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夷卦卦辞

明夷卦卦辞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明夷卦卦辞、爻辞的含义《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总之,这一爻辞告诉我们,处于明德受到遮蔽落到地下、邪恶残害正义的明夷之时,君子要像鸟儿飞翔那样赶紧逃走,而且要垂下双翼悄悄飞走,不管别人有什么议论,一概置之勿理。

二、明夷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从卦序的逻辑来看,晋升到了终极,总会有一批人会受到伤害,这是由晋转入明夷的必然结果,晋卦是坤下离上,明夷卦正好与之相反,是离下坤上,晋是“明出地上”,而明夷则是“明入地中”,象征着动乱的或黑暗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世里,君子应该如何动作呢?

明夷的卦辞只有利艰贞三个字。先看彖辞与象辞的诠释: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卦辞的意思是说到了“明夷”之时世,君子最大的利益就在于自己知晓艰难对自己的考验,并且能坚持其贞正的意志。彖辞和象传就是反复解释全卦的总旨的,下卦是离,代表着太阳光明,上卦是坤,代表着大地。光明陷落于地下,表示社会转入黑暗或动乱的年代,内卦离,是文明,外卦坤,是柔顺,国内大乱,君子蒙受大难时,要以内心文明,外表柔顺来接受艰难的考验,能够坚贞不屈,周文王和商箕子就是这样的人物。周文王原来是商纣王的一个诸侯,箕子则是商纣王的叔父,担任太师,曾规劝纣王。纣王暴虐无道,对周文王和箕子来说,就是大难临头。而他们能内文明而外柔顺,“内难而能正其志”来应付,在明夷(动乱)时代,君子治理百姓要“用晦其明”,即适当地装点糊涂。孔颖达疏曰:“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所以君子能用此明夷之道以临于众。冕旒垂目, 纩塞耳,无为清静,民化不欺。若运其聪明,显其智慧,民即逃其密网,奸诈愈生,岂非藏明用晦,反得其明也。故曰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也。”“冕旒垂目, (tǒu)纩塞耳”的意思要学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冕旒是指古代君侯所带的礼帽前后垂落的一排十二旒玉串,用它挡住视线,黄色的丝棉塞住耳朵,听不到外面的噪音(旒音liú)。老子亦说:“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主张当帝王者,有时要装点糊涂,不可使法网太密。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孔颖达疏曰:“明夷于飞者,明夷是至 之卦,上六既居上极,为明夷之主。云飞者,借飞鸟为喻,如今飞翔也。初九处于卦始,去上六最远,是最远于难,远难过甚,明夷远遁,绝迹匿形,不由轨路高飞而去,故曰明夷于飞也。垂其翼者,飞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者,尚义而行,故云君子于行,志急于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者,殊类过甚,以此适人,人必疑怪,而有言,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又疏曰:“义不食也者,君子逃难惟速,故义不求食也。”

总之,这一爻辞告诉我们,处于明德受到遮蔽落到地下、邪恶残害正义的明夷之时,君子要像鸟儿飞翔那样赶紧逃走,而且要垂下双翼悄悄飞走,不管别人有什么议论,一概置之勿理。即使三天不吃不喝,也要赶紧离开。君子逃难唯速。因为初九处于卦始,距离上六之主爻尚远,只要抓紧时间,完全可以逃离。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王弼注曰:“夷于左股,是行不能壮也。以柔居中,用夷其明,进不殊类,退不近难,不见疑惧,顺以则也。故可用拯马而壮,吉也。不垂其翼,然后乃免也。”

夷通痍,创伤,夷于左股,左腿受伤,尚能拖着伤腿前进,但已不能壮行了,言其轻伤,比夷右要好得多,受点轻伤,行动不便,也就不为暗主所疑。六二以柔居中,犹得处位,不至怀惧而行,然后徐徐用马以自拯,济而获其壮,吉也。所以,六二以柔居中,言顺暗主之则(法度、原则),故不为暗主所疑,也不同于初九,殊类过甚,故得拯马之吉。

所以,初九意指正义,明德被伤害之初,最好赶快逃避,唯有退避三舍,韬光养晦是最好的招数。而六二表明,明德稍有损缺,需要赶快借马力逃离,可得吉祥。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王弼注曰:“处下体之上,居文明之极,上为至晦入地之物也。既诛其主,将正其民,民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化宜以渐,不可速正,故曰不可疾贞。”又注象曰:“去暗主也。”

