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农业发展问题、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就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农业发展问题、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就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下大工夫,花大力气,从平凉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适应市场抓调整,突出特色抓调整。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农产品,特别要集中力量把“平凉金果”、“平凉红牛”、草业、洋芋、胡萝卜等特色产品做优、做强、做大;加快巨型畜牧业基地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要立足当地实际,强化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培育和开发新的产业平台和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产品群,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就要加快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广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拓宽科技应用领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广果实套袋、节水灌溉、地膜栽培、规范化饲养等适用技术,引进推广高产高效优质农畜品种,使平凉种植业优质品覆盖率达到90%,优质畜禽品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民综合技能培训,组织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和“农民信息之家”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农业标准化实施规划,根据农产品的市场目标定位,分层次、分行业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引导和组织农民按照农业标准组织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

调整经济结构,就要狠抓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项目发展观,深刻认识“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发展要求,积极争资金、上项目,依托项目支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在多方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多渠道、多形式投资项目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陇东旱塬节水农业示范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扩建、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改造、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区、陇原果袋厂建设,以及退耕还林、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农业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增长带动效应。

调整经济结构,就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把劳务输出当作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建立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制,制定劳务输出规划,变劳动力“包袱”为劳动力“财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强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设,在重点城市设立劳务输出联络办事机构,疏通劳务输出渠道,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劳务市场需求信息,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与用工单位的市场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打造平凉劳务品牌,树立平凉劳务诚信文明、吃苦耐劳、勤恳敬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启动“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农业、劳动、建设、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着力解决好工资拖欠、权益保障和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保护和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