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 IS-LM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20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它使政府能有效地调节和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第十一章,又排除了产品市场,单独分析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及货币政策的作用。另外,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对两个市场的均衡发生影响。比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均衡收入水平提高。其意义为,对应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均衡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十二章 IS-LM模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20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它使政府能有效地调节和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这是经济学的进步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但是,在经济调节和运行中,经济学家们发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存在差距。而且,两种政策调节手段还存在相互干扰和如何搭配使用的问题。为了分析差距的原因,给政府提供一个更精确、更具体的政策效果分析和政策搭配使用的选择工具,就需要建立一个新模型,即IS-LM模型。本章就介绍和讨论宏观经济学的这个核心模型,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二个总量分析模型。该模型最初是由希克斯和汉森建立的,故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本章介绍多恩布什对该模型最新的解释。

第一节 IS-LM模型的理论思路

在第九、十章,排除了货币市场,单独分析了产品市场均衡、波动及财政政策的作用。在第十一章,又排除了产品市场,单独分析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及货币政策的作用。这种抽象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排除两个市场相互之间的干扰,深入理解两个市场各自内部的细节和作用机制。

然而在经济运行中,这两个市场既是可以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密不可分的。把对两个市场分析的思路整理一下,可以得到如图12-1所示的两个市场相互影响和联系的结构。

图12-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凯恩斯的产品市场的收入模型分析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决定收入(GDP)水平,以及消费、投资和财政政策是决定总支出的重要因素,没有说明利率变动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对货币市场的分析说明,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和货币政策影响和决定利率,利率的变动影响I、C,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均衡收入水平。就是说利率也是影响总支出的重要因素。

另外,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对两个市场的均衡发生影响。比如,收入增加一方面会引起I、C、G增加,即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又会引起货币需求L1增加,在货币供给为既定的情况下,使利率提高。利率的提高,又会引起I、C下降,即总支出和均衡收入水平下降。

进一步思考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又会发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比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均衡收入水平提高。但收入水平提高,又会引起货币需求增加和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又会引起I、C的下降和收入减少,从而抵消或部分抵消财政政策的扩张作用。再比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由于降低利率,使I、C增加和均衡收入水平提高。但收入水平提高又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和利率上升,引起I、C减少来抵消或部分抵消货币政策的扩张效果。因此,一旦把两个市场联系起来,单独分析两个市场时的一些结论就要做出修正和补充,这种补充是在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使分析进一步深入。

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新模型来综合分析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及对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从图12-1中看到,利率和收入是两个市场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纽带。因此,将要建立的这个新模型,即IS-LM模型的理论思路是: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上的两个市场的均衡,以及两个市场的均衡水平的变动与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从以上的说明中,可以理解IS-LM模型是在第九、十、十一章内容的基础上扩展的新内容,即两个市场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而且该模型还能更具体地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比如,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扣除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而打的折扣(有的学者称为负效应、挤出效应等),才是它实际能产生的效果。实际上,IS-LM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提供一个具体的政策分析和选择的工具。由于上述理论和实际的意义,IS-LM模型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模型。自它建立以来,已被西方学者使用了半个多世纪。下面讨论IS曲线的含义及包含的经济内容;LM曲线的含义及包含的经济内容;IS-LM模型及意义。

第二节 产品市场及IS曲线

一、IS曲线的建立

IS曲线要反映产品市场的均衡及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为此,要把利率引入均衡收入公式。

投资函数为:I=e- dr

在该式中,投资还是一个外生变量,如果把投资函数引入均衡收入公式,投资就成了内生变量,而且也建立起了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均衡收入公式就可以写成:

该式表达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因为投资函数中受利率影响的投资部分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这部分投资又是均衡收入的决定因素,因此,收入也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例如,假定消费函数为C=300+0.85Y,投资函数为I=1500-300r,

则,当r为1时,Y=10000(图12-2中a点)

当r为2时,Y=8000(图12-2中b点)

