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员招聘与挑选

人员招聘与挑选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人员招聘与挑选招聘工作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为组织目标的达成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招聘的理念是指导招聘工作的基本原则。而内部招聘则需要对候选人进行长期的培训,有时成本是极高的。目前的竞争上岗就是为了给内部人员造成就业压力。尤其是对那些职位较高的人员,招聘往往要通过职业介绍所或猎头公司,这时的费用是很高的。

第二节 人员招聘与挑选

招聘工作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为组织目标的达成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当把招聘活动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时,那么,无论是通过内部晋升,还是从外部来源获得,招聘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招聘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部门活动,它包括了更多的内容和思想。

一、招聘的理念

招聘理念是在招聘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倾向,包括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填补空缺还是为工作而招聘等。招聘的理念是指导招聘工作的基本原则。虽然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但仍然可以从一些活动中体现出来。

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人才)的两条途径。有些企业倾向于内部招聘,而外部招聘则成为另外一些企业的主要途径。采取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两者各有优缺点。

内部招聘的优点在于:①能健全完善内部的竞争机制。企业所有员工都知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晋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②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内部招聘政策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会积极地丰富自己,去符合工作的要求。③申请人熟悉情况,能尽快进入角色。因为申请人来自企业内部,他们对企业的特点、文化都非常熟悉,获得晋升后,能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④能节省评价费用。与外部申请人相比,企业对内部申请人的了解显然要多一些。因此,可以免去许多用来评价申请人的活动。⑤保持企业政策的连续执行。企业在稳定的发展时期,特别需要政策的一贯执行。内部的申请人由于对企业活动有着较深刻的了解,便于保持政策的一贯。

内部招聘的缺点在于:①很难摆脱原有各种关系的制约。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会制约工作的开展。②不能接受外界的经营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员工会排挤来自外部的人员以及思想,整个组织由于得不到新鲜的思想,因而缺乏创新意识。③容易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如果员工认为只要自己的年资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得到晋升,那么,企业内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情况。员工的思想消极,生产效率低下。④瘸子效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要求有更高水平的人员来经营企业,如果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无法达到要求的水平,此时企业还执行内部招聘政策,人员能力同工作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

外部招聘的优点在于:①能够接受外部新的思想,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外部招聘所获得的人员往往会带来新的知识,新的处理工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现在的、想当然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为整个组织注入活力。②节省培训费用。由于外部招聘倾向于有相关经验的申请人,这些申请人只需要简单的上岗培训,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而内部招聘则需要对候选人进行长期的培训,有时成本是极高的。③外部招聘政策能够给内部造成竞争压力。目前的竞争上岗就是为了给内部人员造成就业压力。当员工意识到来自外部的压力很强烈时,就会努力表现,这也是外部招聘的波及效果。

外部招聘的缺点在于:①招聘的费用偏高。尤其是对那些职位较高的人员,招聘往往要通过职业介绍所或猎头公司,这时的费用是很高的。②外聘人员缺乏对企业的忠诚。由于外聘人员认为自己同企业仅仅是雇佣关系而已,因此,这类人的流动性也相对较高。③进入角色的时间较长。对一种文化的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外聘人员往往很难同整个组织融为一体,真正进入角色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填补空缺还是为工作招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只有当企业内出现诸如员工的意外死亡、突然离开或退休时,企业内出现职位空缺,企业才开始考虑招聘。这种思想显然单纯是为了填补工作空缺。而为工作招聘,则是企业不断考察工作与现有工作者之间是否匹配,如果现有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已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虽然他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但企业从人与工作的角度,招聘更适合的人选。如果说填补空缺的思想导致的是零散的、断续的活动,那么为工作招聘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对工作进行分析,对人与工作的适应性进行考察,并随时提出招聘建议。

