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企业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知识管理理论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承认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必然的社会现实。

七、知识管理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承认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已成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 M)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

7.1 知识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19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世界。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西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越来越不能控制和解释许多企业的兴衰起伏。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实践。20世纪以来,出现了多种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的管理技术,诸如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流程再造、目标管理、X、Y、Z管理、团队管理等等,都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知识经济下最具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人类关于知识的认识和探究几乎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领域的兴起,则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对于知识管理,世界各国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帕特里克·沙利文的“智力资本管理”[7]等,但是,以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和卡尔·爱立克·斯威比(Karl E.Sveiby)为代表提出的“知识管理”理论深为各国专家们、特别是企业界人士的推崇和欢迎。

7.2 知识管理的主要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现和证明。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组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得到相当的重视。随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和战略资源,组织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其生产、获取、传播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创建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7.2.1 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8]

APCQ(American Productivity&Quality Center,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知识以不同形态存在。数据、信息、对现实的认识,以及智慧等都是知识。那些被概念化和文字化,易于沟通和共享的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如经营数据、工作报告等。它们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而另一些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因而不易被沟通和共享的知识,则属于隐性知识。它们通常植根于个人的头脑和行为之中,比如员工的直觉、生产技巧等。

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管理,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企业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2.2 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

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集约过程,指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应用过程,指利用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显性知识内部化的过程;交流过程,指通过交流来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创新过程,指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7.2.3 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指出,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应变和适应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所谓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应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组织学习活动包括系统地解决问题、试验、从自己的过去与经验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促进组织内的知识扩散等五项内容[9]

管理层和员工都必须经过五个方面的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并具备了这些能力,企业才能成为学习型组织,在未来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0]

7.3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简介

彼得·德鲁克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和百科全书式的管理理论大师。他的远见卓识对于20世纪的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彼得·德鲁克是最早感知和预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人物之一。他提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的劳动生产率

野中郁次郎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在《知识创新型企业》(1995)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这个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

与上述两位学院派出身不同,卡尔·爱立克·斯威比既是企业家又是企业分析家的背景,导致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他于1986年用瑞典文出版了《知识型企业》,使他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瑞典运动”的思想源泉。1987年,他和英国知识管理专家汤姆·劳埃德(Tom Lloyd)合著出版了《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一书,提出一整套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和实用方法,成为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开山之作。1990年,斯威比出版了《知识管理》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知识管理”为题的著作。

彼得·圣吉(1947~ )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理念;之后留在斯隆管理学院继续从事相关研究,直至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年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出版。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现代知识管理的发展中比较著名的人物还包括艾莉·沃钠、查尔斯·M.萨维奇(Charles M.Savage)、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托马斯·斯梯沃特(Thomas Stewart)、雷夫·爱德文森(Leif Edvinssion)等人。他们以著作或实践的方式对知识管理的普及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

[1]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参见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58页

[3]A.D.Geus,planning as learing,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1988.

[4]J.C.Collins and Jerry I.Porras,Built to Last‐successful Habits o f Visionary Companies,Harper Business,1994.

[5]科斯的文章皆收入《论生产的制度结构》这本论文集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6]德姆塞茨和阿尔钦的文章皆收入《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7]见帕特里克·沙利文:《价值驱动的智力资本》,赵亮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转引自姚磊:“认识知识管理”,http://www.amteam.org/docs/BDDocument.asp?,20‐05‐2003

[9]戴维·A·加文:《建立学习型组织》,载彼得·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第4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0]参阅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