当r为3时,Y=6000(图12-2中c点)

当r为4时,Y=4000(图12-2中d点)

如果做一个坐标曲线图,以横轴代表收入,纵轴代表利率,把利率和收入对应的数字标在坐标点上,就可以得到产品市场一系列均衡点所对应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图12-2 IS曲线

图12-2中a、b、c、d……各点都有产品市场的均衡,因为它们是从均衡收入公式推导出来的。连接a、b、c……各点的曲线被称为IS曲线,在该曲线上的任一点都有产品市场的均衡。I=S是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它代表着产品市场均衡以及与之对应的r和Y关系的表列。

二、IS曲线的斜率

1. IS曲线斜率的意义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其意义为,对应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均衡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为什么如此呢?考察以下总支出与利率的关系。

首先,总支出或总需求(用AD表示)即AD=C+I是两部门循环模型的总支出,其总额已包含了政府收支平衡前提下的政府支出G,因为政府支出和收入总是存在的,在政府收支平衡前提下,从两部门循环模型和三部门循环模型分析中知道,均衡收入即两部门总支出C+I总额不变。即Y=AD=C+I。

其次,已知投资中受利率影响的投资部分(有的西方学者称为计划投资或意愿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自主投资部分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不仅如此,总支出中的C项,即消费部分,也有一部分受利率的影响,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比如,利率下降会使短期消费信贷增加,从而使C增加。反之,则会使C减少。因此,有必要把总支出C+I重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C、I中不受利率变动影响的部分,称为自发支出,用A代表。另一部分是C、I中受利率变动影响的部分,用Br代表,这样,总需求AD=A- Br。

式中负号“-”表示受利率影响的支出部分与总需求AD反方向变动。例如,从一个既定的利率出发,当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B×(-0.01)为负值,AD=A-(-Br)=A+Br,总需求会上升;当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那么B×0.01为正值,AD=A-(+Br),总需求会下降。因此,该式表达了总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明确了上述两点,现在可以用凯恩斯的收入模型推导IS曲线,以利于更深入理解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以及IS曲线与收入模型的联系及包含的经济内容。

图12-3 用收入模型推导IS曲线

图12-3用凯恩斯45°线收入模型推导IS曲线,从一个既定的利率水平出发,比如说r1,与之对应的均衡收入为Y1,以及产品市场的均衡点45°线上的交点E1

现在假定利率由r1下降到r2,利率下降使计划的或合意的、意愿的投资增加,短期消费信贷增加,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上移,与45°线交于E2点,总支出曲线上升的截距或两条总支出曲线的垂直距离等于由于利率降低增加的I投资和消费C部分的数额,即ΔBr。ΔBr乘以支出乘数就是Y1到Y2之间的距离。消费支出、政府支出与投资支出一样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统称为支出乘数,用K表示。

再看图12-3中的(b)幅,从图12-3(a)幅上45°线的均衡点E2做垂线就得到图12-3(b)幅上对应的Y2,Y2与r2的交点即为与Y和r对应的产品市场的均衡点图12-3 (b)幅E2点,连接(b)幅上E1和E2点,就得到IS曲线。当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利率变动对应的IS曲线上的其他各点。从上述推导中可以理解,由于总需求或总支出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因此均衡收入与利率反方向变动,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2.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从上述推导过程还可以理解,IS曲线斜率的大小,或者说IS曲线倾斜的程度是比较陡峭(斜率大)还是比较平坦(斜率小)取决于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以及支出乘数的大小。

如果投资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变动反应不敏感,就是说利率变动1个百分点,只引起投资和消费支出很小的变动,而且支出乘数也比较小,那么利率下降,总需求曲线上升的幅度就小,均衡收入增加的幅度也小。IS曲线就比较陡峭,斜率较大;反之,IS曲线就比较平坦,斜率较小。