此外,在招聘中,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吸引申请人,在招聘材料中倾向于夸大其词,例如夸大企业实际状况,许下无法实现的诺言等。也确有许多申请人为其所吸引,待进入企业后,发现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无法安心工作。这实际上涉及另一种招聘理念,即招聘中的伦理。招聘的目的是为企业招聘到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必须注意招聘的道德和规范,坦诚地对待每一位申请人,以此来换取申请人对企业的信任以及新招聘到的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合作。目前,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改变过去的观念,向申请人现实地展示工作。

二、招聘的过程和方法

(一)招聘与应聘双方对招聘过程的理解

在就业困难或人才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会形成招聘方占据主动应聘方处于被动的局面。然而这样的局面却不利于组织真正招募到理想的人员,因为应聘者会因为迫于压力而隐藏信息。招聘绝不是购买商品,其目的是获得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有效的招聘必然要求同时满足招聘方和应聘方两方面的需求,是一种“双赢(Double Win)”的境界。

作为招聘方的组织和作为应聘方的申请人对招聘过程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图5-2所示。

从组织角度看,招聘工作包括下面的一些活动。

①空缺或新职位的产生。组织由于人员流动,包括组织内部的流动、向外部流动以及人员的退休等情况,会在组织内产生空缺。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又会产生新的职位。空缺或新职位成了组织招聘的原因。

②工作分析和计划招聘。组织必须对要招聘的人员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主要是工作的要求,包括对申请人的知识、能力、技能的要求。否则,招聘目标的不明晰会产生大量的申请人而增加工作负担,也得不到所需要的人员。这就要求企业在招聘前,一定要进行工作分析,对要招聘的人员有明确的认识。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还要计划整个招聘工作,使招聘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外招聘产生申请人群。招聘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企业内部晋升或调动,另一个是企业外部。有些企业往往是只知道一个来源,结果造成申请人总是不完善。

img28

图5-2 组织和申请人两方面对招聘过程的看法

④通过挑选过程评价申请人。内外招聘产生的申请人往往会超过企业的实际需要量,为了更好地掌握申请人的情况,企业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申请人作出评价。

⑤打动申请人。对于满意的申请人,企业自然要千方百计获得。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可视、可读的材料来吸引申请人,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兴趣,觉得在企业工作非常有挑战性,机会很多等。

⑥报价。企业对自己满意的员工进行综合衡量后,提出一个综合的报价,往往包括工资等级、福利待遇等,这也是企业认为的申请人的价值体现。

这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整个的招聘过程,如果换一下,从申请人角度来看,又是另一种情形。

①接受教育,选择职业。申请人在工作前的第一步准备是接受教育,而且,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职业的选择范围。受教育程度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大谈能力主义,认为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是不行的。实际在招聘中,申请人不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因为让别人全面了解自身的能力需要时间,而招聘中的毕业证书则是具体可衡量的。

②获得工作经验。如果申请人在应聘前,具备了相关的工作经验,那么应聘时就占据了很大的主动。许多企业也希望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申请人。另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申请人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③寻找工作机会。很多申请人对于工作机会的寻找是持续的,即他们总希望有更好的就业和工作可能。

④申请工作。往往是试探性的行为,例如按照企业的招聘广告向企业提供个人简历。申请人,尤其是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倾向于把个人简历像撒种子一样寄给各个可能的企业,提出工作申请。

⑤在被挑选过程中打动企业。申请人为了获得自己希望的工作,在企业对申请人的挑选过程中,总是试图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

⑥评价工作和公司。这种评价往往发生在申请人已经得到公司的认可后,在被挑选过程中,通过与招聘人员的接触,对公司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申请人将同时申请的几家公司作比较,或是将其与现有的工作比较。

⑦接受或拒绝工作报价。当企业表示了对申请人的兴趣后,主动权就转到了申请人这边。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衡量,作出最后的判断。

(二)招聘的方法

了解了招聘过程之后,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进行招聘。招聘分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招聘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两种不同来源设计专门的方法。

