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创新模糊了可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的定义或含义,并使中央银行越来越难以观察、监测和分析。比如,由于货币乘数不稳定,即使控制住了基础货币也不一定能控制住货币总量;由于货币需求不稳定,即使货币供应量达到了中介指标也不一定能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创新使货币需求利率弹性下降,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力减弱,而创新所带来的储蓄和投资实际收益的提高,使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名义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力下降。

五、金融创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金融创新使所有可以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都偏离了中介目标的基本要求,即与中介目标所要求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的差距拉大了。现在,困扰人们的问题不仅是选择哪个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而且人们还要考虑所选变量是否更接近中介目标的标准。

(1)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测性。金融创新模糊了可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的定义或含义,并使中央银行越来越难以观察、监测和分析。其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使货币总量的定义混乱,一方面,货币形态的多样化使传统货币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货币变得难以把握;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使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以流动性强弱为标准的划分信用货币层次的方法难以清晰地划分货币与非货币的界限。尤其是电子货币的兴起,由于电子货币发行中的分散性,发行过程的连续性,加之电子货币使得货币与活期存款、定期储蓄、甚至证券买卖之间的资金转移能够迅速、便捷地进行,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各层次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中央银行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严格界定货量的定义和划分层次,但终因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降低了这种努力的效果。

(2)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金融创新使各种可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内生性越来越强,与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松散和不稳定。比如货币供应量指标,金融创新一方面增加了货币供应的主体,加大了货币乘数,并使之复杂多变,增强了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覆盖面缩小且作用降低,再贴现率的被动性增强,作用范围缩小,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大为削弱。再比如利率指标,金融创新使市场信息的传递十分灵敏充分,利率的决定更为复杂,内生性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所能影响的几种短期利率和名义利率在市场利率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下降,使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可控性也下降了。

(3)金融创新削弱了中介指标的相关性,使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的关系变得松散和不稳定。比如,由于货币乘数不稳定,即使控制住了基础货币也不一定能控制住货币总量;由于货币需求不稳定,即使货币供应量达到了中介指标也不一定能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创新使货币需求利率弹性下降,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力减弱,而创新所带来的储蓄和投资实际收益的提高,使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名义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力下降。这样,即使中央银行控制住了中介目标,也未必能实现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