从卦象来解释卦意,九三是离卦的最上爻,是代表文明的顶峰,但这个文明的顶峰却处在完全阴暗的上卦下面,九三是刚爻阳位,“夷于南狩”即要向南方去打猎,即以明去暗的一种革命举动,历代注家都以汤武革命作为此爻的案例,得其大首,即俘获其暗主,即上六是也,为至明克至暗之象。既然俘获了暗主,但暗主所施行的黑暗统治,却需要较长时间去纠正,这就是所谓“化宜以断,不可速正”的意思。注家常常以周武王推翻殷纣王作为此爻的案例,而殷商所养成的嗜酒习惯,却需要花很长时间加以渐变。

这一爻是说在明暗决战关头,需要采取南狩之志,即坚持刚进的革命的举动加以推翻。然后逐一设立新的措施,逐渐改革被暗主所破坏的规章和制度,有拨乱反正的意思。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王弼注曰:“左者取其顺也,入于左腹,得其心意,故虽近不危,随时辟难门庭而已,能不逆忤也。”

孔颖达的疏解基本与王注一致,只是把事情说得更加明白一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者,凡右为用事也,从其左不从其右,是卑顺不逆也。腹者事情之地,六四体柔处坤,与上六相近,是能执卑顺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意也。出于门庭者,既得其意,虽近不危,随时避难门庭而已,故曰出于门庭。”“获心意者,心有所存,既不逆忤,能顺其正,故曰获心意也。”

一般学者都认为这一爻是根据微子的事迹归纳出来的处事原则,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他了解纣王的暴虐无道,曾数次上谏,不听乃出走。

这就是所谓入于左腹,并不直接入于右腹,右腹是“用事”之处,也就是不直接干预,不听就远离。《周易折中》引胡炳文说:“初二、三在暗外,至四则将入暗中,然比之六五,则四尚浅也,犹可得意于远去,获明夷之心者,微子之自靖,于出门庭者,微子之行遁也。”当微子深知纣王暴残成性,不可挽救,他独自离开宫廷,隐于市井,周武王推翻纣王后,又把他找回来,封他为宋君,商氏得以延续。

这一爻告诉我们,就近了解“明夷”(暗主)之心,只要你不要采取叛逆举动,“虽近不危”,是不会有祸事临头的,并且可以悄无声息地遁走。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不听箕子劝谏,有人劝箕子逃亡,箕子不从,宁愿被囚押,装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后,曾请教箕子治国的方略,《尚书·洪范》篇就是记述箕子的治国理论(思想)的。此爻明确肯定箕子的“明夷”思想,即宁肯损伤个人名节,披头散发,假装疯癫,沦为奴隶,肯定箕子所为是利于守正的。

王弼注曰:“最近于晦,与难为比,险莫如兹,而在斯中犹暗,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利贞也。”

孔颖达疏象曰:“象称明不可灭者,明箕子能保其贞,卒以全身为武王师也。”

《周易折中》总论引苏轼对此卦的解读:“力能救则救之,六二之用拯是也。力能正则正之,九三之南狩是也。既不能救又不能正,则君子不敢辞其辱以私便其身,六五之箕子是也。君子居明夷之世,有责必有以塞之,无责必有以全身而不失其正。初九、六四,无责于斯世,故近者则入腹获心而不出于门庭,而远者则行不食也。”“六五之于上六,正之则势不敌,救之则力不能,去之则义不可。此最难处者也,如箕子而后可。箕子之处于此,身可辱也,而明不可息也。”

苏轼的这段解读告诉我们,明夷卦是一个告诉人们在乱世(暗主当道)时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君子们)要坚持贞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王弼注曰:“处明夷之极,是至晦者也,本其初也,在乎光照;转至于晦,遂入于地。”

孔颖达疏象曰:“失则者,由失法则故诛灭也。”

上六是纯阴的上卦最后一爻,意味着暗主昏庸阴暗到了极点,在此位置上,阴晦到头了,开始像登上了天堂,由于失去治国的法则,最后却堕落进了地狱。这一爻总结前五爻的结果,全卦很明显是以商纣王的史事为据,归纳出乱世最后以暴君倒台为终结。

这一爻说明,在明夷之时,昏暗之主的倒行逆施已经登峰造极,不管他们开始时怎样的“光芒万丈”,普照全国的四面八方,最后,还是全坠落地下,因为他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