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人卦卦辞

同人卦卦辞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人卦的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是什么意思?因此,最后一句是为同人卦定性的结论:“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据此,“同人于野”的含义是君子以文明为德而不是以威武为德,和同在野之人。下面我们来看同人卦的六爻爻辞!这一爻说明和同于人,有时也必然发生严重斗争,甚至不惜发生战争来达到和同的目标。

一、同人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同人卦的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是什么意思?孔颖达疏曰:“同人谓和同于人。于野亨者,野是广远之处,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处非远狭。远至于野,乃得亨进。故云同人于野亨。与人同心,足以涉难,故曰利涉大川也。与人和同,义涉邪僻,故利君子贞也。此利涉大川,假物象以明人事。”

孔疏把同人释为和同于人,而孔子在《论语》里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周易》里的同人究竟是哪一种和同呢?我们还是先看一看孔子作的彖辞和象辞吧!

彖曰:同人。柔得位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柔得位中而应乎乾”指阴爻六二得阴位又处于中,并与九五相应。这种情况在易理上叫正应,王弼认为六二为主爻,程颐认为九五为主爻,我觉得程说优于王说。因为,彖辞第二句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应该是上卦乾的九五去与在野的六二和同,比较合乎情理。因此,孔疏把“野”释为广远之处,不如释为朝野之野更为贴切。王弼注曰:“所以仍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王注说明彖辞里特别强调乾之所行,所以特加“同人曰”三字,而朱熹则认为衍文。“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是释卦辞“利君子贞”的,孔颖达疏曰:“此以二象明之。故云文明以健中正而应,谓六二、九五皆居中得正,而又相应,是君子之正道也。故云君子正也。若以威武而为健,邪辟而相应,则非君子之正也。”因此,最后一句是为同人卦定性的结论:“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王弼注曰:“君子以文明为德。”孔颖达为之疏曰:“若非君子则用威武,今卦之下体为离,故彖云文明。又云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是君子用文明为德也。谓文理通明也。”

据此,“同人于野”的含义是君子以文明为德而不是以威武为德,和同在野之人。或者说,在野之人上应于以文明为德、居九五尊位的国君。

象辞“天与火,同人”,说明同人卦由离下乾上构成,离为火,而乾为天,王弼注曰:“天体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也。”程颐《易传》亦说:“天在上,火性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

君子学习同人卦如何应用到治国实践呢?“以类族辨物。”王弼注曰:“君子小人,各得所同。”孔颖达疏曰:“族,聚也。言君子法此同人,以类而聚也。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这就是说要和同,首先要承认不同,然后加以分门别类,没有不同也不能求同。可见,同人卦所阐述的是求同存异的思想,承认不同族类的区别,承认不同事物的差别,才能有和同在野之人!中国共产党民族大团结政策,不同阶级、党派的统一战线政策,皆来源于《易经》同人。下面我们来看同人卦的六爻爻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王弼注曰:“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无应于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于门也,出门同人,谁与为咎。”心无系吝,指初九与九四均为阳爻,不相正应,所以,内心无所系挂,无私无偏,不存在一门之内的局限,走出大门,秉公大同,又怎么会有过失呢?

这一爻说明和同于野,首先要摆脱门户局限,走向广阔天地。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孔颖达疏曰:“系应在五,而和同于人,在于宗族,不能弘阔。是鄙吝之道,故象云吝道也。”六二阴爻阴位居中,位居中正,并与九五正应,按一般易理是上好的吉兆,但和同于人,只限于宗族内部,必然有所偏私,非治国之公道,居中正应原本是好的,可是比照同人于野的境界而言,却成令人可吝(恨辱)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王弼注曰:“居同人之际,履下卦之极,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党相分,欲乖其道,贪于所比,据上之应,其敌刚健,非力所当。故伏戎于莽,不敢显亢也。升其高陵,望不敢进,量斯势也。三岁不能兴,则五道亦以成矣,安所行也。”

孔颖达又为王注作疏曰:“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者,初九出门皆同,无所系著,是包弘上下,通夫大同。今九三欲下据六二,夺上之应,是不能包弘也。物党相分者,谓同人之时,物各有党,类而相分别也。二则与五相亲,与三相分别也,欲乖其道,贪于所比,据上之应者,言此九三欲乖其同人之道,不以类相从,不知二之从五,直以苟贪与二之比,近而欲取之,据上九五之应也。”

这一爻说明在追求和同的时代里,也会有心怀叵测、贪图私利的人出来反对和同的力量,只是这股力量不敢公开出来反对,他们会伏兵于草莽之中,伺机而动。三年过去了,也没有找到机会,怎么可行呢?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墉,音y湱ng,城墙、垣墙,乘墉,登上城墙。

孔颖达疏曰:“乘其墉者履非其位,与人斗争。与三争二,欲攻于三。既是上体,力能显亢,故乘上高墉,欲攻三也。弗克攻吉者,三欲求二,其事已非四,又效之以求其二。违义伤理,众所不与。虽复乘墉,不能攻三也。吉者,既不能攻三,反思而愆,以从法则,故得吉也。以爻亦假物象也。”

三、四两爻讲和同于人的过程里,会出现反对和同的人与事。这一爻说明九四比九三胆子更大些,九三还隐伏于草莽之中,何机而动,苦于没有找到机会,而九四则已登上城墙发起攻击了,但苦于违义伤理,得不到群众响应,只得宣告失败,反而思故,最后结果还是吉祥。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孔颖达疏曰:“同人先号咷者,五与二应,用其刚直,众所未从,故九五共二欲相和同,九三、九四与之竞二也。五未得二,故志未和同于二,故先号咷也。而后笑者,处得尊位,战必克胜,故后笑也。大师克相遇者,不能使物自归己用其刚直,必以大师与三、四战,克乃得与二相遇。此爻假物象以明人事。”

这一爻说明和同于人,有时也必然发生严重斗争,甚至不惜发生战争来达到和同的目标。先号咷后笑先经过大哭大闹,甚至兵戎相见,经过严重冲突,然后达到和同。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王弼注爻曰:“郊者外之极也,处同人之时,最在于外,不获同志,而远于内争。故虽无悔吝,亦未得其志。”又注象曰:“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不能大通则各私其党而求利焉。楚人亡弓不能亡楚,爱国愈甚,益为它灾,是以同人不弘刚健之爻,皆至用师也。”孔颖达疏王注中“楚人亡弓”曰:“案《孔子家语·弟子好生篇》云:楚昭王出游,亡鸟号之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闻之曰:惜乎其志不大也,不曰人亡之,人得之,何必楚也。昭王名轸,哀六年,吴伐陈,楚救陈在,城父卒比,爱国而致它灾也。引此者证同人不弘,皆至用师矣。”

王注孔疏的解释强调身处外郊,虽欲同人,人必疏远之,不获所同而远于内争,所以无悔,所以志未得,这是一种释法。另外也有一种释法,认为郊在邑之外,野之内,远于邑而近于野,同人于郊,意思是说,同人的广度大于“于门”,而小于“于野”[1]。因此《周易折中》集说引蔡渊说:“未及乎野,非尽乎大同之道也。故曰志未得。”不论哪一种解释如何,这一爻说明完全实现大同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能同人于郊,已经令人无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