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案6表明在90%的承保水平和50%的补贴时,农户投保比不投保更有利。这说明当承保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补贴率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更大。通过以上各种方案的比较,我们认为,各地区应当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来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我们认为补贴率不宜太高,以免刺激农户的生产行为,从而导致农产品总量增加过多,对农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6.3.2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本书对六种方案下投保与未投保情况下的农民收入均值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检验:

原假设H0:投保与未投保情况下农民收入无差异;

备择假设H1:投保与未投保情况下农民收入有差异。

用上述六种方案的计算结果代入农户收入方程进行检验的结果列在表6-20中。

表6-20 t-检验:不同方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img185

注:**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

在5%显著性水平下,方案1和方案6对投保和未投保对农民的收入有显著影响:方案1表明在50%的承保水平和30%的补贴时,农户不投保反而比投保的预期收入多,说明过低的承保水平和补贴不足以刺激农户购买保险。方案2证明,与补贴率相比较,承保水平的提高对农户的吸引力可能更大。方案6表明在90%的承保水平和50%的补贴时,农户投保比不投保更有利。方案5则说明,同样的承保水平但补贴率只有30%时,两者收入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当承保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补贴率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更大。方案3和方案4的投保和未投保收入均无明显差异,但方案4和方案5的t值符号为负,说明尽管统计检验不明显,但投保已经能给农户带来稍高一些的收入。

通过以上各种方案的比较,我们认为,各地区应当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来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可适当降低保障水平,但是如果保障水平过低,比如只有50%,农业保险可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通常而言,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应该区别于农业救灾体系,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因此,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为农户提供较高的保障水平。当然,补贴率的高低也影响农户的保险参与率。我们认为补贴率不宜太高,以免刺激农户的生产行为,从而导致农产品总量增加过多,对农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总之,各地区在实际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时,可结合本地区种植业生产比较优势、本地区种植业生产风险分区、[10]农民收入中务农收入比重及各县作物单产与本地区作物单产的相关程度,选择重点优势农产品予以补贴和支持。

【注释】

[1]历史数据模拟法是以历史可以在未来重复自身为假设前提,但它对所选样本期间比较敏感。

[2]保障水平的选择基于由低到高的投保数量,反映农险对农户提供的不同程度的保障能力,50%是救灾保障水平,后两者70%及90%是较高层次的保障水平。

[3]政府补贴率30%和50%的选择,是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我国财政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而定,这里只考虑纯费率补贴,没有涉及管理经营费用补贴。

[4]见本书第4章研究。

[5]稻谷为粳稻、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四种稻谷平均价格;麻类为熟红麻、竺麻两种麻类平均价格;柑橘为柑和橘平均价格;茶叶为绿毛茶平均价格;烟叶为晾晒烟和烤烟两种烟叶平均价格。

[6]播种面积单位为1000ha、单产单位为kg/ha、价格单位为元/kg,均为2000年数据。

[7]各地财政总支出合计数来自《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8]管理经营费用补贴以保费的20%计算。

[9]按照保障水平70%,农作物保险费率5%,补贴50%;奶牛保险费率6%,补贴25%,经营管理费全部补贴,承保面按50%计算。

[10]详见第4章研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