;②《编目服务通报》:以季刊形式出版,收录《手册》出版以来标题的更新信息,便于用户及时掌握主题编目的最新动态;③《自由浮动复分标题字顺索引》:采用字顺组织法编排《手册》中按范畴编排的全部自由浮动复分标题,提供字顺检索途径;④《名称规范档缩微版累积本》:是进行名称标引的工具。

LCSH的标题详细、参照众多、更新及时、实用性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标题表,在检索语言的发展史和当今图书馆主题编目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及中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用LCSH编制西文文献主题目录,如美国著名的《全国联合目录》(NUC)、《在版图书目录》等都采用了LCSH。目前,不少的数字信息资源,如美国的“图书馆员因特网索引”(Librarians'InternetIndex)、英国的“图书馆公告板”(BUBLLINK)等也应用LCSH组织和检索。

2.专业性主题词表

(1)《金融证券期货类检索词词表》

《金融证券期货类检索词词表》由《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系统编制。《中国财经报刊库》是在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组织下,于1996年由深圳巨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型电子检索系统。

《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系统编制《金融证券期货类检索词词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库标引和检索的功能。该词表包括主题词、分类词、关键词等(9个)子表,收有3万多个经济词汇。该词表为等级式,分多个层次,逐级展开。例如:

分类词(中文、英文)(一级类目):

img103

第1-6个层次:

img104

该词表主要用于《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的信息标引和检索。通过不断改造,该词表逐步形成了一个关键词-主题词-类名对应表,可以实现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和自然语言一体化的检索。[8]

(2)ABI/INFORM Controlled Vocabulary(美国商业索引/通报控制词汇表)

ABI/INFORM Controlled Vocabulary由Data Courier公司编制,1981年开始发表。词表语种为英语。

该词表收录词汇的学科范围包括经济、财政、审计、会计、金融、广告、保险、法律等。收词汇总数为12 180条,其中叙词10 726条,非叙词1 460条。词汇包括一般词汇、公司名称、组织机构、地理名称等。叙词主要按字顺排列,粗略按分类(范畴)排。另有辅助文献,如标引规则、使用手册等,可与主表配套使用。

该词表主要应用于《美国商业索引/通报》的标引与检算机检索,不断修订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