如果投资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反应不敏感,但支出乘数较大,那么,利率下降,尽管总需求上升的幅度ΔBr较小,但均衡收入增加的幅度ΔBr·K较大,IS曲线就会比较平坦,即斜率较小。

如果投资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反应很敏感,但支出乘数较小,那么利率下降,尽管总需求上升的幅度ΔBr较大,但均衡收入增加的幅度ΔBr·K却较小,IS曲线就会比较陡峭。理解了投资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和支出乘数这两个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其他各种情况就可以从图12-3中的(a)幅推而知之。

三、IS曲线位置的移动

图12-4中,利率没有变动,但IS曲线却移动到IS′的位置。原因在于总支出中不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投资和消费支出的A项,即自发支出增加,使总支出曲线上移,与45°线交于E2点,均衡收入由Y1增至Y2,增加的数额等于ΔA·K。在相应r0水平上的IS曲线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而且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上,均衡收入水平都提高了,因此,IS曲线的位置由IS移至IS′。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也就是均衡收入增加的数额,等于ΔA·K。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发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反之,自发支出减少,IS曲线左移。进一步推论可知,扩张性财政政策,即政府在收支平衡前提下,增加政府支出即ΔG或减税,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在收支平衡前提下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使IS曲线左移。

图12-4 IS曲线位置的移动

至此,完成了对IS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到IS曲线与45°线收入模型的联系,并把产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和均衡收入联系起来。最后再把IS曲线的要点总结如下:

第一,IS曲线是产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和均衡收入关系的表列。

第二,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其意义为总需求及均衡收入与利率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和消费支出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及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四,自发支出的变动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将移动IS曲线的位置。

第三节 货币市场和LM曲线

一、LM曲线的建立

LM曲线要反映货币市场的均衡以及与之对应的利率和收入的关系。这一对应关系可以直接从货币市场均衡公式中得到。

在第十一章里已经说明货币供给M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因此,在这里把它看做一个既定的量。货币需求为L=L1+L2=KY-hr。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公式为:

M=L

或:M=KY-hr

该式即为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货币市场均衡时所对应的r和Y的关系。

例如,假定货币供给M=1000(单位为亿美元),货币交易需求L1=0.5Y;货币投机需求L2=800-200r,则货币市场均衡为1000=0.5Y+800-200r,

解该式得Y=400+400r

因此,当r=1时,Y=800

    r=2时,Y=1200

    r=3时,Y=1600

    r=4时,Y=2000

      ……

如果做一个坐标曲线图,以横轴代表均衡收入,以纵轴代表利率,把上面r与Y对应的数字标在坐标图上,就可以得到货币市场一系列均衡点所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图12-5中,a、b、c、d……各点都有货币市场的均衡,因为它们是从L=M这一均衡条件得出的。由于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所以连接各点的曲线被称为LM曲线。它代表着货币市场一系列不同的均衡水平与对应的r和Y关系的组合表列。

图12-5 LM曲线

二、LM曲线的斜率

1.LM曲线斜率的意义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值,其意义为货币市场的均衡水平与利率和收入同方向变动。为什么呢?

进一步考察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的联系,以利于深入理解LM曲线包含的经济内容。

在讨论货币需求与LM曲线的关系时,多恩布什和费希尔特别强调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他们认为,当价格指数为1时,名义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需求。当价格上涨1倍时,即价格指数为2时,为了保持货币实际购买力不变,名义货币需求量也要增加1倍。显然,这是从价格变动决定货币数量的角度讨论问题的。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恰恰相反,是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即在既定的货币供求数量和价格水平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增加10%,价格指数会上升10%。由于货币数量与价格指数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因此,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看,讨论LM曲线,强调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没有实际意义。这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还不一致,为了避免无休止的争论,这里假定货币供给和需求数量都是实际数量,或者说,假定价格指数始终为1。

