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错位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

实施错位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 实施错位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关键是要研究好“比较”和“错位”这两个课题。苏州依然坚持走错位发展之路,依托上海“四大中心”的定位,苏州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

§3.1 实施错位发展,突出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关键是要研究好“比较”和“错位”这两个课题。“比较”就是通过对比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和发展思路,这些前面已经进行分析。现在,我们重点来探讨“错位”的含义,这里的“错位”并不是狭义的指别人发展什么,德城区就不发展了,而是要抓住德城区独有的发展特色,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把德城区放到更大的经济体系中去思考,更大的经济区域中去定位,更大的产业链中去谋划,更大的范围内去配置资源,最终实现在周边优势更突出、方向更鲜明、成效更显著的目标。举个例子,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建成我国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周围的城市,不论是苏州,还是杭州,有谁胆敢与上海同样的定位进行发展,无异于以卵击石,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对这一点,苏州人就表现得非常精明,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便明智地选择了错位发展,避其锋芒:凭借地处长三角、背靠大上海的地缘优势,走乡镇企业发展之路。世纪之交,他们依托浦东开发,坚持错位求融合,以甘当配角的“头脑”和姿态融入上海开放浪潮,大搞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结果大有超越“主角”之势,令浦东开发新区始料未及。昆山过去是苏州最贫穷、落后的县市,被俗称为“小六子”,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根据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提出了“东依上海、西依三线、内联乡村”的战略口号,走错位发展之路,在苏州率先完成了农业向工业的转轨。加之后来的向外开拓之路、结构调整之路和小康建设之路,昆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与上海的广领域、深层次对接。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实行“错位发展”战略,苏州和昆山才成为中国大陆后来居上的成功典范,2008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位居北京、上海、天津、深圳之后,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68.9亿元,超过天津市和广州市,名列全国第四。而小小的县级市—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2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10元,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连续多年蝉联第一。特别是昆山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现了“昆山加工”向“昆山制造”和“昆山创造”的质变。

虽然现如今苏州和昆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他们敢与上海同等定位,争抢“四大中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苏州依然坚持走错位发展之路,依托上海“四大中心”的定位,苏州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昆山则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在花桥建立“商务卫星城”,打造“世界办公室”。

与苏州、昆山针对上海的战略选择同理,目前,面对周围各县市工业发展的咄咄逼人态势,由于受到土地、环保等种种限制,德城区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去和他们竞争。但前文我们已经分析,与周边地区比较,德城有德城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走错位发展之路,发展周边地区没有发展或相对弱势的产业,也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德城区应利用自己在各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发现以商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增强对周边地市尤其是河北临近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周围城市的“包围”中实现“突围”,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军人物,并依托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鲁西北、冀东南的区域中心。

图17 苏州、昆山接受上海辐射图(62)

因此,德城区要想率先发展,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向北承接天津滨海新区辐射,向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推动区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互补共享,构建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联的发展新格局,实现以外补内,借力发展。在此基础上,变区位节点优势为经济增长极优势,集中一切资源和要素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实现产业、人才、资源、物流等各个方面的互动融合。最终,围绕区域内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积极主动地与这些区域城市协调实施相互间的产品准入、检验许可、资质认同等市场准入措施,逐步使德城成为京、津、济等大城市产业扩张的“延伸点”、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农副产品的“供应站”、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德城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与外省接壤的中心城区,沿线有6个县市区、两个开发区,边界长度300多公里,市区消费的40%来自省外,发挥邻边效应、发展服务业、打造区域高地的优势十分突出。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生产要素的流向往往决定一个城市中心地位的强弱。你不辐射别人,别人就辐射你;你形不成高地,别人就会成为高地。因此,急需解放思想,树立重商、亲商观念,拓宽经济发展思路,把服务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来抓,特别要注重对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聚集国内外服务业资源,吸纳商机,提升人气,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服务产业,并全面推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此带动各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鲁西北、冀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3.1.1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