目前内部招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工作竞标法。这种方法是把要招聘的岗位以及能力要求登在布告栏或内部的刊物上,员工在得到招聘信息后,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衡量,提出应聘要求。例如,在摩托罗拉公司内部报纸《家庭报》上,经常可以看到公司内部的招聘启事。这是一种非常公开、公正的方法。员工比照招聘标准,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丰富自己,为未来的机会做准备。如果公司内形成这样一种氛围,那么,内部招聘活动所预期的激励作用就达到了。

外部招聘的方法,根据外部来源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报纸广告。据调查,国外的报纸招聘广告已占所登广告数量的1/4。在我国的新闻媒介中,人才招聘广告也开始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而且这种招聘形式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类。在利用报纸广告进行招聘时,需要注意报纸的读者群、报纸的覆盖面、报纸广告的投入产出率等因素。

②职业介绍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恢复建立了职业介绍制度,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机构和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职业介绍机构共有33890个,从业人数10.7万人。这只是登记在册的机构统计,实际从事职业介绍服务的机构数量有多大,则根本无法统计。

③校园招聘。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公司倾向于从国内的大专院校直接招聘所需的人员。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理论知识,他们有朝气,敢于面对挑战,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相比,他们在工作时,反而不会受到过去经验的束缚,能够大胆创新。

④熟人推荐。对于特别重要的工作岗位,或对一个地区的情况不太熟悉时,往往希望能够通过熟人或已有的员工来推荐。

三、人员的挑选

企业通过内外招聘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申请人。自然,不是所有申请人都可以得到数量有限的工作岗位。因此,接下来的工作就要对这些申请人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效用最高的申请人,这一过程就是挑选。挑选是招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也是组织对员工进行预先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招聘方总是想更多地了解申请人的信息,以便作出恰当的决策。完整的挑选过程包括衡量、制订雇佣决策和雇佣效果评价三方面内容。下面介绍主要的挑选方法。

人员挑选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挑选申请人,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大致的方法有申请表格、面试、笔试、兴趣测试、身体检查、推荐和背景调查等。其中,面试方法更为常用。由于这种方法能够更多地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基本上所有组织在挑选申请人的过程中,都使用了面试方法。

(一)面试的基本形式

面试有三种形式: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时有一套标准的程序,面试者按一定的顺序提出相同的问题,而且问题多是封闭式的,让每一位申请人回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方法固定,简单易行,便于比较选择。缺点是过于刻板,不能给申请人更多阐述自己观点的时间,因而,不易了解到较深层的情况。一般在初次选拔或筛选时运用。

非结构化面试是面试时不拘泥于固定的问题和顺序,可以根据需要和申请人自由交谈。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比较灵活,便于了解到特殊的信息。但它对主持招聘的人的要求较高,有时会顾此失彼,所花的时间较长。如果有些申请人特别愿意表现自己,而且也懂得应聘的技巧,面试气氛往往会被他们左右。

半结构化面试则介于两者之间,对某些问题作标准化提问,另一些问题可以自由回答。这种方式比较实用,也是当前常用的方法。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①比较宽泛的问题。为了创造宽松的环境,开始时,先问一些一般性的问题。

②比较具体的问题。在申请人渐渐进入状态后,可以提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

③探查:更详细的问题,如工作经验等。

④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通过上述的阶段后,认为该申请人是较为理想的人选,在最后,就要问一些诸如期望的工资、职位等问题。

(二)面试前的准备

为了提高面试的效果,面试前的准备是重要的。面试前应做哪些准备呢?