由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只决定利率,不决定收入(或者说它通过决定利率间接对收入发生影响)。因此说明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的联系,只能从收入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出发。图12-6中的(a)幅,从既定的收入水平Y1出发,这一收入水平对应着既定的利率水平r1和货币市场上L和M的交点E1,如图12-6(b)幅。同时也得到LM曲线上的一点E1,如图12-6(a)幅。

图12-6 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现在考察收入由Y1增加至Y2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在每一利率水平上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为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曲线由L1移至L2,与货币供给曲线相交于E2点,以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又得到LM曲线上又一个均衡点E2,如图12-6(a)幅。对所有的收入水平同样操作,就可以得到LM曲线上一系列的点。

货币市场均衡水平与利率和收入同方向变动,它还意味着什么呢?利率水平提高会引起L2(货币投机需求)减少。但是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货币市场均衡水平提高,利率的提高,必然是由于货币需求的增加,而货币需求的增加又是和收入水平提高相联系的。可见,从货币市场均衡水平提高的角度看,利率上升将伴随收入上升。或者说,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反应始终大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即KY>hr。

2.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三、LM曲线位置的移动

从图12-6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联系的分析中看到,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变动表现为货币市场均衡水平(点)在一条LM曲线上点的位置的变动。那么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LM曲线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将看到货币供给的变动将移动LM曲线的位置。

图12-7描述了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先看(a)幅,假定最初的货币市场均衡在E1点,与它对应的利率水平r1以及(b)幅LM曲线上的E1和均衡收入Y1

图12-7 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位置右移

现在假定,货币供给由M增加至M′,货币市场在E2点达到新的均衡,相应地利率由r1降至r2,如图12-7(a)幅。r2与Y1对应的交点E2,如图12-7(b)幅,是新的LM′曲线上的一个均衡点。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利率下降会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以及收入增加和利率的回升,直至E3点的均衡点。可见在利率既定的情况下收入都增加了,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利率都下降了。因此,LM曲线的位置由LM移至LM′。反之货币供给减少,将使LM曲线向左移动。

至此,就完成了对LM曲线的说明。最后把LM曲线的要点总结如下:

第一,LM曲线是表示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和均衡收入组合的表列。

第二,LM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表明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收入的增长必然伴随货币需求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即收入和利率同方向变动。

第三,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变动会使货币市场的均衡水平在一条LM曲线上变动。货币供给的变动(即政府的货币政策)会移动LM曲线的位置。

第四节 IS-LM模型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就是说,一国国民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用货币表示其总价值,才称为国民生产总值。因此,讲均衡国民收入实际上是指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分别讨论了IS曲线和LM曲线的含义及包含的经济内容后,现在就可以用IS-LM模型来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从而对均衡收入变动及引起它变动的因素进行更具体的分析。

一、IS-LM模型的含义

如图12-8所示把IS曲线和LM曲线共同放在横轴为Y,纵轴为r的坐标曲线图上就得到了IS-LM模型。它表示了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均衡收入Y和利率水平r。

图12-8 IS-LM模型

理解该模型的含义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IS-LM模型是在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前提下,讨论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及对收入的决定作用。这两个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在第九、十一章中已分别讨论过,并说明了市场供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自动调节使之达到均衡。IS-LM模型是在第九、十一章分析的基础上,即在更高的层次上讨论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问题。因此,在IS-LM模型上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分析两个市场的非均衡状态,这样会使问题的讨论具有层次性、逻辑更清楚。

其次,IS-LM模型不考虑价格P的变动,就是说假定P为不变价格,或一般价格指数始终为1。因为这个模型还容纳不了价格变动造成的影响,这是该模型的一个缺陷。后面将在AD-AS模型,即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引入价格,再讨论价格变动和收入的关系。

二、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

理解了IS-LM模型的含义,现在可以运用该模型讨论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的实际变动。

1.自发支出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自发支出的变动会移动IS曲线的位置。在图12-9中,自发支出增加使IS曲线上移至IS′,相应地均衡点E1移至E2,收入由Y1增至Y2,利率由r1升至r2。反之,如果自发支出减少,读者可以自己画图得出结论。因此,均衡水平、收入、利率与自发支出同方向变动。