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笔者认为德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定位应该是:紧紧围绕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服务中心和商贸名城的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南融北接”和“提升现代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休闲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吸纳国内、国际两种商贸资源,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促进就业、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商品市场、物流和购物休闲型服务为突破口,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服务”格局,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配套服务网络系统,打造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服务中心。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优势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3.1.2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从近年来德城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大的动作、新的亮点较少,更为突出的是,没有一个好的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不明确、布局不合理、比重不高、层次偏低、辐射力不强等问题逐步显露,亟需科学、完善、长远的发展规划引领服务业发展。基于此,应尽快按照“规划定位、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充分借鉴专家学者意见和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德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2005~2015年》,编制《德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功能定位上,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财源支柱、民生课题,着力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商贸名城、文化中心、科教高地、旅游节点,面向周边、覆盖京津、辐射全国的区域物流枢纽,国家重要的仓储基地。在发展目标上,主要实现“一一三三”目标,即一个率先: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在全市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个翻番:到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三个确保: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集贸成交额年均增长10%。三个突破:到2013年,确保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突破60%,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突破70%,服务业吸纳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突破70%。在空间布局上,南北连接线之间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黄河涯镇依托万亩桃园、馨秋种苗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二屯镇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物流、市场。围绕这一布局,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构筑主城区“一轴、三区、六园、五大市场”格局,即:沿着金三角商业中心、阳光花园购物中心、德百、酒店商城、银座商城大学路店等组成的湖滨大道商贸轴;规划建设天衢商贸物流区、东方红品牌连锁经营商业区、环新湖休闲购物及IT电子商务区“三区”;保税、粮油、铁路、钢材、木材、农产品物流园“六园”;高档家居装饰材料市场、轻工产品市场、鲁北建材城、五金机电管材市场、农资产品市场“五大市场”。

img46

图18 德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图(63)

§3.1.3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3.1.3.1现代物流业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得益于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支持,德城区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在山东省物流业发展中的枢纽作用也愈发明显。根据德州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实现物流配送额174亿元,增长32%,对服务业的发展贡献较大,这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以德城区为主的中心城区。但从德城区物流业现状看,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物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规模小,水平低,而且服务项目有限,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远未形成,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

图19 鲁中物流区域图(64)

(1)明确战略目标,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据德城区区位、交通优势和基础条件,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彻底改变交通、商业、物资、外贸、生产等部门各自为政搞物流中心的状况,合理利用、开发现有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充分发挥辐射周边的龙头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提倡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大型第二方物流企业,“将具有物流基础设施与开发能力、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探索物流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资源产出效益”。(65)“把德城建成山东物流区域四大枢纽之一和连接华北、东北、西北的重要物流中心,叫响‘物流德城’品牌,打造名副其实的‘南融北接、东引西联’物流基地。”(66)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抓住当前世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外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加快改造德城区现有的物流设施、装备,大力推进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积极进行物流配送中心技术改造,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务流程,尽快提高德城区物流现代化水平。

(3)构建物流信息系统产业,形成服务标准。组织强有力的科研队伍进行技术攻关,加强物流信息商品化、数据库化、代码化的研究,加强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的研究,加强物流信息传递标准化的研究,加强物流信息存储系列化、规范化的研究,尽快形成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

(4)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国际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化物流服务组织,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利用物流信息和网络化服务手段,树立德城这个物流服务精品名牌意识和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强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发展,形成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服务组织系统。

(5)强化统筹规划,优化物流发展布局。德城区主要发展城南新华农产品物流园和城北天衢综合物流园。城南农产品物流园,主要依托七西农资、鑫融果品、金茂源、黄河涯万亩桃园,建设发展农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城北天衢综合物流园,重点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园和内陆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公铁联运物流园位于京沪铁路和104国道以东、大学路以北、解放北路和湖滨北路以西、晓礼路以南区域;内陆无水港保税物流园位于学院东路以东、岔河以西、果园路以北、北连接线以南区域。依托以上两块区域,发展现代工业品物流,形成以粮食、化肥、棉花等大宗商品为主的铁路货运专业物流及运达物流园等综合物流、保税、仓储于一体的大型保税物流园区。