①准备一个安静的面试场所,以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干扰。除此以外,还要准备一个供应试候选人休息等候的场所,但要离面试场所稍远一些。

②制定面试问话提纲。面试问话提纲对面试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针对每一个候选人,都要制订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问话提纲,问话提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要证实的疑点和问题,所以要认真研究工作说明书的任职资格和应聘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找出问题和疑点,记录下来,供面试使用。

③制订面试评价表。面试评价表记录主考官对候选人的评价,在录用决策时作为参考。

(三)面试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在面试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需要控制的环节:一是面试进程的控制。面试时间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多也不超过几十分钟。因此,有效地利用面试的时间,使候选人能够提供进行判断的足够信息,是面试人的任务。二是面试人的主观性控制。面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试人的主观判断。因此,面试人必须注意自己的主观因素对判断客观性的影响。首先,面试人必须摆脱“定型”的影响。每个面试人的内心都有“理想人选”的定型。在面试过程中,面试人实际是在用这个“理想人选”作为评价的标准。由此可见,面试人必须学会用第三者的眼光客观地评价候选人。其次,面试人也要摆脱“定势”的影响。面试人的判断除了受“定型”的影响外,还受信息特点的影响,也就是说,面试人受消极信息的影响要比受积极信息的影响要大,而且这种影响总是伴随一定情景的。一个面试人,面对的信息价值是同样的,不管是积极的信息还是消极的信息,如果与工作的要求无关,同样不加以考虑。

(四)面试技巧

面试中的技巧很多,需要人事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个人事工作者,掌握面试技巧是一项基本的技能。下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技能。

①如何证实工作经验?证实工作经验可用案例性提问来完成,重点在于将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例如一个有从事办公室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应聘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可以问:“你认为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你以往工作中最头疼的协调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处理的?处理后的效果如何等。”如果是一个推销员,可以问他有关推销方面的问题。

②如何弄清求职动机?了解求职动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提问的侧重点应集中在离职的原因、求职的目的、对所应聘职务的期望、对个人的发展有何打算等。由于应聘者往往把自己的真正求职动机隐藏起来,所以要对候选人的回答进行分析。因物质利益的驱使来应聘的候选人并不知道组织所能提供的待遇时,求职动机可能是因为企业的声望或职业的声望;如果企业的声望和职业的声望并不是很高,那么这种因利益驱使的求职动机就可以基本排除。在弄清求职动机时,我们最关心的是他真正的离职原因,例如是否由于工作的失误、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者有矛盾等。特别应当警惕那些抱怨自己老板的人,因为你可能是他下一个抱怨的对象。此外,还要考虑他以往的工作变换情况:例如一个人许多年一直是稳定的,现在却要流动。按一般的情况来说,没有特殊的原因,脱离自己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单位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如果一个人频繁地掉换工作单位,就要弄清他在寻找什么。

③如何判断自信心?面试中对自信心的判断主要靠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而不是靠回答问题的内容。一般来说,判断自信心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光:候选人的目光不敢正视主考官的眼睛或一触即躲开,或盯着某一固定的地方,都是内心胆怯的表现,属于不自信。

手势:如果有关候选人在面试过程中,一直无意识地抓住什么东西(比如说衣角),或者扭在一起,这可能就是因恐惧所造成的,属于不自信。

姿势:如果候选人的姿势不自然,比如双肩耸起,身体前倾等,属于保护自己的习惯动作,是不自信的表现。

语言表达:不自信的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显著征兆是声音低弱,语调犹豫、平淡、情绪化,时刻关心主考官的感觉等。

语言内容:不自信的人会盲目赞同主考官的观点,不坚持自己的主见,当主考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时,他会跟着走等。

④如何判断应变能力?判断候选人的应变能力,主要是看他在压力情景下的反应。压力情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针对候选人本身,也可以是针对其他人或事。例如我们说:“根据你的条件你与其他人比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怎么知道你比别人强呢?”这显然是针对候选人本身的压力情景。又如,你有个朋友病了,你带着礼物去看他,正好在楼里碰见了你的领导,他以为你是来看他的,因此他接下礼物并连连道谢,这时你如何向你的领导说明你是来看朋友的,而又不伤领导的面子?对候选人的回答判断,主要看他的处理方式是否有道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⑤如何识别分析判断能力?考察候选人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通过案例进行。例如让候选人分析野心和抱负的区别,自信和自负的区别,也可以让候选人针对当前社会的时髦话题进行分析。例如,“你认为汽车进入家庭的利弊是什么?”,“国粹(如京剧)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