图12-9 自发支出增加对收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从几何图形上可以看到,ΔY增加的幅度(Y1至Y2的距离)小于自发支出ΔA与乘数K的乘积(IS至IS′的水平距离)。为什么会如此?仔细观察该图会理解,原因在于LM曲线的斜率。如果LM曲线是水平的,那么,IS曲线的水平移位与收入变动是一样的,而且利率不变。这一点读者可以自己作图加以证明。那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呢?显然,自发支出的增加会对收入产生倍数的影响,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投资的增加必然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又引起计划或意愿的投资和消费(即受到利率影响的I、C部分,ΔB)减少,进而引起收入倍数减少。结果,如图12-9所示,Y的实际增长小于ΔA·K的理论水平,ΔY的实际增长为·KΔBr·K=ΔY。

图12-10 自发支出减少对收入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自发支出增加,会使均衡收入增加,但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均衡收入实际增加的数量为:ΔY=ΔA·K-ΔBr·K。自发支出减少,会使均衡收入减少,但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均衡收入实际减少的数量为:ΔY=-ΔA· K+ΔBr·K。

2.其他影响均衡收入的因素

在讨论IS、LM曲线时,除了自发支出变动可以移动IS曲线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分别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因此,IS-LM模型重要的实际意义是讨论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两个市场相互影响下的实际政策效果,从而为政府的政策选择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工具。下一节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五节 IS-LM模型的意义

当经济运行出现严重失业或通货膨胀时,就是说当市场机制已无力将经济调节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时,就需要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而且,一般来讲,财政政策的运用限制条件比较多,货币政策则比较灵活,许多情况下需要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本节就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和配合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财政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在前面IS-LM模型的讨论中,没有考虑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政策。政府的税收是居民和社会可支配收入的扣除,即C、I项的减量;政府支出包括维持政府机构运转的消费性支出、公共设施的投资支出、各种福利的转移支付支出,又是C、I项的增量。在政府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增减量相抵,前面IS-LM模型的均衡收入水平不变。因为在任何时候,政府的收支总是存在的,因此,可以把政府收支平衡的量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财政政策实际上讨论的是政府收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的增量(或减量)部分,即ΔG。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三种情况:税收不变,支出增加;支出不变,税收减少;税收和支出都增加,但税收的增量小于支出的增量。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财政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反之。

在明确上述规定后,可以理解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与自发支出的增加和减少对均衡收入的影响是相同的。

图12-11描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均衡收入水平的影响。假定经济起初的均衡水平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1,对应的是Y1和r1。图中垂直的虚线E2Y2代表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2。因此,起初的均衡水平是较低水平的均衡,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在货币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IS′,从而使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E2点,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

均衡收入的增量ΔY,小于ΔG·K(IS至IS′的水平距离)。其原因在于,由于LM曲线是非水平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水平上升(由r1升至r2),利率水平上升,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信贷减少,这就是西方学者称之的“挤出效应”或财政政策的“负效应”。因此,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扣除“挤出效应”,才是均衡收入的实际增长水平,即:

ΔY=ΔG·K-ΔBr·K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如图12-12所示的分析。

图12-11 财政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图12-12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假定经济起初的均衡水平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1点,对应的为Y1和r1。图中垂直的虚线E2Y2代表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2。因此,起初的市场均衡水平是比较高的,名义GDP水平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社会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就可以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至IS′,与LM曲线相交于E2点。通货膨胀消失,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水平。

均衡收入的减量ΔY,小于ΔG·K(IS至IS′的水平距离)。其原因在于由于LM曲线是非水平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利率水平下降(由r1降至r2)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信贷增加,即I、C项或ΔB增加。I、C项的增加又引起收入以倍数增加。因此,财政政策的紧缩效应加上由于利率下降引起的私人投资和收入增加的部分才是国民收入实际减少的数量。即:

ΔY=-ΔG·K+ΔBr·K

通过以上分析看到财政政策与均衡收入和利率同方向变动。

二、货币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在LM曲线的讨论中已说明,政府增减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能移动LM曲线的位置。因此,可以用IS-LM模型讨论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

图12-13描述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假定经济起初的均衡在E1点,对应的收入Y1和利率r1。图中垂直的虚线E2Y2代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2,因此,起初的均衡水平存在着失业,在产品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与IS曲线相交于E2点,便可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

图12-13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政策并不直接增加总需求,因此,两条LM曲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没有意义。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间接影响总需求。利率下降,由r1至r2,引起受利率影响的投资和消费部分增加,即ΔBr增加,增加部分与乘数的乘积就是收入增加的幅度,即ΔY=ΔBr·K。

以上分析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图12-14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图12-14描述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假定经济起初的均衡水平为E1点,对应的收入Y1和利率r1。Y1的均衡收入水平超过了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2。由于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因此,实际的收入水平不会达到Y1的名义GDP水平,社会出现通货膨胀。在产品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至LM′,与IS曲线相交于E2点,则可以使经济恢复到消除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均衡。

从以上分析看到,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由r1至r2,使收入水平下降,由Y1 至Y2。原因在于利率水平上升引起投资和消费减少,即ΔB减少,ΔBr·K就是Y下降的幅度。即ΔY=ΔBr·K。

三、挤出效应

现在进一步讨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挤出效应的幅度和规模。

通过自己画出斜率不同的各种IS曲线和LM曲线,可以证明以下结论:

第一,LM曲线越平坦,利率上升越少,收入增加越多,表明政府支出增加的挤出效应越小,反之越大。

第二,IS曲线的斜率不论大、小,对挤出效应不发生影响。

第三,乘数越大,IS曲线水平移动的幅度越大,收入和利率同比例增加。因此,乘数与挤出效应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因此,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是LM曲线的斜率和乘数的大小。

为进一步理解上述结论,有必要讨论一下经济学家关注的两种极端情况:凯恩斯陷阱和古典情形的情况。

图12-15中LM曲线的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陷阱区域。LM曲线的垂直区域称为古典区域。从图形上可以看到,当经济处于凯恩斯陷阱,财政政策会对均衡收入发挥完全的乘数效应。换句话说,由于LM曲线是水平的,挤出效应为零。可见在该区域财政政策可发挥最大作用,货币政策则没有效果。

图12-15 凯恩斯陷阱和古典情形

在LM曲线垂直的古典区域,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对均衡收入没有作用,只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动,这表明,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政府支出政策的扩张效应被完全挤出。或者说挤出效应最大。因此,在该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四、政策组合和选择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而抵消,就是说,两种政策的组合使用有机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图12-16所示。

图12-16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图12-16描述了两种政策配合使用的效果。假定经济起初的均衡为E1点,对应的收入Y1利率r1。政府增加支出的政策使IS曲线移至IS′,相应地利率升至r2,由于较高的利率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收入仅增至Y2。如果政府同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至LM′,那么经济将在E3点达到均衡;原来的利率水平不变,收入将增至Y3,就是说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将完全发挥。

一般来讲,财政政策可以直接作用于总需求,扩张效果迅速。但它的限制条件比较多,比如财政扩张意味着赤字的增加。西方各发达国家由于多年实行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日益积累了庞大的财政赤字,使财政政策的运用日益困难。再比如,财政政策的实施涉及各种具体方式: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减税、减少国际支出,减少福利政策支出等,这涉及各种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自然会受到种种限制。货币政策的运用一般比较灵活、方便,限制因素也少,但它是间接影响总需求,因此,其效果的发挥有一个时效问题。而且货币供给的增加也有个限度,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由于上述种种限制条件,现代西方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上,注重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即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贯穿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抑制衰退和促进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为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就产生一个政策选择问题。如财政政策能运用到什么程度?(因为有种种限制因素)货币政策能运用到什么程度,等等。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政府经常会遇到种种复杂情况下的政策选择,而IS-LM模型则为政府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分析工具。

