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白银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年白银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10年白银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创十年来最快。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肉类总产量7.8万吨,增长8.58%;禽蛋产量1.52万吨,增长4.15%;牛奶产量2.19万吨,增长34.88%。水产品产量1810吨。白银市乡镇兽医站、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靖远县旱作农业、平川区节水示范项目竣工。

一、2010年白银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创十年来最快。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2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2亿元,增长10.1%。

经济结构进一步巩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39﹕55.26﹕32.35调整为12.1﹕54.99﹕32.9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5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445.56万亩,比上年增长3.17%。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59.94万亩,增长5.87%。粮食总产量达到66.72万吨,增长9.83%,其中,秋粮产量达到48.58万吨,增长13.16%。

特色支柱产业较快增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115.7万亩、推广新品种160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4.36万亩,全年蔬菜产量116.62万吨。其中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4.84万亩、产量90万吨;完成洋芋种植面积96.18万亩,产量13.87万吨。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完成造林作业面积9.7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6.62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07.34万亩,新增枸杞、红枣、文冠果经济林基地6.62万亩。当年苗木产量4274.8万株,本年出售树苗2728万株。完成城郊大环境绿化7000亩,义务植树499万株。

草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建养殖小区50个,年末牛存栏7.04万只;猪存栏59.61万头,羊存栏165.7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83%、9.08%、8.53%;年末鸡存栏462.14万只,增长4.17%。猪、牛出栏分别达到66.54万头、3.86万头,增长8.37%、9.66%;羊出栏120.64万只,增长9.45%。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肉类总产量7.8万吨,增长8.58%;禽蛋产量1.52万吨,增长4.15%;牛奶产量2.19万吨,增长34.88%。水产品产量1810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景泰英武水库及输水渠工程开工建设,工农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靖会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白银市乡镇兽医站、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靖远县旱作农业、平川区节水示范项目竣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开发整理土地2.9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5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8000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24万座。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5.28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7.77万千瓦;水窖41.42万眼;水平梯田200.07万亩,其中本年新增13.05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47103台,联合收获机130台,农用水泵8238台,排灌溉动力机械11488台,农用载重汽车4202辆,农用运输车65457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4.92万吨;农村用电量3.93亿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25万亩,当年新增3.14万亩;机械铺膜面积102万亩。

2.工业经济产销两旺,主导产业支撑有力

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8.31亿元,增长22.3%,增幅高出上年6.8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6.6个百分点。

地方工业加快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3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6%;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63.19亿元,增长20.22%;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8.19亿元,增长34.38%。

主导产业发展强劲。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8%;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21.07%;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16.68%;化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17.76%。这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6.1%。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284.83万吨,增长15.3%;发电量131.52亿千瓦时,增长17.7%,其中火电增长14.4%,水电增长7.6%;十种有色金属45.21万吨,增长19.5%,其中铜增长79.5%,铅增长22.6%,铝增长5.3%,锌增长13.3%;水泥340.89万吨,增长39.8%;烧碱9.94万吨,增长75.7%。

产销衔接良好。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6.47%,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的提高,有效平衡了企业的产销衔接,加快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3.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税收贡献日益增强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821万人,客运周转量15332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900万吨,货运周转量850105万吨公里,邮电通讯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2.4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速较快。服务业税收收入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3%,高于税收总量增速19.38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9.85%,比上年提高4.02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拉动有力,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呈现

1.有效投入持续增加,投资较快增长

投资增幅稳步上升。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55亿元,增长28.4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27亿元,增长109.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0.39亿元,增长17.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45亿元,增长45.19%。全市共有735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新开工448个;竣工项目398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148.03亿元。

地方投资较快增长。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68.75亿元,增长1.74%;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120.36亿元,增长58.32%。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全市投资额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429个,计划总投资481亿元,完成投资160.86亿元。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68个,计划投资340亿元,完成投资85.43亿元。

商品房销售持续升温。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89%。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5.27万平方米,增长32.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1.37万平方米,增长31.35%。商品房销售额17.13亿元,增长61.6%。

2.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内需拉动不断增强

市场供给充足,加上节日等效应刺激,消费增速持续攀升。201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5%。一是城镇零售额增长较快。城镇零售额71.12亿元,增长19.84%;乡村零售额14.85亿元,增长16.52%。二是住宿餐饮业、零售业保持较快增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36亿元,增长10.06%;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5.11亿元,增长19.86%;住宿和餐饮业13.5亿元,增长21.82%。三是热点商品持续旺销,消费水平进一步升级。汽车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均保持了较快增幅。四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11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

3.对外经贸日趋繁荣,出口额稳步提高

抓住后危机时代的有利商机,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先进设备、原料的进口,有效增加对外经贸。全年进出口总额45302万美元,增长28.34%。其中:出口7976万美元,增长59.17%;进口37326万美元,增长23.24%。

(三)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1.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受区域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效益向好影响,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全市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33.81亿元,增长20.69%,增幅比上年提高19.9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增长19.32%,增幅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增值税2.07亿元,营业税2.76亿元,分别增长10.95%和31.95%。

财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预算支出72.15亿元,增长22.34%。事关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住房保障支出、就业补助、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及国防支出力度较大,分别增长1.04倍、34.66%、43.9%、24.26%、16.16%、13.34%、12.89%和39.26%。

2.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9.1亿元,比上年增长49.76%;实现利润总额14.36亿元,增长95.61%。在规模以上192户企业中,亏损企业44户,减少8户;亏损企业亏损额3.82亿元。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13元,比上年增长8.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28元,增长10.51%。其中,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食品、衣着支出增长较快,增长52.29%、13.06%、7.73%和28.11%;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支出分别下降17.26%、7.9%和6.3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比上年增长13.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6元,增长13.19%。其中,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及通讯等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3.52%、25.63%、18.51%和18.75%。

4.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继续好转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2010年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6.68亿元,全市私营企业净增加383户,个体工商户净增加2171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32%,比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数稳步上升,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02万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7万人,增长1.77%,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1665人,实现带动就业5546人;输转劳务28.62万人,创劳务收入25.7亿元。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低保政策,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67元提高到184元,月人均补差由105元提高到11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728元提高到不低于850元,月人均补差由50.6元提高到65元,共为9.38万户30.3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7亿元。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34万元,救助912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832万元。开工棚户区30个片区、19976套112.51万平方米,建成9031套63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5976套;改造农村危房8000户。

(四)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1.金融机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1.65亿元,增长15.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6.64亿元,增长34.3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8.85亿元,增长38.52%;中长期贷款75.89亿元,增长32.38%。

2.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重点污染源治理进一步加强,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5号炉脱硫工程、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2号炉脱硫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加快,平川、靖远、会宁污水处理厂加紧建设,景泰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环保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违法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单位GDP能耗和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