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部门的工资与就业

公共部门的工资与就业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公共部门的工资与就业以上分析的是私人部门如何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市场的均衡,其中加入了政府干预的力量。也就是说,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不通畅的。一般认为,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会高于私人部门的市场工资。而公共部门如果支付了高工资,工资成本可以转嫁到纳税人身上。纳税人不可能对公共部门职员的工资进行有效的监督,他们对此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

第五节 公共部门的工资与就业

以上分析的是私人部门如何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市场的均衡,其中加入了政府干预的力量。但是我们看到还有相当多的劳动者就职于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存在着一个怎样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存在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吗?这些问题是本节分析的重点。

即使在私有制经济国家,公共部门的就业数量规模也较大,据估计,1992年美国有近1/7的劳动者被政府部门直接雇佣。总劳动力中有约2.3%的劳动者在联邦政府部门就业,有11.1%在州和地方政府工作。1997年瑞典公共部门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的比重为30.7%,法国为25.1%,加拿大为18.9%,意大利为15.8%,德国为15.3%,澳大利亚为14.8%,英国为14.4%,美国为13.2%,日本为5.9%。[11]作为劳动力需求者的公共部门,由于不是企业,其目标函数和

行为也会不同于企业的目标函数和行为。它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效用中包含很多的因素,不仅有经济收入,还有政府的形象、社会的稳定等。而私人部门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公共部门又是垄断的部门,劳动力要想进入公共部门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例如,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要对劳动者的资格进行审查。而一旦进入该部门后,就业又会相对稳定,只要没有犯大的错误,一般不会被解雇。即使被解雇,公务员在私人部门中也会很容易找到工作,因为自己的政府部门经历会给私人企业提供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不通畅的。

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与完全竞争的私人部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怎样?一般认为,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会高于私人部门的市场工资。在私人部门,如果一个企业的工资水平较高,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就会促使企业放弃这一行为。而公共部门如果支付了高工资,工资成本可以转嫁到纳税人身上。纳税人不可能对公共部门职员的工资进行有效的监督,他们对此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而政治家也希望用高工资来换取公务员的选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特殊的人力资本要求就业者保持就业稳定,否则会给政府部门带来很大的就业转换成本和培训成本,而高工资会起到降低离职率的作用。[12]此外,还有一种所谓的“高薪养廉”理论,认为给公务员相对较高的工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务员贪污、渎职犯罪的发生。

在美国,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在联邦政府工作的劳动者比相同技能的私人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高10%~15%。这一差距在80年代已经缩小为5%左右。而就业于州和地方政府的劳动者工资比私人部门只高5%和不足2%。这主要是因为纳税人对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更好的监督。因为有工资差距,所以很多人希望进入到公共部门就业,因而形成了排队现象。中国近年也出现了“公务员热”的现象,一个职位有上百人去应聘。公共部门的总就业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供给增加后,不能依靠降低工资来把所有的劳动供给方都雇佣并进一步使得劳动供给不再增加(因为政府维持自身形象、 “高薪养廉”需要一个较高的工资),因而市场机制在这里不能发挥作用。于是一些人会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到公共部门工作,造成寻租行为。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政府可以做的是人为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要求(提高公务员考试难度,增加资历要求),但是这些素质却不一定是公务员所必需的。例如,中国近年有些地方人为依靠高学历提拔干部,提拔的有博士学位的干部工作能力并不强,很难胜任自己的岗位。所以从根本上说,应将公务员的工资制定得更合理化,让其与业务能力相联系,并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避免公务员队伍盲目扩张现象的发生。

案例:理性看待公务员报考热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就要举行了。这段时间,公务员报考热一直是很多人热议的话题。80万人报名,5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报考比例近50∶1,报考比例最高的职位的竞争比高达2187∶1……有人认为,这些数字说明,公务员招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2005年是公务员招考以来最“热”的一个冬季。