同时,以城南新华物流园和城北天衢综合物流园为依托,规划建设天衢保税物流、中央棉花储备库、京铁物流、木材物流、钢铁物流、晶峰物流、解放南大道物流、金茂源物流、新华物流等物流项目,支持运达、瑞兴等骨干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转型、整合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做大做强。推动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互动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和剥离,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加快现有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企业的资源整合、服务延伸、功能整合,努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大中型企业,实施粮食、煤炭、木材等大宗产品物流工程,引进培植第三方物流。

图20 德城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图(67)

加快内外贸市场对接,吸引跨国公司在德城设立商品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扶植中央空调、太阳能等工业品加工基地,争取尽快使德城产品进入跨国商业集团的国际采购网络,逐步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和物流网络体系,使更多的德城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分销网络,提高德城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借助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即将入驻的机会,支持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在德城建立国际采购物流网络体系,引进国内外的商品,并发展总代理和总经销,构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塑造城市大商业氛围。

§3.1.3.2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郊游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结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为德城区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图21 德城区主要楼宇布点规划图(68)

目前,德城区还没有高档的专业写字楼,与建设区域中心的商务功能极不适应,也造成了吸引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营销中心的软肋。从德城区目前规模、发展前景和需求看,近几年至少要建设五栋左右的高档写字楼。目前,金紫荆服务业大厦、帝景苑综合商务楼等已基本竣工,丽晶大厦、银座购物广场商务楼等也已启动建设,将来还要在城区中、北部科学选址,再谋划几栋写字楼项目。在此基础上,加大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周边地市的工业企业设立办事机构。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评估调查、咨询、规划、策划、设计、代理、担保等中介与咨询服务业,降低开办中介服务门槛,支持中介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中介市场的公平竞争,树立德城中介服务的品牌,提高中介服务公信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金融及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和商业信用服务体系,以及发展银行、保险、典当、担保、证券等金融机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积极筹集资金支持生产和建设。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积极支持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

§3.1.3.3金融服务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德州市特别是德城区对金融业的发展高度关注,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为驻德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和支持。近年来,金融业得到了长足进步,2008年全市的金融业增加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82%;德城区的金融业增加值5.81亿元,占全市的34%。

德城区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一览表(69)

下一步德城区金融业的发展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快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强对金融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区金融办的作用,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制定加快发展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建立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同时,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着力提升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加快健全金融中介服务,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高效融合。

(2)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落户德城。特别是要借助金融行业向外资开放的机遇,尽快研究出台吸引和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入驻。

(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部门、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分别制定强有力的防范和监控措施,建立起协调运转的工作、预警和监控机制,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高效运行。

(4)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依托市、区金融办,通过举办政银企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等专题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由政府设立风险投资等引导性资金,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5)构建区域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借助国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大力推动银行业发展,扶持地方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吸引中资、外资银行到德城设立分支机构。“在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发展期货经营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壮大基金市场,丰富德州金融业的内容,提高水平和层次。”(70)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和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的引导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资本“洼地”。

(6)大力发展保险业。不断加快保险业的改革,提高服务水准,扩大保险规模。扶持保险机构的发展壮大,推动保险市场建设,提升保险市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另外,选准突破口,突出保险业务发展重点,尽快提高保险市场总体容量和发展层次。