图12-17中,假定现在的经济处在E1点的均衡,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社会存在较严重的失业。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必须实行扩张性政策将收入移至Y2的水平。从图12-17上看到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三种选择:一是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向右移动IS曲线至E2点;二是单独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曲线向右移至E3点;三是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同时配合使用,向右移动IS和LM曲线至E2和E3之间的某一点。这三种政策选择都可以使Y1移至Y2的水平,实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

图12-17 政策选择

具体讲,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一般都是投资大型的社会基础工程的建设,有一个时间周期,如我国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青藏高原铁路工程等,这样的工程一旦开工,就有8年、10年甚至更长的建设周期。在这个时期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亿元来保证工程的按期完工,就是说要不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这期间出现了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该怎么办呢?如果停工,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果继续投入和建设,会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工程继续进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以图12-17为例,假定政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至E2点;实现了充分就业的GDP均衡。但工程没有完工,还要继续投入和建设。就是说IS曲线要继续向右移动。如果IS曲线向右移动超过E2点,就会出现经济过热,超过的程度过大,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就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向左移动LM曲线,消除通货膨胀,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在E2点的上方,充分就业的GDP的虚线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均衡点。

再比如,政府长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积累庞大的财政赤字,为了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少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多使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还以图12-17为例,在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不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单独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曲线向右移至E3点。这样,在财政赤字不增加的情况下,仍然达到实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的目标。那么,在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目标,能不能使财政赤字减少呢?也是可以的。例如加大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力度,将LM曲线向右移至超过E3点,同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将IS曲线左移。这样,在E3点的下方,充分就业的GDP的虚线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均衡点。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既实现了充分就业的GDP均衡的目标,又使财政赤字减少。

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的情况,往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受到某种情况的限制。比如,以图12-17为例,如果政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至E2点;政府没有那么多投资项目,而且财政赤字压力也很大,只能向右移动IS曲线很小距离;这时,可以同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曲线向右移至充分就业的GDP的虚线上与IS曲线相交,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的GDP均衡的目标。

还以图12-17为例,如果将代表充分就业的GDP的垂直虚线向左移动至均衡点E1的左方,就是经济社会均衡收入水平超过了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情况,或者说是名义GDP超过了实际GDP水平的情况。这时,经济社会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要消除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必须实行紧缩性政策将收入移至Y2的水平。从图12-17看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同样有三种选择:一是单独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向左移动IS曲线至E2点;二是单独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将LM曲线向左移至E3点;三是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同时配合使用,向左移动IS和LM曲线至E2和E3之间的某一点。这三种政策选择都可以使Y1移至Y2的水平,消除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的GDP均衡。

当然,在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是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降低财政赤字水平、增加政府财政盈余的好机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缓解财政赤字压力。但是,财政政策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如果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还没有完工,政府就不能减少投资,或只能有限减少投资。这时,政府就只能单独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消除通货膨胀,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消除通货膨胀。

政策的选择和配合有各种情况。以上分析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等情况,还有两种政策配合使用的其他各种情况。理解和学会了IS-LM模型这个工具,就可以运用这个工具去分析各种情况下的政策组合和选择问题。

本章总结和提要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第二个总量抽象分析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比如,财政政策的效果必须扣除挤出效应才是它实际产生的作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效果也存在明显差距。此外,它为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分析选择工具。

思考题

1.仔细分析IS-LM模型建立的依据,思考它是一个抽象分析模型还是一个数量分析模型?

2.说明IS曲线的含义。

3.说明LM曲线的意义。

4. IS-LM模型的意义是什么?

5.什么是挤出效应?它是怎样发生的?

6.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