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从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这一功能中衍生出来的,其本质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上的各类主体进行调控,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受到影子银行带来的私人货币供给影响,使得央行对金融机构处于债务地位,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从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这一功能中衍生出来的,其本质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上的各类主体进行调控,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无论采取哪种措施作用于市场主体进而影响其经济行为,都需要明确一点,即在任何市场主体都处于债务地位时,它们都需要依赖中央银行,而且在可以自由对比市场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依赖中央银行是最优方案。因此只有在中央银行始终保持债权地位时,才能在全社会货币信用的总量和价格上具有控制力,才能决定并影响利率或者货币量,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

中国人民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拥有绝对的债权地位,这直接决定了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是完全主导型的。从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统计季报来看,自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末,其一直处于净债权地位;此后,央行对政府则一直处于债务地位。理论上,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净债权是持有的国债加上对政府的贷款,然后扣除持有的政府存款和政府持有的央行票据。但实际上,由于法律明文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对政府贷款,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对政府的净债权计算中需要扣除该项。此外,由于央行票据的期限较短且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列明票据的持有主体,因此计算可简化为,我国央行对政府的净债权等于央行持有的国债扣除央行持有的政府存款。目前,我国的国债市场规模虽在不断增大,但整体有限,而财政收入的增加则更快,2013年达到了12.91万亿人民币的规模[1],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对政府处于债务地位。国债的买卖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手段,属于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央行从理论上来讲,需要持有大量的国债才能顺利对货币政策作出调整,也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债权地位,而中国人民银行目前的债务地位也说明我国货币政策还不足以对货币信用总量和价格进行灵活的控制。

接下来再从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考量。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为分水岭。危机前,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的债权人,而在之后则成为了债务人,表明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裕程度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再贴现及再贷款等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少,自身负债和自有资金越来越多。

当央行对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处于债权地位时,就可以通过利率对货币和信贷进行有效的信用创造调控,而处于债务地位时,货币政策工具等的运用就变得比较被动。因此,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受到影子银行带来的私人货币供给影响,使得央行对金融机构处于债务地位,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