§3.1.3.4科技服务业

通过近年的发展,德城工业基础成长较好,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德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科技服务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润滑剂”,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德城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比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较为成熟,中介活动成效非常显著。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例,2008年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农业推广机构34个,为“三农”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针对德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应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找准努力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度。科技基础平台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它面向企业、大专院所和公民个人,实现了现代高新技术与高级人才的充分融合,可以网络化、规模化、规范化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加快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首先应解决总体框架的构建、布局、重点及目标、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其次,要出台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平台建设的良好环境。第三,各级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2)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机制”,原则地说,就是在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中,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在市场作用下,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行自由选择,实现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机制。一是搭建“合作平台”。目前大学与企业研发“两张皮”的重要原因是两者之间缺乏“合作平台”,而这个“平台”应是多种多样、因事而宜的,“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诸如共同研究、项目委托、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在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形成高效的合作平台,增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互动效应,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开发合作。”(71)二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扩散效应”。从硅谷和我国一些科技园区成功的经验中可以发现,依托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技术服务,通过与市场的对接,科研院所的“扩散效应”为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泉,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大量吸引院校流出的人才,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现有的科技园区和大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是培植创新型中小企业群落的有效途径。

(3)提高政府政策引导能力。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包括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策。首先,对于通用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等重大工程,政府可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并承担主要风险;对于应用和实验发展技术研究,要引导企业投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的研究开发投入机制。其次,还需要下大力气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提倡企业之间建立创新同盟,实现资源互享,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通过宣传、教育和宏观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4)建立有效的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一是政府分担创新风险。对某些公共利益大于用户自身利益的创新产品(如节能、环保),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在涉及国家安全、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某些重要领域(如军工、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性公共技术平台等),应提供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特别是政府订货等,必须以政府资源分担部分创新风险。二是市场分担创新风险。可以采取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办法,由风险投资机构自主决策投资项目,承担项目风险,并在成功与失败的项目中发挥均衡风险的作用。三是技术分散风险。采用现代服务业技术手段分散创新风险。如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技术市场、二板市场、政府采购等市场工具;有限合伙制、关闭破产等制度安排;科技中介机构、科技园区、创新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服务体系;对共用技术的政府投资、对有公益效果的创新提供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5)积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产学研的纽带,是联结科技和经济的桥梁。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机构,将众企业和诸多大学、研发机构联系起来,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网络,这也是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6)建立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科技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符合科技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二是改进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侵权者的成本,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的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三是积极支持专利代理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工作的方案制订、成果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申请,到技术转让或入股等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等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四是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人才流动加以规范,加强对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的保护,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

§3.1.3.5文化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优势教育、优质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选择生活居住地的首要标准。拥有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德城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区域中心,必须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打造亮点,形成制高点,切实增强吸引力。

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体现的是文化实力的竞争,区域间的对抗拼到底就是拼文化。新时期,文化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社会事业属性的同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朝阳产业,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结构调整的形势任务下,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并使之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德城区地处齐鲁与燕赵文化交界处,境内的运河文化、大禹文化、汉唐文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做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使德州成为区域乃至具有更加广泛影响力的现代化文化名城。

(1)提升文化引领能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强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按照区有图书馆、文化馆,镇(街)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的要求,建成设施配套、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镇街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争取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达到省二级馆以上标准;镇(街)综合文化站不小于500平方米,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能够开展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科技推广、影视观赏、文化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活动;村(社区)建设文化大院或1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室,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引导各级政府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建设,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逐步改善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基本业务经费,从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发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事业,逐步增加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6册,建设以区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文化信息数字化服务集群。“健全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展陈机制,增加馆藏品数量,改善馆藏品的保存条件,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增强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72)强化美术馆的美术创作、展示、交流和美术品收藏功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创造良好服务环境。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加大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根据德城实际,应重点扶持京剧、杂技、陶艺等传统文化产业,放大“中国京剧城”“中国黑陶城”品牌效应,积极争创“中国杂技城”,并切实扩大杂技人才培养规模,使专业杂技尽快恢复到全国第一水平,成为全国杂技人才培训基地。重点扶植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重点打造扶植达到国家水准的特色节目。对于普通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其走向市场,创作演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增加演出场次,活跃演出市场。“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开通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艺术)馆等,推动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效能。”(73)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为主导,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加强村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参加“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和“山东省优秀文化广场”评选活动。到“十一五”末,全区经常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总人口的35%左右;有10个左右社会文化活动进入省、市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项目。实施国民艺术教育推进工程,广泛开展城乡社会艺术教育,有序推进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