其实,出现上述情况并不难理解。公务员招考是公共部门与社会民众联系紧密的一项工作,信息交流充分,自然受人关注。然而,公务员报考缘何如此之热,以致竞争比例年年攀新高,分析起来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

公务员职业具有吸引力。公务员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是年轻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有利平台。公务员职业较稳定,职业风险相对较小。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也是吸引考生踊跃报考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在不少国家,公务员也是人们青睐的热门职业之一,竞争同样非常激烈。

考试的公平性对考生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公务员招考坚持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五公开” ,使考录成为“在玻璃房子里的竞争” 。而且,新近有关部门又逐步放开户籍限制、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同等对待。这些无疑为大批优秀人才报考提供了机遇。

报名人数逐年增长,还与我国就业形势有关。高校扩招后入校的学生,近两年陆续加入就业大军。中央国家机关每年都拿出上万个职位用于招考,这对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一些考生反映,即使不能如愿以偿,也想通过公务员考试为参加其他用人单位的考试积累经验。

报名方式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网上报名一改现场报名的烦琐,使报考变得轻松。但这也给报考人数带来了部分“虚涨” ,等进入确认程序后,“虚涨”的“水分”都会被挤干。人事部最新的统计表明,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实为36.5万人,而并非先前通过资格审查的50万人,确认率为73%,相比上一年还下降了7个百分点,职位实际竞争比约为35∶1。

参加考试的绝对人数增加了,但公务员招考也并非如有人担忧的那样“热得过头了” ,“大学生都去当官了” 。其实,公务员报考热并非坏事,不必大惊小怪。它至少说明,公务员这个职业是有吸引力的,公务员招考是公平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是富有成效的,为大家所认可。毕竟,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是众多考生报考的保障,为社会各界英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实现抱负的通道。

公务员报考热也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这种激烈竞争的背后主要是就业的不易,如果社会上就业门路多,就业质量高,那么公务员考试应当不至于竞争如此激烈。这提示我们,从就业者来说,要适当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而政府部门则应当大力开拓较高质量的就业门路和就业领域,尤其要注重通过政策导向扶持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降低广大公民的就业难度。(作者:盛若蔚)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6日。

在结束本章之前,最后谈谈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与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相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的存在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割,它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由于行业的垄断、地区垄断、政府垄断,形成了不同的分市场。处于头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工资较高,失业率低,就业稳定;而处于次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工资较低,失业率高,就业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就业差异不能完全用技能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之间缺乏流动,次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即使提高了技能,也很难被头等劳动力市场雇佣。他们会长期在低工资的部门就业,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使这些人会陷入贫困陷阱。而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更加重了其就业的不稳定性。

在中国,也存在着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城市部门、垄断行业、政府部门形成了头等市场,只有少数人凭借关系、寻租才能进入。大部分劳动者处于次等劳动力市场中。

小 结

●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同质的劳动者和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退出市场,从而形成单一的均衡工资。竞争均衡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向劳动力市场均衡调整的过程中会形成所谓的“蛛网模型” 。

●对企业征收的工资税的一部分会转嫁给工人。劳动力供给越缺乏弹性,转嫁的部分就越大。

●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实行最低工资会引起更多的失业,因为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

●非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包括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前者又分为完美歧视的买方垄断和非歧视的买方垄断。

●与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况相比,非歧视的买方垄断的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较少,工资较低。

●在劳动力市场非歧视的买方垄断条件下,实行最低工资既可以提高工资,也能增加就业。

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卖方垄断的企业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佣的劳动力数量较少。

●政府部门的雇佣行为具有特殊性,公共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资一般高于私人部门同一类型劳动者的工资。

主要概念与术语

蛛网模型(Cobweb Model)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最低工资(Minimum Wage)

设租(Rent Provision)

买方垄断(Monopsony)

完美歧视的买方垄断者(Perfectly Discriminating Monopsonist)

非歧视的买方垄断者(Nondiscrimination Monopsonist)

卖方垄断(Monopoly)

科斯定理(Coase Therom)

思考题

1.假如经济学家的供给曲线为w = 10 + 5L,其中w是工资,L是经济学家的数量。需求曲线为w = 50- 3L,计算均衡的工资和就业数量。假如现在对经济学家的需求增加,新的需求曲线为w = 70- 3L,市场的调整符合蛛网模型。计算在工资和就业缓慢调整的过程中,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工资和就业量。新的均衡工资和就业量是多少?