(3)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不仅展示软实力,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是连接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应该结合德城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空间布局,逐步规划建设城市文化带。①运河文化带。做好古运河德州段的生态资源保护,保持自然原始状态。在此基础上,将城区东风路至青年路段建成古运河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码头晨曲、运河夕照、渔舟唱晚、古河新韵等景区。加大运河两岸历史遗迹、历代名人、古代诗词、民间传说的研究与开发,搞好苏禄王御园的扩建改造,在原址复建董子读书台,形成以“三点一线(遗址公园、苏禄王御园、董子读书台,古运河沿线)”为主框架的运河文化空间布局,使运河成为怀古旅游、人文研究、历史教育的文化长廊。②水文化带。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依托城区及周边的丰富的水资源,搞好新湖风景区、锦秀川风景区、长河公园、沙河苑风景区等城区内的水景观风景区的综合开发,并延伸至大雁岛温泉城和仙人湖、得月湖,形成以“河、湖、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格局,加大对“水文化”的包装、宣传、推介,打造集观赏、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带。③休闲文化带。依托旅游景区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继续包装改造提升苏禄王御园,建设文体中心、天河文化一条街,打造集“听曲、看戏,赏美景、吃美食,感受宗教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带。同时,抓好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宣传推介,培育和造就一批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发挥“中国围棋城”“中国京剧城”等优势,积极发展表演、比赛、培训等文化体育娱乐业。整合各艺术团体资源,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以行政推动和市场调节为手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造条件推动广电、报业和印刷发行等新闻媒体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4)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改造和发展民族传统节庆的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鼓励、支持和规范富有德城特色的新兴的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重视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七一建党、八一建军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在全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课,中学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新闻传媒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图书馆和文化研究、传播机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技艺的推介、演示和讲授。在社会教育中,大力推行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3.1.3.6教育产业

教育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虽然我们还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但是到2020年,中国将要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或者说成为一个中等或者是高收入的国家。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现在我们的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年,大大落后于世界的水平。预测到2020年,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2年,可以说,鲁西北、冀东南区域的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就看我们如何争取。此外,在工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农民将要在城市就业,下岗的工人也需要有重新就业的训练。要达到2020年目标,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正常的教育增长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所以一定要加强现代教育体系,也就是说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便给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这也是对教育的挑战。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按照80~100万人口城市规模,逐步完善配套学前、小学、中学,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学校布局,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在入学压力较大的德兴北路、陈公、南龙花园等区域就近新建标准化的中小学校,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城区内全覆盖,让所有的孩子有学上、少花钱。在学院东路以东区域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和一处大型寄宿制中学,将黄河涯、二屯两镇中学生逐步迁到城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消费和房地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加强校长和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考察、研讨等方式,更新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采取专题讲座、业务考试、教学比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全力培育、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提升教学质量和中高考升学率。力争引进、培育20名全国全省知名校长,100名全国全省知名教师。引导、支持中小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开展特色办学,尽快培育一批在周围叫得响的名校,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按区直幼儿园、实验小学、九中和五中标准,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知名度高的幼儿园10所、小学10所、中学5所,即“115工程”,使德城成为名声在外的区域性义务教育名城。

三是借鉴全国先进教育地区经验,推进教育模式改革,赶超全省教育发达地区,打造“董子故里”教育名城品牌。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使周边更多的学子主动来德城上学,更多的家长来德城购房、消费,促使教育消费成为服务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2 德城区现有学校布局图(含高中、大学、职业学院等)(74)

§3.1.3.7医疗卫生产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德城区各类医疗机构接诊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市立医院都进行了扩建,基本达到了辐射周边的规模。开发医疗卫生的现代服务业功能不仅具备必须的硬件条件,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充分发挥德城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软硬件优势,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在继续加强现有人民医院、市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切实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技术水平的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诊疗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并不惜重金聘请知名医学专家,千方百计打造一批特色专科,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推进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室建设,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标准,推进建设城区医院与河北周边县市搭建新农合医疗“直通车”。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最大限度地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就诊。另外,可将个别有条件的公立医院转制为股份制医院。引入部分社会资本,利用公立医院现有的品牌、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盘活公立医院的资源,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优质卫生医疗资源需求。

§3.1.3.8其他新兴服务业

(1)社区服务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社区管理的新经验,探索建立新型社区建设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商业小区创建活动。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运用科学机制,促进城区内各类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社区管理。“建立完善集信息、通讯、服务于一体,涵盖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个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健全社区服务项目体系和街道社区中心,做好社区福利与公益、教育、文化、科普、法律、援助、退休人员与外来人员管理、保洁、绿化、治安等服务。”(75)健全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夕阳红”等社会事业,以及便民利民的信息、家政、中介等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不断促进家政服务标准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投入,加强卫生机构建设,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所有的城区居委会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集团化、网络化,提倡和鼓励社区资源共享,创造服务周到、舒适便捷的社区环境,降低社区服务成本,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把德城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居住服务业。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机遇,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当前,德城正在大规模进行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应以此为契机,加大集约开发、连片开发力度,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小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层住宅,积极鼓励发展绿色住宅。加强房地产业及物业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养3~4家有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商。

(3)中介服务业。规范提高律师、公证、会计、审计、工程与管理咨询、科技咨询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劳务、人才、法律服务、信用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推广代理、代办、拍卖等高层中介服务方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决策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引导中介机构独立、依法、客观执业,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4)旅游服务业。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鼓励社会参与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景区交通、食宿、娱乐等条件,提升旅游景区的档次水平。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名牌旅游景点,使德城成为重要过境旅游点。抓好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精心打造南洋风情园、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金荷园、城市森林公园、沙王河公园、人民公园、植物园等城市“明珠”。培植和引进知名旅游企业和集团,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深度开发。深入挖掘苏禄王御园、董子读书台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发展历史文化游。(76)

img53

图23 德城区主要景点分布图(77)

§3.1.4传统服务业发展重点

近些年来,德城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有诸多不足,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还是以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服务业优势产业、核心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竞争优势不强。因此,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更应把当前占主要部门的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科学规划,提档升级,多培养几个优势产业、核心企业,打造自己的服务业品牌。

§3.1.4.1专业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聚,德城区专业批发市场基本渡过了量的扩张期,进入质的提高期。但是,缺乏在周边叫得响的大规模专业批发市场群的现实始终没有扭转。今后,必须要调整现有批发市场布局,改造传统交易模式,严格控制初级市场的建设。“对发展空间大、产业依托性强、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批发市场,如中央空调配件、纺织品、钢材市场、木材市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花卉市场等,应进一步做大做强。”(78)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创新交易方式,使传统市场向连锁经营、展览展示、购销代理、商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的新型市场转变。并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推动原有批发市场向远郊转移,新规划建设的批发市场也要尽可能的设在远郊。中心市区内的农贸市场要逐步进行“农贸市场改建超市”。

本着“有利于建设,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服务,更快、更好地建设商贸型城市”的原则,将市场建设总体规划布局确定为城中区(即新河路以北、大学路以南)、北郊区(即大学路以北、长庄路以南区域和104国道以西、驸马营村以南区域)、南郊区(新河路以南、南连接线以北)。

一是整合完善城中区。充分发挥市中区地处黄金地段的优势,以现有市场为基础,结合城区改造,加大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和协作经营力度,逐步调整布局,完善设施,提升档次,努力形成三大商业聚集区。

(1)天衢商贸物流区。以肖何国际休闲广场、银座商城大学路店、植物园等为核心,发展休闲购物中心;以沿京沪铁路、104国道建设公铁联合物流园,紧邻北连接线和岔河建设内陆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形成区域性公路、铁路货运物流基地。

(2)东方红知名品牌连锁经营高档商业区。包括银座商城、城隍庙商城和迎宾路以东、解放路以西、三八路以南、东方红路以北的东方红市场区,新建银座商城、火车站商城等商业项目,重点发展精品零售、知名品牌连锁经营、高档写字楼及大型购物广场。其中东方红市场区域占地133亩,是老商业区,将原批发市场全部外迁,改造成具有地标特色的德州中央商务区(CBD)。