2.假如在一竞争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Ls= 10 + w,劳动力需求曲线为Ld= 40- 4w。均衡的工资和就业量为多少?如果现在政府制定了7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多少新增的劳动力供给?失业率为多高?

3.如果政府对一非歧视买方垄断企业征收工资税,会对均衡工资和就业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影响会有怎样的不同?

4.假设一个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是买方垄断的,在产品市场上是卖方垄断的,没有工会。用图形说明其劳动力市场均衡,标出所有的相关曲线,说明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并分析其效率损失(如果有的话)。

5.评价这一观点:“一般而言,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部门职员的工资被过低地支付,因为政府具有买方垄断的地位。 ”

6.解释为什么志愿兵役制比义务兵役制的社会成本低。对于纳税人来说,哪一种制度更节省成本?解释为什么义务兵役制会引起美国过多地雇佣劳动力而较少使用资本。

7.如果州立法规定牙科医学院毕业生必须通过更加严格的考试,这对牙科医生的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政府的“设租”理论来解释。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吗?从哪些方面可以得到说明?

9.当前中国各个地区都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吗?

10.运用本章所学的理论,分析近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课外阅读文献

1.William M. Boal and Michael R. Ransom,“ Monopsony in the Labor Market”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March 1997),86-112.

2.Stephen Machin and Joan Wilson,“Minimum Wages in a Low-wage Labor Market:care homes in the UK” ,The Economic Journal,114(March 2004),102-109.

3.郭继强:《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民工劳动供给分析——兼论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4.Iara Anna and Traistaru Iulia,“How flexible are wages in EU accession countries? ” ,Labor Economics,11(2004),431-450.

5.Budd John W. and Nho Yongjin,“Testing for a Structural Change in U.S. Wage Determination” ,Industrial Relations,36(2),1997,160-176.

6.宁光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财经研究》2007年第2期。

7.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九章。

8.Peter Dolton and Steven Mclntos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Labor Market” ,in Dickens,Gregg and Wadsworth(ed.)The Labor Market under New Labor:the state of working Britain. Palgrave Macmillan,2003.

【注释】

[1]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2~174页。

[2]做这一假设是为了单独分析供给的调整过程,以使问题的分析更清楚。如果需求也发生变化,则需要更加复杂的调整过程。

[3]Statistics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1992.

[4]转引自G J. Borjas(1996),Labor Economics,The Mcgraw-Hill Companies,p.160.

[5]因为只有前4200美元的工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这会鼓励企业雇佣低工资的劳动者。

[6]Earl Mellor,“Workers at the Minimum Wage or Less” ,Monthly Labor Review 110(1987):34-38. 2000年美国获得的工资等于或低于现行联邦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只占总就业人口的3.1%,2005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为2.5%(Employment & Earnings,Jan 2002,Jan 2006),所以最低工资的影响范围较小。

[7]参见本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的有关内容。

[8]Robert Pollin,“What is a living wage?Considerations from Santa Monica,CA”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2002,Vol.34(2).

[9]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如果工资低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则存在着剥削。工资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相等,则不存在剥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非劳动的价值,剥削总是存在的。

[10]Lawrence M. Kahn,“Free Agency,Long-term Contracts,and Compensation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Estimates from Panel Data”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5(February 1993):157-164.

[11]OECD in Figures,2000.

[12]类似于效率工资,关于效率工资参见本书第六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