(3)环新湖休闲购物及IT电子商务区。发展提高百货大楼、白天鹅商城、新华大厦、金紫荆服务业大厦,新建观湖城商贸区、大酒店商城、阳光花园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项目,发展为休闲观光、旅游购物、IT电子商务聚集区。

二是突出发展南郊区。按照“膨胀规模、突出特色、贸工联动”的原则,在城南近郊区,依托纵横交错的铁路专用线、密集的货场、于官屯火车站以及105国道和101省道等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建材、果品、农资、装饰材料、中央空调配件等专业市场。五金机电管材市场,位于新华物流园内双一路以北、前魏村以南、联兴路以东、华润路以西,依托天河中央空调配件城,将城区南部的五金、机电、管材市场及经营业户全部搬迁至此,重点发展中央空调配件、玻璃钢制品、五金机电、水暖管件等相关业务。农资产品市场。位于运河大道以东、三干渠以南、南连接线以北,主要依托七西农资、鑫融果品市场,重点发展农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在南出入口105国道、101省道交叉口南侧建设集停车、修车、洗车、加油、商业、食宿等于一体的大型服务区。

img54

图24 天衢商贸物流区示意图(79)

图25 东方红知名品牌连锁经营高档商业区示意图(80)

三是开发建设北郊区。将该区域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至高速公路北连接线以北区域,腾出空间着力提升商贸服务业,重点建设建材市场和轻工产品加工、仓储式批发市场。高档家居装饰材料市场,位于大学路以北,主要依托好宜居装饰材料城,结合芦家大院改造、太平洋市场和富民基地开发,重点发展高档家居、装饰材料、节能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轻工产品专业市场,位于学院东路以东、南至七里庄、北至东西长庄,重点发展以服装、布匹、鞋帽、小商品为主的日常消费品专业批发市场。鲁北建材城,规划区域为京沪铁路以东、湖滨北路以西、北连接线以北、晓礼路以南,逐步将城南钢材市场、木材市场、石材市场、沙石料市场和天衢工业园内的鲁北钢材市场全部迁入,集中经营,膨胀规模,打造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建材市场。同时,在后园桥、后园村以北建设集停车、修车、洗车、加油、商业、食宿于一体大型服务区,吸引过路车辆停车消费。

img56

图26 环新湖休闲购物及IT电子商务区示意图(81)

§3.1.4.2高档餐饮业

图27 德城区南部市场发展规划图(82)

德城区餐饮业发展在周边相对比较突出,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市特别是河北吴桥、景县、故城等地居民前来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高,餐饮消费特别是中高档、特色消费必将持续繁荣。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和基础优势,按照《酒店酒营,家分等定级规定》和《星级餐馆标准》,引导餐饮企业经营上规模、服务上水平。一方面,下大气力扶持、引进、培育一批高档星级宾馆酒店,新建海外、波司登两家五星级酒店,提高各类宴会、会务接待能力,满足周边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对美丽华大酒店、贵都大酒店、德州大酒店等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餐饮企业,引导其走标准化发展的路子,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连锁经营,特别是抓好美丽华大酒店五星级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强其市场辐射力。有组织地开展名菜名店评比活动,不断推出一批名菜、名店,并通过宣传,切实提高餐饮名牌的知名度。大力打造“吃在德城”的地方特色,保护好一批老字号和当家菜,积极扶持老字号企业和业户申请“中华老字号”和“山东老字号”称号。坚持多样化经营,支持餐饮企业经营便民早餐、学生餐、风味特色小吃、标准化中式快餐、家宴、婚宴、节日餐饮、外卖等消费新亮点。引导餐饮企业开展“分餐制”等新型卫生餐饮时尚,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28 德城区北部市场发展规划图(83)

img59

图29 德城区高档餐饮网点图(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